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刮痧疗法治百病
1254300000056

第56章 五官科疾病 (3)

第十六章 五官科疾病 (3)

配穴方四睛明、攒竹、瞳子髎、阳白、四白、太阳、风池、内关、外关、合谷、足三里。

治法:用刮痧、点按法。先点按头面部睛明、攒竹、瞳子髎、阳白、四白、太阳,刮后头部风池,再刮上肢外关、 合谷、内关,最后刮下肢足三里。用补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主治:开角型青光眼。

附记:王敬、杨金生经验。

配穴方五睛明、攒竹、丝竹空、太阳、外关、合谷。

治法:用刮痧、点按法。先点按头面部睛明、攒竹、丝竹空、太阳,再刮外关、合谷。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附记:王敬、杨金生经验。

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是指视神经纤维变性而导致传导障碍的一种致盲性眼病。属中医“青盲”、“暴盲”、“视瞻昏目沙”等范畴。

(病因)本病分为虚证和实证2类。虚证多因肝肾不足,心阴亏损,脾肾阳虚所致;实证乃属肝郁气滞,血瘀脉络,目系失养为患,或因脑海病变,目系受累所致。

(症状)视力减退,视野缩小,甚则完全失明。轻证视力减退,属“视瞻昏目沙症”;重证失明,一般分为突起暴盲和渐致青盲2种。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眼区,颈1~4及其两侧,胸9至腰2及其两侧,肘弯区。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穴至尾椎)轻刮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并重点刮颈1~4及其两侧3行,胸9~12及腰1、2和其两侧5行,均刮至出现痧痕为止。再用梅花针在眼区进行叩刺,然后刮肘弯区。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或加刮配穴。

主治:视神经萎缩。

附记:程爵棠经验。本病顽固难治,不易根治,若配合中药治疗,可获治愈之希望。

配穴方二分3组:一为百会、风池、肝俞;二为光明、三阴交;三为睛明、攒竹、鱼腰、太阳。并随证配穴:肝肾阴虚配肾俞、脾俞、阴陵泉、太冲和头维、空骨穴;脾肾阳虚配肾俞、脾俞、足三里、腰阳关;心营亏损配心俞、脾俞、膈俞、血海、气海;肝气郁结配风府、身柱、阳陵泉、气海和章门、太阳穴。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均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点揉第3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并随症加刮配穴。手法力度较轻,操作范围较广泛。其中头维、空骨和太阳、章门以针点刺(不刮)。

主治:视神经萎缩。

附记:王平经验。用之临床,多可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若配合针灸、药物治疗,则疗效较佳。应注意休息,适当活动,不要竭瞻久视及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配穴方三睛明、太阳、风池、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光明、三阴交。

治法:用刮痧、点按法。先点按面部睛明、太阳,刮后头部风池,再刮背部肝俞、脾俞、肾俞,然后刮下肢足三里、光明、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视神经萎缩。

附记:王敬、杨金生经验。

角膜溃疡

角膜溃疡,又称化脓性角膜炎,属租国医学的“花翳内陷”、“凝脂翳”病范畴,是一种较常见的外眼病。

(病因)多因毒邪外侵、肝胆内热、风热壅盛,或肺阴不足,热邪上攻于目所致。或因肝胆实热、脾胃虚寒、复感风邪,风火上乘于目所起。外伤可为诱因。

(症状)初起羞明流泪,眼酸痛,视物不清,眼睑肿胀,伴头痛,结膜红赤,角膜有点状或片状灰白色浸润,渐则形成溃疡,甚则溃疡穿孔,虹膜脱出。

(疗法)

配穴方一睛明、丝竹空、风池、合谷、足三里。

治法:用刮痧、点按法。先点按面部睛明、丝竹空,刮后头部风池,再刮上肢合谷,然后刮下肢足三里。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单纯性角膜溃疡。

附记:王敬、杨金生经验。

配穴方二睛明、承泣、丝竹空、攒竹、翳明、阳白、肝俞、合谷。

治法:用刮痧、点按法。先刮或点按头面部睛明、承泣、丝竹空、攒竹、翳明、阳白,再刮背部肝俞,然后刮上肢合谷。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匐行性角膜溃疡。

附记:王敬、杨金生经验。

配穴方三睛明、承泣、阳白、太阳、大椎、风池、肝俞、曲池、合谷。

治法:用刮痧、点按法。先点按面部睛明、承泣、阳白、太阳,刮后头部风池,再刮背部大椎、肝俞,然后刮上肢曲池、合谷。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角膜溃疡。

附记:程爵棠经验。多年使用,多有一定效果,若配合药物点目,效果尤佳。

角膜云翳

角膜云翳,简称“目翳”。中医有“冰瑕翳”、“云翳”和“宿翳”之称,是指因各类疾病或外伤导致黑睛损伤,甚至失去光亮透明特性的眼疾。

(病因)本病多为角膜疾病之后遗症,亦可由肝经风热、肝胆实火、肝阴不足等直接引起。

(症状)星膜翳障伴畏光、流泪、疼痛。角膜有点状或片状云翳,遮盖瞳神,影响视力(视力下降)。翳有厚薄之分,薄的翳明亮如暗淡瑕,厚的翳厚如云雾。

(疗法)

配穴方一分2组:一为百会、风池、肝俞;二为太阳、丝竹空、攒竹、四白、合谷、太溪、太冲。并随症配穴:风热上犯配上星、百会、曲池、合谷;肝胆火炽配上星、百会、足临泣、行间;肝阴不足配上星、百会、三阴交、肾俞、大空骨、小空骨。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点揉第2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然后随证加刮配穴。手法力度中等(其肝阴不足型较轻),操作范围较广泛。

主治:目翳。

附记:王平经验。用之临床,疗效一般,若配合药物疗法,则疗效较佳。应防外感,避疲劳,忌辛辣,持乐观,保便畅,利康复。

配穴方二脊柱两侧,眼区,颈7至胸3(风热偏盛),胸9、10及其两侧(肝胆火炽或肝阴不足),肘弯区。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颈1至尾)轻刮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并重点随症刮颈椎、胸椎段及其两侧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再刮肘弯区。然后用梅花针在眼区进行叩刺。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角膜云翳。

附记:程爵棠经验。临床屡用,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配合中药内、外疗法,则疗效更佳。

目痒

目痒是以眼部发痒为主要特点的眼病。

(病因)多因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或感风热,湿邪兼夹,正邪相搏,不得发散,或肝经风热,客于目窍所致。

(症状)双目视力正常,眼内及两眦作痒,或痒如虫行,或奇痒难忍。

(疗法)

配穴方一分3组:一为风池、肝俞、身柱;二为曲池、合谷、三阴交;三为太阳、四白、瞳子髎。并随症配穴:风邪袭目配风府、太溪、太冲和攒竹、头维;风热壅目配大椎和少商;湿热蕴目配丰隆、足三里和风池;肝虚血少配血海、膈俞、百会。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均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点揉第3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并随证加刮配穴。手法力度中等(其中肝虚血少型手法较轻),操作范围较广泛。其中攒竹、头维与少商以针点刺放血1或2滴(不刮);丰隆、足三里、风池(配穴)在刮后并以中口径罐吸拔。

主治:目痒。

附记:王平经验。用之临床,疗效较佳。但要辨明病因,利用药物对其主症进行治疗,则疗效更佳。在治疗期间应忌食辛辣,避免热水烫洗眼部,避免强烈日照、烟火熏烤和化学性气体刺激和风沙袭击,必要时可戴风镜,以利疾病的痊愈。

配穴方二脊柱两侧,眼区,颈7与胸1~3与胸9、10及其两侧,肘弯区,膝弯区,足背区。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椎两侧(含颈后至悬枢),轻刮3行,至出现痧痕为止,并重点刮颈7至胸椎两段及其两侧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肘弯、膝弯区及足背区,然后用梅花针在眼区进行局部叩刺。每日1次。

主治:目痒。

附记:程爵棠经验。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中医称“睑废”,即眼睑不起作用。

(病因)多因脾虚气弱,脉络失和,肌腠疏开,邪风客于胞睑所致,亦有因外伤而致者。

(症状)上睑下垂(有发于单侧的,亦有发于双侧的),轻者半掩眼睛,重者上睑无力展开,遮于整个角膜,上睑麻木、弛缓,开张失去自主。一般精神疲乏,食欲不振,每有仰头视物的姿态。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7行,眼上局部(眉棱骨线至太阳)。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尾椎)轻刮7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再用梅花针叩刺患侧眉棱骨线至太阳穴(由轻到重叩刺)。每日1次。

主治:上睑下垂。

附记:程爵棠经验。屡用效佳,症状较严重者,应配合中药治疗,其效始著。

配穴方二脾俞、中脘、气海、足三里及眉棱骨线至太阳。

治法:用刮痧加灸法。先用补法刮前4穴至出现潮红为止,刮后予以温灸之,再用梅花针叩刺眉棱骨线及太阳穴。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上睑下垂。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验之临床,久治效佳。

配穴方三睛明、攒竹、瞳子髎、阳白、太阳、丝竹空、风池、脾俞、合谷、足三里、光明、三阴交。

治法:用刮痧、点按法。先点按面部阳白、丝竹空、太阳、瞳子髎、攒竹、睛明,刮后头部风池,再刮背部脾俞,然后刮上肢合谷,最后刮下肢足三里、光明、三阴交。用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主治:上睑下垂。

附记:王敬、杨金生经验。

眶上神经痛

眶上神经痛,俗称“眉棱骨痛”。临床上较为常见。

(病因)多因肝经郁热,外受风邪,脉络受阻所致。

(症状)初起颜面不舒,继则眼眶内深部疼痛,指按痛剧。伴偏头痛,疼痛多在上午发生或午后发作,每日如是,反复发作。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眼区(重点眉棱骨线),前额区,颞区,颈2~5及其两侧,肘弯区。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轻刮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并重点刮颈2~5及其两侧3行,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止,再用棉线团擦刮患侧眼区、前额区、颞区,至出现潮红为止,再刮肘弯区(诱导)。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眼区、额、颞区亦可用梅花针叩刺。

主治:眶上神经痛。

附记:程爵棠经验。临床屡用,久治效佳。

配穴方二分2组:一为风池、大椎、大杼、风门、肝俞、期门;二为太阳、阳白、鱼腰(均取患侧)、合谷(健侧)。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用泻法先刮第1组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点揉第2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

主治:眶上神经痛。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验之临床,多效果较好。

耳鸣

耳鸣多为单纯性者,若伴见于其他疾病之中或病后者,宜详见其病之治。

(病因)多因肝胆火气上逆所致,或因肾阴亏虚,虚火上扰,或用脑过度或因风邪诱发所引起。

(症状)耳鸣如蝉音,或为水激,或如击鼓之声。若伴见头痛、头胀、烦躁、易怒、脉细弦,多为实证,伴头晕、目眩、心悸、腰酸、脉细弱者,多为虚证。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耳区,颈2~5及其两侧,颈侧区及患者主诉伴随症状的某些部位和肘弯区。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尾椎)轻刮3行,并重点刮颈2~5及其两侧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颈侧区、耳区,然后刮患者主诉症状的某些部位及肘弯区。每日1次,中病即止。

主治:耳鸣。

附记:程爵棠经验。屡用皆效。

配穴方二分2组:一为角孙、耳门、听宫、听会、瘈脉、翳风;二为少海、太溪。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点揉第1组穴,每穴3~5分钟,再刮第2组穴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

主治:耳鸣。

附记:陈志敏等经验。临床用之多效果较好。应保持心情舒畅,节房事,不要过度劳累。

配穴方三听宫、听会、翳风、角孙、肾俞、命门、中渚、少泽、足三里、太冲。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头面部听宫、听会、角孙、翳风,再刮背部肾俞、命门,然后刮上肢中渚、少泽,最后刮下肢足三里、太冲穴。用平补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主治:耳鸣。

附记:王敬、杨金生经验。屡用有效。

配穴方四一为肝俞、肾俞、听宫、听会、耳门、太溪、三阴交;二为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外关、风池、曲池、合谷。

治法:用刮痧法。第1组先刮面部耳门、听宫、听会,再刮背部肝俞至肾俞,然后刮下肢三阴交、太溪穴。用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第2组先刮面部耳门、听宫、听会,再刮头部翳风、风池,然后刮前臂曲池至外关,最后刮合谷。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

主治:耳鸣(第1组主虚证,第2组主实证)。

附记:王富春经验。屡用效佳。

耳聋

耳聋中的突发性暴聋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鸣和眩晕。发于中老年者尤以脑力劳动者为多见。

(病因)肾开窍于耳,心亦寄窍于耳,心主血脉,心气不足而致人体气血运行受阻,气滞则血凝,耳脉经气失充;或气血瘀滞,耳脉闭塞,经气无以充养耳窍而致聋;或劳伤血气,精脱肾惫,逐致耳聋;或暴怒伤肝,肝气郁结而上逆,阻塞清窍所致。

(症状)耳聋多为突然发生,经1小时至1~2天内迅速加重,多为单侧。耳聋程度轻重不等,全聋少见。一般多伴有低音调耳鸣,轻度或暂时性眩晕。

(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