书城医学内科临证医案
1258700000048

第48章 脾胃病症 (21)

第三章 脾胃病症 (21)

形体丰腴,肥人多湿,两湿相合,郁而化热,湿热下注而见下肢肿胀疼痛,热毒蕴于肌肤而见手臂、臀部溃烂,久病人络为瘀,痹阻于气血,而见眶周黧黑,巩膜脂肪沉着,先予化瘀利湿解毒。水红花子12克,紫草9克,丹皮9克,赤芍9克,生鳖甲15克(先煎),生槐米9克,丹参15克,生苡仁30克,川牛膝9克,黄柏9克,水蛭粉1.5克(吞),水牛角30克(先煎),制大黄9克。方取犀角地黄汤(水牛角代犀角)清热凉血散血,加黄柏、牛膝以冀湿热下趋;另取水红花子、生鳖甲、生槐米等活血化瘀;尤妙在加水蛭一味,破血消廒,取其较强抗血凝作用,全方融活血化瘀、利湿解毒于一炉。服上剂后,两足肿胀、口腔溃疡均减,两手臂疼痛同前。后再加蜂房、金雀根、徐长卿、乳没活血定痛,如是调治一月,两手臂静脉穿)刺点及结节已消,红斑亦退,注射部位溃烂及灼热感均除,两眼视力增进,病情缓解出院。

(按)本例眶周黧黑,巩膜瘀丝缕缕,肢体疼痛伴色素沉着,舌质紫暗,脉症均符合瘀血之诊断。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也证实了这一点。贯穿整个治疗的中心思想,立足于化瘀,故经化瘀通络辅以清热利湿,效果满意。

引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颜德馨》

十三、口疮

医案一

患者韩某某,女,45岁,汉族,干部,住内蒙古集宁市铁路电务段,1981年4月21日初诊。(主诉)口腔溃烂十四年。(病史及治疗经过)开始口腔两颊及牙龈部起大小不等而散在性的小水泡,后继发感染,溃烂连贯成片,日益增剧。曾在内蒙古集宁市铁路医院求治,多服维生素,且注射过不少黄连素及青、链霉素等,均不见效。由于长期不愈,反复发作,十四年中,从未间断治疗,中药针灸亦多用无效。(现在症状及治疗)口腔两颊部各有黏膜脱落,形成2.5厘米×2.5厘米的溃疡面,呈黯褐色。其周围黏膜有浅褐色已愈之溃疡所留痕迹。脉细而微数,舌质张,苔略腻而微黄。

此为阴虚津少,虚火上炎,湿热久郁上蒸所致。治当先用甘露饮加味养阴以祛湿热,黄柏水含漱后再敷药粉,内外兼治之。生地10克,熟地l0克,石斛l0克,天冬l0克,寸冬10克,黄芩10克,茵陈12克,枳壳10克,甘草10克,枇杷叶l0克,泽泻12克,木通l0克。水煎后分为二次服,日一剂,连服二十剂。黄柏10克,冰片少许,开水500毫升,泡2-3小时,滤过,在扑药粉前后含漱。鸡子清一个,放在净盘内,旋转为薄膜状,太阳光下晒干即裂成小片,煅龙骨1.5克,煅珍珠1.5克,冰片1克,共研细面,以脱脂棉团,蘸药粉扑于溃疡面上,日三次。面药未用完,汤药共服十四剂,溃疡愈合。6月11日复诊,检查两颊黏膜正常,略显褐色。

(按)此案口腔糜烂的病理机制是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又加胃蕴湿热所致。久不愈者,虽病变部位属于脾胃,但从机理探讨,亦与肺肾有关。由于肺脾肾三脏阴虚津乏,虚火上炎,又加有脾胃湿热壅滞,而导致两颊黏膜脱落,溃烂浸淫。治宜养阴清热,佐以宣肺利湿;枳壳调畅气机,杷叶开宣上焦,气化则湿亦随之而化;配泽泻、木通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使余邪从小便解;甘草解毒以调和诸药。其所以获效迅速,还有赖于黄柏水含漱,既使口腔清洁,又苦寒燥湿,清热杀虫。特别是药粉中的珍珠主治溃疡不敛;冰片化腐解毒,治疮疡糜烂,并可引毒外出;龙骨收敛,能助黏膜吸附药粉;鸡子清粉是清凉之品,遇唾液浸润还原,起到保护局部黏膜之力,并可覆盖溃疡面,以防摩擦,五十天后复诊,检查局部,已恢复正常。至11月追访,溃疡再无复发。

引自《李凤翔临证经验集》

医案二

例1、心脾积热患者,女,46岁。1998年6月24日初诊。口腔溃疡8年,反复发作,发则在口腔内颊,舌面多处溃疡,少则二三个,多则四五个,局部灼痛,进食时更甚。曾经服用牛黄解毒片、维生素B,等。1天前感口腔颊部及舌侧缘有多个小丘疹,今已形成溃疡、溃疡呈圆形,基底部有灰白色坏死组织,上覆淡黄色伪膜,周围鲜红微肿,灼热疼痛,尤以进食刺激性食物时疼痛难忍。伴心烦、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证属心脾积热、上熏于舌。治宜清热泻火,用泻黄散合导赤散加减治疗。广藿香10克,生石膏15克,炒栀子10克,生地15克,淡竹叶10克,赤芍10克,黄连6克,升麻6克,滑石20克,生甘草10克,7剂,每日1剂,水煎2次,饭后分服。二诊(1998年7月2日):药后口腔溃疡基本愈合,继服上方5剂,药后口疮愈合,以后又曾复发口腔溃疡,服上方后依然有效。

例2、脾肾虚弱患者,女,36岁。1997年11月15日初诊。口腔溃疡3年。劳累及月经前后易发作。每次溃疡1~2个,久不愈合,曾服用中西药物及外用药膜能减轻溃疡,此次因劳累诱发,溃疡面在舌右侧缘及右颊黏膜,溃疡面色白,周围颜色淡红,疼痛不甚。伴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纳差、反酸,二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沉迟。因脾胃虚弱、寒湿困聚口腔、溃烂成疮。宜健脾补肾,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生黄芪15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陈皮10克,当归6克,生薏仁20克,干姜4克,制附片6克(先煎1小时),当归6克,补骨脂10克,柴胡10克,炒麦芽15克,炒谷芽15克,7剂,每日1剂,水煎2次,饭后分服。二诊(1997年11月22日):药后口腔溃疡愈合,其余症状均减轻,再进上方5剂后,用参苓白术散调治未再复发。

例3、阴虚火旺患者,女,48岁。1999年5月12日初诊。口腔溃疡1年,时发时止,此次因熬夜引发,舌尖及舌下各有直径0.5cm大小溃疡,灼热疼痛,溃疡面浅深不一,溃疡周围红肿、色稍淡、表面有色膜覆盖,兼见口燥咽干、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脊酸软、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肾水不足、心火独亢、火炎于上,口舌受灼、溃烂成疮。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丸加味治疗。知母10克,黄柏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山萸肉10克,丹皮10克,玄参20克,泽泻10克,夜交藤30克,黄连5克,肉桂2克,川牛膝10克,7剂,每日l剂,水煎2次,饭后分服。二诊(1999年5月19日):服上方后口腔溃疡即愈合,口燥咽干、头晕耳鸣、手足心热症状减轻,仍失眠多梦,舌红、苔薄、脉细数,仍守上方7剂,加生龙骨15克,生牡蛎30克,炒枣仁20克(打),药后症情缓减,用知柏地黄丸调治。

(按)例1即为心脾积热型口疮。舌为心之苗,脾开窍于口,若心脾积热,上熏于舌,乃生口疮。心脾积热之口疮乃实火口疮。例2为脾肾虚弱型口疮。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肾主藏精,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若禀赋不足,或劳倦不节,致脾气虚弱,升清降浊失职,郁而成火致口舌生疮;或脾肾阳虚,阴寒内盛,寒湿困聚口腔,溃烂成疮。张景岳《景岳全书·口舌》日:“口舌生疮,固多由上焦之热,治宜清火,然有酒色劳倦过度,脉虚而中气不足者,又非寒凉可治,故虽久用清凉终不见效,此当察其所由,或补心脾,或滋肾水,或以理中汤,或以蜜附子之类反而治之,方可痊愈,此寒热之当辨也”。例3为阴虚火旺型口疮。“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属火,肾属水,心火下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心火,使心火不亢,水火相济,则心肾阴阳得以协调。若肾水不足,心火失济,则心火独亢,火炎于上,口舌受灼,溃烂成疮。明代陈功实称口疮为口破,其《外科正宗》日:“口破者,有虚火、实火之分,色淡、色红之别。

虚火者,色淡而白斑细点,甚至陷露龟纹,脉虚不渴;此因思烦太甚,多醒少睡,虚火动而发之”。臧教授认为口疮虽为黏膜局部病变,但其发生发展与全身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从脏腑辨证来看,口疮与心、脾、胃、肝诸脏腑密切相关。诊断以对局部口疮的望诊为主。以口疮的局部形态、周围的红肿状况,分泌物的颜色及疼痛四大特征来区分病变性质及所涉及的脏腑。临床辨证治疗不能拘于以上三型,且以上三型中的每型,每个病人的病变脏腑也有偏重不同。并非每例病人是纯实火及虚火口疮,而常见虚实挟杂,寒热互见,上实下虚之证。

治疗也应针对实火、虚火、虚实挟杂,病变部位、病程长短,兼证的多少,孰轻、孰重,分别对待治疗。实火之口疮,若见舌尖红或有口疮,小便短赤,以心火上炎为主,其治疗用导赤散及清心火药物。若见唇、颊齿龈溃烂,口臭、脘腹胀痛,大便干结,以脾胃热盛为主,宜用清胃散及清热泻火药。若口疮随情志变化波动或随月经周期性发作,宜用丹栀遥散或龙胆泻肝汤,疏肝泻火。以上病人还可用珠黄散、锡类散或冰硼散外涂溃疡处,亦可用金银花10克,薄荷10克,煎汤,凉后漱口。本病除药物治疗外,也要注意饮食调理,忌食辛辣刺激动火之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熬夜。

引自《臧堃堂医案医论》

医案三

雷某,男,19岁,学生。初诊(2004年3月2日)主诉:反复口腔溃疡1年。患者1年前因嗜酒后出现口腔溃疡,并有疼痛,遇热及刺激加重,伴见发热,咽部疼痛,在我院查自身抗体(—)。给予多种维生素治疗,症状元明显缓解。现来中医科就诊。现症:口腔内有多个溃疡,疼痛,咽痛,口渴,唇红,大便不燥结,日一行,纳可,舌红,苔薄,脉沉。西医诊断: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断:口疮(中焦湿热壅结)。辨治:患者年轻体壮,嗜饮酒,体内湿热内蕴。脾胃开窍于口,中焦湿热蕴毒,循经上攻,故口唇红,口腔黏膜溃疡形成。此应与老年人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之口腔溃疡,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相区别。拟甘草泻心汤加味。生甘草l2克,制半夏12克,川连6克,黄芩9克,元参12克,桔梗9克,党参l5克,麦冬l2克,当归9克,川芎9克,荆芥I2克,淡干姜9克,白僵蚕12克,大力子9克,银花15克,柴胡4克,天花粉l5克,连翘9克,竹叶12克。5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2004年3月9日)患者服药后口腔溃疡明显缩小,疼痛减轻,咽已不痛,纳可,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脉沉。前法中的,理应效不更方。患者年轻之体气血充足,要求清淡饮食,加强生活调理,忌醇酒厚味,守方7剂。每日1剂,水煎服。三诊(2004年3月20日)患者口腔溃疡愈合,纳可,眠可,无咽痛,舌淡红,苔薄,脉沉。前方共服12剂,先清热利湿,解毒散结治其标,现宜养阴利咽,运脾善其后,给予玄麦甘桔汤加味。元参12克,麦冬12克,生甘草12,桔梗12克,当归9克,川芎9克,干姜6克,白僵蚕12克,天花粉12克,竹叶l2克,制半夏12克,川连3克,黄芩6克,6剂。每日1剂,水煎服。四诊(2004年4月5日)患者口腔溃疡未见复发,口干不苦,纳可,眠可,二便调,舌淡,苔薄,脉沉。此证若过食烟酒、辛辣厚味,则会导致体内蕴热。脾胃开窍于口,中焦湿热内蕴,自会上犯口腔。所以,日常生活调理至关重要,继以甘草泻心汤加减。生甘草9克,制半夏l2克,黄连3克,党参12克,茯苓l2克,白术12克,桔梗9克,陈皮6克,淮山药12克,大枣12克,淡干姜6克,苡仁12克,竹叶9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