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妇人篇 (8)
吃了小柴胡汤,病好了,不眩晕了,大便通了,能吃饭了,不呕吐了。但是,过了七八天,又开始发热。这个时候要注意,这个发热,是阳明的发热,蒸蒸发热,不恶寒反恶热的,一定还要有阳明里实症状出现,要大便硬,腹胀的。这才能认定为胃家实,才可以用大承气汤。如果只是发热汗出,还恶寒恶风,没有阳明胃家实的证候,千万不要用大承气汤。人家那是太阳中风了,要用桂枝汤的。读条文,要细思辨,见到发热,就是胃家实,人家都说用大承气汤了,没错!那就坏了!
4. 产后腹中疞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产后呢,胞中虚寒,血也不足,容易风寒内入,出现虚寒疼痛,时而缠绵,时而紧急,要用当归羊肉汤处理。这属于虚劳,病属太阴少阴合病。
当归,辛甘温。主欬逆上气,温疟,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创,煮饮之。—它补血,驱寒,还能发越,内外并行,升中有降。
生姜,辛热。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可以降逆止呕,去寒饮,解表祛风。
羊肉,甘温大热。《别录》:主缓中,字乳余疾,及头脑大风汗出,虚劳寒冷,补中益气,安心止惊。—温暖中焦脾胃,补虚除寒,壮阳。
为什么不用别的肉?狗肉也大补啊?在五行脏腑理论上,狗肉偏于补肺气,羊肉偏于补肝血。在经方用药归类上,狗肉补上焦之气,羊肉补下焦之血,偏于温热。在五行动物用药法象上,羊,归为未土。未土,和脾胃有关了。同时,又是木的库藏,又和肝有关。未土当中,暗藏了三个物质,分别是乙木、己土、丁火。丁火归心,还能养心。性质偏阳,能温补。这些东西,知道了就行。要是搞道医、易医的人看了,估计会很舒服,就不会骂我们了。为什么骂我们?看了我们半天的书,没见到一个天干地支和八卦,这不是胡扯吗?
总之,这个方子养血祛风除寒饮,大补虚羸。他后面说,也治寒疝,轻的可以,重的,要加附子的。
5.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枳实芍药散
枳实(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等分)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
产后腹痛,要分清虚实。关键是后面这句,“烦满不得卧”。阳明病,有烦满,躁动不安。烦躁,腹中满闷。这个是腹中留瘀了,类似阳明热入血室,还没到那个程度而已。因此,他用了枳实芍药散。枳实,就是现在的枳壳,不要搞错。
枳实,酸苦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消胸中寒满气胀。炒一下,可以直入中下焦和血中,去理气。
芍药,酸苦凉。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 气。—出血瘀,止腹痛,破积聚。
一对阳明家的气血药,行气破血通结滞,止腹痛。
学生:是瘀滞,还未成瘀血?所以用酸苦涌泄法?瘀血会用到辛咸酸苦配合?
是的,用了下瘀血汤一类的,就是轻病用重药,会出现变证。芍药止痛,确实很好,但是,要对证才行。它主要止实热性腹痛。有人用它广用于各种疼痛,不可取,没道理。有的甚至不分青红皂白,用它治疗头痛,就是胡闹。碰对了几个,就马上写篇文章,羞死人啊!头痛,实热有野菊花,虚寒有细辛、川芎、吴茱萸,用白芍干什么?神农药症上说了白芍治疗头痛?
菊花,要记住,必须用野菊花,普通的菊花,没作用。野菊花,微寒辛苦。主风头,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饥,恶风湿痹。你治疗一些阳明头痛,用菊花不好使,就是因为没用野菊花。贝母,都用川贝,没效果。实际要用土贝母才对。价格也是天壤之别。古代的独活也是,全称叫羌独活。就是现在的羌活。目前,都搞乱套了。即使方子对证,药不对,也没有疗效。没效果,就骂老师不对,经方不灵。要在自身上找找毛病,不要怨天尤人。
6. 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下瘀血汤
大黄(二两) 桃仁(二十枚) 蟅虫(二十枚,熬,去足)
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这条说的就清楚了。用枳实芍药散没管用,一定是有瘀血干结在胞中,药用的轻了。所以,要用重药,去攻下瘀血。很多产后恶露不净的,也可以用这个方子。下瘀血汤,是个十分不错的方。这个方子,也是承气汤的类方,和抵当汤接近。治疗阳明血瘀里实的。包括很多妇女闭经的,都可以用它治疗,也可以变成汤剂使用。喝的时候,兑入蜂蜜。不用做成丸剂再煎汤。古代,可能是为了投药方便,才这样做。预先做好,用时煎汤。看来这个药是个固定的成药,针对人群很广。
闭经,可以造成很多疾病,反过来,很多疾病也可以造成闭经。比如肺痨的闭经,见到瘀血症,你就用它,那个肺痨,月经一通,马上就好。这三个药,没有一味是西医说的,能治疗肺结核,为什么月经一通,肺结核就好了?奥妙无穷啊,中医,不治你西医的“病”,是整体辨证调整,阴阳气血一旦平衡,什么病都会好的,还用研究某个中药能杀菌、抗病毒、抗结核……
大黄,咸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大黄,是大将军。我说,是大元帅更合适。和那些峻烈毒药相比,它是很平和的。惹急眼了,它霸道,平时,很厚道,微用,可以补脾胃,助消化,排毒,微量常服,健康长寿。毒药的特性,都在它身上体现了。什么特性?多用攻逐,少用养身。肠清则长生,耐毒无病,这是至理名言。
蟅虫,就是地鳖虫,咸寒,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癥瘕,破坚,下血闭。去血瘀闭结啊。
桃仁,苦温微辛,主瘀血,血闭,瘕,邪气,杀小虫。还是破血闭瘀血的。
辛咸除“滞”,佐以甘苦。蜜,是甘平,补虚的。大家看看,这个配伍,是不是体现了“滞证”的治疗配伍法则?滞证的祖方。这个配伍公式,早就给大家了,都不去感悟。这个方子,吃完,一般会有轻度的腹泻,或者比较重些的呢,可以减量服用。对证了,一般四五天就可以打下瘀血,都是紫黑色的血块,之后就恢复了。有虚寒夹杂的,可以加干姜、附子。干姜、附子,可以各用20~30克。
7.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哺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大承气汤
大黄(酒洗,四两) 厚朴(炙,去皮,半斤) 枳实(炙,五枚)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产后,到了七八天头上,有了症状。为什么书中总是愿意提这个七八天?这和疾病的恢复周期有关。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不愈就再折倍。一些急性病,外感病,短期的病,都有这个规律。到时候不愈,就会继续缠绵,或者发生转变,向其他方面传。
产后体虚,津血不足,到了七八天上,就该有个大恢复的,但是这个人没有恢复,无太阳证,这是个重点,强调了这个病人无表证。这是为后面的用承气汤的下法,打了个伏笔。那么,都出现了哪些症状呢?我们逐个的来看。首先,是少腹坚痛。小肚子疼,坚硬,拒按。这肯定了,是个实证。他交代了一句说,这是恶露不尽造成的。什么叫恶露呢?就是产后,宫腔内的一些瘀血以及残留物没排干净。紧接着,就说,患者出现了不大便,烦躁,发热,脉象微微的现出了硬实象,根本就和产后体虚脉也虚的脉象相反了。这个,首先就要考虑阳明病了。后面又进一步讲了,如果到了太阳要落山了,晚饭的时候,烦躁加重,发热的更加厉害,恶热不恶寒,不敢吃东西,吃了就神昏、说胡话了!到了半夜,症状就消失了,像好人一样。他说了,这是实热结聚在腹中的缘故。膀胱,指的是小肚子这个部位。
不要理解成脏腑的那个“膀胱”,古今医家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搞出了不少笑话,都说,这就是《金匮》脏腑辨证的证据,胡闹。这个是实热,是因为津血不足,出汗多了,没有感受风邪,造成了“胃中干”,恶露受实热煎熬而结于下焦。这要和热入血室而血瘀干结有个区分。热入血室,“暮则谵语”。越到晚上越重。没影响到血的,到了夜晚阴气盛了,就会缓解,症状消失。所以啊,这个阳明里证,也有个气分和血分的问题。阳明的外证,有没有这个分别呢?严谨的说,也有的。白虎汤证,是外证的气分病。那么,温热发斑,高热,皮下出血,就是外证的血分问题。这个问题,大家去参考温病篇去感悟。这条呢,因为她病的不在血分,不是热入血室,因此,就是单纯的阳明里实,要用大承气汤攻下,就会痊愈。阳明病欲解,在哺时,解不了,就要加重。轻的,到这个时候,机体自己就解决了,用不着你下方开药。
8. 产后风续续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即桂枝汤)
桂枝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这个产后风,要和民间说的“产后风”区别,民间老百姓说的产后风,指的是产后风痉抽搐,类似于破伤风。这条说的,是产后中风,太阳中风证。产后体虚,汗出,毛孔开张,不小心就会风邪内入。有人说,中风,是一种疾病状态,根本没有什么风邪。我看,这个人是没有感冒过。没有感冒过,就是没有毛孔和汗腺,或者是毛孔和汗腺不发达,风“钻”不进去。夏天出汗,加上没休息好,用空调一吹后背,你没个不感冒。
风邪入中了,断断续续数十天都不好,很厉害。发热、恶寒,头微痛,汗出,心下闷,干呕。这都是太阳中风证。他说了,别看病的时间久了,她的桂枝汤证还典型的存在啊,不要乱辨证,乱狐疑,就是用桂枝汤。阳旦汤,又叫桂枝汤,能升阳解表,发越而降逆。风邪随汗而解,心下满闷与干呕,也自然解除。
9.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竹叶汤
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防风 桔梗 桂枝 人参 甘草(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 大枣(十五枚) 生姜(五两)
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复使汗出。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煎药扬去沫。呕者,加半夏半升洗。
产后中风之后,出现了发热,满面通红,气喘,头痛。用竹叶汤来治疗。我查了一下各家的说法,解释的很牵强,胡老呢,干脆就说方证不符合,说里面有错简。我们呢,试着解一下吧。
产后体虚津液不足,中风后,还要汗出,“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郁冒者,但头汗出。下焦血亏,要寒饮多,或头晕头痛眩晕,呕吐,重了,要上逆而喘。“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这个阳气,是专门在上焦独旺,要头部汗出的,下焦会有血虚而寒,要四肢厥冷啊。阳气独旺在头部,加上四肢末梢厥冷,阳气郁阻在头部,会面色“缘缘正赤”。这个是又有热邪郁结头部,又有寒邪痹阻上逆,津液亏虚。热邪为什么郁阻头部?因为寒厥逼迫。这个方子,就是针对产后郁冒去的。“2.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你们看看这条,参悟一下。
为什么去掉了白芍?“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产后,类似于用了下法,还寒厥,就要去白芍加附子。注意,“脉促胸满者”,有微喘之意。这个产后郁冒,是个厥阴病。寒热虚实表里错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