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书记
12375600000018

第18章 一位女村支书的赤诚情怀

第18章 一位女村支书的赤诚情怀——记肃北县党城湾镇党城村支部书记时玉梅

〔组织点评〕

作为一名老支书,她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以自己的行动,使城北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她是村民致富的领路人和决策者。

——肃北县党城湾镇党委

〔个人感言〕

作为一名村支部书记,我深深地感谢我的村民,也深深地爱着他们。我要把我的青春、智慧无私奉献给他们。

健硕的身躯、粗大的双手、黝黑的面庞、坚毅的目光、质朴的语言,她就是党城湾镇党城村党支部书记时玉梅,村民都称她为“铁娘子”。

“铁娘子”

1996年时玉梅被党城村妇女推选为村妇代会主任、计生宣传员。经过几年的磨砺,逐渐走向成熟。2001年11月,她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看着村民们那种信任、期待的目光,她暗下决心:“我要用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行动来证明,村民对我的选择。”当时,党城村与其他村相比,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无村办企业,种植结构单一,村民收入很低。针对这一实际,她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地走访,征求意见。经过近两个月的走访,几经权衡,村两委决定,从产业结构调整入手,提出了“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大家喜欢吃什么就卖什么”的思路。开始村民不理解、不支持,她率先在自家的承包地里种植了30亩洋芋,并说服村干部也种植洋芋,她知道农民实在,要用榜样的力量来感化,秋后的丰收,极大地刺激了种植洋芋的积极性,全村大幅度压缩小麦种植面积,大规模种植洋芋,并经过几年的摸索,洋芋亩产量突破了7000斤,仅此一项农民一年增收1000元,并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班子的威信提高了,她趁热打铁,相继完善了党支部目标责任制、村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村民自治章程等一系列制度,并认真执行支部生活会、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广泛听取党员同志和村民代表对支部工作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在全村逐步建立起一支坚强有力、值得村民信赖的村两委班子,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5700元,并连续8年被市县评为“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精神文明先进村”。

“榜样”

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个别党员致富路子窄、能力差的现状,她经常性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各类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道德修养和致富能力,大力开展党员致富带头活动和“三学三比三看”活动,即学政治,比思想,看谁的党性观念强;学科技,比生产,看谁的经济收入高;学先进,比工作,看谁的奉献精神多。针对不是党员的致富能人,还采取积极的引导措施,吸收他们加入党组织;对一时不能致富的党员,协调解决帮扶资金、技术、信息等多种服务,通过“帮带”活动结成帮扶对子,努力把他们培养成致富能手,切实解决本村党员中普遍存在的致富能力偏低现象,使党员率先走上致富路子。目前,全村种植优质洋芋536亩,玉米制种35亩,胡麻167亩,“双千元田”面积超过了全村播种面积的一半;在发展舍饲养殖业上,全村舍饲养殖户已达到45户,年人均增收近200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引导全村村民发展小加工作坊、商店、客货运输等二、三产业,全村从事二、三产业人员达到79人,年人均增收近万元。同时,积极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建设,全村已有95豫以上的院落都种有各类果树,一年下来,每户都能在庭院经济中获得千元的收成。

“旗帜”

她在田间地里、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伺候老人、养育子女、照顾孤寡老人。多年来,她已成为党城村的一面旗帜,带领全村努力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清洁庭院,清理门前“三堆”,平整道路,粉刷和拆除村主干道两侧破旧建筑物,并筹措资金2万元,给全村农户每户补助500块砖,进行改厕、改圈工程。组织村民挑挖灌溉渠道1100米,争取资金修建桥涵27座,修建田间道路1200米,使全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过程中,她多次召开支部会议进行商议,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的工作制度,完成了30户危旧房改造,15户新宅的建设;为了彻底改善村部的办公条件,她跑单位、找领导,争取资金和办公设备近30万元,对文化室进行了全面维修,新建党群活动室、妇女人口学校等活动阵地;并发动村民出义工,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将长年失修的危房翻修一新,她带头搬砖投瓦,抽空端茶倒水,还把正在育肥的羊杀了犒劳工人,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在竣工庆祝会上,村民们都向她投去了敬佩的目光,她感到了由衷的欣慰,心里说“值得”。

时玉梅同志获奖情况

2003年,被中共酒泉市委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

2006年,被中共肃北县委评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

2008年,被中共酒泉市委评为“建党87周年全市优秀共产党员”;

2010年,荣获全县“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