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地球的花衣:自然奇观(地理知识知道点)
12476300000005

第5章 高耸入云的山峰(5)

奥尔德萨峡谷在比利牛斯山阿拉扎斯河谷处。山毛榉、落叶松和高耸的针叶树悬生在阿拉扎斯河两岸。湍急的河水流经连串的阶梯瀑布后,穿过奥尔德萨峡谷。在风景如画的河谷中,一列石灰岩峭壁巍然矗立,高约600米,上面布满槽沟,气势雄伟。阿拉扎斯河流的上游是处处砾石的牧场,山间生长着高山薄雪草、龙胆和银莲。

奥尔德萨峡谷是比利牛斯山羊的最后栖息地。岩架上可以见到敏捷的臆羚,有时还会见到稀有的黑山羊。雄黑山羊向后弯曲的羊角有1米长。这种山羊已濒临绝种。此外土拨鼠、狐狸、水獭、野猪和棕熊也生活在奥尔德萨峡谷。像麻雀般大小的攀壁鸟攀石本领高强,在陡峭的山谷岩壁上猎取昆虫。这种鸟浑身灰褐色,在岩壁上不易被发现。但当它们振翅攀爬时,翅上鲜红的羽毛往往将它们暴露出来。

知识点海洋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是指由于海洋巨大水体作用所形成的气候,包括海洋面或岛屿以及盛行气流来自海洋的大陆近海部分的气候。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气候终年潮湿,年平均降水量比大陆性气候多,而且季节分配比较均匀。降水量比较稳定,年与年之间变化不大。四季湿度都很大,多云雾,天气阴沉,难得晴天,少见阳光。

与大陆性气候相比,不仅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小,而且极值温度出现的时间也比大陆性气候地区迟,最暖月出现在8月,甚至延至9月;最冷月为2月,在高纬度地区推迟到3月。人们通常把西北欧沿海地区作为大陆上海洋性气候的典型。

鲁文佐里山

鲁文佐里山是乌干达和刚果(金)两国边界上的山脉,南北长约130千米,最大宽度50千米,位于爱德华湖和艾伯特湖之间。鲁文佐里山脉位于赤道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幻妙的奇景被浓雾所遮盖。

鲁文佐里山脉能够显露出奇异的光芒,并不完全靠雪,岩石本身也发光,因为覆盖着花岗岩的云母片岩会发光,这是由地壳运动产生出的炽热和高压形成的。在地质学上,鲁文佐里山脉是由一块巨大的陆地向上隆起,然后剧烈倾斜而形成的,前后历时不到1000万年。就时间而论,其形成期并不长。因为它比较年轻,所以仍然十分嶙峋。六座高山直插苍穹,都有冰川缓缓流入山谷。大山之间隔有隘口和深河谷,河谷上游有冰川和小湖,东侧雪线海拔4511米,西侧4846米。与多数非洲雪峰不同,它不是由火山形成的,而是一个巨大的地垒,最高点是斯坦利山的玛格丽塔峰,海拔5119米。

鲁文佐里山脉是非洲大陆很少几处有永久冰雪覆盖的山脉之一。气候随山体高度和朝向而变化,南坡高约2500米,较为潮湿,是降水最多的地区。每天的温度明显地变动于15℃~21℃之间。山顶常年笼罩在薄雾中。

鲁文佐里山

山脉的最高点是玛格丽塔峰。沿山上行,生态环境的变化幅度很大,山脚下覆盖着茂密的草地。草地延伸的高度约为1200~1500米间,在那里草地让位于高大的森林。这里的优势树种是雪松、樟树和罗汉松,它们生长的高度可达49米。雨林占优势的高度可上抵2400米,雨林在那里消失在竹林中。竹林生长得很密集,以致野兽和阳光都穿不透它。竹子可长至15米高。3000多米以上是亚高山沼泽地带,占优势的是苔草和粗劣的生草草地,以及由刺柏和罗汉松组成的疏林。扭曲多节的树枝张灯结彩般地装饰着苔藓、欧龙牙草、蕨类以及长长的彩带般的地衣,它们均在终年潮湿的大气中茁壮成长。这种戏剧性的虚幻效果,为它赢得“月亮山”的美名。

再往高处,4270米以上,是由湖泊、冰斗湖、冰瀑和独特的植物群组成的高山带。长得低矮的草本植物通常在这里占很大比重。常见的树种有千里光、半边莲和金丝桃,它们均可长至9米高,而且有厚层软木般的树皮。这里地表覆盖着厚厚的枯枝落叶层。在每枝树枝的末端有由宽大的肉质叶片组成的莲座叶丛,叶面覆有细粉状的银毛。这些莲座叶丛围绕着敏感的生长点,当晚上气温骤降时,叶片包封住它以免受寒害。

山地大猩猩在鲁文佐里山脉不仅仅植物区系具有独特性,众多的山坡也维持着一个复杂多样的动物区系。鲁文佐里山脉有不少于37种的地方性鸟类和14种蝴蝶。鸟类包括奇异的红头鹦鹉和蓝冠蕉鹃。在森林中常能见到它们像一道彩色的闪光一样飞驰而过。鸟类的天敌很多,如黑雕、隼鹰,但隼鹰还能捕食森林中的猴子。

高大的森林也是多种哺乳动物的栖息地,包括象、黑犀牛、小羚羊以及肯尼亚林羚、黑疣猴、白疣猴和丛猴。难以捉摸的霍加披(长颈鹿的亲属)、野猪、野牛在布满草和沼泽的较开阔的林间空地觅食。然而山地森林中最著名的栖息动物则是山地大猩猩,它是该生态条件下的特有种。现今尚存的野生山地大猩猩不足700只,非常珍稀而且处于高度濒危状态。它们遭受着人类直接迫害和丧失生态环境的双重灾难。不像其近亲黑猩猩,山地大猩猩是一种安详的动物,除了植物的嫩芽和木髓外不吃其他东西,它决不以任何肉类为补充食物。山地大猩猩约10只一群,由一只雌性或“银背”大猩猩(雄性)为主,带几只雌性和年幼大猩猩。当山地大猩猩取食时,极具破坏性,一旦食毕,该地区似乎被劫掠一空,满目疮痍。但是,在其离开几个月后,山地大猩猩喜爱的植物重新生长,且生机盎然。

蓝山

蓝山位于悉尼以西65千米处,是澳大利亚南部新南威尔士州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蓝山其实是一系列高原和山脉的总称。蓝山卡通巴附近,怪石林立,有三姐妹峰、吉诺兰岩洞、温特沃思瀑布、鸟啄石等天然名胜。

蓝山山脉国家公园占地近2000平方千米,以格罗斯河谷为中心,峰峦陡峭,涧谷深邃。山上生长着各种桉树,满目翠蓝。入秋,叶间丹黄,景色更美。桉树为常绿乔木,树干挺拔,木质坚硬,含有油质,可提取挥发油。其挥发的气体在空气中经阳光折射呈现蓝光,因而得名蓝山。

三姐妹峰

蓝山山区是由三叠纪块状坚固砂岩积累而成的,怪石嵯峨,曾是当时欧洲移民向西推进的障碍。1813年欧洲人布拉斯兰·劳森历经艰险跨越山区达到内地,入山处当时植有纪念树,至今残干尚存,是拓荒者的遗迹之一。这里气候宜人,曲径迤逦。蓝山城是旅游中心,这里有供游人观光用的高空索道和深入峡谷的电缆车,游人在车内可慢慢欣赏四周的悬崖峭壁、瀑布和深谷。此地亦是早期流放囚徒的场所,1831年由囚徒修建的哈特利法院遗址尚存,内有当年警察的徽章、通缉犯人的公告、刑椅、绞架以及牢房等。

三姐妹峰耸立于山城卡通巴附近的贾米森峡谷之畔,距悉尼约100千米,峰高450米。三块巨石拔地如笋,俊秀挺拔,如少女并肩玉立,故名三姐妹峰。传说此系巫医的三个美丽女儿的化身。为防歹徒加害,其父用魔骨将她们点化为岩石。其后巫医在与敌人的搏斗中,丢失了魔骨,无法使她们还生。现在峰下常见琴鸟飞翔,传说这是巫医的化身,仍在寻找魔骨,以期复原女儿的真身。三姐妹峰险不可攀,1958年建筑的高空索道,是南半球最早建立的载客索道。

琴鸟蓝山山脉的温特沃思瀑布从一个悬崖上飞泻而下,落入300米深的贾米森谷底。从观瀑台上看过去,大瀑布像白练垂空,银花四溅,欢腾飞跃,气势磅礴。从观瀑台上回首西望,高原和山峰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虚无缥缈,景象奇特。

蓝山山区的吉诺兰岩洞经亿万年地下水流冲刷、侵蚀而形成,雄伟绮丽、深邃莫测。洞中有洞,主要有王洞、东洞、河洞、鲁卡斯洞、吉里洞、丝巾洞及骷髅洞。1838年由欧洲人发现,约在1867年被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列为“保护区”。洞内钟乳石、石笋、石幔在灯光的照射下闪烁耀眼,光怪陆离。王洞中的钟乳石又长又尖,向下伸展,与石笋相接。河洞中的巨大钟乳石形成“擎天一柱”,气势非凡;石笋巍峨似伊斯兰教寺院的尖塔,庄严肃穆。鲁卡斯洞的折断支柱,鬼斧神工,均为大自然奇观。

琴鸟是蓝山山脉的一道独特景观,也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雄性琴鸟的尾巴羽毛酷似古时候西方的一种乐器竖琴,因此人们把这种鸟称为琴鸟。

琴鸟以雄琴鸟的艳丽尾羽而著名。但雄琴鸟表明自己所占的领地和吸引异性的炫耀行为,也同样精彩。雄琴鸟往往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林地上的废物堆成小丘,作为自己的表演舞台。琴鸟一面展尾开屏,亮出羽毛漂亮的银色底面,一面发出嘹亮的鸣叫声,并随着自己的旋律,载歌载舞。一只雄琴鸟所占领地,有时竟达方圆200多米。在领地内建造的表演舞台,有时竟有多达10余只的雄琴鸟轮流到各自的表演舞台“巡回演出”。雌琴鸟用树枝和苔藓建造圆顶的巢穴,内壁以树皮纤维筑成,然后再铺上一层羽毛。

琴鸟非常聪明伶俐,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上百种鸟类或其他动物甚至人的声音。不论是雄鸟还是雌鸟,都非常善于模仿大自然的声音,但雄琴鸟在这方面的本领更胜雌琴鸟一筹。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声音是琴鸟不能模仿的,它们模仿其他动物的叫声逼真而神似,可谓不凡。有的林业工人报告说,琴鸟甚至可以模仿他们在森林中用电锯锯木头的声音。

乞力马扎罗山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坦桑尼亚的东北部。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00多米,是非洲第一高峰,素有“非洲屋脊”之称。“乞力马扎罗”的意思是“光辉的山”。它在辽阔的热带绿色草原上拔地而起,附近没有其他山峰,因此被称为“非洲大陆之王”。因为山顶终年冰雪覆盖,所以又有“赤道雪峰”之称。乞力马扎罗山四周都是山林,那里生活着众多的哺乳动物,其中一些还是濒于灭绝的种类。

乞力马扎罗山有两个主峰,一个叫基博,另一个叫马文济。两峰之间由一个10多千米长的马鞍形的山脊相连。远远望去,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孤单耸立的高山,在辽阔的东非大草原上拔地而起,高耸入云,气势磅礴。雄伟的蓝灰色的山体同其白雪皑皑的山顶一起,赫然耸立于坦桑尼亚北部的半荒漠地区,如同一位威武雄壮的勇士守卫着非洲这块美丽富饶的大陆。

乞力马扎罗火山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至今仍在活动的休眠火山。基博峰顶有一个直径2400米、深200米的火山口。口内四壁是晶莹无瑕的巨大冰层,底部耸立着巨大的冰柱,冰雪覆盖,宛如巨大的玉盆。

乞力马扎罗山实际上有三座火山,通过一个复杂的喷发过程把它们连接在一起。最古老的火山是希拉火山,它位于主山的西面。它曾经很高,是伴随着一次猛烈的喷发而坍塌的,现在只留下高3810米的高原。第二古老的火山是马文济火山,它是一个独特的山峰,附属于最高峰的东坡。乍看它似乎比乞力马扎罗峰毫不逊色,但它隆起的高度只有5334米。

三座火山中最年轻、最大的是基博火山,它是在一系列喷发中形成的,并被约2000米宽的破火山口覆盖着。在相继的喷发中,破火山口内发育了一个有火山口的次级火山锥,在稍后的第三次喷发期间,又形成了一个火山渣锥。于是基博巨大的破火山口构成的扁平山顶,成了这座美丽的非洲山脉的特征。

关于乞力马扎罗雪峰的形成,有许多传说。一种传说是,这里曾发生过天神恩赅与恶魔的激战。恶魔从山内点燃大火,烟雾腾腾,火光冲天。天神针锋相对,用暴雨将大火浇灭,终于战胜恶魔。从此,乞力马扎罗山戴上了灿烂的雪冠。

在山脉的顶部是乞力马扎罗的永久冰川。这是极不寻常的,因为该山位于赤道之南仅3度处,但近来有迹象表明这些冰川在后退。山顶的降水量一年仅200毫米,不足以与融化而失去的水量保持平衡。有些科学家认为火山正在再次增温,加速了融冰的过程。而另一些科学家则认为,这是因为全球升温的结果。无论是什么引起的,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川现在比上个世纪缩小了是没有争议的。如果这种情况保持不变的话,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帽到2200年将消失。

疣猴为保护乞力马扎罗火山的独特面貌和珍惜物种,人们于1968年建立了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在海拔1800米到乞力马扎罗峰之间,面积756平方千米。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的景色丰富多彩,海拔1000米以下是莽莽苍苍的热带雨林,海拔2900米以上是高山灌木和草丛,雪线以上是苔原和冰原。公园内栖息着大象、疣猴、蓝猴、阿拉伯羚、大角斑羚等多种野生动物。

山脚下种植着大片的咖啡和香蕉,再往上就是森林了。每年充足的降水为林木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水分。在山上,蕨类植物能长到6米多高,而一些落叶林则常常高达9米多。海拔2740米以上,林木渐少,此处的主要植物是草类和灌木,有时会看到大象在草地上漫步。在海拔3900米处,恶劣的气候使得林木以及草类无法生长,这里主要生长着地衣和苔藓。穿过这些生物带就是乞力马扎罗山的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