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古方新用:临床一通百通的奥秘
1254000000014

第14章 小青龙汤 (2)

第十二章 小青龙汤 (2)

6. 胃下垂 胃下垂,是脾气下陷所致。祖国医学认为。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气因能上升,故把水谷之精微物质上输于肺,经肺、心而输布于人体各组织器官,以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活动。如果脾气不能升而下陷,则供应各组织的营养不足,肌肉的兴奋性和紧张度不强,致使内脏下垂,并伴有气短懒言、纳差、腹痛、脉虚弱等症。治疗时,用本方建中气以补肺气。脾肺之气得补,其陷自升。若胃下垂,伴有上腹胀满喜按者,是阳虚阴盛之故,可用人参汤以复阳温中;若胃下垂,伴有尺脉沉迟者,是肾阳衰弱不能上举之故,可用附子汤以温补肾阳,使陷者举、降者升,其症自愈。

病案举例

王某,男,43岁,庆阳县人,干部。1965年11月16日初诊。

患者患风湿性心脏病多年。近数月来,疲乏无力,心慌气短,颜面浮肿,小便不利,多卧床休息。经用利尿药后,患者视物不清,更为疲乏。中医曾用炙甘草汤治疗,亦不见效。脉结代无力。

方用本方加杏仁、茯苓治之:黄芪(炙)9克,桂枝9克,白芍18克,甘草(炙)6克,生姜9克,大枣4枚,饴糖2克,茯苓9克,杏仁4.5克。水煎分两次服。三剂。

二诊:患者服上药后,疲乏稍减,小便利,视物清晰,脉结代稍有力。继用上方服至十余剂,病情好转,浮肿消失。

誅 体会:祖国医学认为,心主血脉,肺主气,宗气积于胸中,贯心脉、司呼吸。若气虚则不能贯心脉、司呼吸,故脉结代;气虚不能通调水道,故小便不利。而气虚应求之于脾胃,脾胃之气健,则肺气充盈,治节有权,水道通调,诸症即减轻。加黄芪专补肺气,杏仁宣发肺气,茯苓淡渗利水,使旧水去,新入之水不致为患,诸症自解。

人参汤

【方源】 《金匮要略》。

【组成】 人参三两(9克),干姜三两(9克),白术三两(9克),甘草四两(炙)(12克),桂枝四两(12克)。

【用法】 水先煎四味,后入桂枝再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主治】 胸痹属虚者。

【方解】 胸痹属虚者,是心阳不足,阴气上弥,故不用开泄之剂,而以温补为急。以理中汤温补,以桂枝扶心阳,使心气旺,则阴邪自散。

【应用】

1. 胃脘胀 胃脘胀是多种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患者自感胃脘胀满,喜热喜按,得按得热则胀减,观之胃脘部并无膨胀。祖国医学认为是阳虚阴盛之病变,故治疗时可用本方以复阳。阳复而阴邪自散,其症自愈。

2. 便秘 便秘一般多属热证,但也有属于寒证者。临证时,如见腹胀、便秘,遇冷加重者,是属寒证,可用本方温阳散寒。阳气得温,寒邪得散,大便自调。

附子汤

【方源】 《金匮要略》。

【组成】 方未见,常以《伤寒论》附子汤为准:生附子二枚(6克),白术四两(12克),芍药三两(9克),茯苓三两(9克),人参二两(6克)。

【用法】 开水煎两次兑匀,分两次温服。

【主治】 妇人怀孕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以此汤温其脏。

【方解】 方中附子益肾中阳,使上交于心;白术健脾气,以心肾相交,须赖脾气才能交合;人参甘润,以济生附子之辛;芍药苦降,以泄生附子之大毒;又恐阴药在阳欲脱之际而碍于胎,故以茯苓之淡渗,欲人参、芍药起作用之后,使余阴从小便而出,不使有碍于阳气而仍作胀。

【应用】

1. 胃下垂 胃下垂是脾气下陷的常见之症。祖国医学认为,脾气虚多由于素体虚弱、劳倦和饮食不节等损伤脾气所致。症见面色萎黄,倦怠无力,肌肉消瘦,脘腹胀滞等,一般多用升阳补脾之方剂。而脾阳靠肾阳来温煦,今不仅脾阳虚,肾阳也虚,故除见上症外还兼见尺脉沉迟者,可用本方治疗,以温补肾阳。肾阳得温,中焦得以受气,脾气得以升举,其症自愈。

2. 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多因产后劳损伤及肾阳,引起脾气下陷所致。症见子宫脱垂伴有尺脉沉迟者,可用本方以温肾阳。

3. 白带过多 白带过多,多为附件炎或盆腔炎等引起,祖国医学认为,带下症多由脾肾二脏功能失调所致。如劳倦过度,损伤脾气,运化失常,则水谷精微物质不能上输以生血,反聚为湿,流注于下,伤及任、带二脉,或素体肾阳不足,或早婚多产,房室不节,损伤肾气,致肾虚不固,任、带二脉失约,均可导致带下。症见白带清稀量多,久而不止,或有腥味,面色晦暗,腰部酸痛,小腹发凉,脉沉迟者,可用本方以温之。

4. 月经后期 月经后期,是指月经推迟。若月经后期伴有小腹冰凉,脉沉迟者,仍为肾阳不足,不能温暖胞宫,致使经血成熟迟,故月经后期,可用本方治疗。

病案举例

朱某,女,32岁,榆中县人。1980年3月10日初诊。

患者自感小腹下坠,白带多,质稀薄,无臭味,已一年余。活动后病情往往加重,伴有小腹冰凉、腰酸、疲乏无力。西医诊断为子宫脱垂Ⅲ度、宫颈糜烂Ⅱ度。舌体胖,质淡白,苔薄白,脉沉迟。辨证为脾肾阳虚。

方用本方治疗:附子6克,白术12克,白芍9克,茯苓9克,党参6克。开水煎分两次服。三剂。

二诊:患者服上药后,自感白带减少,下坠感减轻,小腹冰凉有所好转。舌脉同上。仍用上方,继服三剂。

三诊:患者又服三剂后,自感病情更为好转,白带已转正常,小腹转温,腰酸、乏力亦明显好转,唯活动后有小腹下坠之感。脉转为和缓有力。继用上方,再服三剂。

四诊:患者服上方共9剂后,诸症消失,已能参加轻微劳动,小腹不再感觉下坠。舌脉亦转为正常。故令其停药观察,至今病未复发。

誅 体会:子宫脱垂一证,多为脾气下陷,一般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但本证呈现少阴虚寒证较多,如小腹冰凉、脉沉迟、腰酸软等,同时伴有太阴之虚寒症状,如白带多,为太阴的寒湿之象。故用温补脾肾之阳的本方治疗,遂获疗效。于此可见,“同病异治”之法的理论精确。

理中丸(汤)

【方源】 《伤寒论》。

【组成】 人参三两(9克),甘草三两(炙)(9克),白术三两(9克),干姜三两(9克)。

【用法】 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服后喝稀粥适量,以助药力。

【主治】 霍乱病,呕吐泄利,寒多不饮水者。

【方解】 人参、甘草和阴,白术、干姜和阳,阴阳相和,则各症自愈。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白术加桂枝12克;吐多者,去白术加生姜6克;下多者,还用白术;悸者,加茯苓6克;渴欲得水者,加白术与先前共15克;腹中痛者,加人参与先前共15克;寒者,加干姜与先前共15克;腹满者,去白术加附子3克。

脐上筑者,是心阳虚而肾水上逆则筑动,有水气凌心之势,故去健脾之白术,加桂枝温通心阳、化水气而降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