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简明中药临床新用
1255500000011

第11章 芳香化湿药

第5章 芳香化湿药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藿香

别名:土藿香、川藿香、广藿香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5~10g,鲜品加倍。不宜久煎

发表解暑、化湿和中。用于湿滞中焦证,暑湿证及湿温证初起,呕吐

口臭:藿香洗净,煎汤,时时噙漱,可除臭

上消化道出血,心动过速,颜面潮红,心慌头晕,怕冷,寒战,烦躁,全身瘙痒,皮疹等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阴虚火旺者忌服

佩兰

别名:兰草、都梁香、大泽兰、兰泽、燕尾香、香水兰、孩儿菊、千金草、省头草、女兰、针尾凤

辛,平,归脾、胃经

煎服5~10g;鲜品加倍

化湿,解暑。用于湿滞中焦证,外感暑湿或湿暑初起

1.蛇咬伤:鲜佩兰叶100g。先将伤口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1%煤酚皂溶液冲洗浸泡,再顺咬痕方向切开1cm,用拔火罐吸出毒汁,并反复冲洗后擦净伤口,将洗净捣烂的鲜佩兰叶摊平,外敷创面,上盖敷料固定。每天换药2~3次。每次换药前均须冲洗伤口,至肿消神清即可停药。

2.百日咳:佩兰每天1剂,水煎服。用量:1~3岁30g,3~5岁45g,5岁以上递增

口唇麻木,肿大,颜面水肿,口苦,皮疹等过敏 反应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苍术

别名:赤术、马蓟、青术、仙术

辛,苦,温,归脾、胃经

煎服5~10g

燥湿健脾、祛风湿。用于湿滞中焦证,风湿痹痛,外感风寒夹湿表证

1.胃下垂:苍术20g,泡茶饮服。

2.窦性心动过速:苍术注射液,每次4ml,肌内注射,每日2次。

3.慢性丹毒:苍术1 000g,煎煮取汁浓缩成膏状,另加蜂蜜250g,调匀,日服2次,每次1勺,开水冲服。

4.耳鸣:将苍术制成圆锥形,中间刺数个小孔,塞进外耳道,然后将艾炷放在苍术上点燃,每次5~7炷,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5.烫伤:取苍术适量,研成细末,用时用白芝麻油调成稀糊状,涂在烧烫伤部位,每天1~2次,直到愈合为止。

6.结膜干燥症:苍术粉3g,分3次开水冲服,儿童酌减

面部潮红,口干舌燥,视物不清,手掌发红或有麻木感,头痛头晕,小便淋漓不畅

用药期间,忌服桃、李、雀肉、青鱼,长期服用者注意电解质平衡

厚朴

别名:厚皮、重皮、赤朴、烈朴

苦,辛,温,归脾、胃、 肺经

煎服3~10g

行气,燥湿,消积,平喘。用于湿滞中焦,气滞不利所致的胸闷腹胀,腹痛,恶心及肠胃积滞,脘腹胀满,大便 秘结

1.细菌性痢疾:厚朴煎剂内服,每次20ml(相当于生药6g),每日2次。

2.肌强直:厚朴9~15g,加水煎2次,顿服,服药后1小时可改善症状,维持5~6小时,后改用厚朴粉口服,每次1.5~3g,每日3次。

3.闭经:厚朴18g(姜制),水煎服,每日1剂,共服3剂。

4.用于制止针麻下全子宫切除术的腹胀:试用厚朴粉于术前12小时1次吞服,体重50kg以下者5~7.5g,50kg以上者7.5~10g

临床初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转变成慢性间质性肾炎,大剂量应用可发生骨骼肌瘫痪,膈肌和肋间肌 麻痹

炮制或煎煮时,煮沸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降低疗效,孕妇慎用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砂仁

别名:缩 沙蜜、缩 砂仁、缩 砂密

辛,温,归脾、胃、肾经

煎服5~10g。入汤剂宜后下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用于脾胃气滞,脾胃虚寒呕吐,气滞妊娠呕吐及胎动不安

1.乳腺炎:砂仁10~20g,研细末,取糯米饭少许与砂仁搅拌,搓如花生米大小,外包以消毒纱布塞鼻,每隔12小时更换鼻孔1次。

2.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砂仁9g,癞蛤蟆1个,将砂仁从蛤蟆口中填入腹内,黄泥包好,放火上烤酥为细面,每日3次,每次3g,开水送服。

3.小儿脱肛:砂仁30g,去皮研为细末,每用3g,以猪腰1片剖开,入药末在内,用棉线捆住,用米泔水煮熟服之

口服偶有过敏反应

气虚血燥者慎用

白豆蔻

别名:壳蔻、白蔻、白蔻仁、豆蔻

辛、温,归肺、脾、胃经

煎服3~6g,入散剂为好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用于湿滞中焦及脾胃气滞的脘腹胀满,呕吐

1.嗳气:山楂仁、白豆蔻仁各等份,共研细末,每于饭后取12g,温开水送服。

2.口角流涎:白豆蔻适量研细,老姜3片,用温开水泡后送服,每日3次

草豆蔻

别名:豆蔻、漏蔻、豆蔻子、草蔻、大草蔻、偶子、草蔻仁

辛、温,归脾、胃经

煎服5~10g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用于寒湿中阻,脾胃气滞证,脾虚 久泄

小儿虚寒腹泻:取6g草豆蔻煨熟,然后用水煎分2次服,连服2天

急性胃炎、高血压,酒精过敏者,儿童及胃阴虚者不宜服用,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服药3日症状无改善者应到医院就诊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草果

别名:草果仁、草果子、老蔻

辛、温。归脾、胃经

煎服3~6g

燥湿散寒,除痰截疟。用于寒湿中阻之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舌苔浊腻,疟疾

足癣:草果仁、柿蒂、丁香按3︰3︰2的比例共研为细末,患处渗液多者干撒,干燥者则以麻油调敷

若草果霉变,长期食用,致癌物质发生沉积,易引发癌症

阴虚不足,无寒湿实邪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