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讲课、做报告,抑或表扬、批评、动员、访问时,富有逻辑性、准确性和生动性的语言文字表达总能够突破口头语言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局限,保障信息畅通传播,促进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尤其是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让教育过程变得轻松、惬意,营造充满情趣、和谐的教学氛围,真正实现教育过程的双向沟通。在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中,大量的教育工作需要靠“说话”来完成。不同教育环境背景下,大学生处于不同的心理状态,受到不同的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语言文字艺术,针对多变的思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营造不同的教育氛围,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心理发展客观环境变化的需要,将自然随和的语言环境和庄重严肃的语言环境相结合,将单独谈心的语言环境和大众教育的语言环境相结合。各种教育语言环境巧妙结合,将构建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话语传播的有效平台,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拉近教育双方的心理距离,增强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重视程度,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7.2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的语言艺术要求
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除了在理论上和准确性上下功夫外,还需要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提高语言艺术运用的水平和水准,这正是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也是制约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瓶颈问题。
7.2.1观点准确、说理透彻
在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首要的任务就是将教育的内容完整、准确地传达给大学生,带有逻辑混乱、空洞错误的教育信息的传递都容易让大学生误入歧途。因此,无论作为传递理想信念教育信息的说话,还是信息记录方式的文字语言,以及教育者其他肢体语言等等,都应该能准确地表达出其想要表达的意思,让大学生能够正确、透彻地理解、接收其所传递的信息,减少语言交流中产生的理解上的误差、歧义。
1.观点准确,把握重点
“六个为什么”准确把握了我国改革开放新起点上所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及其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运用正反对比的方式,斩钉截铁地说出了当今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六必须”和“六不能”,观点十分鲜明。它明确地向世人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心和信心。因此,在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首先要向大学生全面地阐述和正确地解读“六个为什么”的相关内容,确保其所表达思想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消除或减少语言交流中可能产生的误解或歧义,才能推进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活动的开展。具体来说,“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强调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只能是一元的,而不能搞多元化。马克思主义是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强调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今中国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不适用于中国,要实现中国的繁荣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有显着的优越性,我们必须坚持它、完善它。在中国搞“三权分立”,既无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更无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根本行不通。“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强调我国政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要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在中国搞西方的多党制,既不符合我国的国情,也违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然带来无穷后患。“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强调基本经济制度是符合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和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而搞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都没有出路。“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只能用深化改革开放的办法去解决。
2.说理透彻,简洁清晰
实践表明,当教育者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精辟、独到的阐释时,就能够吸引受教育者的视线,增强理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因此,在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中,教育者要学会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多方面多角度的论述,使大学生从纷纭复杂的生活现象和社会思潮中理出头绪,收到豁然开朗,“片言以居要”之佳效。而要做到说理透彻,不仅仅是语言表达和文字技巧的问题,还包括教育者自身知识、思维能力等条件。这就是说,教育者必须对“六个为什么”重大理论问题有正确深刻的把握,并能够全面、及时地了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情况,深入领会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保持对国际、国内社会尤其是一些重大事件和主流态势的敏锐关注,为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积累理论知识和现实材料。在此基础上,教育者在进行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时,要做到说理透彻、简洁清晰,就需要:其一,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地表述相关教育内容,保持其前后的连续性,防止出现逻辑思维的混乱。其二,梳理在教学过程中大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逐一予以解答。其三,结合自身不同学科背景优势,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依据,对同一现实问题从多侧面多维度进行正确的理论阐释。
7.2.2生动形象、事例鲜活
1.生动活泼,幽默形象
毛泽东曾用过河要有桥或船比喻方法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过河就是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现在,在有的高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照本宣科的讲解方式难以激发大学生求知的欲望与兴趣,课堂上教学语言的贫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一个制约因素。而具有生动形象效果的各种辞格运用广泛、普遍,能使大学生通过具体的感性的形象思维活动把握抽象的理性知识。因此,在深化“六个为什么”
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摒弃那种生硬呆板的叙述方式,充分考虑广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接受程度,主动学习语言知识和技巧,掌握暗喻法、警语法、双关法、婉曲法等语言修辞手法,把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用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的语言灵活自如地表达出来,给大学生以难忘的深刻印象和语言艺术的美感,让他们在愉悦、舒畅的环境中接受“六个为什么”教育,使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他们心中,提高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程度。
2.事例鲜活,贴近实际
“六个为什么”不是空洞的理论和抽象的教条,而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总结,是建立在生动的实践和鲜活的事实基础上的科学理论。因此,在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中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就需要回归到与大学生紧密相连的实际生活中去,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结合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的发展,联系国际国内形势和思想领域的深刻变化,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注意运用真实的、鲜活的、生动的事例,去阐释“六个为什么”
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譬如,在讲到改革开放时,有一个很鲜活的事例,即1978年,当中国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时,美国《时代》杂志曾经质疑说:“他们的目标几乎不可能按期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2008年,中国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时代》杂志又发表文章说:“当奥运会主火炬点燃时,世界见证了一个确凿无误的事实。中国回来了——在荣誉的光环下。”同样一个着名刊物,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恰恰无可辩驳地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巨变和伟大成就。总之,在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中,使用鲜活的事例,贴近变化的实际,不仅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而且能够加深大学生对“六个为什么”的现实理解。
7.2.3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1.循循善诱,深入浅出
“六个为什么”从问题出发,着眼于现阶段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社会成员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把思想性与导向性相结合,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可谓“深入”;而回答“六个为什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通过生动的事例,鲜明的对比,把大道理讲得既清楚又明白,可谓“浅出”。因此,在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中做到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应从以下两方面努力:其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寓理于事。“六个为什么”全面准确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六个重大问题,只有当广大教育者真正了解和把握了“六个为什么”思想理论的内涵和外延,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在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与此同时,教育者还应将“六个为什么”思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因为“六个为什么”从根本上讲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深入揭示,它只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才具有生命力和说服力。其二,要善于运用情理结合的疏导艺术,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教育者在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过程中,既要避免纯粹地从理论概念到理论概念,又要切忌简单地回避具体的矛盾和问题。要使自己的说理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运用生动的事例、鲜明的对比、恰当的譬喻、精当的典故,通过周密严谨的逻辑力量和隽永凝练的语言表达,去启迪大学生的思想,循循善诱、深入浅出,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深奥的理论通俗化,使他们听之有趣、学之有识、思之有理、行之有据、情通意达。
2.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列宁在论及对群众的宣传教育时曾经说过:“应当善于用简单、明了、群众易懂的语言讲话,坚决抛弃难懂的术语,外来语,背得烂熟的、现成的但是群众还不懂、还不熟悉的口号,决议和结论等一系列重炮。”在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过程中,采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大众化语言将更加为大学生喜闻乐见,其教育效果也会更加持久。结合大学生实际需要和教育实践经验,在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过程中,要使运用的语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多用生动朴实的大众化语言,少用不易理解的专业术语和过于理论化的词句,尤其不要滥用词汇,故弄玄虚。但要注意,这里的大众化并不是表面化、庸俗化,它要求形式上的简朴,简朴中蕴含丰富理论;要求语言的通俗,使大学生对“六个为什么”
的道理一听即懂。其二,多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六个为什么”
思想理论。“六个为什么”是有血有肉的理论,呆板地照本宣科与就事论事的说教不仅无法讲出“六个为什么”的实质内容,更无法打动思维活跃、眼界开阔、渴望知识的大学生。而教育者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六个为什么”思想理论的过程中,应注意防止个人色彩过度夹杂在其中,带给大学生思想上的误导。其三,多用简洁精练、富有逻辑性的语言引导大学生。语言是传递信息和交流的工具,简洁精练、富有逻辑性的语言相比那些拖沓冗长、庞杂无章的语言不仅更加精辟有力、催人上进,还能够使大学生更加易于理解教育内容,把握教育主题。应当看到,部分学生很难完全读懂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而“六个为什么”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以及我国的发展道路、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经济制度、发展方向等以简明的方式和通俗的语言向大学生说明白、讲清楚其中的本质内容,把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化为形象的生活逻辑,其实质正是理论的大众化,对大学生进行这种大众化的理论教育当然要讲究语言的通俗易懂。
7.3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的语言艺术运用
7.3.1选择时机、注意场合
1.选择时机,因时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