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
1250900000102

第102章 辨儿科杂病脉证并治 (5)

第十三章 辨儿科杂病脉证并治 (5)

穿衣服太少了也不行,会受凉,肚子不消化,大便稀溏酸臭,就是食积的轻症,久了会造成痰癖积聚,要及时的用紫丸通下消积。先从小量服起,大便溏稀不成形为度,不要多用峻下。大便稀了,就逐渐减量,直到大便没有酸臭味了,就停药。这是个举例,要举一反三。很多孩子都大便干燥,两颧赤热发红。一感冒,就是肺炎,成了习惯。见到这个情况,就用紫丸,按照这个方法用,大便通畅,两颧不红了,就好了。

15. 凡小儿冬月下无所畏,夏月下难瘥,然有病者,不可不下,下后腹中当小胀满,故当节哺乳数日,不可妄下。(千金)

小儿冬天用下法,不要紧,夏天用下法,有病也不愿意好。为什么?冬天阳气内潜,内热,用下法不要紧,还祛病。夏天,阳气都出到体表,里面偏寒,用了下法,会更寒,有病也祛不干净,还会导致虚弱。但是要是有了实邪,必须要攻下,下后就会肚子胀满。所以,喂奶要注意,少喂,等胃气恢复了,就好了。一定注意,不要峻下。

16. 又乳哺小儿常令多少有常剂,儿渐大当小小增之,若减少者,此腹中已有小不调也,便微服药,勿复哺之,但当与乳,甚者十数日,微者五六日止,哺自当如常。若都不肯食哺,而但欲乳者,此是有癖,为疾重,当下之,不可不下,不下则致寒热,或吐而发痫,或更致下痢,此皆病重不早下之所为也,此即难治矣。但先治其轻时,儿不耗损而病可速愈。(千金)

小儿喂养,要有规律,和成人的饮食一样。随着发育,要逐渐增量喂养。如果孩子饮食逐渐减少,是腹中有了毛病了,要用紫丸少量服用去积滞,不要继续喂那个食物,只给喂奶,重的十多天,轻的五六天,就会好,然后再配合着恢复食物。如果不肯吃食物,只想吃奶,这是胃肠有了积滞,是病要加重了,要马上用紫丸通下,不然,会变生多种疾病,如寒热,或吐而发痫,或致下痢。这都是不给予及时提前攻下造成的。到了这个时候,就难治了。

要守住一个原则:轻微的时候就要抓紧治疗,不损伤小儿的正气,而且,病好的也迅速。这里,有个概念要了解,就是“哺乳”。哺,是指食物。乳,是指吃奶。

17. 凡小儿屎黄而臭者,此腹中有伏热,宜微将服龙胆汤。若白而酸臭者,此挟宿食不消也,当服紫丸,微者少与药,令内消,甚者小增药,令小下,皆复节乳哺数日,令胃气平和,若不节乳哺,则病易复,复下之则伤其胃气,令腹胀满,再三下之尚可,过则伤矣。(千金)

大便发黄而臭秽,是腹中有实热。用龙胆汤小量服用来解决。发白而酸臭,是食积不消化,用紫丸通下。轻的,微量服用,可以内消,不会腹泻。重的,要加大点药量,达到微微的腹泻而清除积滞。然后,节制饮食,胃气恢复了就好了。如果不节制饮食,因为胃气没恢复,就会二次造成不消化,就会疾病复发了,再给攻下,肯定伤胃气了,就会肚子胀满。下法用三次还可以,超过了,就会伤元气。

18. 凡小儿有癖,其脉大必发痫,此为食痫,下之便愈,当审候掌中与三指脉不可令起,而不时下致于发痫,则难疗矣。若早下之,此脉终不起也,脉在掌中尚可早疗,若至指则病增矣。(千金)

凡是小儿腹中有痰瘀食积,要是脉象粗大,就会发生抽搐惊痫。用下法,就会痊愈。不及时攻下,就要惊痫发作而难治了。要看掌中和三指的脉络,这个脉络要是突起,就表示病重,如果提早的攻下,这个脉络就不凸显。脉络显现在掌中的,还能治疗,脉象到了手指,就是病重了,治疗难度就大了。掌中的脉络,指的是大鱼际部位的血管,青紫凸起。三指,一般指的是中指。中指有厥阴心包经循行。大鱼际的青脉直通中指,病就重了。这个诊法很特殊,也很灵验。比那个食指的三关灵验多了。

19. 凡小儿腹中有疾生,则身寒热,寒热则血脉动,动则心不定,心不定则易惊,惊则痫发速也。(千金)

小儿腹中疾病,都会表现出寒热不调,导致血脉不和,心神不定,故此容易受惊,会导致惊痫发生。

候痫法

1. 夫痫,小儿之恶病也,或有不及求医而致困者也。然气发于内,必先有候,常宜审察其精神,而探其候也。(千金)

小儿惊痫,是个大病,马虎不得。他下面列出了系列的诊断方法。第一条说,这是个大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就要加重而不治。但是既然有病在其内,必然会现有征兆,所以要细看精神气色等,提前预知。

2. 手白肉鱼际脉黑者,是痫候;鱼际脉赤者,热;脉青大者,寒;脉青细为平也。鼻口干燥,大小便不利,是痫候。眼不明上视喜阳,是痫候。耳后完骨上有青络盛,卧不静,是痫候,青脉刺之令血出也。(千金)

手上大鱼际的血络发黑,这是要作惊痫的征兆。如果赤红,是有热。发青,是有寒。要是微微的青色而细的,才是正常的。这条就告诉我们了,那个后世的小儿食指三关诊法,是无根据的。这里说的看手上脉络,是要看大鱼际的。

口鼻干燥,大小便不利,也要注意,可能要发惊痫。睡觉时候,眼睛闭不上,眼睛上翻,还惧怕黑暗,要点长明灯的,这也是惊痫征兆。耳后枕骨有青脉,睡卧不安静,不老实,这也是预兆,要把这个青脉用针刺破出血,就会好。这都是病邪在上焦脑部瘀阻,要放血疏通。

3. 小儿发逆上,啼笑面暗,色不变,是痫候。鼻口青时小惊,是痫候。目闭青时小惊,是痫候。身热头常汗出,是痫候。身热吐而喘,是痫候。(千金)

孩子头发不捋顺,戗毛,啼笑之间面色晦暗而持久不变的;口鼻发青而微有惊恐;眼睛紧闭而目框眼皮发青的;肾热而头部喜汗出的;发热吐奶,伴有喘息的,这都是惊痫预兆。

4. 身热目时直视,是痫候。喜欠,目上视,是痫候。身热,目视不精,是痫候。目瞳子卒大黑于常,是痫候。卧惕惕而惊,手足振摇,是痫候。卧梦笑,手足动摇,是痫候。(千金)

身热,眼睛时时的看人发直,直勾勾的;总愿意打呵欠,眼球上翻的;发热,二目无神的;黑眼仁突然散大的;睡觉惊恐,手足抽动的;睡觉梦中自笑,手足动摇乱舞的,这都是惊痫预兆。

5. 咽乳不利,是痫候。身热小便难,是痫候。吐痢不止,厥痛时起,是痫候。弄舌摇头,是痫候。(千金)

咽食物不顺利,有时吐奶的;发热而小便困难的;吐泻不止,阵发性的厥逆腹痛的;喜欢吐舌摇头的,这都是预兆。这回就该明白,西医的小儿多动症,也属于惊风。都说没办法治疗,怎么没办法?是不知道这个治疗办法!

6. 以上诸候二十条,皆痫之初也,见其候,便抓其阳脉所应灸,抓之皆重手,令儿骤啼,及足绝脉,亦依方与汤。(千金)

痫候共计20条。见到了,马上用手揪起背部穴位,就像揪痧一样,用点劲,抓紫它,加上足部的厥阴经脉,然后辨证用药。

7. 直视瞳子动,腹满转鸣下血,身热口禁不得乳,反张脊强,汗出发热,为卧不悟,手足掣疭,善惊,凡八条,痫之剧者也,如有此,非复汤抓所能救,便时灸之。(千金)

这是小儿惊痫重证“八条”。前面讲的,是预兆“二十条”。眼睛发直,眼球震颤,叫“瞳子动”。肚子胀满的厉害,肠鸣的严重,咕咕作响,便血。发热,口噤抽动,不能吃奶。角弓反张,全身抽搐。汗出发热不解。一般说,汗出就要身凉,他还发热,就是阳明热,伤了津液,要谵语抽搐的。睡卧后,昏昏沉沉而不清醒。这个,在民间,老百姓就容易认为是“掉魂”了!并且昏睡的过程中,要一惊一乍的。这都是属于惊痫重证。惊痫,有阴证和阳证的区分啊。躁动属阳,偏于安静属阴。吃药不好使,就写个聚魂表吧。手脚不时的抽搐不安。胆子小,有一点动静都要惊搐。这八个症状,是惊痫重证的表现。这个预兆二十条和重症八条,要熟读熟记。小孩的这些病,太常见了!你疏忽大意的话,就可能害了孩子一生,成了残废!对于小儿疾病的诊治,要细心,要草木皆兵。

“如有此,非复汤抓所能救,便时灸之。”这些症状出来了,就不是揪抓穴位和经络以及汤药可以解决了!看看,连汤药都不能解决。唯一的办法,要用灸法。作为一个医生,你要当全能才行。现在叫全科。技术和手段要全面。不然,你当不了“大医”。

8. 论曰:若病家始发便来诣师,师可诊候,所解为法作次序治之,以其节度首尾取瘥也。病家已经杂治无次序,不能制病,病则变异其本候,师便不知其前证虚实,只依后证作治,亦不得瘥也。要应精问察之,前师处汤本应数剂乃瘥,而病家服一两剂未效,便谓不验,以后更问他师,师不寻前人为治寒温次序,而更为治,而不次前师治则弊也。或前已下之,后须平和疗以接之,而得瘥也;或前人未下之,或不去者,或前治寒温失度,后人应调治之,是为治败病,皆须邀射之,然后免耳。不依次第,及不审察,必及重弊也。(千金)

病人来了,你要详细辨证,制定对证的治疗方案,不可杂乱无章。如果病人已经在外面找了不少医生了,吃了各家的药,没好,这个病就变成“坏病”了,让人琢磨不定了。医生要是不问以前都是什么症状,是虚是实,只按当前看到的去辨证,是不会治好的!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教诲!一定要细问以前的症状,以前的医生都用了什么药。患者吃了以前医生的药,吃了几付无效,就认为没效果,就乱投医!你要是不问清别的医生用了什么办法治疗的,就唐突辨证,就会和前面的医生走一个下场。比如,这个病要先用下法,然后调养。之前的医生已经给下了,到你这里,你就该用调养药了。如果以前的医生没给用下法,或者下了,病没去掉的,或者以前用药不对证,寒温有失法度,这都是属于败病,《伤寒》叫坏病,就是给治坏了。这些都要细问搞清,否则,就会无效或者加重。

这样的情况太多了。我们中医,可以说是接到的患者,都是这种情况。这个问题不搞清,绝对是影响疗效。患者乱投医的现象很普遍。有的求速效,这里吃几天药感觉不好,就换个医生,再吃两天。最后的结果,是害了自己。搞不好,也害了医生。难怪扁鹊把这个作为不治之一。在一个地方治病,起码要6~15天,无效再换医生。

学生:我就遇到一个一边吃假药,一边吃我开的药。头疼死了。干脆不给他看了。我估计假药含激素,他吃了浮肿,让他停,不听。

这样的人,不能给他治,假药都有激素和止痛药。你像唐僧一样,和他磨叽,他就听了。

9. 治婴儿出腹,血脉盛实,寒热温壮,四肢惊掣,发热大吐哯者。若已能进哺,中食实不消,壮热及变蒸不解,中客人鬼气,并诸惊痫,方悉主之。十岁以下小儿皆服之,小儿龙胆汤第一。此是新出腹婴儿方,若日月长大者,以次依此为例,若必知客忤及有魃气者,可加人参、当归,各如龙胆多少也,一百日儿加三铢,二百日儿加六铢,一岁儿加半两,余药皆准耳,龙胆汤方。(千金)

龙胆汤

龙胆 钩藤皮 柴胡 黄芩 桔梗 芍药 茯苓 甘草(各六铢) 蜣螂 (二枚) 大黄(一两)

上十味咀,以水一升,煮取五合为剂也,服之如后节度。药有虚实,虚药宜足数合水也。儿生一日至七日,分一合为三服;儿生八日至十五日,分一合半为三服;生十六日至二十日,分二合为三服;儿生二十日至三十日,分三合为三服;儿生三十日至四十日,尽以五合为三服。皆得下即止,勿再服也。

先看看主治。婴儿出腹,就是新生儿,说明这个方子,给新生儿吃,疗效好,不要怀疑。小儿实证,发寒热,温病壮热,壮热就是大实热。并且,四肢惊掣,一惊一乍的,高热、吐奶不食。这个是指的新生儿。后面又说了,如果稍大些,能哺米粉了,有了胃中食积不消,高热,以及变蒸后发热久久不退,或者是中了客忤,以及各种惊痫,这个方子都能治疗。乃至于10岁以下的孩子,都可以用这个方子,是小儿汤液里的第一神方。龙胆汤,小儿汤液第一方,那么,小儿丸剂第一方呢?

学生:紫丸?

就是紫丸。

他又说,如果确实是小儿中了客忤和邪气,就要加人参和当归,用量和龙胆草的量相同。小儿超过百日的,就按照后面说的加量。“余药皆准耳”,这句话,要理解为别的药,都不要改变剂量。龙胆草,是主宰药,是君药。

“魃气”是什么,古人说的一种异形动物,后来泛指鬼魅邪物。其实,就是小儿对环境异常敏感,特殊的气味、不正常的温度等,都可以造成古人说的小儿客忤邪气。比如小儿正在睡觉,家里的宠物刚从外边回来,到了小儿身边,就容易惊吓到小儿,或者身上带的气味和凉气,也容易触动小儿。比如,猫在外边刚吃完耗子,回来到了小孩身边,小孩闻到血腥味,就要感触而发病。感发客忤,要加人参和当归,看来,是要补小儿的气血营卫。帮助抗邪。龙胆汤,是为少阳阳明并病而设。加了人参和当归,就是变成了厥阴病。

龙胆,苦涩而寒。主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是阳明少阳药,镇痉清热。双钩藤也是少阳、阳明的清热药。镇惊痫发热的。

柴胡,辛苦凉。主治心腹肠胃中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也是少阳、阳明药。解表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