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古今性疾病验方选萃
1254100000050

第50章 气疝

第十三节气疝

此指疝气中因气机逆乱,流窜于下,致阴囊肿胀偏痛为主症者,亦称之为小肠气。

一、补中益气类方

补中益气汤加味

【组成】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陈皮、当归、升麻、柴胡、小茴香、乌药、橘核、大枣、生姜各适量。【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按语】本方适用于中气不足,阳气下陷之气疝,见阴囊肿胀偏坠而痛,少腹坠胀而痛,遇劳即发,便溏,舌质淡,脉细弱。

举元煎加味

【组成】黄芪、党参、炙甘草、升麻、大枣、乌药、荔枝核、小茴香各适量。【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按语】本方适用于中气不足,阳气下陷之气疝。

二、疏肝理气类方

天台乌药散加味

【组成】川楝子、青皮、乌药、木香、槟榔、茴香、高良姜、姜黄、延胡索、橘核、荔枝核各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功效】疏肝理气。【按语】本方适用于气滞型气疝,见阴囊肿胀偏痛,胀甚于痛,少腹结滞不适,情志抑郁,舌质淡,脉弦。

聚 香 饮 子

【组成】木香、丁香、沉香、檀香、藿香、乳香、延胡索、姜黄、桂枝、川乌、桔梗、甘草各适量。【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功效】疏肝理气,暖肝。【按语】本方适用于气滞肝寒之气疝。见阴囊肿胀偏痛,胀甚于痛,阴囊湿冷,少腹结滞,情志不畅,急躁善太息,舌质淡,脉弦。

青木香丸加减

【组成】木香、川楝子、乌药、小茴香、吴茱萸、荜澄茄、巴豆、香附各适量。【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上药亦可作丸散内服。【功效】疏肝理气,温暖肝肾。【按语】本方适用于气郁肝寒之气疝。

二香丸加减

【组成】香附子、木香各15克,山楂、川楝子各10克,三棱、莪术(醋炒)、姜黄、胆星、神曲、橘核各5克,黄连(与吴茱萸同炒)、桃仁、栀子、莱菔子各2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儿童上药减量。或共研细末,姜汁糊丸黄豆大小,早、晚白开水送服50粒,小儿酌减。随证加减。【功效】疏肝理气。【按语】本方适用于气滞型之气疝,见阴囊肿胀偏痛,胀甚于痛,囊壁较厚,急躁时上症加重,舌苔薄白,脉弦。

疏肝理气汤

【组成】川楝子、青皮各9克,小茴香45克,荔枝核、橘核各12克,炒枳壳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功效】疏肝理气。【按语】本方适用于气滞型疝气。

三、暖肝散寒类方

当归四逆汤加味

【组成】当归、桂枝、白芍、乌药、橘核、炙升麻、小茴香各9克,细辛、通草、炙甘草、吴茱萸各6克,炙黄芪30克,党参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功效】暖肝散寒,疏肝行滞。【按语】本方适用于寒伤厥阴之疝气,见阴囊胀痛,冷凉湿潮,情志不畅,神疲乏力,舌质淡,脉虚弦。

大建中汤加味

【组成】小红参20克(另煎代茶),川椒、小茴香、乌药各5克,干姜、橘核各10克,黄芪15克,饴糖适量(冲服)。【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功效】暖肝散寒,疏肝行滞。【按语】本方适用于寒伤厥阴之疝气,伴神疲乏力等。

四、外用方

香 附 子 散

【组成】香附(研粗末)、食盐各60克。【用法】调匀,酒醋炒热,布包频熨患处。【功效】疏肝理气。【按语】本方适用于肝气郁滞之气疝。

川 楝 子 散

【组成】川楝子、吴茱萸、小茴香各等份,面粉适量。【用法】诸药为面,加入面粉与适量温开水,调和成膏。取药膏如枣大3块,分贴于神阙、气海、中极三穴,盖以纱布,胶布固定,1日1换。【功效】疏肝理气。【按语】本方适用于肝气郁结之气疝。

小 茴 香 散

【组成】小茴香、胡椒各等份。【用法】共研细末,放入膏药内,贴足底。用药后即觉温暖,气散而适。【功效】暖肝行气。【按语】本方适用寒滞肝脉之气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