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分泌与代谢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
1258400000046

第46章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常 (3)

第13章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常 (3)

【药物功效】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脉。当归、川芎,养血不留瘀,活血不伤血。阿胶、白芍,养血敛阴。生姜温里散寒。半夏温阳散寒,降泄浊逆。牡丹皮行血散瘀。麦冬养阴,兼防温热药伤阴。人参、白术,健脾益气,生化气血。茯苓益气渗利。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三)脾胃湿热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腹胀,不思饮食,全身性肌无力。

2.辨证要点口苦口腻,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滑。

3.可能伴随的症状肢体烦热,或肢体麻木,或肌肉疼痛,或肌纤维溶解、坏死、萎缩和神经退变,或大便干结等。

【治则与选方】清热燥湿,调理脾胃;可选用半夏泻心汤与栀子豉汤合方。

【处方用药】黄连3g黄芩9g半夏12g干姜9g人参9g炙甘草9g大枣12枚栀子15g淡豆豉10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2~3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腹胀者,加厚朴、陈皮,以行气除胀;若不思饮食者,加山楂、麦芽、莱菔子,以消食和胃;若全身性肌肉无力者,加黄芪、桂枝,以健脾益气通阳;若口腻者,加砂仁、苍术、厚朴,以醒脾化湿;若肢体麻木者,加黄芪、白术、川芎,以益气健脾,行气理血等。

【药物功效】方中黄连、黄芩、栀子,清热燥湿。淡豆豉透解郁热。半夏醒脾燥湿。人参健脾益气,生化气血。干姜兼防寒凉药伤胃。大枣、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四)脾胃虚寒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腹胀,不思饮食,全身性肌无力。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手足不温,或肢体麻木,或肌肉疼痛,或肌纤维溶解、坏死、萎缩和神经退变,或大便溏泄等。

【治则与选方】益气散寒,调理脾胃;可选用桂枝人参汤与香砂六君子汤合方。

【处方用药】炙甘草9g人参9g白术9g茯苓9g木香4g砂仁5g半夏6g桂枝12g干姜9g陈皮6g。

【服用方法】煎药时加入生姜6g,大枣2枚;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2~4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气虚甚者,加山药、黄芪,以健脾益气;若寒甚者,加附子、吴茱萸,以温暖脾胃;若夹瘀疼痛者,加乳香、没药,以活血化瘀止痛等。

【药物功效】方中桂枝、干姜,温暖脾胃。人参、白术,健脾益气,生化气血。茯苓渗利痰湿。半夏燥湿化痰。砂仁、木香,芳香醒脾,行气化湿。陈皮理气醒脾和胃。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药性。

(五)热扰心胸,肾阳亏虚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心悸,胸闷,夜间尿多。

2.辨证要点口渴,手足不温,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倦怠乏力,或渴欲多饮,或发作性软瘫,或肢体软弱且以下肢为主,或精神萎靡不振,或反应迟钝,或定向力障碍,或嗜睡,或昏迷等。

【治则与选方】清解郁热,温补肾阳;可选用栀子豉汤与右归饮合方。

【处方用药】栀子15g淡豆豉10g熟地黄30g山药6g山茱萸3g枸杞子6g杜仲6g肉桂6g附子6g炙甘草6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3~5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心热甚者,加黄连、黄芩,以清解心热;若胸闷者,加全瓜蒌、薤白,以通阳宽胸;若夜间尿多者,加益智仁、乌药,以益肾缩尿;若口渴甚者,加麦冬、玉竹、天花粉,以清热益阴生津;若肢体软弱者,加黄芪、人参、阿胶,以益气补血等。

【药物功效】方中栀子、淡豆豉,清解心胸郁热。肉桂、附子,温壮阳气。山药健脾益气,生化气血。熟地黄滋补阴血,使阳从阴中化生。山茱萸固涩肾精。枸杞子益肾助阴化阳。杜仲温肾强健筋骨。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六)气阴两虚,热扰心神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心悸,胸闷,夜间尿多。

2.辨证要点口干咽燥,倦怠乏力,舌红少苔,或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自汗,或盗汗,或五心烦热,或手足不温,或嗜睡,或昏迷,或发作性软瘫,或肢体软弱且以下肢为主,或精神萎靡不振,或反应迟钝,或定向力障碍等。

【治则与选方】益气养阴,清解郁热;可选用麦门冬汤与朱砂安神丸合方。

【处方用药】麦冬168g半夏24g人参9g粳米9g大枣12枚朱砂3g黄连18g炙甘草17g当归8g生地黄15g。

【服用方法】朱砂研末冲服,因病情可渐渐加大用量,但不宜超过15g;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3~5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气虚甚者,加黄芪、山药,以补中益气;若阴虚者,加石斛、玄参、玉竹,以滋养阴津;若心悸者,加酸枣仁、远志,以养心开窍安神;若胸闷者,加薤白、枳实,以行气解郁;若自汗者,加黄芪、牡蛎,以益气固涩止汗;若盗汗者,加五味子、牡蛎,以敛阴止汗等。

【药物功效】方中重用麦冬养阴生津,滋液润燥。人参益气生津,调营和阴。粳米、大枣,益脾胃,化生阴津,助人参益气。半夏开胃行津,调畅气机,并兼防滋补药壅滞。朱砂清心热,凉心血,重镇安神。生地黄养阴益血清热。黄连清热除烦,助朱砂清热安神。当归补血活血,助生地黄养阴血,并制寒药凝滞。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药性。

(七)心阳虚弱,阴寒凝滞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心悸,心痛,胸闷。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紧。

3.可能伴随的症状倦怠乏力,或手足厥冷,或皮肤苍白,或畏寒怕冷,或肢体麻木,或肌肉酸痛,或嗜睡等。

【治则与选方】温补心阳,攻逐阴寒;可选用四君子汤与乌头赤石脂丸合方。

【处方用药】人参9g茯苓9g炙甘草9g白术9g蜀椒6g乌头1.5g附子3g干姜6g赤石脂6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3~6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心痛者,加桂枝、薤白,以通阳止痛;若心悸者,加黄芪、当归,以益气补血;若肢体麻木者,加桂枝、通草,以通利血脉;若肌肉酸痛者,加苍术、川芎,以行气化湿,理血止痛等。

【药物功效】方中人参、白术,健脾益气,化生气血。茯苓健脾益气,宁心安神。乌头散阴寒,逐凝结,通阳气,畅脉络。附子、干姜,温通阳气,散寒止痛。蜀椒温中散寒,除湿化饮。赤石脂益心血,敛阴气,兼防温热药燥化伤阴。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药性。

(八)心肾阳虚,瘀血阻滞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心悸,心痛,夜间尿多。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痛如针刺,舌质暗淡瘀紫,苔薄白,脉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耳鸣,或倦怠乏力,或手足厥冷,或皮肤苍白,或畏寒怕冷,或肢体麻木,或夜间痛甚,或四肢松软性瘫痪,或动作迟钝,或嗜睡等。

【治则与选方】补益心肾,活血化瘀;可选用茯苓四逆汤、海蛤汤与蛭虻归草汤合方。

【处方用药】茯苓12g人参3g生附子5g炙甘草6g干姜5g海马10g蛤蚧1对水蛭6g虻虫3g当归15g。

【服用方法】因用生附子,应煎煮50分钟;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3~4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心悸者,加酸枣仁、石菖蒲,以养心开窍安神;若心痛者,加乳香、没药,以活血止痛;若耳鸣者,加鹿茸、菟丝子,以补肾壮阳聪耳;若肢体麻木者,加巴戟天、黄芪、桂枝,以益气补肾通脉;若夜间尿多者,加山茱萸、益智仁,以固涩缩尿等。

【药物功效】方中生附子、干姜,温壮阳气。人参补益心气。茯苓健脾益气,宁心安神。海马、蛤蚧,温补心肾,摄纳宗气。水蛭、虻虫,破血逐瘀。当归益血,兼防破瘀药伤阴。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药性。

医案助读

车某,男,24岁,新郑人。主诉在半年前出现心痛,胸闷,时时有四肢软瘫无力,嗜睡等,经检查诊断为高钾血症。用11.2%乳酸钠液静脉滴注,以及10%葡萄糖酸钙加等量25%葡萄糖液缓慢静脉注射等,并且还服用中西药,常常是在用药期间有治疗效果,停药则病证又复发。刻诊:心痛,胸闷,四肢活动无力,动则气喘,肌肉轻度萎缩,肢体麻木,肢体骨节疼痛如针刺,倦怠乏力,面色晦暗,头晕目眩,舌质黯淡瘀紫,苔薄白,脉沉涩。辨为心脾气虚,瘀血阻滞证,治当补益心脾,活血化瘀;给予四君子汤与温经汤合方:红参10g,茯苓10g,炙甘草10g,白术10g,吴茱萸10g,当归6g,川芎6g,白芍6g,桂枝6g,阿胶6g,生姜6g,牡丹皮6g,半夏12g,麦冬24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肢体骨节疼痛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肢体麻木解除,以前方6剂。五诊:面色晦暗好转,以前方6剂。六诊:除了肌肉萎缩尚未完全恢复之外,其余症状均除,以前方6剂。为了巩固治疗,以前方12剂。随访半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心痛、舌质暗淡瘀紫、脉沉涩辨为瘀血阻心,再根据四肢活动无力、肌肉轻度萎缩辨为脾气虚,以此辨为心脾气虚,瘀血阻滞证。方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生化气血,以温经汤温阳散寒,活血化瘀,补益气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第三节 酸碱平衡失常

酸碱平衡失常包括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混合型酸碱平衡障碍等。

一、西医诊断及治疗方法

(一)代谢性酸中毒

【病因病理】体内酸性物质产生过多,体内HCO-3丢失过多,体内酸性物质排出障碍。

【临床表现】以倦怠乏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减弱,血压降低,嗜睡,昏迷,呼吸加快,哮喘,肌肉萎缩,发育障碍等为主要表现。

【检查与诊断】

1.实验室检查动脉血浆H+浓度增高(pH<7.35)和血浆HCO-3浓度降低(<22mmol/L)为失代偿性代谢酸中毒;仅动脉血浆HCO-3浓度轻度降低,而血浆pH仍保持在正常范围(7.35~7.45)为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2.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而诊断为代谢性酸中毒。

【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控制感染,改善肾功能。

2.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可选用口服碳酸氢纳,轻者每日1.5~3.0g;重者每日10~15g,必要时可静脉注射。

3.纠正低钾。

(二)代谢性碱中毒

【病因病理】近端肾小管碳酸氢盐最大吸收阈增大,如容量不足性碱中毒、缺钾性碱中毒、低氯性碱中毒、高碳酸血症性碱中毒;肾碳酸氯盐产生增加,如使用排钾保钠类利尿药、盐皮质激素增加、有机酸的代谢转化缓慢。

【临床表现】以呼吸浅慢,面部及四肢肌肉抽动,手足搐搦,口周及手足麻木,头晕,烦躁,谵妄,软瘫,昏迷等为主要表现。

【检查与诊断】

1.实验室检查HCO-3、AB、SB、BB、BE增加;缺钾性碱中毒者的血清钾降低,尿呈酸性;低氯性者的血清氯降低,尿Cl>10mmol/L。

2.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而诊断为代谢性碱中毒。

【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即积极治疗原发病。

2.低血钾者补钾、低氯血症给予生理盐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