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12328600000005

第5章 体表软组织及骨化脓性疾病(5)

辨治原则

本病是以发病迅速,整个患指疼痛剧烈、肿胀明显为特征的手部急性化脓性炎症。发病与火毒关系最为密切,但因热毒炽盛,可损筋伤骨而致筋挛骨痛,甚至筋烂骨脱而成残疾。故治疗以清热解毒为大法,而损筋伤骨者,治宜托里、通络、解毒,气血不足者,又宜补益气血。

外治方法同“蛇头疔”,但应早期切开减压,以防止肌腱受压而坏死。

处方

1.热毒蕴结证:患指疼痛,色赤焮热,肿如蛇腹,活动受限。舌红,苔薄黄,脉弦。

基本处方五味消毒饮加减。银花、蒲公英各30g,紫花地丁、野菊花、天葵子、赤芍、归尾各12g,丝瓜络、天花粉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经验方:地丁饮,蒲公英30g,紫花地丁、野菊花、银花、连翘、黑山栀、半枝莲、草河车各15g,生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化脓性腱鞘炎热毒盛者。

(2)六神丸:一岁每次1粒,二岁每次2粒,三岁每次3~4粒,四~八岁每次5~6粒,九~十岁每次8~9粒,成年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温开水吞服。适用于热毒盛者。或六应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热毒蕴结,火毒较盛者。

(3)古方:连翘败毒丸加减(《证治准绳》),连翘、银花、蒲公英、地丁、黄芩、栀子、赤芍各15g,大黄、白芷、元参、木通、天花粉、防风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化脓性腱鞘炎热毒盛者。

(4)清解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

(5)鲜蒲公英、紫花地丁、芙蓉叶、马齿苋、丝瓜叶、乌蔹梅等,选用1~2种捣烂外敷,每日换药2~3次。适用于化脓性腱鞘炎初期。

(6)金黄膏:调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化脓性腱鞘炎未成脓时。

(7)金银花酒:金银花50g,甘草10g,用水2碗,煎服半碗,再入酒半碗,略煎,分3份。早、中、晚各服1份,重者每日2剂。适用于手部化脓性腱鞘炎初期。

(8)饮食疗法:瓜蒌甘草酒,瓜蒌1枚,甘草2g,粗碎,用酒1小杯,水14杯,煎3~5沸去渣。临睡时温服。适用于手部化脓性腱鞘炎初期。

2.热盛肉腐证:患指焮红肿如蛇腹,疼痛剧烈,有如鸡啄。伴形寒发热,烦躁不安,口苦,便结溲赤。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泻火解毒,透脓止痛。

基本处方黄连解毒汤加味。黄芩、山栀、银花各15g,黄柏、黄连、乳香、没药、皂角刺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透脓散加减:生黄芪20g,银花、蒲公英各15g,当归、山甲、皂刺、川芎各10g,乳香、没药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化脓性腱鞘炎成脓期。

(2)成药:银黄片,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六应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化脓性腱鞘炎辅助治疗。

(3)四季青片:每次6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化脓性腱鞘炎辅助治疗。

(4)玉露膏: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化脓性腱鞘炎未成脓时。

3.毒邪留连证:脓肿破溃,筋脉受损,脓腐不尽,脓水臭秽,肿痛不消。舌红,苔薄黄,脉弦。治宜托里解毒,祛腐通络。

基本处方四妙散加味。黄芪、银花、鸡血藤各20g,当归、薏苡仁、木瓜各15g,秦艽、桑枝各10g,生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经验方:托毒通络汤,黄芪30g,忍冬藤、鸡血藤各20g,当归、赤芍、丝瓜络各15g,木瓜、秦艽各10g,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化脓性腱鞘炎脓出不畅或经络损伤者。

(2)蒲公英、紫花地丁、马齿苋、丝瓜叶、芙蓉叶、野菊花、七叶一枝花各30g,黄连10g,黄柏、黄芩、生大黄、乌梅各20g。任选3~5味,浓煎取汁,稍冷后放入器具之中湿敷或浸泡,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适用于手部化脓性腱鞘炎,溃与未溃均可。

(3)筋脉受损、手指屈伸障碍者,在伤口愈合后,用伸筋草30g,艾叶15g,桂枝、红花、苏木各10g,煎汤温浴,加强手指屈伸功能锻炼。

警示

1.防止手指皮肤外伤。

2.注意手指关节的功能锻炼,防止痉挛、指僵。

3.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4.发病后患指适当制动休息。

§§§第十二节掌深间隙感染

手部滑囊、间隙感染是由于手掌桡、尺侧滑囊及手掌鱼际间隙、掌中间隙化脓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掌中间隙感染中医称“托盘疔”,亦名“掌心毒”、“手心毒”。其临床特点为:手掌肿胀高起,失去正常的掌心凹,疼痛较甚,不能持物。

诊断要点

1.手掌心正常凹陷消失、隆起、压痛明显。

2.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处于半屈位,被动伸指引起剧痛。

3.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辨治原则

本病以手掌肿胀明显肿胀,并有压痛为主证的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发病与热毒、血瘀关系密切,故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为大法,同时根据初期、成脓、溃后三个阶段,而分别佐用通络、消肿、荣筋之法。

外治方法参照“化脓性指头炎”,但成脓后需尽早切开。

处方

1.火毒凝结证:手掌肿胀,掌凹消失,疼痛剧烈,伴寒热交作,头痛,纳呆。舌红,苔薄黄,脉弦。治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

基本处方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银花、蒲公英各30g,紫花地丁、赤芍、归尾各12g,连翘、山栀、黄连、黄柏、丝瓜络、天花粉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经验方:银花解毒汤加减,银花30g,丹皮、赤芍、连翘、黑山栀各15g,夏枯草、紫地丁、黄连各10g,生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火毒较盛者。

(2)六神丸:一岁每次1粒,二岁每次2粒,三岁每次3~4粒,四~八岁每次5~6粒,九~十岁每次8~9粒,成年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温开水吞服。适用于热毒盛者。或六应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热毒蕴结,火毒较盛者。

(3)古方:连翘败毒丸加减(《证治准绳》),连翘、银花、蒲公英、地丁、黄芩、栀子、赤芍各15g,大黄、白芷、元参、木通、天花粉、防风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热毒盛、大便秘结者。

(4)清解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热毒盛发热者。(5)金黄膏:调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化脓性腱鞘炎未成脓时。

(6)饮食疗法:瓜蒌甘草酒,瓜蒌1枚,甘草2g,粗碎,用酒1小杯,水14杯,煎3~5沸去渣。临睡时温服。适用于掌深间隙感染初期。

2.热盛肉腐证:手掌肿胀,高突隆起,手背尤甚,跳痛不休。伴壮热不退,口渴心烦,便干溲赤。舌红,苔黄。治宜解毒透脓,消肿止痛。

基本处方仙方活命饮加减。金银花30g,当归、贝母、花粉、乳香、没药、穿山甲、皂角刺各10g,陈皮、生甘草各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透脓散加减:生黄芪20g,银花、蒲公英各15g,当归、山甲、皂刺、川芎各10g,乳香、没药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掌深间隙感染化脓期。

(2)古方:银花解毒汤加减,银花20g,丹皮、连翘、赤芍、山栀各15g,夏枯草、地丁、黄连、皂刺、穿山甲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热毒较盛者。

(3)四季青片:每次6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掌深间隙感染辅助治疗。

(4)玉露膏: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化脓性腱鞘炎未成脓时。

3.毒去脓泄证:脓肿溃破或切开,脓出通畅,手掌肿痛明显减轻。舌红,苔薄黄,脉细。治宜清解余毒,活血荣筋。

基本处方四妙散加减。生黄芪20g,银花、赤芍、丝瓜络各15g,当归、桑枝、伸筋草各10g,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经验方:托毒通络汤,黄芪30g,忍冬藤、鸡血藤各20g,当归、赤芍、丝瓜络各15g,木瓜、秦艽各10g,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掌深间隙感染溃后。

(2)蒲公英、紫花地丁、马齿苋、丝瓜叶、芙蓉叶、野菊花、七叶一枝花各30g,黄连10g,黄柏、黄芩、生大黄、乌梅各20g。任选3~5味,浓煎取汁,稍冷后放入器具之中湿敷或浸泡,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适用于掌深部感染,溃与未溃均可。

警示

1.防止手指皮肤外伤。

2.忌食辛辣醇酒及肥甘厚腻之品。

3.发病后患指适当制动休息并抬高。

§§§第十三节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是骨髓、皮质骨和骨膜因化脓性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本病属于中医“附骨疽”范畴,又称“骨痈”、“贴骨痈”,因溃后常脱出死骨,故又称“朽骨疽”、“咬骨疽”、“多骨疽”等。其临床特征是:儿童多见,尤多见于10岁以下男孩,好发于四肢长骨(胫骨为最多),起病急,患肢疼痛彻骨,活动受限,容易化脓,溃后脓水淋漓,常有死骨脱出,迟迟不敛,易形成窦道,经久不愈。

诊断要点

1.多见于儿童。

2.急骤的高热与毒血症表现。

3.长骨干骺端疼痛剧烈,患肢不敢活动。

4.该区有一个明显的压痛区。

5.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6.早期局部分层穿刺抽出炎性渗出液或脓液。

辨治原则

本病是以持续局部疼痛、干骺端深压痛、患肢活动障碍以及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为主证的急、慢性骨髓炎症。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而其发病与邪毒、湿热关系最为密切,故治疗以清热解毒、化湿和营为大法,另外体虚者,则因所虚调补之。

本病的外治方法则因初起、成脓、溃后的不同分期,而分别采用外敷、手术、外洗、药线引流等治疗方法。

处方

1.风热炽盛证:多见于初起。患肢疼痛彻骨,继则皮肤微红微热,胖肿骨胀。寒战、高热、面红,气热息粗,渴喜冷饮,溲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有力。治宜清热解毒,佐以疏表通络。

基本处方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金银花20g,连翘、黄芩、生山栀、赤芍各15g,土贝母、当归、天花粉、乳香、没药、防风、白芷各10g,黄连、生甘草各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古方:青草苍柏汤加味(《疡科选粹》),金银花20g,连翘、赤芍、黄芩各15g,青皮、苍术、黄柏、防风各10g,生甘草6g,薄荷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化脓性骨髓炎初期。

(2)经验方:银花解毒汤加减,银花30g,丹皮、赤芍、连翘、黑山栀各15g,夏枯草、紫地丁、黄连各10g,生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化脓性骨髓炎初期热毒盛者。

(3)六神丸:一岁每次1粒,二岁每次2粒,三岁每次3~4粒,四~八岁每次5~6粒,九~十岁每次8~9粒,成年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温开水吞服。适用于热毒盛者。或六应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热毒蕴结,火毒较盛者。

(4)古方:连翘败毒丸加减(《证治准绳》),连翘、银花、蒲公英、地丁、黄芩、栀子、赤芍各15g,大黄、白芷、元参、木通、天花粉、防风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化脓性骨髓炎初期热毒盛者。

(5)成药:新消片,每次5片,每日2次,口服。新癀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清解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化脓性骨髓炎辅助治疗。

(6)新鲜蒲公英、紫花地丁、芙蓉叶、马齿苋、丝瓜叶等,选用1~2种捣烂外敷,每日2~3次。适用于化脓性骨髓炎初期。

(7)金黄膏:外敷。适用于化脓性骨髓炎初期。

2.湿热郁滞证:多见于成脓期。患肢肿胀日增,疼痛不减,寒热往来或日晡尤甚,口干不甚喜饮,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解毒,化湿行瘀。

基本处方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加减。忍冬藤20g,生山栀、黄芩、赤芍、银花、丹参各15g,黄柏、车前子、牛膝、紫花地丁、茯苓各10g,黄连、生甘草各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透脓散加减:生黄芪20g,银花、蒲公英各15g,当归、山甲、皂刺、川芎各10g,乳香、没药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化脓性骨髓炎中期。

(2)金银花散加味(《外科精义》):银花30g,茯苓、蒲公英、野菊花、黄芩各15g,苍术、穿山甲、皂角刺各10g,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化脓性骨髓炎中期热毒较盛者。

(3)成药:麝香新消丸,每次3g,每日1次,口服。适用于化脓性骨髓炎中期。

3.正虚毒恋证:见于慢性骨髓炎。脓水淋漓不尽,久不收口,或时发时愈,有时流出死骨。伴消瘦乏力,食欲不振。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调补气血,托毒透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