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常用中药配伍与禁忌
1252700000021

第21章 理血药应用与配伍禁忌 (1)

第13章 理血药应用与配伍禁忌 (1)

艾叶

【来源】出自《名医别录》,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干燥叶。

【性味功用】辛、苦,温。归肝、脾、肾经。功能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止咳平喘,除湿止痒。适用于:①虚寒出血,尤宜于崩漏;②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宫冷不孕、胎漏下血、胎动不安等;③寒性咳喘;④湿疹瘙痒。

【药理作用】艾叶含挥发油。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炭疽杆菌、α溶血性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0多种革兰阳性菌有抗菌作用。艾叶挥发油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镇咳、祛痰、平喘、抗炎、抗过敏作用。艾叶油能明显抑制离体蟾蜍心脏的收缩。艾叶煎剂对兔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艾叶油有利胆作用。艾叶水浸液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

【用药禁忌】

1.性温燥,凡外感风热或温热、实热内炽、阴虚火旺、血虚血热者不宜服用。出血证属血热妄行者忌用。

2.所含挥发油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昏迷者禁用,婴幼儿、老年人不宜长期服用。

3.艾叶油能明显抑制心脏的活动,心功能不全等心脏病患者不宜长期服用。

4.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的作用,孕妇以及先兆流产患者慎用。

【配伍禁忌】中西药配伍禁忌:与镇静药、麻醉药同用时不宜剂量过大。

【炮制用法用量】

1.用法内服宜入煎剂;或提取艾叶油等有效成分装胶囊口服。外用可以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及捣绒供温灸用。用以止血宜炒炭用,用以散寒止痛宜生用,用以烧灸宜捣绒用。

2.用量入煎剂,一般用3~6g;艾叶油每次服0.1ml,3/d。外用适量。

3.不良反应干艾叶约100g能致死,药用量一般不能超过10g,超过此量2~3倍,即有中毒之可能,发生中毒性黄疸和肝炎,妊娠甚至可造成流产。

4.中毒救治出现中毒性肝炎时,可以用茵陈、板蓝根各30g,山栀子、龙胆草、甘草各9g,车前子(包煎)15g。水煎服。

白及

【来源】出自《神农本草经》,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

【性味功用】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功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适用于:①咯血,吐血及外伤出血;②疮疡肿毒、烫伤及手足皲裂等。

【药理作用】白及新鲜块茎含水分、淀粉、葡萄糖。尚含挥发油、黏液质。根含白及甘露聚糖。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并有抗癌作用。可以预防肠粘连。能抑制革兰阳性菌,且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显著抑菌作用。对肝细胞有较好的抗损伤的保护作用。

【用药禁忌】

1.白及性涩质黏,有敛邪之弊。凡外感咯血,肺痈初起,肺胃出血而实热火毒盛者忌单味药服用。

2.对于由瘀血等病理产物引起的出血症,不宜单味药应用。

3.痈疽已溃,不宜同苦寒药服。

4.白及用治肺痈,以咳吐脓血日渐减少者为宜,并应配清泄肺热、化痰止咳之品同用。

【配伍禁忌】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中明言“乌头反白及”,故乌头(川乌,草乌)与白及一般不宜配伍。并反附子。

【炮制用法用量】内服宜入煎剂,或入丸、散,也可研末吞服。外用可研末撒或调涂。若研粉末用水调服,其止血效果较入汤剂为好。

侧柏叶

【来源】出自《名医别录》,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 Franco的干燥枝梢及叶。

【性味功用】苦、涩,微寒。归肺、肝、大肠经。功能凉血止血,化痰止咳。适用于:①各种出血证,如吐血、咯血、衄血等;②咳嗽,对肺热咳嗽有痰者尤宜;③烫伤、脱发。

【药理作用】含挥发油、槲皮素、维生素C、黄酮类等有效成分。具有镇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以抑制中枢神经具有镇静作用;具有解痉作用,可舒张离体肠平滑肌,明显解除组胺与乙酰胆碱所引起的肠痉挛。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对结核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同异烟肼有协同作用。

【用药禁忌】

1.性味苦寒,凡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证不宜单味药服用。

2.味涩性收敛,无活血作用,出血因瘀血而致者或兼有瘀血者,不宜单味药服用,否则易致留瘀。脑血栓患者忌单独使用。

3.多服久服,可出现头晕、恶心、胃部不适等。脾胃虚弱者慎用。

4.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婴幼儿、老年人不宜单味药长期服用。

5.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低血压患者忌大量长期服用。

6.有舒张肠平滑肌的作用,腹胀、恶心、呕吐的患者不宜服用。

【配伍禁忌】中西药配伍禁忌:①不宜与含各种金属离子的西药,如氢氧化铝制剂、钙制剂、亚铁制剂等配伍应用,可以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②另外同异烟肼有协同作用,临床配伍应用时不宜剂量过大。

大蓟

【来源】出自《名医别录》,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Fischex DC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功用】甘,凉。归心、肝经。功能凉血止血,散瘀消痈,降压,利胆退黄。适用于:①血热妄行之咯血、衄血、崩漏、尿血等;②疮痈肿毒;③湿热黄疸、水肿、小便不利及高血压等病证。

【药理作用】全草含生物碱、挥发油、苦味质等。大蓟有较显著和持久的降压作用;炒炭后能缩短出血时间;对甲型链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尚有消炎、利尿作用。

【用药禁忌】

1.性寒凉,凡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证不宜单味药服用。

2.慢性胃肠炎、长期腹泻、慢性肝炎而无瘀滞者禁大量久服。

3.利尿作用,遗尿患者不宜长期服用;阴液亏损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水、电解质紊乱者不宜长期服用。

4.有较显著和持久的降血压作用,低血压患者忌大量久服。

【炮制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本品,煎剂口服后个别病人有胃胀不适感,加用生姜、陈皮、法半夏等可以减轻;少数病人空腹服用本品片剂后出现胃内不适或恶心等,改用饭后服药,可减轻。

代赭石

【来源】出自《神农本草经》,为三方晶系氧化物类矿物赤铁矿Hematitum的矿石,产于许多种矿床和岩石中。

【性味功用】苦,寒。归肝、心经。功能凉血止血,平肝潜阳,重镇降逆。适用于:①血热吐衄、崩漏;②肝阳上亢,头晕目眩;③呕吐、呃逆、嗳气;④气逆喘急。

【药理作用】含三氧化二铁(Fe2O3)。亦含少量的钛、镁、铝、锰、钙、硅和水分。所含铁质能促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新生;对肠管有兴奋作用;使肠蠕动亢进;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代赭石溶液大剂量时对离体蛙心有抑制作用。

【用药禁忌】

1.性寒凉,凡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证不宜单味药服用。

2.质重,功善下行,脱肛、子宫脱垂等中气下陷者忌单味药长期服用。

3.能抑制中枢神经而有镇静作用,昏迷患者禁用,老年人、婴幼儿不宜长期服用。

4.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心功能不全等心脏病患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静脉曲张患者忌用。

5.能刺激肠道平滑肌蠕动,肠炎以及长期腹泻者忌单味药长期服用。

6.含有多种矿物质并含微量砷,肾炎、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宜长期服用,以免引起蓄积中毒,痛风患者忌用。

7.孕妇慎用。

【配伍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畏附子,畏天雄。

2.中西药配伍禁忌①不宜与四环素族、异烟肼、利福平配伍应用,容易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②不宜与强的松龙片配伍应用,可以生成难溶物显著降低生物利用度;③不宜与维生素C配伍应用,代赭石容易氧化失去作用。

地榆

【来源】出自《神农本草经》,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varlongifolia(Bert)Yu et Li的干燥根。

【性味功用】苦、酸,微寒。归肝、胃、大肠经。功能凉血止血,解毒敛疮。适用于:①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及崩漏,尤宜于下焦血热所致的出血证;②烫伤、痈肿疮毒等,为治烫伤要药;③湿疹、皮肤溃烂。

【药理作用】地榆根含鞣质和三萜皂苷;叶含维生素C;花含矢车菊苷、矢车菊双苷。具有收敛作用,能止泻和止血。地榆煎剂低浓度可使离体蛙心收缩加强,频率减慢,心排血量增加,高浓度则呈抑制作用。地榆煎剂低浓度使离体兔肠收缩减弱,高浓度则使收缩加强,甚至呈痉挛状态。另外鲜地榆注射液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

【用药禁忌】

1.性寒凉,凡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证不宜单味药服用。

2.味酸涩功善收敛,对热痢初起或有瘀血积滞者,不宜单味药服用。

3.久病体虚尿血、慢性痢疾脓血瘀晦不鲜、功能性子宫出血日久未愈者禁大量久服。

4.地榆煎剂高浓度时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心功能不全等心脏病患者不宜大剂量服用。

5.地榆煎剂高浓度时可使肠道平滑肌收缩加强,甚至引起痉挛,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患者不宜大剂量长期服用。

6.含有水解型鞣质,经皮肤吸收后可导致中毒性肝炎。肝病患者忌用地榆制剂大面积外涂烧伤患处。

【配伍禁忌】中西药配伍禁忌:①不宜与维生素B1及抗生素、苷类、生物碱、亚铁盐制剂、碳酸氢钠制剂配伍应用,可产生沉淀,影响吸收;②不宜与异烟肼配伍应用,分解失效,不宜与酶制剂配伍应用,可改变性质,降效或失效;③不宜与维生素B6配伍应用,可形成络合物,降效或失效。

墨旱莲

【来源】出自《新修本草》,为菊科植物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功用】甘、酸,寒。归肝、肾经。功能补肝肾阴,凉血止血。适用于:①肝肾阴虚的头晕目眩,须发早白等;②阴虚血热的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等。

【药理作用】含皂苷,烟碱,鞣质,维生素A及多种噻吩化合物。水提取物有止血,保肝,增强免疫和耐缺氧作用。

【用药禁忌】

1.性寒,凡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证不宜单味药服用。大便泻泄患者忌服。

2.味酸善收敛,对热痢初起或有瘀血积滞者,不宜单味药服用。

3.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等症由于气虚而致者,不宜单味药服用。

4.有明显的镇静作用,昏迷患者忌用,老年人、婴幼儿不宜长期服用。

【配伍禁忌】中西药配伍禁忌: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同用,以免引起血钾过高,降低强心苷类药物的疗效。

槐角

【来源】出自《神农本草经》,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果实。

【性味功用】苦,寒。归肝、大肠经。功能凉血止血,润肠,清肝火,降血压。适用于:①血热出血证,尤善止痔血、便血,故常用于痔疮肿病出血之证;②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头痛眩晕及高血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