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简明中药临床新用
1255500000013

第13章 利水渗湿药 (2)

第6章 利水渗湿药 (2)

利尿通淋,清解暑热,收湿敛疮。用于小便不利,淋漓涩痛,暑湿,湿温,湿疮, 湿疹

1.百日咳:用滑石粉30~60g,甘草5~10g,每日1剂,水煎服。

2.肾及输尿管结石:滑石粉60g,加水浓煎,过滤去渣调蜂蜜120g,白酒120ml,口服每日1剂,连服3剂为1疗程

含砷,可引起中毒,剧烈呕吐、腹痛,体软无力,腹泻,开始为稀便,逐渐转为黑色稀便等砷中毒症状

不宜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异烟肼、泼尼松龙等同服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通草

别名:通脱木、葱草、白通草、通花、花草、大通草、通大海、泡通、五加风、大木通、五角加皮、通花五加

甘、淡、微寒,归肺、胃经

煎服5~10g

清热利湿,通气下乳。用于湿热之小便不利,淋漓涩痛,产后乳汁不下或不畅

1.疰夏症:玉米须15g,通草3g。将上药再加少许葡萄糖煎汤。每日1剂,代茶饮。

2.乳汁短少:通草与猪蹄炖服

消化系统,易引起胃肠道不适,呕心,呕吐,腹胀,腹泻

孕妇

慎用

瞿麦

别名:巨句麦、山瞿麦、瞿麦穗、南天 竺草、剪 绒花、龙 须

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煎服10~15g

利尿通淋,活血通经。用于湿热淋证,血热瘀阻之经闭或月经不调

食管癌:每日服生药(甘草)30~60g,煎服,可改善梗阻症状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萹蓄

别名:萹蔓、萹竹、地萹蓄、编竹、粉节草、道生草

苦、微寒,归膀胱经

煎服10~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利尿通淋,杀虫止痒。用于湿热淋证,虫积腹痛,湿疹阴痒

1.牙痛:萹蓄50~100g(鲜品不拘多少)水煎,每日服用2次。

2.腮腺炎:鲜萹蓄30g,洗净后切细捣碎,加入适量生石灰水,再调入蛋清,涂敷患处,一般敷药4小时即可使体温平复,最长12小时,多数患者1~3天可获痊愈

无湿热及小便因中虚而不利者慎用

地肤子

别名:地葵、地麦、落帚子、独扫子、竹帚子、帚菜子、铁扫把子

苦、寒,归膀胱经

煎服10~15g,外用适量

清热利湿,止痒。用于淋证,皮肤风疹,湿疹,周身瘙痒等证

1.急性乳腺炎:地肤子每日50g,水煎后加红糖适量,趁热服下,微汗出。

2.顽痒:地肤子60g,水煎服,每日2次

过敏症状为全身皮肤瘙痒,起风团伴口唇起疱,面赤 耳红

海金沙

别名:左转藤灰、海 金砂

甘、寒,归膀胱、小肠经

煎服6~12g,布包入煎剂

利尿通淋。用于各种淋证,小便不利,水肿

1.带状疱疹:鲜海金沙茎叶30~60g,捣烂,烧酒调敷患处,包好,每日1次。

2.尿血:海金沙3g研末,红糖调味,口服。

3.流行性腮腺炎:海金沙根60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4.胃脘痛:海金沙胶囊(每粒3~5g),每日6~10粒,2~3次分服

服用过量可引起舌麻,恶心,头晕,畏寒,尿频等

虚淋,肾阴不足而无湿热证 慎用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石韦

别名:石皮、石苇、金星草、 石兰、虹 霓剑草、 石剑、肺 心草、会 全草、石 耳朵、蛇 舌风

苦、微寒,归肺、膀胱经

煎服5~10g

利水通淋,清肺止咳。用于湿热淋证,肺热咳嗽气喘

急慢性肾盂肾炎:有柄石韦叶20片左右(相当于2~3g),加水500~1 000ml,每日1剂,煎分2次服,亦可用开水浸泡,当茶饮。片剂,每片含生药0.5g,每次2~3片,日服3次

主要不良反应为心慌,饥饿感,尿量增多及头晕

冬葵果

别名:葵子、葵菜子、冬葵子

甘、寒,归大肠、小肠、膀胱经

煎服10~15g

利水通淋,下乳,润肠通便。用于水肿,淋证,乳汁不行,乳房胀痛,肠燥便秘

1.胎死腹中:冬葵果15g,阿胶10g,水煎服。

2.血痢:冬葵子研末,每次6g,每日3次口服

视物模糊,复视,神经异常兴奋,烦躁不安,并有幻觉和谵语

性寒而滑,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不宜 应用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灯心草

别名:虎须草、赤须、灯心、灯草、碧玉草、水灯心、铁灯心、虎酒草、秧草

甘、淡、微寒,归 心、肺、小肠经

煎服1.5~2.5g,或入丸、散

利尿通淋,清心除烦。用于小 便不利,淋 漓涩痛,心 烦不眠,小 儿夜啼,喉 痹

1.上呼吸道感染:用灯心草点治法治疗胃肠性感冒,选背部反应点,常规消毒,用针柄压上使之凹陷并将灯心草浸油点燃,迅速点于血脉上随即离开,点出粟米状伤痕。

2.慢性肾小球肾炎:鲜灯心草60g,豆腐300g,水煎后连汤带豆腐同服,每日1剂,连服30剂为1疗程。

3.新生儿夜啼:用灯心草,新生儿3g,1~6个月6g,半岁~1岁9g,鲜品加倍,每日1剂,每日服3次,酌加少许白糖或冰糖,3剂为1疗程。

4.口疮:单味灯心草干品放入生铁锅内,放在火上烧,直至锅内药物焦黄或黑末燃着为止,然后取出研末,涂患处即可

下焦虚寒,小便不禁者禁服

别名:百枝、竹木、赤节、白菝葜、川萆、粉萆、山田薯、土薯蓣

苦、平,归肝、胃、膀胱经

煎服10~15g

利湿去浊,祛风除湿。用于膏淋,白浊证,风湿痹证

高脂血症:口服萆降脂散(萆研末过60目筛)每次5g,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

肾虚有亏遗精滑泄者慎用,阴虚无湿热者忌用

三、利湿退黄药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茵陈

别名:因尘、因陈蒿、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臭蒿、安吕草、婆婆蒿

甘、淡、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煎服30~6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利尿通淋,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用于黄疸,湿疹,湿疮

1.高胆固醇血症:茵陈蒿每天15g,代茶饮,1个月为1疗程。

2.口腔黏膜溃疡:茵陈蒿30g,泡开水250ml,轻者每日漱口数次,重者代茶饮,每日3~4次。

3.肠道蛔虫:取茵陈蒿30~60g,加水用文火煎至200ml,1次顿服,小儿酌减

头晕,恶心,腹泻等胃肠刺激症状,一过性头晕,心律失常,眼花乏力,并有皮肤瘙痒,面红发热,四肢热胀等反应

勿超剂量服用

金钱草

别名:地蜈蚣、蜈蚣草、铜钱草、野花生、仙人对坐草、四 川大金钱草、大金 钱草、一 串钱、黄 疸草

甘、淡、微寒,归肝、胆、肾经

煎服30~6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用于湿热黄疸,石淋热淋,恶疮肿毒,毒蛇咬伤

1.痔:每日用新鲜金钱草100g(干品减半),煎服。

2.胆石症胆囊炎:每天用单味金钱草30~60g,开水泡服当茶饮,每天数次,不拘时。

3.泌尿系结石:金钱草300g,每天煎1剂,除上午11时30分至下午1时之间不服药外,其他任何时间均可服用(每天药液不少于1 500ml)

个别患者偶见白细胞减少,大量服用可产生头晕,心悸

用药前询问病史及过敏史,用药后仔细观察,出现过敏反应立即停药,长期服用配合固肾中药使用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虎杖

别名:大虫杖、苦杖、酸杖、斑杖、大叶蛇总管、土大黄、阴阳莲、鸟不踏、斑根、酸杆

苦、寒,归肝、胆、肺经

煎服10~30g,外用适量

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烧烫伤,痈疮肿毒,毒蛇咬伤,血瘀经闭,跌打损伤,肺热咳嗽,热结便秘

1.慢性骨髓炎:虎杖根浸泡于70%乙醇中,比例为1︰3,浸泡14日,清洗伤口后,将浸液用纱布送入伤口内,每日重换1次。

2.新生儿黄疸:用50%虎杖糖浆,每次5ml,每日2次喂服

偶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停药后症状消失

地耳草

别名:田基黄、田基王、小田基黄、黄花草、黄花仔、对叶草

苦、平,归肝、胆经

煎服10~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于湿热黄疸,肺痈、肠痈、湿疹,跌打损伤等

1.牙疳:地耳草15g,捣汁和人乳,搽患处。

2.急慢性传染性肝炎:用干地耳草制成浓煎剂,成人每日用生药45g,小儿1岁以下9g,1~3岁15g,3~7岁24g,7~10岁30g,10~13岁 36g。

3.防治感冒:干草15g,水煎,早、晚2次分服,连服6天

过敏性皮疹,皮肤灼热,潮红,瘙痒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垂盆草

别名:山护花、半枝莲、佛指甲、三叶佛甲草、白 蜈蚣、地 蜈蚣草、 太阳花、 石指甲

甘、淡、微酸、凉,归心、肝、胆、小肠经

煎服15~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用于湿热黄疸,痈疮肿毒,毒蛇咬伤,烫伤等

蜂蜇伤:先清除余留在患者蜇伤处的毒刺和毒囊,再挤压伤口周围组织,将毒液挤出,然后用鲜垂盆草20g,去根,洗净,在蜇伤部位反复搽30秒,2小时后再涂搽1次

体虚气弱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