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
1250900000104

第104章 辨儿科杂病脉证并治 (7)

第十三章 辨儿科杂病脉证并治 (7)

这条作为参考,实际操作,在现在是不可能的。家长不会要你这样做的。雍左右,该是指的扁桃体这个部位,西医说,那是第一道防线。

9. 治少小客魃挟实,白藓皮汤方。(千金)

白鲜皮 大黄 甘草(各一两) 芍药 茯苓 细辛 桂心(各十八铢)

上七味咀,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分三服。

这个方子,类于上篇惊痫篇里的方。是个厥阴方,解表攻里,寒热共用。大黄可以去实邪,白芍去腹痛。桂枝解表,茯苓利水安神,细辛驱寒止痛解痉挛,白鲜皮祛风降逆利关节。

10. 治小儿夜啼,至明即安寐,川芎散方。(千金)

川芎 白术 防己(各半两)

上三味治下筛,以乳和与儿服之,量多少,又以儿母手掩脐中,亦以摩儿头及脊,验。二十日儿未能服散者,以乳汁和之,服如麻子一丸。儿大能服药者,以意斟酌之。

小儿夜啼,很麻烦的,到了晚上不睡觉,哭闹不止,不让关灯,就让抱着。等到了天一亮,他就没事了。他行了,大人白天要工作啊,受不了的。我们看看这个方子。

川芎,辛甘温。主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这个药入脑,祛风,活血,缓解痉挛。

白术,辛苦温。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祛风,解痉,除热,还消食健胃,去水饮。

防己,辛苦寒,主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也是解表,利大小便,治惊痫。是个表里双解的药,阳明家的药。

这个方子看来,是治阳明太阴少阴三家合病的方。表里兼顾,攻补兼施。夜啼,也是卫气运行失常的问题。内有实邪,外有风邪等。夜晚卫气入阴入里,运行不畅,就不舒服。一般都是在阳明、太阴里证上和营分上下功夫。要注意饮证的夹杂。外有表证,卫气不足,夜晚入阴,内里有病邪阻滞,它不可能和营气很好的协调,并且在自身弱势的情况下,去里面“巡逻”,累的要死,会发“情绪”的。这也就明白了药里为什么用桂枝、白芍、人参、当归等的原因了。

11. 治少小夜啼一物前胡丸方。(千金)

前胡随多少捣末,蜜和丸如大豆,服一丸,日三,稍加至五六丸,以瘥为度。

前胡,辛苦寒。《别录》主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

这个简单。解表攻里,是阳明药。专对痰食结聚和头脑部的风邪去的。治的,就是阳明家的病。不要乱用,要辨证,要针对阳明实证,有痰的。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一味前胡剂,功同小柴胡。

12. 治小儿暴惊啼绝死,或有人从外来,邪气所逐,令儿得疾,众医不治,千金汤方。(千金)

川椒 左顾牡蛎(各六铢,碎)

上二味以醋浆水一升,煮取五合,每服一合。

重证,众医不治。千金汤方,说明这个药很灵,千金难买。

川椒,味辛温。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久服之,头不白,轻身增年。

牡蛎,咸凉。主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鬼,延年。

寒温并用,针对阳明少阳和太阴少阴去的。驱寒杀邪,镇痉安神,去痰饮,辛咸除滞。不要小看这个方子,涵盖面很广,药力也不小。像桂枝与白芍的配伍关系。

小儿伤寒

1. 论曰:夫小儿未能冒涉霜雪,乃不病伤寒也,大人解脱之久,伤于寒冷,则不论耳,然天行非节之气,其亦得之,有时行疾疫之年,小儿出腹,但患斑者也,治其时行节度,故如大人法,但用药,分剂少异,药小冷耳。(千金)

第一句,说的伤寒,是狭义的伤寒,专指伤于寒邪。小儿没有脱离怀抱,受到大人呵护,不会出外冒涉寒冬霜雪,因此不会感伤寒邪。一旦长大了,脱离了怀抱,能跑出玩了,就和成人一样了,什么外感都能触到。另外,天行时疫,都会感伤,辨证治疗,和成人没有区别,不过是药量小,药偏凉。为什么偏凉?一般说,小儿处于旺盛的发育阶段,三阳偏旺。

《千金方》,把小儿外感病,用“伤寒”来命名归类。他孙思邈怎么不细列“温病”“瘟疫”……你敢说孙思邈不懂温病,专懂“伤寒”? 这条,佐证了仲景的“伤寒”为广义的外感病!后人偏要标新立异,搞什么温病,污蔑仲景不懂温病。连仲景的书都看不懂,就要瞎说。更没有看懂《千金方》。

2. 治小儿未满百日伤寒,鼻衄身热呕逆,麦门冬汤方。(千金)

麦门冬(十八铢) 石膏 寒水石 甘草(各半两) 桂心(八铢)

上五味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每服一合,日三。

不满百日,大人没照顾好,伤了寒凉后,转成了阳明病。要壮热汗出,鼻子出血,还恶心欲呕。既然是外感引起,就要考虑还有外感余邪。因此,这个方子,在清热养胃的同时,要加一味桂枝,降逆而发越外邪。这个方子,类似白虎汤。

麦门冬,甘凉。主治心腹结气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清热养津液,通胃中结气瘀滞。

石膏,辛寒。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得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

寒水石,辛寒。主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

甘草,养胃补虚养津液,桂枝,降逆发越,算个辅佐药。这个方证,是属阳明的方证。以阳明为主,稍带解表。桂枝,在这里是药症用药。大热气逆,鼻口干燥,尤其小儿,鼻子会出血啊。

3. 治少小伤寒,芍药四物解肌汤方。(千金)

芍药 黄芩 升麻 葛根(各半两)

上四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分五服,期岁以上,分三服。

这条,有方无证,很有仲景的风范。是个什么证呢?是阳明证。要大热伤津,一派实证。甚至要发斑疹。还要口渴,重了要发痉。大便看来不干燥,否则,还要加大黄的。以高热汗出为主。

白芍,酸苦凉。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黄芩,苦寒。主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升麻,辛凉。主解百毒,杀老物殃鬼,辟温疫瘴邪蛊毒。

葛根,甘苦微寒。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其中的升麻,专门对治瘟疫高热的。这个方子,可以治疗温病高热发斑,也可以治热痢。仲景治疗瘟疫热毒发斑,喜欢用升麻,这个要重视。温病也好,由伤寒而转为阳明证也好,这个方就很好。

4. 治少小伤寒,发热咳嗽,头面热者,麻黄汤方。(千金)

麻黄 生姜 黄芩(各一两) 甘草 桂心 石膏 芍药(各半两) 杏仁(十枚)

上八味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二服,儿若小以意减之。

太阳阳明合病,麻杏石甘汤、桂枝汤、麻黄汤等的合方。对常见的感冒咳嗽,很有效,尤其是一些西医的小儿肺炎,很有效。要注意辨证。病在表,夹带有微微的阳明里热。头面热,是有阳明里热的表现,还不算严重,严重了,就要里实大便硬。因此用了黄芩清里热。

5. 治小儿伤寒,病久不除,瘥后复剧,瘦瘠骨立,五味子汤方。(千金)

五味子(十铢) 麦门冬 黄连 黄芩 大黄 前胡(各六铢) 芒硝(五铢) 石膏 (一两)当归 甘草 (各十二铢)

上十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服二合,得下便止,计大小增减之。

这个,是治疗身体瘦弱,反复感冒的。阳明为主,夹带太阴血虚水饮。属阳明病。一派苦寒清热和攻下药,加上五味子,酸温补虚降逆去水饮。五味子,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再加上当归辛温,温养血脉,主治欬逆上气,温疟,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创,煮饮之。别看是虚弱,根源在于里实。小儿的这种情况多见。不要见到表面上的虚,就给乱补。

6. 治小儿忽寒热,雷丸浴汤方。(千金)

雷丸(二十枚) 大黄(四两) 黄芩(一两) 苦参 石膏(各三两) 丹参(二两)

上六味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半浴儿,避眼及阴,浴讫以粉粉之,勿厚衣,一宿复浴。

突发高热,或者恶寒发热,其他症状不明显的,可以用这个方洗浴。有雷丸外用,治疗小儿百病的说法。就是清热杀虫而已。其他的药,也都是些苦寒清热药,其实这也是针对阳明外证去的。

7. 治小儿生一月至五月,乍寒乍热柳枝浴汤方。(千金)

柳枝细切,煮取汁洗儿,若渴,绞冬瓜汁服之。

这个也是,柳枝,清热止痛。西药的阿司匹林,就是在这里提取的。古人早就会用了。要是伴有口渴,可以服点冬瓜汁,清热生津。

8. 治小儿伤寒,变热毒病,身热面赤,口燥,心腹坚急,大小便不利,或口疮者,或因壮热,便四肢挛掣惊,乃成痫疾,时发时醒,醒后身热如火者,悉主之升麻汤方。(千金)

升麻 白薇 麻黄 葳蕤 柴胡 甘草(各半两) 黄芩(一两) 朴硝 大黄 钩藤 (各六铢)

上十味咀,以水三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一升。儿生三十日至六十日,一服二合;六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

这条的方证,就是温病无疑。类似于《伤寒论》的麻黄升麻汤。升麻麻黄汤,是厥阴瘟疫。而这个,是三阳合病的温毒。太阳、少阳、阳明俱在。因此,用药上,也是表里兼顾。清里,有朴硝、大黄、钩藤、升麻、黄芩等,解半表里,有柴胡、白薇等,解表有麻黄,养胃有玉竹、甘草。

小儿的三阳合病也有不少,往往都表现的很重。对于瘟疫流行而见到小儿这样的病症,可以用这个方解决。

9. 治小儿肉中挟宿热,瘦瘠,热进退休作无时,大黄汤方。(千金)

大黄 甘草 芒硝(各半两) 桂心(八铢) 石膏(一两) 大枣(五枚)

上六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每服二合。

这条,和第5条差不多。没有夹带的太阴病,只是单纯的阳明外证和里证,津液不足。没伤的像第5条那么厉害。记住,不是往来寒热,而是发热不定时,潮热的厉害。

10. 治小儿夏月患腹中伏热,温壮来往,或患下痢,色或白或黄,三焦不利,竹叶汤方。(千金)

竹叶(切) 小麦(各五合) 柴胡 麦门冬 人参 甘草(各半两) 茯苓(十八铢) 黄芩 (一两六铢)

上八味咀,以水四升,煮竹叶小麦,取三升,去竹叶小麦,下诸药煮,取一升半,分三服。若小儿夏月忽壮热烧人手,洞下黄溏,气力惙然,脉极洪数,用此方加大黄二两,再服得下,即瘥。

这个,是少阳阳明合病。发热不定时,或者下利。小柴胡汤的变方和竹叶石膏汤的变方相合。清热止痢养津液。后面又说,如“小儿夏月忽壮热烧人手,洞下黄溏,气力惙然,脉极洪数”的,要加大黄,泻出积滞热毒。一定要兼看舌象。舌象为实热才行。

11. 治小儿春秋月晨夕中暴冷,冷气折其四肢,热不得泄,则壮热冷气入胃,变下痢,或欲赤白滞起数去,小腹胀痛极壮热,气脉洪大,或急数者,服之热便歇,下亦瘥也,但壮热吐下者,亦主之,调中汤方。(千金)

葛根 黄芩 茯苓 桔梗 芍药 白术 藁本 大黄 甘草(各六铢)

上九味咀,以水二升,煮取五合,服法如前篇龙胆汤下,量儿大小以意服之。

这条,是太阴阳明合病。受了寒凉,热不得发,就要高热,寒气入里,就伤太阴。变成了寒热夹杂,湿热下利。用药很简单,阳明的大黄、葛根、白芍、黄芩,太阴的茯苓、白术、藁本、桔梗。清热利湿、温中止痛。

藁本,辛苦微温。主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长肌肤,悦颜色。

其他药都熟悉,就不讲了。

12. 治少小有热不汗,二物通汗散方。(千金)

粉(半斤) 雷丸(四两)

上捣为细末和下筛,以粉儿身。

发热不出汗,不重的,可以用这个方。雷丸,看来是可以外用发汗解热的。粉,就是米粉。米粉,有敛汗作用。雷丸发汗,米粉收敛,可以不怕汗后再受风邪。

小儿咳嗽

1. 治小儿风冷入肺,上气气逆,面青,喘迫咳嗽,昼夜不息,食则吐不下,五味子汤方。(千金)

五味子 当归(各半两) 麻黄 干姜 桂心 人参 紫菀 甘草(各一两) 款冬花 细辛(各三铢)大黄(一两半)

上十一味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九合,去滓,儿六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一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其大黄别浸一宿下。

冒触风冷伤了上焦肺气。见到面色青白,上气喘急咳嗽,昼夜不断,气逆的厉害,吃东西也往出吐,大便不通。方子来看,类似于小青龙汤。但是,小青龙汤,没有阳明证。而这条的方证来看,是有阳明里实。是太阳、少阴、太阴、阳明合病。属厥阴。

干姜、细辛、五味子,这是老搭档,温化水饮而降逆的。麻黄、桂枝解表发越而降逆。人参补虚养津液,当归和血而温通血脉,大黄,是去阳明下焦里实。无论什么病,小儿多有阳明夹杂。款冬花和紫菀,也是一对搭档。和麻黄一个脾气,解表,降逆,以降逆为主。可以去水饮的。

款冬花,辛苦温。主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

紫菀,辛甘苦,温。主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安五脏。

这条的方证要记住,要无汗发热而厥,轻的是面青,重的要手足也冷。很多的小儿肺炎严重的时候,就会这样。包括前一段时期的“非典”,也都有不少这个证。由这个方证,也可以导出小青龙汤的用法,不但可以加石膏,也可以对症加大黄。思维要这样去用,不要魂魄飞扬的乱用你那个思维。厥逆的厉害,叫做阴阳脉不通,经方多用血药当归,这个要记住。这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