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书记
12375600000017

第17章 因地制宜调结构群众致富领头雁

第17章 因地制宜调结构群众致富领头雁——记敦煌市七里镇秦家湾村党总支书记秦绪刚

〔组织点评〕

秦绪刚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入手,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走出了一条农村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是广大党员学习的楷模。

——敦煌市七里镇党委

〔个人感言〕

我只做出了一点点成绩,却得到了组织的肯定。我要继续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协会、合作社为基础,打生态牌,唱旅游戏,做好生态旅游文章,不断发展葡萄产业,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红地球葡萄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秦家湾村地处敦煌市西南18公里,南靠鸣沙山,西临戈壁滩。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487户1725人,耕地面积4370亩。曾经“风吹石头跑,黄沙漫天飞”的偏远村落后村,如今成为敦煌市第一个红地球葡萄专业村,笔直的柏油路、气派的小康房、连片的葡萄架,让你仿佛置身“世外桃源”。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0118元,村里家家通了数字电视、自来水,有一半的农户修了小康房,有1/4的农户买了私家车,有1/6的农户在城里买了住房。谈到秦家湾村变迁,我们不得不提及该村党支部书记、产业结构调整带头人秦绪刚,正是在他的积极带领下,秦家湾村才有了今天翻天覆地的变化。

秦家湾村曾经以主种棉花和复种大葱为主,效益差,农户增收困难。“致富路在哪里?要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土地沙化严重,种啥啥不成,养啥啥不长,‘无风三寸土,有雨一身泥’,大多数人都千方百计离开村子的现状?”时任秦家湾村2组小组长的秦绪刚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2000年,市镇两级通过市场考察、调研,提出要在秦家湾村发展红地球葡萄产业。面对一个新产业的出现,农户心存顾虑,犹豫不定。“万事开头难”,身为党员的秦绪刚毅然决定先带头栽植4亩红地球葡萄。为了做好示范带动,在那段时间里,白天,秦绪刚在田间地头边干农活边学习;晚上,就挨家挨户边送资料边动员。还积极邀请市镇两级农技人员到村里,手把手给大家教方法、讲要领。在他的耐心说服和悉心引导下,许多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一亩你一亩地开始开沟换土,栽植葡萄。当年,全村共栽植红地球葡萄160亩。虽然面积不大,但毕竟跨出了重要的一步。经过两年的摸索和精心培育,2002年,秦家湾种植的葡萄开始挂果了,虽然价格高达每公斤4元,还是被抢购一空。

2003年,秦绪刚种植的4亩葡萄进入盛果期,亩产达到3000斤,年收入达到了2.4万元。村民们看着他家长势良好的葡萄园,听着他的致富经,不由开始心动,栽植热情空前高涨。2004年,全村党员群众一致推选自己带头致富、帮助群众致富的秦绪刚为村党支部书记;2007年,秦家湾村与邻近的李家墩村合并,秦绪刚担任村党总支书记,通过动员党员户和葡萄种植示范户率先带动的方法,不但带领原秦家湾村的两个组全部种上了葡萄,还带领原李家墩村群众种植葡萄近3000亩,使全村葡萄面积达到4200多亩,占到全村总耕地面积的95%以上,真真正正建成了红地球葡萄专业村。

葡萄产业对村民们来说是一个新兴产业,没有技术做支撑很难发展下去。秦绪刚专门购买了葡萄种植的有关书籍进行自学,并多次到70公里外的阳关镇学习种植经验。同时结合秦家湾本地实际,边干边学,取得了葡萄管理绿色证书,成为葡萄栽培管理的行家里手。

葡萄种植、生产管理的每个重要节点,他都会组织种植经验丰富的党员示范户给周边群众进行技术指导。同时,他还不断加强对全村群众的科技培训力度,使每户都有一名科技明白人,成为葡萄产业稳步、健康发展的保证。在他的组织下,村里每年的科技培训多达12场次以上,培训果农不少于3200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管理技术水平,镇上21名农民技术服务员中有11名来自秦家湾村,并且个个都是能人高手。

2008年,秦绪刚又牵头组织成立了敦煌市雅丹红提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由协会到合作社的成功转变。合作社成立后,在提升葡萄品质、扩大销售市场、稳定销售价格、提供技术服务等方面极大地推进了秦家湾村乃至七里镇葡萄产业的持续发展。如今,村里的葡萄已销售到广州、拉萨、武汉、长沙、成都、重庆、昆明等国内市场及俄罗斯、缅甸等国际市场。

近两年,秦绪刚带领村党总支一班人积极向上申报、争取投资,修建U型渠3公里,硬化了村委会通向国道的道路,实现了组组通油路、通班车,修建56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一个,组建了自乐班,安装了自来水、有线电视及电话,村里有86户购置了电脑,实现了网络信息的快捷服务。

秦绪刚同志获奖情况

2005年,被评为敦煌市“优秀共产党员”;

2006年,被评为敦煌市“优秀共产党员”;

2008年,被评为敦煌市“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获敦煌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头人”荣誉称号;

2010年,荣获敦煌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头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