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老中医用药心得2
1258000000032

第32章 祛风湿化湿利水药 (7)

第三章 祛风湿、化湿、利水药 (7)

朱小南经验 对经行头痛、经行眩晕,属血虚肝旺之患者,朱老常于养血柔肝之品中加入佩兰,芳香化浊,辟秽醒脑,令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协助他药,使肝血得养,清空得清,头痛、眩晕得以减轻。[乐秀珍.著名老中医朱小南在妇科临床的用药特色.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8):2]

萆 薢

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或绵萆薢的根茎。味苦,性平。归脾、肾、肝经。利湿浊,祛风湿。主治膏淋,白浊,带下,脚气,湿疹,疮疡,风湿痹痛,腰足瘫缓。

张锡纯经验 萆薢:味淡,性温。为其味淡而温,故能直趋膀胱温补下焦气化,治小儿夜睡遗尿,或大人小便频数,致大便干燥。其温补之性,兼能涩精秘气,患淋证者禁用,醒脾升陷汤后曾详论之。

萆薢为治失溺要药不可用之治淋。《名医别录》谓萆薢治阴痿、失溺、老人五缓。盖失溺之证实因膀胱之括约筋少约束之力,此系筋缓之病,实为五缓之一,萆薢善治五缓,所以治之。拙拟醒脾升陷汤中,曾重用萆薢以治小便频数不禁,屡次奏效,是萆薢为治失溺之要药可知矣。乃萆薢厘清饮竟用之以治膏淋,何其背谬若是?愚在籍时,邻村有病淋者,医者投以萆薢厘清饮,两剂,其人小便滴沥不通。再服各种利小便药,皆无效。后延愚延医,已至十日,精神昏愦,毫无知觉,脉数近十至,按之即无,因谓其家人曰:“据此脉论,即小便通下,亦恐不救。”其家人恳求甚切,遂投以大滋真阴之剂,以利水之药佐之。灌下移时,小便即通,床褥皆湿。再诊其脉,微细欲无,愚急辞归。后闻其人当日即亡。近又在津治一淋证,服药十剂已愈,隔两月病又反复,时值愚回籍,遂延他医治疗,方中亦重用萆薢。服两剂,小便亦滴沥不通,服利小便药亦无效。遂屡用西法引溺管兼服利小便之药,治近一旬,小便少通滴沥,每小便一次,必须两小时。继又服滋阴利水之药十剂始全愈。(《医学衷中参西录》)

茵 陈

为菊科植物猪毛蒿及茵陈蒿的地上部分。味苦、微辛,性微寒。归肝、胆、脾经。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主治湿热黄疸,口苦胁痛,外感温热,小便不利,疮疹瘙痒。

邱德锦经验 茵陈蜜煎治疗肝炎 余自1962年创制茵陈蜜一方治疗肝炎以来已20余年。无论对甲型、乙型肝炎,均有较好疗效。累计病例已超过500,但均系门诊病历,观察不全,随访困难,且各项检验项目,前后方法不周,难以统计比较。1970年以前资料又遭火焚。故一直未于整理。现仅将茵陈蜜一方,公诸于世,略加方解,并附煎服法、使用说明,望同道中有志于肝炎之防治者,谨佳赐教。茵陈蜜方:茵陈300g,金钱草150g,柴胡150g,龙胆草150g,五味子(单包)100g,蜜1 000g。

肝炎一病,不论甲型、乙型,均为湿热病毒所致,湿性黏滞,故不易速愈。热伤阴津,肝血最易亏损。因此清热利湿、养阴柔肝为贯彻整个疗程之大法。方中茵陈、金钱草、龙胆草三药,清热除湿利胆退黄为君;重用蜂蜜甘以入脾,脾旺则肝血充盛,以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也,以为臣;柴胡苦平入少阳,疏肝解郁,生发肝气以为佐。然柴胡性偏走表,故加五味子酸以收敛。本方以祛邪为主,所谓“客者除之”。以扶正为助,正盛则邪不能凑也。

茵陈蜜煎服法说明:

1.将茵陈、柴胡、龙胆草、金钱草4味中药,放沙锅或铝锅内加水煎熬。头煎加水3 500ml,中等火煎成药汁1000ml。二煎将药渣加水3000ml,中等火煎成药汁1000ml。2次共得药汁2000ml。

2.将五味子打碎,放沙锅或铝锅内加水、酒合煎。头煎加水900ml,60度白酒75ml,中等火煎成药汁500ml。二煎将药渣加水750ml,60度白酒75ml。2次共得药汁1000ml。

3.将以上2种药汁混合之3000ml中,加入蜂蜜1000g,慢火煎成1000ml即可成茵陈蜜煎剂。

4.将煎成之茵陈蜜煎剂,贮藏于干燥清洁的玻璃瓶内,不可使之接触生水、唾液及其他药物。

5.服法:成人1日3次,1次15~20ml,饭后半小时服药,儿童酌减。

6.每3剂药为一疗程,约服2个月。

按:茵陈蜜治疗肝炎,收到理想之效,此属一证一方之列,为作者独到经验,可资同道临床参考。(《内蒙古名老中医临床经验选粹》)

虎 杖

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及根。味苦、酸,性平。归肝、胆经。活血散瘀,祛风利湿,解毒消肿。主治血瘀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下,癥瘕积聚,跌仆损伤,风湿痹痛,黄疸,泻痢,淋浊带下,疮疡肿毒,毒蛇咬伤,水火烫伤。

傅再希经验 虎杖为治肝胆病要药 虎杖入药,远在1 200年前中医学即有过记载,诸家本草,皆盛赞其治暴癥之功。曰:“腹中暴瘕,坚硬如石,痛刺,不治百日内死。”治法只用虎杖一味,酒浸服。并云:“此方治癥,大胜诸药。”

1970年10月,余在南昌“6·26”医疗服务站工作时,省交通邮政局职工林某,男,40余岁,患右上腹部肿块如鹅蛋大小,按之作痛,自诉起病不到2个月,某院疑为慢性胆囊炎、胆囊肿大。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因惧怕开刀。改服中药。余想此当属中医所谓暴癥,遂处方用虎杖100g,锉碎浸烧酒500g。密封1周后,开瓶取服,每次大约50g,日2次。药酒服完后又来我处复诊,肿块已较软,按之亦不甚作痛,嘱原方再服1剂,肿块竟已全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自后余治肝胆疾患,常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入虎杖,每获良效。(《豫章医萃——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精选》)

颜德馨经验 虎杖一味,近年颇为医者赏识,不仅以其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且用于降血脂,通络止痛,以及排石、止血等,文献中提到“虎杖苷”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减少,而笔者临床观察,虎杖还具有平衡周围血象白细胞之升降的作用。初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加虎杖,如治肺炎、胆囊炎等疾患,确能使白细胞总数下降。后即在血液病的治疗中作临床检测,屡有所得,如用治白细胞减少症、嗜酸细胞增多症、血象明显左移、血小板减少症等等,调节作用令人满意。如治蔡某,女,44岁,因左眼手术后用硫唑嘌呤抗免疫,引致粒细胞缺乏症,经投虎杖、西洋参、升麻等,白细胞由0.105×109/L逐渐升至7.1×109/L,获效迅速。

用治多例非感染性之白细胞升高皆有效果。包括血小板、红细胞不正常,皆用虎杖作为调节药物,伍以活血之味,尚属应手,殆从经旨“谨守病机……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之义也。虎杖用量,感染性疾病,投15g;非感染性疾病,久病不愈者,用30g。(《中国名老中医经验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