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简明中药临床新用
1255500000012

第12章 利水渗湿药 (1)

第6章 利水渗湿药 (1)

一、利水消肿药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茯苓

别名:茯菟、松腴、松薯、松木薯、松苓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煎服10~15g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用于各种水肿,脾虚诸证,心悸失眠

1.婴儿腹泻:茯苓研末后过筛成细末,炒后盛入瓶内备用,婴儿期(1岁以内)每次1g,每日3次口服。

2.水肿:以茯苓制成含量为30%的饼子,每人每次服8片(每片含生药3g),每日3次,儿童减半,1周为1疗程。

3.斑秃:茯苓50g烘干,研为细末,每服6g,每日2次,或于睡前服用10g,同时用酊剂(补骨脂25g,旱莲草25g,用75%乙醇200ml浸泡1周即可),每日数次涂抹。

4.精神分裂症:茯苓6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3个月

腹部绞痛,遍身瘙痒,肢体酸痛,头晕,恶心欲吐

询问病人病史及过敏史,过敏者慎用,用药后要注意观察,有过敏反应者应立即停药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薏苡仁

别名:赣米、薏珠子、回回米、草珠儿、赣珠、薏米、米仁、薏仁、苡仁、玉秣、药玉米、水玉米、沟子米、裕米、益米

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煎服10~30g

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

1.腹泻:薏苡仁、饭锅巴(焦黄黑色为佳)各60g,加清水适量,待薏苡仁煮熟成稀粥,每日3次,连服1~2天,用量根据患者食量大小酌情增减,煮时不放油盐,忌荤腥、油腻、黏饭1个月。

2.滑囊炎:生薏苡仁60g,加水300ml,煎至200ml,分2次口服。

3.尖锐湿疣、传染性湿疣:生薏苡仁500g,研面,白砂糖500g,将两者混匀,每日口服3次,每次1汤勺。或者生薏苡仁10g,研成细粉,加白糖适量,开水冲服,每日3次,20天为1疗程。

4.蛔虫症:薏苡仁根切片晒干,取2.5kg,加水5L,煎煮30分钟取汁,药渣加水再煎,如此反复3次,药液混合浓缩成250ml(每毫升含生药1g),成人每日50ml分3次于饭前服,或1次 顿服

猪苓

别名:豕零、豨苓、地乌桃、野猪食、猪屎苓、猪茯苓

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煎服5~10g

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证

1.银屑病:猪苓注射液每次2ml(每毫升相当于生药0.5g),每日2次肌内注射,5~12岁每日肌注1次,每次2ml,均连续用药1周以上。

2.慢性病毒性肝炎:猪苓多糖注射液每日40mg肌注,连续20天,休息10天后继续用药,连续3个月为1疗程

少数者可出现口渴,头晕

使用注射液时应注意观察,并询问患者用药史及过 敏史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泽泻

别名:水泻、芒芋、泽芝、天鹅蛋、禹孙

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煎服5~10g

利水渗湿,泄热。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浊带下及痰饮等证

1.遗精:泽泻10~12g,水煎内服,每日2次。

2.尿崩症:泽泻6g,甘草10g为1剂,水煎成200ml,每次服100ml,早晚各1次

少数患者出现轻度食欲减退,肠鸣腹泻等胃肠反应,外敷可引起皮肤发疱

湿寒证或肾虚滑精者忌用,肝肾阴虚而无湿热者忌用

冬瓜皮

别名:白瓜皮、白东瓜皮

甘、微寒,归肺、小肠经

煎服15~30g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高热:冬瓜皮500g,煮汤,连皮带汤 1 000ml,分数次服用

冬瓜皮与利尿药长期应用,可导致病原性毒性反应甚至瘫痪

玉米须

别名:玉麦须、玉蜀黍蕊、棒子毛

甘、平,归膀胱、肝、胆经

煎服30~60g

利水消肿,利湿退黄。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或短赤,淋痛,湿热黄疸

1.慢性肾炎:干燥玉米须50g加水600ml煎煮20~30分钟至300~400ml,过滤后口服,每日1次或分次服。

2.肾病综合征:干玉米须60g水煎,分早 晚服。

3.糖尿病:玉米须30g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服。

4.水肿:鲜玉米须60g煎汤服用,每日2次,1次100ml

低血糖者慎用

葫芦

别名:瓠瓜、长瓜、蒲瓜、大葫芦

甘、平,归肺、小肠经

煎服15~30g

利水消肿。用于面目浮肿,腹水,脚气肿胀等

蛇虫致伤:新鲜葫芦叶、藤捣汁,敷患处,每日3~4次

能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循环血量和动脉血量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五加皮

别名:北五加皮、香加皮、杠柳皮、臭五加、山五加皮、香五加皮

苦、辛、微温,有毒,归肝、肾、心经

煎服3~10g

利尿消肿,祛湿止痛。用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

小儿项软、行迟;五加皮50g研末,酒调,敷颈部,再用酒调服

心律失常,恶心,呕吐

血热,肝阳上亢者忌服

泽漆

别名:漆茎、猫儿眼睛草、五风灵枝、五风草、绿叶绿花草、凉伞草、五盏灯、五朵云、白种乳草、五点草、五灯头草、一把伞、灯台草、癣草

辛,苦,微寒,有毒。归大肠、小肠、肺经

煎服5~10g。外用适量

利水消肿,化痰止咳,散结。用于大腹水肿,四肢面目浮肿,痰饮咳喘,瘰疬,疥疮瘙痒

1.气管炎:泽漆片,每日3次,每次4片,温开水送服。

2.疟疾:干泽漆10~20g,加水浓煎放入红糖适量,于疟疾前2小时顿服,间日疟、三日疟连服3天,其他型疟连服2天。

3.淋巴结核:新鲜泽漆500g,洗净后加水1 000ml,煎至500 ml,用药液反复洗涤创面后再用注射器抽取干净药液,深入瘘管内深处冲洗,洗掉脓液,每日1次。

4.结核瘘管:将泽漆洗净,切成小段,煮沸2~3遍,成棕黄色煎液,过滤,再以文火浓缩成棕黑色流浸膏,同时将膏涂于纱布外敷,每日1次。

5.流行性腮腺炎:泽漆30g(干品减半),加水300ml,浓煎至150ml,日服3次,每次10ml。

6.无黄疸型肝炎:用泽漆制成片剂或膏剂内服,片剂每日6~8片(每片含量0.2g),膏剂每次2g,每日3次,饭后服用,多饮水,并休息片刻。

7.食管癌:采用20%泽漆中性皂苷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2ml,肌注,15天为1疗程

泽漆的乳状汁液接触皮肤可出现发炎,红肿甚至糜烂,误服则口腔、食管、胃黏膜可出现糜烂,有灼痛、恶心、呕吐、腹泻,严重者可脱水甚至形成酸中毒

严格掌握适应证及剂量,气血虚者慎用,孕妇禁用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蝼蛄

别名:蝼蝈、天蝼、蝚、蝼窒、蟓蛉、蝼蜮、石鼠、硕鼠、蛄、土狗、地狗、拉拉狗、拉蛄

咸、寒,归膀胱、大肠、小肠经

煎服5~9g,研末服每次3~5g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实证,石淋

尿潴留:用干蝼蛄6g,研末,以温开水冲服

肝硬化引起的腹水不宜单独使用,气血虚及孕妇忌服

荠菜

别名:荠、靡草、护生草、羊菜、鸡心菜、净肠草、菱角菜、清明菜、香田芥、枕头草、地米菜

甘、凉,归肝、胃经

煎服15~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清热利水,凉血止血。用于水肿,泄泻,痢疾,血热出血证

1.肾结核:每日250g煎汤、煎鸡蛋,包饺子。

2.慢性泌尿系感染:将荠菜全草3~6g洗净(以春末夏初采集晒干者为佳),加水3碗煎至1碗,取汁早晚分2次口服。效果显著者服用1天尿痛感即可减轻,尿血减少。服用3~5天后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3天后症状消失

荠菜含苷类成分的中药及其制剂与酶制剂同服易发生水解而失活

二、利尿通淋药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车前子

别名:车前实、虾蟆衣子、猪耳朵穗子、凤眼前仁

甘、寒,归肾、肝、肺经

煎服

10~15g,布包入

煎剂

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用于小便涩淋,暑湿泄泻,目赤涩痛,翳障,痰热咳嗽,高 血压

1.小儿腹泻:车前子30g,煎成400ml左右,稍加白糖频频饮服,为1日剂量。

2.久痢:车前子30g,熬水加糖,红痢加红糖20g,白痢加白糖20g,1次顿服。

3.泌尿系统感染:将红枣60g,车前子20g,加水1 500ml,煎至500ml,加白糖30g,1次口服,每日1剂。

4.高血压:每日用车前子9g(1个月疗效不显著加至18g),水煎2次,当茶饮。

5.胎位不正:车前子9g,焙干研末和水1次服用,1周后复查,如未成功,隔1周可再服1次,最多服用3次,如无效则为失败

全身瘙痒,红疹,身热神倦,心烦不适

无湿热者忌用,小便过多大便秘结者、肾虚无湿热者及孕妇忌用

滑石

别名:液石、共石、脱石、番石、夕冷、脆石、留石、画石、活石

甘、淡、寒,归胃、膀胱经

煎服10~15g,布包入煎剂。外用 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