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高祖李渊(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12413000000021

第21章 纵虎归山(3)

回府的路上,他碰到了穷困潦倒的原兵部尚书潘景福。潘景福没有后台,全凭自己的能力,一步步擢升,终于当上了兵部尚书。文帝在时,他竭尽能事,却因不会见风使舵,公开反对杨广继承大统,遭杨广贬斥。摘了乌纱帽事小,没收了他的全部家产事大。他当过誊抄,干过门吏,终因年老体弱,丧失了劳动能力,失去挣钱养家糊口的机会,成了拣拾垃圾的乞丐。

李渊为潘景福不平,为潘景福心酸,却不能表现得过分热情,问候几句话,掏出身上仅有的一两碎银子,塞到潘景福手里,便走开了。潘景福清楚他的处境,便不再言语,两只视力极弱的老眼目送着他的背影,暗道:“胜者为王,败者贼。连他这样的朝中重臣都被贬斥,我还有什么好痛苦的?”

根据吏部的规定,大兴县的县丞、典吏、教谕等官吏及三班六衙不变,李渊仅带一个仆人,一个随从,十天内上任。为了管好县事,在上任前的几天里,他走遍了大兴县手工业和商业最集中的都会、利人两市,视察了分别从城东、城南入城,为解决宫苑用水开掘的龙首、永安、清明三渠。因为这三条渠经过大兴县内,宫中剩下的水用于县民饮用和灌溉。严格地说,这三条渠既是宫中的命脉,也是大兴县的命脉。本想阅览县内的各种档案和文籍,因不在任上,只好作罢。

他是带外甥王安和原来的亲兵柱儿上任的,还有一车简策,数件器械,一捆铺盖卷。县衙离李府不过十几里地,出皇城向东,沿着宽阔的官道走了半个多时辰,便望见县衙那高大气派的建筑和门前高高的旗杆了。柱儿眼尖,突然指着前面叫起来:

“老爷你看,县衙前怎么那么多人?噢,柱儿明白了,定是县人听到消息,前来迎接你的。哈,足有上万呢!”

王安接着柱儿的话茬:“咱老爷想当年威风八面,谁人不尊,哪个不敬?能到这大兴县当县太爷是大兴县百姓的福分,岂有不迎接之理?”

“胡说些什么?都给我闭嘴!”其实李渊早就发现了这一景观,没张扬罢了。县人迎接,已是常例,想不到来了这么多人。他能熟视无睹?能不激动、感动?便进一步提起了精神,思索着该向人们说些什么。

前来迎接李渊的百姓是自发的,并无任何人指示。一个大名鼎鼎、几起几落的非凡人物来大兴县做父母官,是空前的,谁不想看个稀罕?

看个稀罕也就是了,却搞得非常复杂。乡中的三老、亭长首先迎向前来敬酒、祝词。向前走出百余步,又被保长、闾长、族长、里正们接住,亦是敬酒、祝词。最后才被县丞等县里的官吏接住。敬酒、祝词之后,还燃起了爆竹,奏起了音乐。端的是循序渐进,精彩之极。

待爆竹响过,李渊站到早已准备好的几案上,开始了他的就职演说:“诸位同仁、父老乡亲,我李渊受圣上隆恩。前来敝县任职,荣幸之至。本县虽才疏学浅,却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理,亦知社稷为重的内涵。以故竭尽所能,秉公执法,造福于民。本县三日内览卷,三日后升堂理案,凡有冤情者,不分吏民,尽诉无妨。本县上有圣上垂顾,下有百姓拥戴,自信能办好县事。还望父老乡亲指点、帮衬。本县决计破例,为自己约法三章。这一,不吃请受贿,贪赃枉法。这二,对吏对民一视同仁。这三,秉公办事,皆依法典。请父老乡亲、衙内吏兵监而督之。若有上不合圣意,下不合民情之事,可直报朝廷。”

演说完毕,百姓欢呼雀跃,掌声雷动,又引来无数观看者,热闹非凡,在大兴县的历史上留下了浓抹重彩的一笔,也为李渊治理本县开了个好头。

新官上任之初作施政演说,亦是常例。李渊初来乍到,应当如此,否则朝廷会以坏大隋规矩惩戒。然而,此演说非彼演说,前几任知县演说是无不慷慨激昂,更有在演说过程中热泪沾襟者。可他们的演说内容、用语,与李渊的演说相比有着天渊之别。前者无不以父母官自居,傲慢自恃,开口警告不许如何,闭口若违其定规又该怎样,矛头直指县内百姓。而且呆板生硬,机械教条,是动脑筋编出来的。而李渊的演说内容新颖,发自内心,又将老百姓的冷暖和执行大隋法度紧密结合,无无病呻吟之弊,使人耳目一新。让人一听就能得出“此官非彼官,能为百姓做事”的结论。

李渊演说完毕,又回答了百姓提出的诸如“如何除霸缉盗”、“怎样治县富民”之类的问题,待进入县衙之中,已是太阳正南。他摒弃了县丞早已备好的、为他接风的美酒佳肴,随便吃了些糙米菜蔬,立下了日后崇尚节俭、不尚糜费的规矩后,便在县丞包伟的陪同下在衙内漫步,意在熟悉环境。

这是一处相当于府衙规模的建筑群,分前后两部分。前为官衙,设六堂三厅,后为内宅,设前上房、前后堂楼和寝室,最后面是花园,占地少说也在百亩以上。此衙建于隋开皇二年,一开始便起点很高,以后又经扩建,成了现在的规模。

衙门座北朝南,高广气派,堂皇威严。迎面一个粉白的大照壁,一对昂然雄立、逼真而又传神的大石狮立于大门两侧。红牙黑漆的大门上镶嵌着铜制狻猊辅首。大门正中上方悬上写“大兴县衙”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的匾额。这是文帝留下的御笔,不知对文帝的遗物一概视为邪恶的炀帝网开一面,还是其它原因,此匾未受劫难,静静地俯视着大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面对着人们的目光。

衙门正对衙内的大堂,相隔不过百步。大堂一开五间。中间的三间为知县问案的所在,两边各为休息室和师爷室。大堂十分壮丽,上面是飞檐鸱吻,檐下的斗拱旁边伸出二十六个彩绘的云朵。堂内和梁柱皆绘彩云,使大厅若浮云端,威严煊赫。大堂北墙正中画一幅巨大的旭日东升图,图上挂“明镜高悬”的刷金匾额。匾额下有一把上铺色彩斑斓的豹皮的紫檀椅,椅前置一狭长高大的红漆公案,上摆文房四宝、印盒、签筒。两边是“迥避”、“肃静”牌和银爪、钺斧、朝天镫、曲棍、鬼头刀、如意钩等组成的仪仗。大堂左边阶下架一面红色的堂鼓。堂鼓破旧,因敲击的次数太多,已频临破裂的境地。

李渊从前至后依次看了一遍,然后令书吏找出县内文案,逐一翻阅。一连翻阅了三天,终于理出了个头绪。

大兴县共有一万两千户。五万口人,流动人口常年在一万五千人左右。共设五十四坊,另有集四方珍奇,皆所积集的都会、利人两市。文帝在世时,这里人丁兴旺,经济繁荣,秩序良好,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程度。杨广登基后,赋税加重,徭役为患,县民生活一落千丈。以致信仰丧失,民怨沸腾,盗贼蜂起,秩序混乱,仅前任知县留下的积案就达千余起之多。他将积案分为四个类型。一日横行坊里,为非作歹的恶霸案。二日坊内下吏依仗职权欺凌百姓案。三日盗窃库府,以掠大财为生的盗窃大案。四日抢男霸女,以淫乐为主的流氓案。

李渊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埋头理案,痛坏了外甥王安。借给李渊送饭的机会,王安埋怨道:“舅父,哪个官吏像你这样一心治事?累坏了身子不说,若真抓实管,要得罪多少人?凡大案重案,无不牵扯大人物,拽拽耳朵腮动弹,不是自找麻烦吗?你看人家前任知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一天算一天。这不,硬是将这么案子留了下来。论大隋法度,该当撤职查办,可人家不仅没有任何损失,还提了职升了官。不是外甥胡吹海谤,你这样下去。怕是还要倒霉。难道非要三落三起不可吗?”

“你就知道怨这怪那,就不知民之疾苦,国之危亡。我作为一县之主,就要治理好县事,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再说,要让圣上彻底打消对我的疑虑,给予我重任,就要干出个样儿来。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李渊陈词之后,又觉生硬,便要王安与他一同用饭。

反正淡酒薄肴,王安也不客气,坐下就吃,边吃边嘟哝,好像李渊欠了他多少债:“哼!舅父若是将这四类大案办下来,怕是自己也就被砸进去了。安稳饭不吃,非要标新立异不可,真是的!”

一连数日,不仅王安规劝不止,家人李小古、亲兵柱儿也上阵助战。就连县丞包伟,也耐不住性儿,劝李渊手下留情,好自为之。李渊不为所动,力排众议,独树一帜,不日便大动干戈,迈出了上任来的第一步。

要想治理好大兴县,首先要使大兴县有一个稳定和平的环境,要有这样一个环境,必须惩恶扬善。基于这种考虑,李渊先从这四类积案中的第一类人手,以雷霆万钧之势,大刀阔斧地进入了角色。

县内有捕快四十人,又从杨林府上借来家丁六十名,组成了缉捕队。经数日训练后,分二十组在五十四个坊内采取行动。一夜之间缉拿为害一方的恶霸四十六名,凡积案中涉及到的无一漏网。次日夜又抓捕欺凌百姓的下吏二十名,积案中涉及的亦无一漏网。第三天晚上开始抓揖重大盗窃犯,经十个昼夜,抓获盗首八名,严重盗贼八十名。因第四类积案中的流氓首犯为右丞相、炀帝之信臣宇文述之子宇文吉,怕惹出麻烦,影响第一至第三类积案的处理,李渊决定等奏过圣上后再进行。

李渊处理国事游刃有余,处理这些积案当然不在话下。为防夜长梦多,他快刀斩乱麻,不日便升堂问案、定案。仅用了六天的时间便理清了这三类案子,并做出了恰当处理。该放的放,该罚的罚,该判刑的判刑,该上交的上交,三下五除二,干净利索,赢得了一片赞誉之声。百姓们奔走相告,拍手称快。大兴县沸腾了,民心唤起来了,社会秩序趋向稳定,老百姓说:有李知县这样的父母官,大兴有希望,大隋也有希望了!

盯梢李渊的密探亦大受感动,将李渊的行止奏报给了炀帝。一直被国内纷乱的形势所累,生怕江山不稳,荣华富贵到头的炀帝十分高兴,不仅撤销了李渊周围那些窥视的眼睛,还当着左丞相杨素和右丞相宇文述的面夸奖李渊不愧为栋梁之材。

为了拔掉流氓团伙这颗钉子,李渊写成奏折,借奏报处理积案事宜之机,请示宇文述之子宇文吉的恶行该不该惩治,宇文吉该不该抓辅归案?并在奏折后面附上了宇文述及其同伙的罪状。当然,这奏折他是无资格递上去的,于是,他又想到了靠山王杨林。

杨林之所以敢于将家丁借给李渊,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摸透了帝王们的所思所想。一个国家的天子,无论是昏君也好。明君也罢,无不想让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和平稳定,以故对扰乱国家秩序者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炀帝当然也不例外。当李渊为民除害的消息传来,他拍手称快,同时也被李渊的才华所折服。因此,当李渊求他代递奏折时,他欣然接受,并断定炀帝向情难向理,肯定不会对宇文吉手下留情。

果然如杨林所料,炀帝接到奏折,不仅详细地御览了一遍。还提起朱笔批道:

渊不负朕望,惩治乱朕社稷之恶人,安定大兴,同时亦稳了半个京城的秩序,堪为表率。旨全国各县即行效仿。

然后拿过宇文吉的罪状,很有耐心地看下去:

……宇文吉色胆包天,罪行令人发指。据查,此人游手好闲,专以猎色为业。在不到三年里,抢二八少女六十名,奸淫少女、少妇二百余名,杀死少女、少妇十九人。其手下色徒数十人。目无法纪,穷凶极恶,肆无忌惮,如同洪水猛兽。算来被这伙色魔蹂躏的女子达千人之多。致使大兴境内之少有姿色之女子,傈傈而危,足不敢出户,面不敢视人。其恶行有目共睹,不抓、不杀,不足以除民之愤,不足以示法度、固江山……

炀帝虽然昏暴,却知用人之道,面对宇文吉血淋淋的罪行,他犯了心思:天吉是右丞相宇文述的儿子,宇文述在朕争夺太子之事上又有功于朕,且又与左丞相杨素共掌朝中大权。若惩办了天吉,感情上过不去不说,宇文述还能为朕不遗余力吗?多亏有宇文述和杨素执掌国事,朕才有余暇餐女色,览山水,享尽人间之福,若是……他思来想去,难以定夺,不想刹那间暴怒起来,自语道:“区区小儿,也敢与朕比美,比朕享用的美色还多,真真的该死!”于是,一把抓起朱笔,在宇文吉的罪状上写下了“立抓立判”四个大字。

李渊见了御批,心中涌起了一股热流,为防炀帝变卦,字文述与杨素、杨约从中作祟,他亲自出马,率领捕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宇文吉的下榻之处,一举拿下了正在餐色的宇文吉和二十多个同伙,解救出少女三十余名。当天夜间进行突击审问,宇文吉供出了所有的同伙。捕快们顺藤摸瓜,于平明前将余下的歹徒一网打尽。至此,积案全部处理完毕,屈指算来,仅用了不到十个昼夜。

抓捕与己无关者,倒也无可非议,自己最痛爱的儿子被打入大牢,而且有生命之忧,宇文述哪里忍得下这口窝囊气?在自己的府中大骂李渊与他过不去,发誓要与李渊争个你高我低,最终以李渊的鲜血来洗刷蒙受的耻辱。然而,李渊按圣旨办事,无可挑剔,又怕闹大了炀帝怪罪,落个父子人头落地的可悲下场。便决定立即去找炀帝,请求圣上网开一面,谕旨李渊放了宇文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