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常用中药配伍与禁忌
1252700000006

第6章 解表药应用与配伍禁忌 (1)

第6章 解表药应用与配伍禁忌 (1)

麻黄

【来源】出自《神农本草经》,为麻黄科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或木贼麻黄E equisetina Bge或中麻黄E intermedia Schrenk et Mey的草质茎。

【性味功用】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能发表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适用于:①外感风寒表实证;②感受风寒,肺气不宣的咳嗽、气喘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哮喘;③水肿兼有表证。

【药理作用】含麻黄碱、麻黄次碱、伪麻黄碱、挥发油。麻黄碱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抗过敏、兴奋中枢等作用;麻黄次碱能降低血压;伪麻黄碱有利尿作用;挥发油能解热、镇静、镇痛,并有发汗作用。

【用药禁忌】

1.发散力大,发汗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肾虚咳喘、脾虚水肿、肝阳上亢者皆忌用,中暑患者忌用。

2.所含麻黄碱能兴奋中枢,失眠及神经衰弱者慎用。

3.麻黄碱能够收缩血管、升高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心病患者忌用,老年痴呆患者忌用,溃疡病患者忌用,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忌用,喉癌患者忌用,肾癌患者忌用,白内障患者忌用。

4.妊娠期慎用,妊娠高血压者禁用。

【配伍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①恶辛夷、石韦,厚朴、白蔹为使;②蒲公英与麻黄同时煎煮其溶液可产生浑浊,故不宜配制复方注射液。

2.中西药配伍禁忌①不宜与降压药同用;②不宜与氯丙嗪、苯巴比妥等镇静催眠药同用;③不宜与呋喃唑酮、帕吉林、苯丙胺、苯乙肼等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同用,易致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④与洋地黄、地高辛等强心苷类及氨茶碱同用时,易增加毒性反应,故不宜同用;⑤不宜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同用,否则会诱发高血压;⑥不宜与异烟肼同用,两药均可引起精神兴奋、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⑦麻黄的发汗作用极强,与解热镇痛药并用容易导致大汗虚脱,应注意剂量。

【炮制用法用量】

1.用于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宜炙用。

2.常用量3~9g,中毒量45~50g。中毒急救法:绿豆25g,甘草50g,水煎服。

3.反复应用于慢性咳喘患者,易产生耐受性,应间歇投药。

4.古方用本品,多先煮数沸,吹去浮沫,以防其沫性烈,令人心烦干呕。近人不以为然,仅供参考。

【饮食禁忌】忌食生冷、黏腻、刺激性大的食物;恶牡蛎肉。

桂枝

【来源】出自《名医别录》,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

【性味功用】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能发汗解肌,温经止痛,通阳化气。适用于:①外感风寒表虚证;②风寒湿痹证;③胃寒腹痛,血寒凝滞之月经不调、闭经、痛经。

【药理作用】含桂皮酸、桂皮醛。挥发油具有抗菌、升高白细胞、利胆等作用;桂皮酸、桂皮醛具有明显镇静、镇痛、解热及抗惊厥作用。有中枢性和外周性扩张血管,增强血液循环等作用。

【用药禁忌】

1.性温,能升阳助火。凡外感风热或温热、火热内炽、阴虚火旺、血虚血热等证不宜单味药服用,麻疹患者忌用,痤疮患者忌用,水痘患者忌用。

2.可以扩张末梢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延长出血时间,妇女月经期用桂枝须减量;有出血倾向患者忌用;脑动脉硬化患者忌单味药大量服用。

3.辛温升散,扩张血管,可以加重咽部充血,容易损伤咽喉黏膜,咽喉肿痛、音哑者忌用。

4.能刺激汗腺分泌,自汗、盗汗患者不宜单味药服用。

5.所含桂皮油对子宫有特异性充血作用,故孕妇慎用,用量过多可能引起流产。

【配伍禁忌】畏赤石脂、白石脂。

【炮制用法用量】

1.用法宜入煎剂或入丸、散。桂枝含挥发油,入煎剂不宜久煎,以免降低药效。

2.用量3~9g。

紫苏

【来源】出自《名医别录》,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 Britt的嫩枝及叶,其叶称紫苏叶,其茎称紫苏梗,其果称紫苏子。

【性味功用】辛,温。归肺、脾、胃经。功能散寒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适用于:①外感风寒之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胸闷;②脾胃气滞,胸闷呕吐、恶心食少及妊娠恶阻;③鱼蟹中毒,呕吐、腹泻、腹痛等。解表多用紫苏叶,理气宽中多用紫苏梗。紫苏梗功能解郁安胎,可用治胸闷气滞、妊娠呕吐、胎动不安。紫苏子功能降气平喘、消痰利膈,适用于咳逆、痰喘、胸闷、便秘等。

【药理作用】含挥发油、紫苏醛。能降低血脂、血压和胆固醇;有镇咳作用;具有抑制皮肤丝状菌生长的作用,同时还对中枢神经具有镇静作用;能改善东莨菪碱造成的记忆能力损害。

【用药禁忌】

1.性温,凡外感风热或温热、火热内炽、阴虚火旺、血虚血热等证不宜单味药服用。呕吐等症属实热或湿热内阻者不宜单味药服用。

2.辛温疏泄力强,并能降气,多用伤正气,体虚乏力、气短者禁大量或单味久服。

3.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加强胃肠的蠕动,故溃疡病者忌大量服用紫苏。

4.能升高血糖,故糖尿病者忌单味药大量长期服用。

5.对中枢神经具有镇静作用,婴幼儿、老年人不宜长期服用。

【配伍禁忌】中西药配伍禁忌:①与镇静药、麻醉药配伍应用时,宜减小剂量;②紫苏可以延长巴比妥类药物的作用,合用时注意减小剂量。

【炮制用法用量】

1.用法入煎剂或入丸、散。含有挥发油,入煎剂不宜久煎,以免降低药效。

2.用量入煎剂3~10g;解鱼蟹中毒,可用至30~60g。

【饮食禁忌】不宜食用生冷、刺激性大的食物;忌鲤鱼。

荆芥

【来源】出自《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功用】辛,微温。归肺、肝经。功能生用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适用于:①外感风邪之恶寒发热、头痛目眩;②麻疹、风疹等;③疮毒初起;④衄血、便血、崩漏等出血;⑤产后外感邪毒,项背强直、口噤痉挛等症。

【药理作用】含挥发油。其中右旋薄荷酮具有止痛作用;左旋胡薄荷酮具有抗炎作用;荆芥油有解热解痉的作用。

【用药禁忌】

1.性温,凡外感风热或温热、火热内炽、阴虚火旺、血虚血热等证不宜单味药服用。

2.能使汗腺分泌旺盛,自汗、盗汗等症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脂溢性皮炎患者忌用。

3.味辛发散,长期服用可以伤津耗气,气虚者以及婴幼儿、老年人等身体虚弱者不宜长期服用。

【炮制用法用量】

1.用法入煎剂或入丸、散。解表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荆芥含有挥发油,入煎剂不宜久煎,以免降低药效。

2.用量3~10g。

【饮食禁忌】反河豚;忌驴肉、螃蟹、黄花鱼、鲇鱼、无鳞鱼;忌生冷。

羌活

【来源】出自《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Chang或宽叶羌活Nforbesii Boiss的干燥根茎及根。

【性味功用】辛、苦,温。归膀胱、肾经。功能散寒解表,祛风湿,止痛。适用于:外感风寒之恶寒发热、头痛、一身肢节疼痛,风湿关节痛,破伤风,荨麻疹等。

【药理作用】含挥发油。有解热、发汗、镇痛作用;对布氏杆菌、结核杆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用药禁忌】

1.性温,多用久服易助热伤阴,诱发或加重热性病症,凡外感风热或温热、内热炽盛、阴虚火旺者不宜单味药服用;肾癌患者忌用。

2.燥湿之力较强,多服易损伤阴血,凡津亏血虚者(如肺结核、遗精等患者)不宜长期服用。

3.辛苦而燥,气味浓烈,过量内服,可诱发胃气上逆,导致恶心、呕吐等症,故慢性肝炎、慢性胃炎、久病体虚、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忌大量长期服用。

4.孕妇不宜长期服用。

防风

【来源】出自《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 Schischk的干燥根。

【性味功用】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适用于:①外感表证之头痛、身痛;②风疹、皮肤瘙痒;③风寒湿痹之筋脉拘挛、肢节疼痛;④破伤风之牙关紧闭、痉挛抽搐、角弓反张。

【药理作用】含有挥发油、甘露醇、多糖、有机酸等。具有中度解热作用;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对痢疾杆菌及枯草热杆菌有强烈抗菌作用;对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

【用药禁忌】

1.性温,凡外感温热、火热内炽、阴虚火旺等证不宜单味药长期服用。

2.辛温,燥湿之力较强,多服易伤阴耗液,故阴虚潮热、盗汗、遗精等阴液亏损之证忌用。

3.味辛,功善发散,长期服用恐损耗人体正气,凡有气虚而见气短、乏力等症者不宜长期服用。

4.孕妇不宜长期服用。

【配伍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能解砒霜毒。恶干姜、藜芦、白薇、芫花。畏萆薢。

2中西药配伍禁忌:防风不宜与重金属盐类同用。

【炮制用法用量】

1.用法入煎剂或入丸、散。治疗表证及风湿一般生用,治疗便血、崩漏宜炒炭用。

2.用量入煎剂3~10g。

白芷

【来源】出自《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 Benthet Hookf或杭白芷Adahurica(Fisch  ex Hoffm ) Benthet Hook fvarformosana(Boiss) Shan et Yuan 的干燥根。

【性味功用】辛,温。归肺、胃经。功能散寒解表,祛风通窍,止痛,消肿排脓,化湿止带。适用于:①风寒感冒之鼻塞、头痛;②眉棱骨痛、牙痛及胃脘痛;③疮痈肿痛及蛇虫咬伤;④带下。

【药理作用】含有白芷毒素、挥发油、白芷素、白芷醚等有效成分。对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等有抑制作用;能使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加深,并能引起流涎、呕吐;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

【用药禁忌】

1.辛温助热,多服易耗血散气,故凡外感温热、火热炽盛、阴虚血热等症忌用;儿童注意缺陷障碍(儿童多动症)患者忌用。

2.气味芳香,能通九窍,性质燥烈,发散较甚,故血虚头痛等症者,不宜单味药大量久服。

3.辛散性燥,长期服用易耗气伤阴,因此气虚自汗、阴虚盗汗者不宜单味药大量长期服用。

4.有引起呕吐的作用,患呕吐、呃逆等病症者,不宜单味药长期服用。

5.有升高血压的作用,高血压患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6.孕妇有妊娠反应者忌用。

【配伍禁忌】中药配伍禁忌:恶旋覆花。

【炮制用量用法】一般用量3~9g,单味内服不超过30g。过量服用易致白芷素中毒,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心慌、气短、血压升高、惊厥、烦躁、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甚至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外用适量。

细辛

【来源】出自《神农本草经》,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Schmidt varmandshuricum(Maxim) Kitag,汉城细辛A sieboldii Miqvar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ieboldii Miq的干燥全草。

【性味功用】辛,温。有毒。归肺、肾经。功能散寒解表,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开闭。适用于:①外感风寒表证咳喘,痰多清稀;②头痛、牙痛、风湿痹痛;③鼻渊之鼻塞、头痛、时流清涕;④中风口噤,不省人事。

【药理作用】含有挥发油(主要为蒎烯、甲基丁香酚、细辛酮)等成分。具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作用;强心、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强脂质代谢及升高血压等作用。

【用药禁忌】

1.性温热,凡外感风热或温热、实热内炽、阴虚火旺等证不宜单味药长期服用;儿童注意缺陷障碍(儿童多动症)患者忌用;红眼病患者忌用。

2.久经煎煮的细辛之剂有升压的作用,故高血压病者忌长期服用;白内障患者忌用。

3.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老年人、婴幼儿不宜长期服用。

4.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脑出血等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服用;溃疡病患者忌用;痤疮患者忌用;脂溢性皮炎患者忌用。

5.具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胃肠蠕动减慢,腹胀便秘者不宜长期服用。

6.有毒,肝功能不全者忌长期服用。

7.喉癌、胰腺癌患者忌用。

8.孕妇忌用。

【配伍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反藜芦。

2.中西药配伍禁忌:①与镇静药、麻醉药和血管扩张药配伍应用时应注意用量不宜过大;②不宜与降血压药同用,可能会抵消降压效果;③普萘洛尔可以阻断细辛的兴奋β肾上腺能受体效应,故不宜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