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12328600000004

第4章 体表软组织及骨化脓性疾病(4)

(3)六神丸:一岁每次1粒,二岁每次2粒,三岁每次3~4粒,四~八岁每次5~6粒,九~十岁每次8~9粒,成年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温开水吞服。适用于热毒盛。或六应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热毒蕴结,火毒较盛者。

(4)连翘败毒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颈痈火毒较甚者。

(5)夏枯草、连翘、牛蒡子、浙贝母、黑栀子、金银花、赤芍各10g,钩藤(后下)12g,牡丹皮,荆芥各5g,薄荷(后下)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颈痈初起。

(6)金黄膏:调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淋巴结炎未成脓时。

2.风温化火证:病发于颈侧,色白漫肿,坚硬突起疼痛,发热恶寒,咽痛咳嗽,头痛头昏,口干,便干尿赤。舌质红,苔薄腻,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散坚消肿。

基本处方银翘散加减。银花30g,黄芩、生山栀、连翘各15g,牛蒡子、苦桔梗、荆芥、鲜竹叶、鲜芦根各10g,薄荷、生甘草各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成药:银黄片,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颈痈伴咽喉肿痛者。

(2)六应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颈痈热毒证。(3)四季青片:每次6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颈痈热毒证。(4)用新鲜的蒲公英、紫花地丁、芙蓉叶、马齿苋、丝瓜叶等,选择1~2种,捣烂外敷,每日2~3次。适用于淋巴结炎初期。

(5)玉露膏: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淋巴结炎未成脓时。

3.肝脾血热证:病发于腋下。初起暴肿,皮色不变,灼热疼痛,上肢活动不利,恶寒发热,纳呆,便干尿赤。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宜清肝解郁,消肿化毒。

基本处方柴胡清肝汤加减。黄芩、赤芍、生山栀、生地各15g,柴胡、连翘、防风、牛蒡子、天花粉、当归各10g,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经验方:清肝凉血汤,银花、蒲公英各20g,黄芩、生地、赤芍、丹皮各15g,柴胡、连翘、青皮、地丁各10g,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淋巴结炎发于腋下、胸腹部者。

(2)成药:龙胆泻肝丸,每次4.5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淋巴结炎发于腋下者。

(3)当归尾、赤芍、桃仁、牡丹皮、淮牛膝、连翘各10g,忍冬藤12g,制大黄6g,川芎、苏木各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腋窝痈。

4.湿热瘀滞证:病发于委中穴。初起木硬疼痛,皮色正常或微红,或焮红色赤,患肢小腿屈伸困难,恶寒发热。纳呆,便干尿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基本处方活血散瘀汤合五神汤加减。银花20g,丹皮、赤芍、紫花地丁各15g,茯苓、当归各12g,桃仁、泽兰、车前子、川牛膝、丝瓜络各10g,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经验方:清热和营汤加减,银花、蒲公英各20g,丹皮、赤芍、薏米各15g,连翘、黄柏、牛膝、桃仁、野菊花各10g,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腘窝淋巴结炎初期。

(2)五神汤合萆薢化毒汤加减:紫花地丁20g,川牛膝、车前子(包)、金银花、茯苓、萆薢、牡丹皮、黄柏各10g,生甘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腘窝淋巴结炎。

5.热盛肉腐证:肿势高突,皮色焮红,疼痛加剧如鸡啄。伴口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和营,托毒透脓。

基本处方透脓散加减。生黄芪20g,银花、黄芩、生山栀、茯苓各15g,当归、川芎、山甲、皂角刺、炙乳香、炙没药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草药百两金适量,用清水冲洗干净,捣烂成糊状,根据红肿范围大小外敷于患处。每日换药3次。适用于痈之初起、脓成、溃后。

(2)五五丹:掺于疮口上,或用药线蘸药插入疮中,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急性淋巴结炎溃后脓流不畅、腐肉难脱者。

(3)九一丹:掺于疮口上,或用药线蘸药插入疮中,每日换药1次。

适用于急性淋巴结炎溃后脓水未尽者。

警示

1.忌食辛辣醇酒及荤腥发物。

2.注意季节及气候变化,适寒温,避免风寒、风温之邪侵袭。

3.及时治疗口内溃疡、龋齿、四肢皮肤感染。

4.外敷膏药宜紧贴患部,箍围药注意保持湿润,注意观察有无皮肤过敏现象。

5.高热时宜卧床休息,多饮水。

6.注意制动,患于胯腹、委中处者,宜抬高患肢,减少活动。

§§§第九节甲沟炎

甲沟炎是甲沟及其周围组织发生化脓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属于中医“蛇眼疔”范畴,亦名“虾眼疔”、“沿爪疔”。若脓积于甲下可见甲下之黄白色脓影,重者指甲溃空,也称“代指”。临床特点是:初起指甲一侧边缘近端轻微红肿疼痛,2~3日后即化腐成脓,甚者蔓延至对侧,或脓溃甲下,一般预后良好。

诊断要点

1.甲沟及其周围组织有轻微外伤史。

2.甲沟红肿、疼痛、压痛,或甲下积脓。

辨治原则

本病是以甲沟红肿、疼痛、压痛为主证的手部急性化脓性炎症。发病与热毒关系最为密切,故治疗总则为清热解毒。但疔毒“宜聚不宜散”,故忌用辛温散风药。

甲沟炎有时无需内治,而单以外治即可。外治的首要目的在于早期促其消散,故可采用箍围消肿之剂,或用冷药汁溻渍;成脓期则需及时切开引流;溃后需控制腐肉生长,故用平胬、生肌之品。

处方

1.热毒内蕴证:甲沟红肿、疼痛,压之痛甚,可伴低热、口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治宜清热解毒。

基本处方五味消毒饮加减。金银花、蒲公英各20g,野菊花、天葵子、紫花地丁、归尾、赤芍各10g,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经验方:地丁饮,蒲公英30g,银花、连翘、紫花地丁、半枝莲各15g,野菊花、山栀、草河车各10g,生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甲沟炎热毒较盛者。

(2)六神丸:一岁每次1粒,二岁每次2粒,三岁每次3~4粒,四~八岁每次5~6粒,九~十岁每次8~9粒,成年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温开水吞服。适用于热毒盛者。或六应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热毒蕴结,火毒较盛者。

(3)连翘败毒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甲沟炎热毒证。

(4)金黄膏:调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未成脓时。

(5)猪胆汁套法:用时取一新鲜猪胆,将患指(趾)套入其中浸泡,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适用于甲沟炎初期。

2.火毒炽盛证:甲沟焮红剧痛,或跳痛,肿势高突,触痛明显,可伴恶寒、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治宜清热解毒,托毒止痛。

基本处方黄连解毒汤加减。炙黄芩、生栀子、银花各15g,黄柏、黄连、蚤休、皂刺、炙乳香、炙没药各10g,生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成药:银黄片,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甲沟炎初起,成脓、溃后。

(2)六应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甲沟炎初起,成脓、溃后。

(3)芙蓉花嫩叶适量,或鲜蒲公英或野菊花适量,捣烂敷患处。适用于甲沟炎初、中期。

(4)10%黄柏溶液湿敷或浸泡患指。适用于甲沟炎初、中期。

(5)前胡饮片适量研粉,浸泡在适量75%酒精中,冬季浸泡5日,夏季3日,呈稠糊状。用时将其敷于患指局部,厚约0.5cm,外用塑料薄膜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脓多者每日换药2次。适用于甲沟炎各期。

警示

1.注意手指卫生,避免外伤。

2.手指甲沟部外伤应及时处理,以防感染。

§§§第十节化脓性指头炎

化脓性指头炎是由手指末节掌面皮下组织化脓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属于中医“蛇头疔”范畴,亦名“天蛇毒”、“螺疔”(生于手指螺纹处)。其临床特征为:指端焮热肿痛较甚,色红不明显,易损筋伤骨。

诊断要点

1.指头有轻微外伤史。

2.手指末节呈蛇头状肿胀轻按即发生剧痛。

3.白细胞计数增高。

辨治原则

本病是以指端剧痛呈蛇头状肿胀为主证的手指急性化脓性感染。发病与火毒关系最为密切,故治疗仍以清热解毒为大法,使之消散;如果消之不应,则加以托毒透脓,使疔毒收聚一处,避免向四周扩散;溃后则宜清解余毒;损骨者宜祛腐通络。

外治初期宜箍毒消肿,或用冷药浸渍;成脓期则宜及早切开排脓;溃后宜用祛腐生肌之品外敷。

处方

1.热毒结聚证:指端隐痛,有紫黑色小泡,疼痛渐剧,或闷肿无头,肿如蛇头,色红而灼痛。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解毒,佐以活血通络。

基本处方五味消毒饮加减。银花、蒲公英各30g,紫花地丁、野菊花、天葵子、赤芍、归尾各12g,丝瓜络、天花粉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经验方:地丁饮,蒲公英30g,紫花地丁、野菊花、银花、连翘、黑山栀、半枝莲、草河车各15g,生甘草6g。适用于化脓性指头炎热毒盛者。

(2)六神丸:一岁每次1粒,二岁每次2粒,三岁每次3~4粒,四~八岁每次5~6粒,九~十岁每次8~9粒,成年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温开水吞服。适用于热毒盛者。或六应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热毒蕴结,火毒较盛者。

(3)连翘败毒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化脓性指头炎热毒盛者。

(4)清解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化脓性指头炎热毒盛者。

(5)鲜蒲公英、紫花地丁、芙蓉叶、马齿苋、丝瓜叶、乌蔹梅等,选用1~2种捣烂外敷,每日换药2~3次。适用于脓性指头炎初期。

(6)金黄膏:调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化脓性指头炎未成脓时。

(7)浸浴:大黄、朴硝、明矾煎水,乘温浸浴患指,每次15分钟,每日2~3次。适用于化脓性指头炎肿胀明显者。

(8)猪胆套指法:用猪胆1个,冰片1.5g,炙蜈蚣末1条,纳入猪胆汁内搅匀,再将患指套浸于猪胆汁内,每日1~2次。适用于化脓性指头炎热毒盛者。

(9)将鲜山慈菇25g洗净,捣烂,加米醋3ml和匀,稍温,用塑料薄膜包敷患指,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化脓性指头炎初期。

(10)饮食疗法:金银花10g,野菊花10g。每日1次,泡茶饮用。适用于化脓性指头炎各期。

2.热盛肉腐证:指端肿胀,色红灼热,啄痛不休,触痛明显,彻夜不眠。伴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泻火解毒,透脓止痛。

基本处方黄连解毒汤加味。黄芩、山栀、银花各15g,黄柏、黄连、乳香、没药、皂角刺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经验方:地丁饮加减,蒲公英、银花各20g,地丁、连翘、半枝莲、山栀各15g,野菊花、草河车、炙甲片、皂角刺各10g,生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热毒较甚者。

(2)成药:银黄片,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六应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热毒较甚者。

(3)四季青片:每次6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热毒较甚者。

(4)玉露膏: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化脓性指头炎未成脓时。

3.毒邪留连证:溃后脓出臭秽,指端紫黯,肿硬不减,胬肉突出。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托里解毒,祛腐通络。

基本处方四妙散加味。黄芪、银花、鸡血藤各20g,当归、薏苡仁、木瓜各15g,秦艽、桑枝各10g,生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经验方:托毒通络汤,黄芪30g,忍冬藤、鸡血藤各20g,当归、赤芍、丝瓜络各15g,白术、党参、皂刺、茯苓各10g,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化脓性指头炎溃后脓出不畅者。

(2)五五丹:掺于疮口上,或用药线蘸药插入疮中,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急性化脓性指头炎、死骨形成者。

(3)九一丹:掺于疮口上,或用药线蘸药插入疮中,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溃后脓水未尽者。

(4)胬肉外突者:胬肉上掺平胬丹或银灰散,外敷金黄膏。

(5)合并骨髓炎:溃烂肿胀,久不收口,用2%~10%黄柏溶液或大黄朴硝煎汤浸浴患指,每次几分钟,吸干药液后插入八二丹药捻换药,如有死骨存在,用镊子钳出部分碎骨片或整节指骨。

(6)生肌玉红膏:将油膏均匀涂纱布上,敷贴患处,并可依溃疡局部情况,可掺提脓、祛腐药于膏上同用,效果更佳,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脓性指头炎溃后脓水将尽、肉芽生长缓慢者。

警示

1.手指外伤、异物刺入应及时处理。

2.局部及全身症状明显者,应注意休息,抬高患肢,可用三角巾悬吊,忌持重和剧烈运动。

§§§第十一节急性化脓性腱鞘炎

手部化脓性腱鞘炎是由手指腱鞘急性化脓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属于中医“蛇肚疔”、“蛇腹疔”范畴,亦名“泥鳅痈”。其临床特点为:患指除末节外均红肿热痛,屈伸时加剧,常致筋脉损伤,影响手指的屈伸功能。

诊断要点

1.发病迅速,患指均匀性肿胀,疼痛剧烈。

2.检查时沿整个腱鞘均有压痛。

3.患指所有的关节轻度屈伸,被动伸指活动均能引起剧烈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