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古今性疾病验方选萃
1254100000049

第49章 寒疝

第十二节寒疝

寒疝是指寒邪犯厥阴肝经,致阴囊肿冷、睾丸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一、温肝散寒类方

丹溪肾气丸

【组成】吴茱萸、补骨脂、胡芦巴、小茴香、木香各适量。【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功效】温肝散寒,行气通滞。【按语】本方适用于寒凝肝脉之寒疝。见阴囊肿硬发冷,甚则坚硬如石,引睾而痛,小腹切痛,喜暖畏寒,舌苔白,脉沉弦而迟。

百补十补丸

【组成】附子、胡芦巴、巴戟天、官桂、荜澄茄、补骨脂、木香、川楝子、延胡索、大茴香各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功效】温肾暖肝,理气通滞。【按语】本方适用于寒凝肝经,肾阳不足之寒疝,见阴囊肿硬,甚则坚硬如石,引睾而痛,阳痿不举,腰酸畏寒,舌质淡,苔白,脉沉弦。

天台乌药散

【组成】乌药、木香、小茴香、高良姜、青皮、川楝子各15克,槟榔2个,巴豆70粒。【用法】上8味,先将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用麸炒,候黑色,去巴豆及麸,令诸药为末。每服3克,温酒送下。疼甚者,炒生姜,热酒下。【功效】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按语】本方适用于寒凝气滞之小肠疝气,少腹痛行睾丸,喜暖畏寒。

椒桂汤

【组成】川椒、桂枝、柴胡各18克,小茴香12克,高良姜、陈皮、吴茱萸、青皮各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按语】本方适用于暴感寒湿之疝气,寒热往来,脉弦,舌苔白滑,脐痛或胁下痛。

百选葫芦巴丸

【组成】胡芦巴、大戟、吴茱萸、川乌、茴香、川楝子各适量。【用法】市售中成药,按量应用。【功效】温肝散寒,补养肝肾。【按语】本方适用于肝肾虚寒,气滞寒凝之疝气,阴囊肿胀发冷,按之不坚,引睾而痛,少腹冷痛,喜暖畏寒,舌质淡红,脉沉细迟。

茴香乌药汤

【组成】茴香、补骨脂、吴茱萸、乌药、萆薢、木瓜、木香、砂仁、荔枝核各适量。【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功效】温暖肝肾,行气导滞。【按语】本方适用于肝肾虚寒,气滞寒凝之疝气。见阴囊肿胀发冷,按之不坚,引睾而痛,少腹冷痛,下腹作胀、舌质淡白,脉沉细。

二、外用方

小茴胡椒散

【组成】小茴香、胡椒各等份。【用法】共研细末,用少许放普通膏药上,敷阴囊底。【功效】暖肝行气。【按语】本方适用于寒凝气滞之疝气。

白附川楝膏

【组成】白附子1枚,川楝子30克,广木香15克,吴茱萸20克,小茴香15克,桂枝15克。【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取15克,用黄酒调匀,放入神阙穴上,上盖纱布,以胶布固定。1日或2日1换。【按语】本方适用于肝经虚寒之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