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
1250900000071

第71章 辨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 (8)

第九章 辨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 (8)

陟厘丸,缺药,配不全,我们就把它删减了。剩下的四个方子,是治疗慢性久利和急性暴发下痢的特效方子。

先看看乌梅丸。他说了,可以治疗热痢,百药不愈的。孙思邈啊,他对于热性下痢,强调黄连这味药,是治疗热性下痢的主帅。

黄连,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

古人对黄连的一句主要的定论就是“黄连止痢”。乌梅呢,我们再看看:

乌梅,味酸涩平。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疾。

这个药,酸涩收敛,还清热生津液。

这个热痢,该是湿热过剩,有阳明实热,夹带水饮,是“属阳明”病。黄连是阳明家清热排湿的药,乌梅呢,有收敛止泻的作用,也同时解决了里面的一些烦热,并且针对下痢伤津液的这一问题,它也可以生津液的。整个的配伍,就是酸苦配合,酸苦能涌泄,在这里呢,体现的是“泄”,泄什么?泻阳明的这个水热,也就是湿热,有热必有烦,酸苦的配伍,有除烦热的功效。就是这简单的两味药,配伍精当,药效直接,对于百药无效的热性下利和热性“痢疾”,确实是疗效满意。不要以为这个方子药少就不去重视,经方,往往是药越少,疗效越神奇!

第二个,松皮散。他说,可以治积久二三十年,常下痢的神方。二三十年的顽固下利,了不得,一般是很难治疗的。而这个方子,就是一味松树皮,耐人寻味。

松树皮,我研究了一下,这个东西,苦涩,性平。苦能够利湿,涩能够止痢,对于寒热虚实错杂的厥阴湿热下痢,是很有效的。并且,这个东西,还可以通行气血,止痢而不留邪。二三十年的久利,一定是要有虚证夹杂的。因此,我们把这种慢性下利,归类于厥阴病范畴。这个药,对顽固性的,偏湿热的那个西医说的慢性肠炎,效果好。这个东西,很平和,善于解纷。一味单方,气死名医啊!西医对这个松树皮,研究的结果是,消炎、抗过敏,抗癌,加强毛细血管、动脉和静脉的强度,对中风和视网膜病变困扰的患者非常有效。那么,你也可以根据辨证,进行合理的配伍,可以加木槿皮的。如果有虚寒偏重的,你也可以加干姜。要灵活掌握,不要死板僵化,那就没进步了,难以成就了。

后面他说了,要坚持服用,按方法,一天三次,不过百天,就会彻底痊愈。很多看似无药可救的病,往往用简单的药,就可治愈的。这个问题,提醒我们,在“绝症”的治疗上,要往这个方面考虑,不要往复杂的方面搞,要用逆向思维。

第三个,温脾汤。他说,这个方子,治下久赤白,连年不止,及霍乱,脾胃冷实不消。赤痢主有热,白痢主有寒,还连年不止,也是够厉害的。这是寒热错杂的顽固病。后面他又说了,兼治霍乱,脾胃有实寒冷积。这就说明,这个病,是有太阴虚寒和阳明的实邪。实邪在里面阻滞,导致缠绵不愈。他有句话,说“凡下多滞下也。”你把这个“积滞”实邪去掉,就好了。因此,这个病经过分析,该是“系阳明”病。

他在四逆汤的配伍方义上,加了人参,补津液养胃气,又用了大黄四两,去排除实邪。是在温阳化饮养虚的基础上,去用阳明家攻下实邪的大黄,去解决这个由“滞”导致的连年久病。“须大转泻者,当用此方神效。” 说明这个方子,就是针对里有实邪积滞的虚寒下痢的。要把实邪攻泻出去才行。临床辨证,要仔细。

第四个,健脾丸。他书上讲过,用温脾汤攻下后,会有个虚弱的表现,可以紧接着服用健脾丸,来将养。如果没有实邪的,就不要攻下,可以直接服用健脾丸。健脾丸,对治的证候是,虚劳羸瘦身体重,脾胃冷,饮食不消,雷鸣腹胀,泄痢不止方。弱者饮服此方,男女通治。

要有虚劳,就是气血亏虚的厉害,同时,还要有典型的太阴病证候,就是虚寒下痢。同时,因为虚劳的问题,会有一些其他纲的症状夹杂的。我们以前在虚劳篇里讲过,虚劳,多为厥阴病。有寒热错杂的问题。而这个健脾丸呢,配伍方义,是取乌梅丸的方义,寒热并用啊,寒热虚实表里都照顾了。

石钟乳,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

石斛,味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

大麦,甘凉。《别录》: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

神曲,甘辛,温。《纲目》:消食下气,除痰逆霍乱泄痢胀满。

比较陌生的药,就这三味。

这个方子,温阳化水,通营卫气血,下逆气胀满,收涩止痢,补养胃气。加用一味黄连,清热止痢,作为热药当中的反佐。符合经方配伍法度。这个方子,是厥阴病的方子,凡是虚劳体弱,身体瘦弱不堪,寒热夹杂,以寒为主,体现为厥阴提纲病的证候,而下利不止的,可以运用。

32.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四逆汤

甘草(炙,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桂枝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以助药力,温复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

这条讲得很笼统,不要听他这么说,就不知变通的去用四逆汤和桂枝汤治疗。

他说了,腹泻,还肚子胀满,这是里证有虚寒水饮。同时呢,还身体疼痛,这是兼有了表证。对于这种表里俱病的,要守住一个治疗法则。就是里虚寒,兼有表证的,一定要先解决里面的虚寒问题,然后才能解表。千万可别搞反了。搞反了,严重的,会亡阳的。里实而兼有表证的,则要先解表,后攻里,搞反了也不行,会导致表邪内传的。他后面说的温里用四逆,解表用桂枝,不过是个举例而已。如果人家的里虚寒,是典型的理中汤证呢?或者,人家的表证,是太阳伤寒,要用麻黄汤呢?再或者,人家的表证,是少阴伤寒的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呢?因此啊,要辨证的,不要被他迷惑住。只要守住先温里,后解表的规矩就行。

33.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这条有意思,腹泻不止,脉象呢?还没有见到太大的异常!很特殊。毛病出在哪里了?细找症状吧。问问病人,整个肚子有什么特殊感觉?患者会说,就是心口窝以下胀痛,不舒服。你用手给按按,患者会觉得疼痛,并且,按着也感觉硬满。这是里有实邪啊,属于“滞下”。多数都是“属阳明”病。

为什么说要急下?腹泻久了,就虚了,要是给攻下,患者难以承受,实邪也就去不掉,治疗可就有难度了。因此,要马上用大承气汤而攻下,实邪去了,正气就恢复了。

34. 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这个和上条差不多,就是脉象特殊一些。脉迟而滑。滑脉,主实,是有实邪。为什么迟呢?迟脉不是主寒吗?这个要辨证的看。实邪太盛的,可以阻滞气血流通,严重了还会脉象极度细弱!就像那个真热假寒的现象一样。它给你造了一个假象。

这也是归为“属阳明”病。要急下,用大承气汤治疗。当然,还要参考一下舌苔和腹诊。

学生:这个舌苔应该有个明显的黄厚吧?

对的。对于阳明里实的,都要参看舌苔,再去按按肚子。辨证越谨慎越好。

35. 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这条和上条也是一个意思,包括胃中有宿食的下利,都是这样,用承气汤去掉实邪就好了。

36. 下利已瘥,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

大黄(酒洗,四两) 厚朴(炙,去皮,半斤) 枳实(炙,五枚)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下利经过治疗,或者没经过治疗,自己拉的差不多了,就停止了。有一些实邪,经过腹泻的过程,可以排出一部分,等到身体自身能承受了,就会停止的。这是指的一些不太严重的。但是呢?他病人到了来年的今天,或者下个月的今天,就又开始下利,形成了绝对的时间规律了!

这个现象很特殊啊!我临床就见到过两个。人的这个身体的功能的盛衰,是有时间规律的。身体强的,可以按年,弱的可以按月。这也和那个六纲欲解时相有必然联系的。比如,太阴病欲解时,从亥到子上。那么,还有欲解月和欲解年呢?他病人是留住了余邪不解啊,非要到了相应的欲解年或者欲解月,就要自解,解不了就会疾病发作。拿太阴病来说,就是亥月到子月,亥年到子年,要自解。这个东西,大家要记住,也是不传的东西。很有用的。

那么,出现了这种情况,一定是余邪未尽,就像治疗疟疾以及太阳中风定时自汗一样,先其时用药,把余邪清掉,就好了。这条呢,是阳明有余邪,还有太阴水饮,但是症结在于实邪,就用承气汤解决,也是“属阳明”病。它也有个厥阴病的某些体现,毕竟是寒热错杂。体现在哪里?厥阴病也有个特殊现象,就是发作也有规律。厥阴,有个厥热往复。也有按月按年的。比如,这一个月就是怕冷,下个月就发热。也有规律。这都是属于奇病了,不多见,但是,大家要了解,不然,以后遇到了,就发懵了。还有的病,隔年发作,要注意厥阴问题。不懂的,就都找“大仙”烧香问卦去了。

学生:有部分女性经期就头晕,或者拉肚子,这些也能归属厥阴吧?

是的,要往这处考虑的。如果不符合欲解时的规律,就要往厥阴上再考虑。

37.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小承气汤

大黄(四两) 厚朴(三两,炙) 枳实(大者三枚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得利则止。

实则谵语,虚则郑声。谵语,是阳明家特有的症状。阳明病,提纲上说,是“胃家实是也”。他没说是“大便坚是也”,说的很严谨。阳明里实证,典型的,是有大便硬。还有个不典型的,就是里实,反而还要下利。比如胃中的宿食积滞,以及胃肠的湿热蕴藉。还没达到结成硬便的程度。机体要设法自我清理,就会不断地往出排。而下利,在病机上,是有水饮的,因此,在辨证上,也是有太阴病参与的,太阴病的典型症状,有“自下利”。这种情况,在辨证的时候,要用“属阳明”或者“系阳明”来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