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六脉玄机
1257000000042

第42章 真脏脉

第五节 真脏脉

(诗曰)病脉既明吉凶别,我把真脏天机泄;肝绝之脉循刀责,转豆燥疾心火灭;雀啄连连又屋漏,水流杯覆脾气竭;无根萧索肺如毛,麻子动摇浮波合;来如弹石去解索,肾脉将绝如省客;虾游鱼翔命无气,至如涌泉膀胱绝;再察阳、谿有无脉,不可轻将短期决;若然胃肾神气旺,急到卢国寻扁鹊。

(释义)从前面的章节对脉象的论述,首先源派,次及流行;次则左右,男女定位;次则五脏,阴阳合时。迟数辨寒热,浮沉分内外,从而虚实异行,正邪各状,因脉知病,因病识脉。病则该于疮疡女幼,脉则穷于奇经反关,可以说不仅明确而且详细。然而在诸脉之外,又有真脏之脉,它是脏腑本身功能到了“一蹶不振”地步的表现,所以叫做“真脏脉”。其意义就是说这种脉象是脏腑的真气(正气、元气)都已衰败之极的表现。

李延昰说:“肝绝之脉,循刀责责;新张弓弦,死于八日”。《素问玉机真脏论》说:“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又说:“肝绝八日死”。又说:“庚日笃,辛日死。死于申酉时,金能克木也”。《金匮要略讲义五脏风害积聚病脉并治篇》说:“肝死脏,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形者,死”。也就是说,肝脏真气衰绝的脉象,好像摸着刀刃,极细而坚急,具有轻飘游移,应手即去,不能复来,且曲折逶迤而不能畅达,无柔和感。

李延昰说:“心绝之脉,如操带钩;转豆躁疾,一日可忧”。《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又说:“心绝一日死”。又说:“壬日笃,癸日死,死于亥子时,水能克火也”。张仲景说:“心死脏,浮之实如丸豆,按之益躁疾者,死”。也就是说,心脏真气衰绝的脉象,短而坚硬躁疾,浮取坚实如弹丸,豆粒样摆动,重按亦见躁疾不宁,或轻取坚强而不柔,重取牢实而不动。

李延昰说:“脾绝雀脉,又同屋漏,一似水流,又同杯覆”。《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死脾脉来,锐坚如鸟之喙,如屋之漏,如水之流”。又说:“脾绝四日死”。又说:“甲日笃,乙日死。死于寅卯时,木能克土也”。张仲景说:“脾死脏,浮之大坚,按之如覆杯浩浩,状如摇者,死”。也就是说,脾脏真气衰绝的脉象,细弱极了,时而搏动很快,时而又极慢,好比鸟雀啄食一般,又好比屋漏滴水,细水缓流,覆杯的水滴总是点点滴滴的,时断时续的,没有一定的规律。或是浮取而大坚,毫不柔和,重按如覆杯,外表坚硬而中空,状如摇荡不定,躁急无根,脉律不整。

李延昰说:“肺绝维何?如风吹毛,毛羽中肤,三日而号”。《素问玉机真脏论》说:“真肺脉至,如以毛羽中人肤”。《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死肺脉来,如风吹毛,曰肺死”。又说:“肺绝三日死”。又说:“丙日笃,丁日死。死于午未时,火能克金也”。张仲景说:“肺死脏,浮之虚,按之若葱叶,下无根者,死”。也就是说,肺脏真气衰绝的脉象大而虚软,好比羽毛着在皮肤上一样。即飘浮无根,还萧索零散;又好比麻子仁的转动,轻虚而涩,并不圆活;又好比水面的波浪,来去极快,模糊不清;又浮取虚弱无力,按之如葱叶之外薄中空,沉取无根。

李延昰说:“肾绝伊何?发如夺索;辟辟弹石,四日而作”。《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死肾脉来,发如多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又说:“肾绝四日死”。又说:“戊日笃,己日死。死于辰戌丑未时,土能克水也”。张仲景说:“肾死脏,浮之坚,按之乱如转丸,益下入尺中者,死”。也就是说,肾脏真气衰微的脉象,坚搏无神,有不规则的歇止;又好比客人的来访,来来去去,没有一定,来的时候有如弹石般坚急有力;去的时候便又像解散的绳索,散乱无根;轻举坚而不柔和,重按乱如转丸,且尺部更加明显。

李延昰说:“命脉将绝,鱼翔虾游;至如涌泉,莫可挽留”。李时珍说:“命脉将绝,虾游鱼翔;至如涌泉,绝在膀胱。”可见,命门真气衰绝的脉象,来时模糊,很难辨识,时而好似游虾,脉在沉部突然间搏动了一下;时而好似鱼翔,仅在尺部搏动,寸部毫无影响,首尾不相应。膀胱真气衰绝的脉象,脉的搏动,有升无降,好像泉水的上涌一般。

凡是到以上种种真脏绝脉,都是不祥之兆,但必须诊察阳、溪(冲阳、太溪)二脉,是否衰绝。若不衰,可救。若衰,上工莫医,若绝,灵丹何济?

另外,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出现真脏脉提示心脏功能异常(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病变),自主神经病变以及血管性病变,应当进行及时抢救。

(诗曰)阳病见阴必危殆,阴病见阳困无害;伏脉止歇脏气绝,散脉无根形先坏;上不至关阴气竭,上不至关阳气衰;此为覆溢真脏泄,纵有华佗也无奈;寸有尺无源将塞,该吐不吐今安在?寸无尺有根蒂存,妙药一到保安泰;无脉真脏及时救,中西合参可起瘥;阴阳顺逆须熟玩,指下如神医妙哉!

(释义)阴和阳是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整体。阴和阳的正常关系被破坏,就是病变。从脉与症的关系来说,也很明显。阳热病见阴虚脉。阳越亢则阴越虚,这样的病变危险性较大。相反,本是个阴寒病,却发现阳热的脉,由阴变阳,由衰弱转为亢进,是功能好转的征象,虽然一时病重,但从预后的角度来看,大多是不碍事的。

假如脉来沉伏,又还歇止,这说明脏腑真气已经衰竭,若阳、溪二脉不旺,则难回春;若脉来浮散,重按则无,毫无根蒂,这是阳气已经接近衰竭,整个身体已经受到严重损害,医治起来是比较困难的。

假如仅有尺脉的搏动,上不到关部,说明阴精已经衰竭于下,无力上升;或者仅见到寸部脉的搏动,下不到关部,说明阳气已衰竭于上,无力下降。扁鹊称这种脉为覆溢之脉,人不病而死,这两种脉是“阴阳离决”的病变;还有平人无脉,也叫覆溢之脉,纵有华佗在世,也难以回生。

《难经十四难》说:“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所以然者,譬如人之有尺,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寸有尺无,邪实在上,气闭不得通达,当吐,去其邪而升其气,否则天一之源必塞,源塞不救,必死。上无下有,虽病困重,沉沉垂死,灵丹妙药一到,自然回春,所以说无害。越人比作草木根蒂不绝,枝叶虽枯槁,春风一到,自然复苏。白居易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也就是这个意思,蒂固根深,虽被火烧,春生春发,时机一到,风雨交作,万物必然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