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
1250900000100

第100章 辨儿科杂病脉证并治 (3)

第十三章 辨儿科杂病脉证并治 (3)

5. 儿新生三日中,与朱蜜者不宜多,多则冷儿,脾胃冷腹胀,喜阴痫,气急变噤痉而死。新生与朱蜜法,以飞炼朱砂如大豆许,以赤蜜一蚬壳和之,以绵缠箸头沾取,与儿吮之,得三沾止,一日令尽此一豆许,可三日与之,则用三豆许也,勿过此,则伤儿也。与朱蜜竟,可与牛黄如朱蜜多少也,牛黄益肝胆除热,定精神止惊,辟恶气,除小儿百病也。(千金)

生下来三天之内,吐去恶物后,给点朱蜜吃。不要吃多,多了令脾胃寒凉,抽搐,搞不好会死亡。朱砂,要用纯朱砂,不要用人工制品,毒性大。朱砂用黄豆粒那么大,研细水飞,用好蜂蜜一蚬壳调和。一天吃完,按他说的方法,吃三天。然后,再吃牛黄,用一样的方法。牛黄可以益肝胆除热,定精神止惊,辟恶气,除小儿百病也。牛黄太贵,搞不到,可以用熊胆粉代替。孩子这样调理之后,就会很健康,少得病。这很类似西医的疫苗。不这样调理,孩子真的是会常闹毛病,借着变蒸的时候,就要发作。一般直到七八岁,才会稳定,不然,总不安稳。有不少人,长大了以后,还会胎毒发作,生疮疡。这都是初生不会调理的原因,会影响终身健康。

6. 新生三日后,应开肠胃,助谷神,可研米作厚饮,如乳酪厚薄,以豆大与儿咽之,频咽三豆许止,日三与之,满七日可与哺也。儿生十日始哺如枣核,二十日倍之,五十日如弹丸,百日如枣,若乳汁少,不得从此法,当用意小增之,若三十日而哺者,令儿无疾。哺早者,儿不胜谷气,令生病,头面身体喜生疮,愈而复发,令儿尪弱难养。三十日后虽哺勿多,若不嗜食,勿强与之,强与之不消,复生疾病。(千金)

这条,搞得很特殊,和常法不同。他说,孩子出生三天后,要开胃,助谷气。也就是开始健胃。要用米,研粉。也就是熟米粉。用水调和如乳酪。一次喂如三个黄豆大的量,一天三次。连喂七天,才可以喂奶。同时,到了十天头上,米饮要加量,如枣核大,二十天时候加倍,五十天头上如弹丸,百日如大枣。如果乳汁少的,米饮还要加量。

这个看来很科学。过去困难时期,都吃不上饭,母亲没有奶,就喂米汤。米汤是个好东西。桂枝汤都要用它助胃气。这个米,可以用黄小米,也可以用粳米,就是我们吃的大米。经过这样的锻炼,提前接触食物,可以锻炼小儿肠胃坚强。如果连续米饮喂了一个月,会使孩子肠胃健壮,不得病。要是喂早了,生下来就喂米饮,会“儿不胜谷气,令生病,头面身体喜生疮,愈而复发,令儿尪弱难养。”为什么?伤胃了。将来消化就不好,瘦弱难养。还会患皮肤病,反复发作。也就是我前两天说的,皮肤病,当责脾胃,也就是消化系统。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肠痈,伴有肌肤甲错。它也可以单独治疗肌肤甲错的皮肤病。这个方子,就是对阳明太阴少阴去的。脏腑上讲,薏苡仁,健脾利湿。附子,温肾健脾。败酱,清热去胃火。

三十天后,喂米饮,不要乱加量,孩子要是不想吃,就不要硬喂,不然会不消化,要生病。结合上面几条看,他这是内外都在锻炼孩子。外,要多见风日,不能包裹太厚。内,要配合喂米饮,早接触食物。了不起。现在,宁可喂进口高级牛奶,也不给喂米饮。有钱啊!

7. 哺乳不进者,腹中皆有痰癖也,当以四物紫丸微下,节哺乳,数日便自愈。小儿微寒热,亦当尔利之,要当下之,然后乃瘥。(千金)

喂奶,小儿不吃,这是肚子里有痰瘀食积不消化。用紫丸通大便,攻下积聚。然后少喂奶,稍微饿着点,几天就恢复了。如果没到变蒸期,而有寒热等现象,也用紫丸微微泻下,就会好。小儿病,其实很简单,一个外感和惊吓,一个内伤饮食。

8. 凡乳儿不欲太饱,饱则呕吐,每候儿吐者,乳太饱也,以空乳乳之即消,日四。乳儿若脐未愈,乳儿太饱,令风中脐也。夏不去热乳,令儿呕逆;冬不去寒乳,令儿咳痢。(千金)

这都是注意事项,说的很直白,就不解了。

9. 母新房以乳儿,令儿羸瘦,交胫不能行。母有热以乳儿,令变黄不能食。母怒以乳儿,令喜惊发气疝,又令上气疝癫狂。母新吐下以乳儿,令虚羸。母醉以乳儿,令身热腹满。(千金)

这条也是,其他的都好理解,就是第一句,“母新房以乳儿,令儿羸瘦,交胫不能行。”新房,就是指的夫妻同房之后马上喂奶。

10. 凡新生小儿,一月内常饮猪乳,大佳。凡乳母乳儿,当先极挼,散其热气,勿令汁奔出,令儿噎,辄夺其乳,令得息,息已,复乳之,如是十返五返,视儿饥饱,节度,知一日中几乳而足,以为常。又常捉去宿乳。(千金)

月内,长饮猪乳最好。猪奶偏凉,容易消化,不增胃火。没说要喂高级牛奶。喂奶的时候,要用手按摩乳房,可以散积聚的热气,并且要把宿乳挤出去。并且不要把孩子呛着,还要观察一下,掌握喂奶的次数,要有规律,不然,也会伤及小儿脾胃。饱一顿,饿一顿,都不行。

11. 浴儿法:凡浴小儿汤极须令冷热调和,冷热失所,令儿惊,亦致五脏之疾也。凡儿冬不可久浴,浴久则伤寒。夏不可久浴,浴久则伤热。数浴背冷,则发痫。若不浴,又令儿毛落。新生浴儿者,以猪胆一枚,取汁投汤中以浴儿,终身不患疮疥。勿以杂水浴之。儿生三日,宜用桃根汤浴,桃根、梅根、李根各二两,柳枝亦得,咀,以水三斗煮二十沸,去滓,浴儿,良,去不祥,令儿终身无疮疥。(千金)

前面那段,都能看懂,就不说了。后面这段,有意义。新生儿第一次洗澡,要加猪胆汁,清热解毒,终身不得皮肤病。三天后洗澡,可以用柳树枝条煎汤洗浴,也可以终生不得皮肤病。

12. 相儿寿夭法:儿初生叫声连延相属者,寿。声绝而复扬急者,不寿。啼声散,不成人。啼声深,不成人。脐中无血者,好。脐小者,不寿。通身软弱如无骨者,不寿。鲜白长大者,寿。自开目者,不成人。目视不正数动者,大非佳。汗血者,多厄不寿。汗不流,不成人。小便凝如脂膏,不成人。头四破,不成人。常摇手足者,不成人。早坐、早行、早齿、早语,皆恶性,非佳人。头毛不周匝者,不成人。发稀少者强,不听人(一作不聪)。额上有旋毛,早贵,妨父母。儿生枕骨不成者,能言而死。尻骨不成者,能倨而死。掌骨不成者,能匍匐而死。踵骨不成者,能行而死。膑骨不成者,能立而死。身不收者,死。鱼口者,死。股间无生肉者,死。颐下破者,死。阴不起者,死。阴囊下白者,死;赤者,死。卵缝通达黑者,寿。(千金)

这个,大家参考吧,作为知识了解。什么神童啊,出生就满口牙,能说话,会走路,等等,都不是什么好事。一反常理啊。

13. 论曰:儿三岁以上,十岁以下,视其性气高下,即可知其夭寿大略。儿小时识悟通敏过人者,多夭,大则项讬、颜回之流是也。小儿骨法成就威仪回转迟舒稍费人精神雕琢者,寿。其预知人意回旋敏速者,亦夭。即杨修、孔融之徒是也。由此观之,夭寿大略可知也,亦犹梅花早发不睹岁寒,甘菊晚成终于年事,是知晚成者,寿之兆也。(千金)

三岁看大,十岁看老啊!小时候是神童,聪颖过人,就要小心,有项讬和颜回做例子。这两个人,都是夭折了。据说,项讬十岁就死了,此前把孔子都问倒了。颜回,孔子的得意门生,据说30岁就死了。都是三四岁就聪明,学识过人。杨修、孔融,大家都知道,领导一个举动,他就知道你要干什么,都早亡了。他解释说,犹梅花早发不睹岁寒,甘菊晚成终于年事,是知晚成者,寿之兆也。

14. 初生小儿至夜啼者,是有瘀血腹痛,夜乘阴而痛则啼。(颅囟经)

《颅囟经》,别管是否伪书,因为有很多条文很精粹,因此收录。据考证,此书成于唐代。

出生小儿夜啼,到了晚上就哭闹,这是因为肚子里有瘀血停积,瘀血一般都是到了半夜症状加重。成人瘀血,也是到了半夜加重,严重了要谵语。夜晚卫气入阴,巡行受阻,就要反映出来。

15. 初生小儿一月内,乳痢如胶,是母寒气伤胃所致也。(颅囟经)

小儿没满月,拉肚子,都是没消化的奶瓣子,像胶冻一样。这是乳母身体有寒气,喂的奶汁就寒,伤了孩子脾胃了,造成了太阴病了。因此,在月子里,母亲不要吃凉东西。

16. 初生小儿一月内,乳痢如血,是母胸有滞热所作也。(颅囟经)

这条,对着上条说的。小儿大便,便的像血一样,赤红色。这是乳母上焦胸中有实热,那个奶汁也要带“火”,孩子吃了,就要热利。因此,在月子里,母亲不要吃辛热东西。

17. 初生小儿一月内,两眼赤者,是在胎之时,母吃灸煿、热面壅滞,气入胎中,熏儿脑所致也。(颅囟经)

未满月小儿,两眼发红,像“红眼病”似的。这是在没出生前,母亲吃了膏粱厚味、大鱼大肉、烤肉、肯德基、油炸的面食等,热邪壅滞,熏蒸胎儿所导致的。怀孕了,别吃这个东西,搞得孩子像红眼病一样,多不好。多吃水果,也不要猛吃钙片,钙多了,孩子脑袋硬,容易难产。不要乱补。

学生:是不是螃蟹不能吃?

是的,容易堕胎。不堕胎,孩子秉性也不好。搞不好,会横行霸道的。也不要吃兔子,搞不好就豁唇,三瓣嘴。这些,古书中都有禁忌的。绝不是迷信,也绝不是闹笑话。估计和基因方面有关。吃瓜果,也不要吃畸形的歪瓜劣枣。

18. 小儿温热,皆因从气热而搏胃气。然若下之,平气即愈,气虚则生惊而变痫。(颅囟经)

他说啊,小儿温热,就是发热、壮热,一定有个前提,是没有恶寒。有了恶寒,就是表证了。原因是热邪影响了胃气,《伤寒》叫胃中干,是阳明热。要用下法,吃紫丸吧。热气平了,就会痊愈。要是伤了胃气,严重的,就会发惊痫。就像成人的发痉和谵语。

学生:小孩怎么知道有无恶寒呢?

浑身高热,不出汗,微喘咳,鼻塞,脉浮紧。衣服少了就哭闹。这是一方面,可以推知恶寒。还有一个,就是摸手。手心热,是里热,实热。手背热,是表证发热。

温热,壮热,都要蒸蒸汗出,典型的阳明热。盖多了衣物,会哭闹。他怕热。那么看看这条,“气虚则生惊而变癎”。时方家一看,就会望文生义,认为肺气亏虚,或者是其他什么气虚了。整个就搞反了。然后,用这个错误思路去妄治。

19. 小儿惊、癎,一从虚邪、客热相搏而生。其候当用补养安和即愈,加以性冷及太过即死。(颅囟经)

他说了,小儿惊、癎,都是外来的客热,多数是表邪内入阳明,津液亏虚导致的。要补养津液为主。不要过用寒凉药,会导致死证。这个,要参考炙甘草汤的药物配伍去理解。热伤津血,属阳明。小儿惊痫,就是成人的痉证。叫法不同。

20. 小儿哕、逆、吐,皆胃气虚,逆气客于藏气而作。当和胃养气,至如下冷即极。(颅囟经)

小儿呕吐气逆,都是胃气虚,这里的胃气,要理解成胃弱,也就是太阴虚寒,寒饮上逆。要温养中焦。你要是用寒凉泻下,就会加重。他这句“皆胃气虚”,要辨证地看。吐逆,有阳明的实热,有太阴的虚寒。他这条说的太笼统,不严谨。阳明的那个西医的肠梗阻,没有不吐的。读古书,不要机械性的死读,古经典也不都是金科玉律。不要当书呆子,不要当晚清遗老—祖宗之法不可改。就这一句“不可改”,搞得《内经》错误没人敢修正,将错就错了。

21. 小儿霍乱、吐逆,皆胃气与阴阳气上下交争而作,当用分和补药调养即愈,余皆死。(颅囟经)

小儿霍乱,吐泻不止。这是中焦胃气不和,上下阴阳阻逆交争混乱了。应该用调和法,并且要加用补药,就会好。别的办法都不行。

22. 小儿客忤无辜,皆因客入所触及暴露星月。小儿嫩弱,所以此候多恶。(颅囟经)

小儿无辜的受了外来邪气侵袭,比如突然来个外人,突然接触了他的气息,或者晚上出去,见了星月,就会出现很多奇怪的症状,甚至抽搐,厥逆。小儿,属于少见多怪。他突然见到或者接触了新事物,就害怕。民间有人就认为是中了鬼神了。

23. 小儿利如泔、靛者,难效;利如鹅、鸭血者,脾已烂损,不宜与药。(颅囟经)

小儿下利如淘米水,或者发蓝的,不好治疗,难以见效。便血了,是消化道有“溃烂”,不要乱用药。小儿病到这个地步,是确实很危险了。见到这个情况,现在有医院,告诉家属,快去医院。

我们这里早年有个儿科医生,有点名。一天有家属抱来了个小孩,咳喘,厥逆的厉害。他看了之后,告诉家属,快去医院吧!结果,半路上孩子就死了。这个人,搞了一辈子儿科,没有一个事故发生过,厉害。人家就是谨慎。

24. 小儿凡有诸色疾苦,但眼睑下垂牵,必定死矣。(颅囟经)

注意这条。不管什么病,只要见到小儿眼皮下垂,抬不起来,多为死证。见到了,就要小心了。

25. 小儿疟,皆难效。或发无时,即口噤,咬牙作声,此必死矣,呼为“沥瘠疳疟”,亦名为“锁肠疳”。(颅囟经)

小儿患了疟疾,都不好治疗。难怪非洲的小儿疟疾死亡率高。发作不定时,牙关紧急,咬牙直响,必死无疑。后面的是疾病名称,古代叫做“沥瘠疳疟”或者“锁肠疳”。

26. 小儿渴吃乳食,夜啼作声,此即是腹肚痛。(颅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