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古今性疾病验方选萃
1254100000051

第51章 小便挟精症

第十四节小便挟精症

随尿排出精液,或排尿后又流出精液,尿色正常,并不浑浊者,即为小便挟精。中医称本病为“精浊”、“白浊”、“白淫”等。

一、补肾固精类方

远志丸

【组成】远志、杜仲、枳壳、白茯苓各16克,熟干地黄、菟丝子各31克。【用法】上药除菟丝子外,捣罗为末,共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温酒送下。【功效】温肾固精。【按语】本方适用于肾气亏虚之小便夹精症。症见小便清长或频数,尿后有精丝流出,排尿不痛,常伴有遗精,滑精,面白少华,头昏目眩,心悸气短,耳聋耳鸣,腰背酸痛等。

五 味 子 丸

【组成】五味子、白茯苓、车前子、巴戟天、肉苁蓉、菟丝子各31克。【用法】上6味药研为粗末,炼蜜捣300~500次为丸,如梧桐子大。1日1次,每次30丸。空腹晚饭前用温酒送服。【功效】补肾固精。【按语】本方适用于肾气不固之小便挟精症,面白少华,神疲,腰酸,形寒肢冷,小腹拘急,阴头寒,舌质淡,脉沉细弱。

鹿茸益精丸

【组成】鹿茸、桑螵蛸、肉苁蓉、当归、巴戟天、菟丝子、杜仲、益智仁、川楝子、赤石脂、韭子(炒)、禹余粮各9克,补骨脂、山茱萸、龙骨62克,滴乳香03克。【用法】上药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日1次,每次70丸。食前白茯苓煎汤下。【功效】壮阳散寒,补肾益脾。【按语】本方适用于脾肾阳虚之小便挟精症,见腹胀便溏,腰膝酸软,神疲健忘,形寒肢冷,小腹拘急,阴头寒,舌质淡,脉沉细弱。

固精丸

【组成】肉苁蓉、阳起石、鹿茸、韭子(炒)、龙骨、赤石脂、川巴戟天、白茯苓、鹿角霜、附子各等份。【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空腹,盐酒盐汤送下。【功效】补精固元。【按语】本方适用于嗜欲过度,劳伤心脾,精元不固之梦遗白浊。伴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小腹拘急冷凉,阳事不举,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金 樱 子 煎

【组成】金樱子750克,桑白皮、桑螵蛸、芡实粉、龙骨、莲花蕊各16克。【用法】上药为末,入膏子和丸,如梧桐子大。1日3次,每次20丸,食前用盐汤送服。【功效】补肾秘精。【按语】本方适用于肾阳不足之小便挟精症。伴腰酸乏力,头晕耳鸣,遗精,小便频数,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秘精丸

【组成】牡蛎(煅)、菟丝子、龙骨(生用)、五味子、韭菜子(炒)、白茯苓、白石脂(煅)、桑螵蛸各等份。【用法】上药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70丸,空腹盐汤送服。【功效】补肾固摄。【按语】本方适用于肾气不固之小便挟精症,伴腰酸,遗精早泄,小便频数清长,舌质淡,脉沉细。

二、滋阴降火类方

知柏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250克,山茱萸、山药各125克,泽泻、牡丹皮各94克,知母、黄柏各62克。【用法】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次1丸,每日2次,用淡盐汤送服,或者取上方适量作汤剂,水煎,每日服2次。【功效】滋阴泻火。【按语】本方适用于阴虚火旺之小便挟精症。伴阳事易举,举而不坚,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两颧潮红,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三才封髓丹加味

【组成】熟地黄、天冬、黄柏、人参、甘草、沙苑子、金樱子、芡实各适量。【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功效】滋阴补肾,降火固精。【按语】本方适用于肾阴不足,精液不固之小便挟精症。伴小便黄赤,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三、清热利湿类方

萆薢分清饮

【组成】川萆薢6克,黄柏(炒褐色)、石菖蒲各15克,茯苓、白术各3克,莲子心21克,丹参、车前子各4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功效】清热利湿。【按语】本方适用于湿热下注之小便挟精症。伴小便短赤,尿液浑浊,睾丸肿胀,阴囊湿痒,胸闷痞闷,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分清五淋丸

【组成】黄柏、黄芩、大黄、栀子、知母、茯苓、猪苓、泽泻、瞿麦、萹蓄、木通、车前子、甘草各适量。【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按语】本方适用于下焦热毒壅盛之小便挟精症。伴睾丸红热肿痛,阴囊肿胀,发热,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