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性格决定成败
12041700000004

第4章 方圆型性格的成与败(3)

而且这还牵涉到对商人和官府的关系如何看。是商人也都得从官府的角度看问题,还是商人有商人的原则。官府有官府的目标。假如商人都从官府角度看,效果会好吗?肯定不好。因为士农工商,各有各的位置,各遵从各的原则。乱了位置,变换了原则,就是乱名。

照胡雪岩的看法,就是商人对客户讲信用,官府对朝廷讲良心。商人只管自己是否说了话算数,是对自己的服务对象~客户——来讲的。官府只管自己做事是否对得起朝廷。两者对象不同,原则不同,假如各行其事,各司其职,整个社会便井然有序。否则就只会增加混乱,而于事无补。

胡雪岩这是超前一层的想法。因为封建化的社会是各业不分,各业的职业原则也没有一个并列与独立。士处于社会最核心层,一旦做官,便有了凌驾于农工商之上的特权。这个时候,他便会经常以他的特权来强制要求其他阶层。社会表面上有了秩序,但这种秩序是一种纵的服从性的秩序,而不是一种横的平等平衡性的秩序。农工商业在这种秩序下必然陷于上述的管制中,不能有一客观的地位。商人在这种秩序下,更是费力,更是提心吊胆了。

各业分工意味着各业遵从原则的相互独立。各业在一更抽象的原则之下平安相处,相安无事。若依这种原则,官府就无权干预商人的正常活动。上述吸纳存款也就有了一个客观的依据和保证。胡雪岩的这种思路,保证了他对所有可能不受官府严格控制的私人财产的吸纳。文煜愿意存款于阜康,除了上述的信用好以外,就是看中了胡雪岩在经营钱庄时,坚持钱庄只管吸款,不问款项来源的原则。款项来源的正当与否是款项持有人和官府间的事。在现代,是财产持有人和法院间的事,而不是财产持有人和银行之间的事。胡雪岩之过人之处,就在于不怕官府,以至于敢按自己的思路经营。理清思路,放手去做。

对于洋人和洋务。我们在上边已经有所交待。胡雪岩因为身处沿海。最先看到洋人的坚船利炮,最先与洋人打交道,所以一开始就主张用洋人、洋枪打“长毛”。当然,这里边也有利益的考虑而且自始至终,胡雪岩商业利润中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他从购买军火、购买外国机器、筹借洋款的活动中。他依附官府,维持社会大秩序。最终开拓出一个经营好环境。

与洋人打交道,他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洋人的政府与清朝政府不一样。清朝的政府商人稍有赢利,他就想来分沾你的好处,恨不得一口把你吞下去。一旦好处得不到,他便处处给商人使绊,你不得安全,直到让你破产。

洋人的政府,帮助洋人做生意。你没钱他放款给你,你越洋做生意它派了军舰保护你。一旦中国人欠了钱,他就把枪炮对准中国的城市,甚至自己的商人无理,他还处处袒护。

因为有了这种对比,胡雪岩对封建官僚体制压制商业活动就有了更切身的体会。不比不知道,一比就能看出来,自己的人费了好大的劲儿,要在那时创造一个好的经营氛围。因为整个体制所限,商人还只能单个儿地为自己一个人开拓商业地域。如有不慎,这种经营特权就会被收回。

至于洋人自身,在胡雪岩看来,也有他们的好处。他们的好处就是讲道理,讲信用。你认认真真去和他做生意,他也就认认真真和你谈,不会想到生意之外的歪点子。中国的商人就不同,他在商业上做不赢你,逮着机会,他就会在其他方面坑你。比如利用地方流氓势力,比如利用官府。所以胡雪岩觉得。很多时候,和中国自己的商人打交道很吃力,和洋人打交道。就很省劲儿。洋人的整个体制,已经大大减少了商人从事商业活动的成本。这样倒过来看,胡雪岩的成功就更显得来之不易。中国的商人,办成同样的一件事,付出的心血要更多。

胡雪岩这些过人的素质,使他成为一个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哲商,并在经商的过程中不断感悟,不断升华,他的智慧和商业活动也就不断通向一个炉火纯青的境界。

而这一切正是他性格的转变。

中庸与个性兼具——女中豪杰杨澜

杨澜是许多女性所羡慕的人。她年轻、美丽,既是红遍全国的节目主持人。又是中国最富的女人之一。而且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总之,一个幸福女人该有的一切她都有了。

究竟是什么使她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呢?

是她的中庸和个性兼具的性格。

1968年的北京,诞生了一位和平常人没有两样的女婴。正如人们所说,哪怕是天才,他出生的时候的啼哭也绝不是一首美妙绝伦的颂歌。

这个女婴不是别人,正是杨澜。

年少的杨澜并没有什么超乎常人的天赋。不过她学习认真,做作业仔细,学习成绩一直不错。1986年,杨澜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

毕业之后,杨澜在近千名候选人当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女主持人。这是杨澜一生中第一个大机遇,她抓住了。

进入中央电视台当节目主持人后。杨澜这个非专业电视人面对的不仅仅是电视镜头,她还要面对观众的检验。

跟杨澜共同主持《正大综艺》的是演艺界著名的相声演员姜昆。杨澜跟他合作得很愉快,有说有笑的。在做主持人的期间,杨澜的方圆性格给她带来了很多的人缘,她跟导演关系,跟其他主持人关系都处得相当的不错,从来没有人说她的闲话。

第一次面对电视镜头当节目主持人时候,杨澜刚开始十分兴奋。觉得站在镜头前是挺好玩的一件事。但是做电视当节目主持人可不是一件闹着玩的事情。杨澜刚当了一个月的节目主持人,就收到了很多观众寄来的批评信。

批评信里批评杨澜面对镜头的姿势有点傻呼呼的,手势也不对,其中批评最多的是杨澜主持节目的时候一点不放松,站在那儿两腿直打哆嗦,看得观众都替她捏了好几把汗。

杨澜看到桌上那么多观众朋友寄来的批评信,她谦虚地接受了,而且下定决心一定在下一期把节目做好。经过自我调整,不断的磨练,杨澜渐渐地有了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另辟蹊径,令全国的观众耳目一新。两个月后,杨澜这个名字就深深地烙在了全国几亿多的观众脑海里。观众被杨澜身上掩饰不住的书卷气以及举手投足间的灵慧深深地吸引住了。杨澜与众不同的主持风格在于她有着广博的知识、迅速的反应、适当的幽默和灵活的组织等等。

当时的杨澜并没有意识到这次机遇对她今后人生道路的巨大影响,正是《正大综艺》,把她送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让她获得了全国性的知名度和注意力。

1994年初,杨澜获得了中国首届主持人“金话筒奖”。同年,她赴美留学。不久之后。杨澜考入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传媒系,主业是学电影制作。1996年,杨澜从美国名牌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

1997年4月,杨澜结束在美国两年的留学生活后,正式加盟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

当时包括台里的高层人士,都再三告诫并迫切希望杨澜能尽快往香港、台湾的电视风格上“靠”。也好尽快和另外几位“凤凰花旦”的主持风格协调起来。但因为有过长期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经历,并受到在美国攻读传媒专业的深刻影响,她当时越琢磨越不是那么回事,即使非要往什么风格上“靠”,那也得是往真正国际化的标准上“靠”。而港台两地的多数电视节目。首先是抄自日本,而日本又一直是在抄西方,所以转来转去再“进口转港、台组装”,早已经是倒了好几版的克隆杂拌儿凑电视模式,而且即使香港、台湾的电视节目再怎么花红柳绿,但背对着内地这么大一个文化背景,也不免会显得太轻太飘,根本就衬不起一种真正大气的足够分量。所以要说原来在中央电视台加上在美国留学对杨澜最大的影响,那就是即使再不讨好被人划入另类,也绝对不能被港、台电视主持风格轻易同化。况且她一直不欣赏那种专门取悦讨好“咿咿呀呀”的说话方式以及主持节目时多余的俏皮手势和花样。杨澜决定做出自己的电视主持风格,以便让电视观众更能接受她的主持,喜欢她主持的节目。这就是杨澜的个性,可以吸取别人的精华,但也不能把自己的精华抛弃掉,而是要有自己的一套风格。

杨澜在凤凰卫视的主持形象很快就得到了观众们的好评。在凤凰卫视的那一段时间,杨澜做了许多工作,她的主持水平更高了。同时,她开始走上了一条更辉煌的道路。

1998年1月,由杨澜主持的访谈节目《杨澜工作室》开播。在这期间,杨澜充分地发挥自己方圆性格特点,把许多著名时事人物都拉拢过来,进行一系列的采访。这个访谈节目播出后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和赞赏。

同年4月,由杨澜主持的又一重磅栏目《百年吒咤风云录》开播。杨澜引领观众走入过去的时光。重温100年来影响历史进程的人和事。

由于她在节目中的优异表现,1999年2月,杨澜被《亚洲周刊》评为亚洲地区20位社会与文化领袖之一。

但是,杨澜并没有在凤凰卫视呆很长的时间,1999年10月,她离开了那儿。

杨澜离开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原因就在于她所说的一句话,她说:“电视是我一生的追求,我不在乎这一二年的辉煌,我认为我将来的事业还有20年。”杨澜已经从单纯的主持人走向一名具有真正国际性的电视制片人,她还有更大的事业要去做,这就是她离开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原因。这是她性格中善于根据环境去“变”。

策划人王志纲在《策划旋风》一书中提到一个理论:在策划中不能只满足于成果出来了,市场上出现回报就以为成功了。策划的关键在于整个操作过程中要预留管线,留出日后更大发展的战略空间。

杨澜的人生规划正如这本书中所说,每一步都为下一步预留了管线,预留了发展空间。

第一,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栏目不再是只属于电视台的品牌资源,杨澜与《杨澜工作室》之间形成了共生共荣的关系,其他栏目可以换主持人,《杨澜工作室》不可以,否则,就不是《杨澜工作室》了。

第二,吴征作为杨澜的事业和生活上的伙伴,为杨澜拓展宽广的人际关系网络和事业空间。

第三,杨澜在凤凰卫视不只是主持人,她还是《杨澜工作室》的当家人。她笑称自己是个小小的管家婆,组里所有的柴米油盐都必须精打细算。如果到外地作一个人物采访节目,那事先就得算好路费、住宿费,这些都要想办法从制作费里挤出来。这种经济上的拮据,对杨澜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使她知道如何在最低的经费条件下,把节目尽量完成到什么程度。

第四,1998年1月正式开播的《杨澜工作室》在两年间里一共采访了120多位名人。其中包括澳门特首何厚铧、金融巨头乔治·索罗斯、著名学者季羡林、著名华语作家李敖、金庸、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崔琦等等。这些都是时代的顶尖人物,采访他们,令杨澜受益良多。

经常作人物访谈节目,杨澜接触到了大量的社会精英和名流,这些重量级的人物构成了杨澜人生管道的一部分。不少人在节目之后和杨澜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除了会给杨澜带来一些具体的帮助之外,让她在精神上也获益不少。这就是她的性格魅力和人格魅力之所在。

同时。与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嘉宾交流,也让她的信息量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节目前的准备工作需要大量的被动阅读,节目进行中一问一答之间需要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储备进行智慧的呼吸,使她有机会吸收了解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凤凰卫视的这两年对杨澜意义非凡。这时期的杨澜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她拥有了世界级的知名度,多年的传媒工作经验,重量级的名人关系资源,进军商业只欠“资本”二字了。而吴征正是深谙资本运作的高手。杨澜不像许多海外归来回国创业者还在现挖管道现铺管线,她已经留好了战略发展的管线,振翅欲飞了。这些恰恰体现了她性格中的圆和通。

1999年9月,杨澜正式辞去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

正当人们还在等待杨澜成为哪家电视台的主持人重现荧屏时,她却以8.4亿人民币的身价成为香港商界一颗耀眼的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