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饮食养生宝典
1250800000037

第37章 强肝食养

(二)强肝食养

《内经》认为“肝者,罢极之本”。罢极为极限之意。这里讲的是肝主筋,筋主持运动,肝脏是极限运动的根本保证,当极限运动以后,肝脏又为体力的迅速恢复提供物质能量。《内经》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又说:“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可见肝脏的精气,能布散到筋,发挥其濡养作用。此外,肝主疏泄,主藏血,对人身气机的升降出入以及血液的贮藏、血量的调节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泥鳅炖豆腐原料:活泥鳅100克,豆腐50克,葱、姜各适量,食盐少许。制作:活泥鳅先于清水中放养1天,去鳃与肠杂,洗净。豆腐切成小块,漂于清水中。姜、葱洗净拍松。泥鳅放锅中,加水适量,放姜、葱及食盐少许,清炖至五成熟,加入豆腐,再炖至泥鳅熟烂即可。温热食鱼、豆腐并喝汤,空腹适量食之,每日1~2次,连服1周。功效:本方成品色白悦目、味鲜嫩软滑,有清热利湿、补中益气、解毒保肝的功效。适用于黄疸型肝炎和慢性肝炎。

2蘑菇炖乌鸡原料:蘑菇200克,乌骨鸡1只,食盐适量。制作:乌骨鸡宰杀后,去毛和内脏,洗净,斩成大小适当的块。蘑菇洗净,撕成小块。将上二物放沙锅中,加水适量及少许盐,炖至鸡肉熟烂即可。温热适量食之,单食或佐餐均可。功效:有补中益气、强身保肝的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

3醋骨汤原料:米醋1 000克,鲜猪骨500克,红糖、白糖各120克。制作:猪骨洗净,放沙锅中,倒入米醋,并加红、白糖,不要加水,中火烧开,改小火煮至沸后30分钟停火,过滤取汁。成人每次30~40毫升,小儿5~10岁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饭后服。功效:有养阴益肝、解毒散瘀的功效。适用于病毒性肝炎有肝阴亏损表现者。

4丹参黄豆汁原料:丹参500克,黄豆1 000克,蜂蜜250克,冰糖30克,黄酒1匙。制作:丹参洗净,放沙锅中,加凉水以浸没为度,浸泡1小时后,用中火烧开,再改小火煎约半小时,滤出汁。再加水如上法煎取第二道汁,滤出并与头汁混合。黄豆择洗净,用凉水浸泡1小时后,捞出倒入大锅内,加足量水,旺火烧开,加黄酒,改小火煮约3小时,至黄豆酥烂,离火趁温热将豆汁滤出。将丹参汁、豆汁同入瓷盆内,加蜂蜜、冰糖,盖上盖,上笼蒸约2小时,待冷后装瓷瓶封贮。余下黄豆可另做菜。每次1匙,饭后1小时开水冲服或米汤送下,每日2次。功效:丹参为中医应用的主要活血祛瘀药物之一,对肝脏组织的修复和肝功能的恢复颇有助益。黄豆营养丰富,是补充植物性蛋白质的主要食品。慢性肝炎病人的饮食要求有质优、量足、产氨少的蛋白质,以利肝细胞的修复,黄豆是最佳的食疗之品。本方有活血祛瘀、补虚养肝的功能。适用于慢性肝炎,尤宜于兼见肝脾大者。

5萝须枣豆粥原料:玉米须60克,胡萝卜90克,大枣、黑豆各30克。制作:胡萝卜洗净切成小块。玉米须放锅中,加水适量,煮沸后半小时,捞出须不用,下大枣、黑豆及胡萝卜,再煮至豆烂即可。温热空腹食之,1日分2次服完,连服数日。功效:玉米须性平味甘,有一定的利尿、利胆与止血作用,尚含有维生素C与维生素K等,故可用治黄疸型肝炎。黑豆蛋白质含量极高,尚含有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等,是肝炎病人的食疗佳品。本方有健脾养肝,利湿退黄的功能。适用于黄疸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