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古方新用:临床一通百通的奥秘
1254000000013

第13章 小青龙汤 (1)

第十二章 小青龙汤 (1)

【方源】 《伤寒论》。

【组成】 麻黄三两(去节)(9克),芍药三两(9克),细辛三两(9克),干姜三两(9克),甘草三两(9克),桂枝三两(9克),半夏半升(12克),五味子半升(12克)。

【用法】 水先煎麻黄去上沫,再入诸药煎两次兑匀,分两次温服。

【主治】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

【方解】 此为寒伤太阳之表不解,而动其里水。方用麻黄、桂枝从太阳以祛表邪,细辛入少阴而行里水,干姜散胸中之满,半夏降上逆之气,合五味子之酸、芍药之苦以取酸苦涌泄而下行;既欲下行则仍用甘草以缓之,使药性不暴,则药力周到,能入邪气、水饮互结之处而攻之,使无形之邪气从肌表出,有形之水饮从水道出,邪气水饮一并而清。

着渴欲饮水,去半夏之燥加花粉之清热生津;若微利,是水饮欲从下而出,故去麻黄之升加荛花(以茯苓代之)之降以利之;若噎、若喘,是水气之上而不下,故亦去麻黄之升与表,加附子、杏仁以归降之;若小便不利、小腹满,去麻黄之发散,加茯苓之渗以利之。

【应用】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是北方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尚不清楚,常与感染、过敏及理化因素的刺激有关。属于祖国医学的咳喘范围,但咳喘之分类复杂,病因也甚多,此处所指是因“形寒饮冷而咳喘者”。症见咳嗽气短,遇冷即发或遇冷加重,脉浮滑或弦滑。治疗时,用本方去麻黄加茯苓、杏仁,以温肺化饮、止咳平喘。

小半夏加茯苓汤

【方源】 《金匮要略》。

【组成】 半夏(洗)一升(12克),生姜半斤(12克),茯苓四两(12克)。

【用法】 水煎两次兑匀,分两次温服。

【主治】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

【方解】 水滞于心下则为痞,水凌于心则眩悸,水阻胸满致阴阳升降之机不利则呕吐。方用半夏降逆,生姜利气,茯苓导水,合为涤痰定呕之剂。

【应用】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病程缓慢,仅部分患者在起病前有急性支气管炎、流感或肺炎等急性呼吸道感染史,而多数患者隐潜起病,多在秋冬季节发病。主要出现咳嗽、咳痰,尤以早晨为甚,痰呈白色黏液泡沫状,易于咳出。严重者可终年发病,常伴有气急不能平卧。祖国医学有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之分,此处所指为内伤咳嗽。内伤咳嗽,是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咳嗽痰多,责之于肺脏虚弱、脾失健运。脾失健运,饮食不能化为精微,反而酿成痰浊,上犯于肺,肺失宣降,气逆而咳。症见咳嗽、痰多,痰白而稀,胸脘作闷,胃纳不振,神疲乏力,气短促,脉濡滑。治疗时,用本方降逆涤痰。

病案举例

牛某,男,50岁,定西城关人。1962年9月18日初诊。

患者咳嗽,吐白色稀薄痰已四年余,伴有气短、气促。每遇天气变化时症状加重,平时容易感冒,病情严重时影响睡眠。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舌质暗、苔白滑,脉滑而动,辨证为痰湿阻肺、发为咳嗽。

方用本方治疗:半夏12克,生姜12克,茯苓12克。水煎分两次服。

二诊:患者服上药十余剂后,病情好转,症状消失。第2年随访,病告痊愈,再未复发。

誅 体会: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本病由于脾失健运,水津不能四布,酿而为痰。痰湿阻滞气机,影响肺气肃降,使肺叶上举而发为咳嗽。故用本方降逆利气导水,使气机通畅。肺气得降,水因降而行,则咳嗽自平,痰湿化,诸证解。

甘草干姜汤

【方源】 《金匮要略》。

【组成】 甘草四两(炙)(12克),干姜二两(炮)(6克)。

【用法】 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主治】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以此方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方解】 肺痿皆为热证,但热有虚实不同,实热宜用寒剂,而此则是亡津液而致虚,虚而生热。若用苦寒之剂,不是苦从火化而增热,则是寒为热拒而不纳。此方妙在以甘草之大甘为主,佐以炮透之干姜,变其辛温之性为苦寒之用,在甘温除大热成法中,又参以活法,面面周到,其善于用方者若此。

【应用】 肺叶不张:肺叶不张是肺部多种疾患的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为咳嗽、气短、胸闷胀等症。祖国医学认为是肺中冷,“冷”是冷淡之谓,非寒冷之意。肺在正常情况下,吸气则张,呼气则缩。今肺中冷,肺中部分肺叶吸之不张、呼之不缩。其病因是久病伤津,津液耗伤而致肺叶虚弱无力。症见气短,动则尤甚,口吐涎沫,脉虚无力者,呼吸科急诊治疗,同时用本方以温肺复气。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

【方源】 《伤寒论》。

【组成】 麻黄四两(去节)(12克),杏仁五十枚(5克),甘草二两(炙)(6克),生石膏半斤(24克)。

【用法】 水先煎麻黄去上沫,入诸药再煎,温服一次。

【主治】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方解】 麻黄与石膏相合以清宣肺中郁热,杏仁降肺气以定喘,甘草安胃和中,合之共奏清热宣肺定喘之功。

【应用】 麻疹合并肺炎:麻疹合并肺炎,是指在麻疹出疹期,由于热毒闭肺,出现疹出不透、稀疏不齐,或疹出骤然隐没,高热烦躁,咳嗽痰鸣,气喘鼻煽,口唇青紫,甚则昏睡。抗感染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用本方以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麦门冬汤

【方源】 《金匮要略》。

【组成】 麦冬七升(21克),半夏一升(12克),人参二两(6克),甘草二两(6克),粳米三合(9克),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 水煎两次兑匀,分两次温服。

【主治】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

【方解】 方中麦冬清热养阴;人参、甘草、粳米、大枣益气生津,于大建中气大生津液队中,增入半夏之辛温一味,其利咽下气,不是半夏之功,而是善用半夏之功,擅古今未有之奇。

【应用】

1. 鼻衄 鼻衄,是多种出血性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此处所指鼻衄是因肺热伤络,血为热迫,迫血上逆而出清窍。若症见鼻衄伴有脉数者,可用本方。

2. 倒经 倒经,是指妇女在月经期出现鼻出血。亦属血热妄行,上逆而鼻衄。因肾主胞宫,肾脉连肺,鼻为肺窍,故经期血热而鼻衄。治疗时,用本方止逆下气,气下则血止。

3. 肺结核 此指肺结核浸润活动期,症见咳嗽、胸痛,夜间加重,痰白量多,面部红润,脉数者,呼吸道隔离,在抗结核规范治疗的同时可用本方降火逆,加竹茹以清络脉之热。患者应坚持用抗结核西药。

4. 肺结核空洞 肺结核空洞,是指空洞合并出血者。症见咳嗽、胸痛,咯血量多,面色萎黄者,呼吸道隔离,配合抗结核规范治疗的同时可用本方加竹茹,去粳米加蜂蜜,以清热止血(不去半夏者,是肺气以降为顺)。服药后若见巩膜白净者,为血止而预后良好;若服药后巩膜仍晕黄者,为肺有热,仍有出血可能,则应及时到胸科医院就诊。

5. 脑膜炎后遗症 脑膜炎后遗症可出现各种症状,此处所指是脑膜炎经西医治疗病情稳定后,仍出现口吐大量涎沫而不能进食者,亦为肺中有热,肺失肃降,津液不能四布而上逆。治疗时,用本方加竹茹,更加重半夏、麦冬药量,以增强滋阴降逆之功。

病案举例

例一:陆某,男,50岁,兰州大学干部。1980年3月23日初诊。

患者于7天前突然鼻出血不止,尚伴有轻微咳嗽,平素有慢性气管炎和高血压病。住院后血压波动为150/100~120/80mmHg。化验:血红蛋白每升70克,血小板124×109/L,出血时间1分钟,凝血时间1分30秒。

体查:鼻腔有渗血,无明显出血点。舌红苔薄白,脉关尺滑数有力而两寸无力。诊断为鼻衄。

方用麦门冬汤止逆下气,方中去逗留热邪之粳米,加润燥之蜂蜜,再加竹茹以清络脉之热。方药:麦冬21克,党参6克,半夏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蜂蜜30克,竹茹30克。水煎去渣入蜜,搅匀服。三剂。

二诊:服上药一剂后血即止,嘱其再继服二剂以巩固疗效。诊其脉,两寸较前有力。患者要求改治慢性气管炎,故又用二陈汤加杏仁、竹茹以治之。

例二:王某,女,14岁,秦安县人,学生。1968年6月15日初诊。

患者患脑膜炎,经西医治愈后,经常口吐涎沫不止,吃东西时尤著,且伴有性情烦躁、易怒。舌淡红,苔薄白,脉平不数。

根据《伤寒论》“大病瘥后,喜睡,久不了了者,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之意,给以理中丸治之,结果效果不显;又根据《金匮要略》“上焦有寒,其口多涎”之意,给以苓桂术甘汤治之,仍无效果;继又据《金匮要略》“肺痿,吐涎沫”之意,其寒者用甘草干姜汤治之,但因上面曾用多种温补之方无效,故用治“肺痿”之属热的麦门冬汤治之。

方药:麦冬21克,党参9克,半夏9克,甘草(炙)6克,大枣4枚,粳米9克。水煎分二次服。三剂。

服上方三剂后,初见疗效,口吐涎沫看所减少,说明药病相投,故在上方中逐渐加重半夏、麦冬之药量,最后半夏加至24克,麦冬加至60克,每日一剂,连服20余煎,病愈涎止。

誅 体会:本方在《金匮要略》中用于火逆上气、咽喉不利之证。以上两例患者,虽一为鼻衄、一为吐涎沫,但二者均为热迫肺津,使肺气不能下降所致。鼻衄属血为热迫,随气而逆为鼻衄;吐涎沫属肺失宣降,使水津不能四布而上溢为吐涎沫。通过上述二例病案,使人更进一步体会到血为热迫、血热妄行,以及肺能输布水津之功能的确切涵义。

百合洗方

【方源】 《金匮要略》。

【组成】 鲜百合一升(拨开)(100克)。

【用法】 用水泡一夜,洗身,后食煮饼,不用咸。若内服,亦用水泡一夜,换水后再用水煮熟,甜吃。

【主治】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

【方解】 百合病为肺阴虚病变,肺主皮毛,从外洗,亦可以通其内。又食煮饼,借谷气以输津。不用咸,恐咸味耗水增渴之故。

【应用】 肺结核:肺结核是结核病中最常见的,是一种慢性缓发的传染病,以受过结核感染的成年人为多见,多系继发性结核。症见咳嗽、痰多、发热,彻夜难眠,脉数等。祖国医学认为是肺阴不足,阴虚生内热。肺热叶举,故咳嗽;肺为水之上源,肺气不降,故痰多;脉数为内有热;因咳嗽夜间加重,故难眠。治疗时,呼吸道隔离,规范抗结核治疗,并用本方滋补肺阴,肺阴得补,其热自息;肺气得降,各症自愈。肺结核为慢性疾患,故本方应多吃为好。

黄芪建中汤

【方源】 《金匮要略》。

【组成】 桂枝三两(9克),甘草二两(炙)(6克),大枣十二枚(4枚),芍药六两(18克),生姜三两(9克),胶饴一升(24克),黄芪一两五钱(4.5克)。

【用法】 水煎两次,去渣,入胶饴,用微火消解,分两次温服。

【主治】 虚劳里急,诸不足。

【方解】 虚劳里急是里虚脉急,诸不足是五脏阴阳精气俱不足。阴阳俱不足,若单补阴则阳脱,若泻阳则阴竭,故当调以甘药。用小建中汤之饴糖、甘草味甘,以建立中气;又有桂枝、生姜、大枣辛甘,以宣发上焦阳气;以芍药苦泄,以泄木;加黄芪,以补虚塞空,实腠通络。使阴精阳气得以恢复,则虚劳诸不足之症自愈。

若气短胸满,再加生姜9克;腹满,去大枣加茯苓4.5克,并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9克。

【应用】

1. 鼻衄 鼻衄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此处所指系查不出原因者。症见有面黄少气,脉搏沉细无力,是肺气虚不能为血之帅,致血上行。但补肺气必先建中,故用本方建中气以补肺气。肺气得补,血液能行脉道,则无上行之患,其症自愈。

2. 颈淋巴结结核溃烂 颈淋巴结结核溃烂是结核杆菌所引起,其溃烂常经久不愈。祖国医学认为从虚得之,故用虚劳诸不足的黄芪建中汤合消瘰丸(生牡蛎、浙贝母、玄参各等份)配合抗结核治疗的同时补虚、清热、化痰、软坚软结。如腮腺炎溃烂者,亦同上法治疗,因其部位相同,同为溃烂虚损。

3. 肺结核 肺结核是结核杆菌所引起,此处所指是结核非活动期,祖国医学称为肺痨。若症见盗汗、干咳无痰、脉不数或脉细弱无力者,呼吸道隔离,抗结核药规范的治疗同时可加用本方治疗。若咳重者加半夏以降之,以其肺以降为顺;面浮肿者,加杏仁以宣之;胸痛者是胸气结,加全瓜蒌以开胸中之痰结。

4. 胸膜炎 胸膜炎不是一种单纯性的疾病,它可由不同病因所引起,主要由感染性、变态反应性、肿瘤性、化学性,以及物理性因素引起。在病理演变过程中,又可分为干性与渗出性胸膜炎。但临床上,以结核性胸膜炎为多见。临床表现有胸痛、咳嗽、气短等症。若伴有发热、盗汗、胸痛、脉数者,可用本方合小陷胸汤以清热、涤痰、开结;若伴有胸水者,配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可用本方合茯苓杏仁甘草汤以宣肺利水。

5. 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症,是妇女的常见病。若乳腺增生伴有脉象虚弱者,可用本方合消瘰丸以补虚散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