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为什么”教育的语言艺术
理论教育只有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来表述问题、讲清道理,才易于为他们所理解和接受。本章拟对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的语言艺术进行探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对“六个为什么”重大理论问题进行阐释解读,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选择时机、注意场合,把握适度、表里如一,平等相待、注重交流,这样才能增强理论教育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才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才会入耳入脑、入眼入心,达到释疑解惑、提高认识的目的。
7.1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的语言艺术概述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通常会采用多种方式与教育对象进行互动,而所有方式都离不开语言的运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语言是一种最精细、最锐利的工具,我们的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它去启迪学生们的心扉。”在新形势下,我们应通过对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中语言艺术的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努力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大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进一步提高“六个为什么”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及其语言艺术的发展。
7.1.1语言艺术的涵义
“艺术”,一般是指方法运用的技巧或技法。它包含三层意思:
其一,泛指各种技术或技艺;其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方式或方法;其三,用语言、动作、线条、色彩、音响等不同手段构成形象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并表达艺术家某种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语言艺术”,作为语言传播主体自身品格、智慧、才能和经验的实际运用,就是语言传播主体在运用语言进行传播时,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达到传播目的,在语句合乎逻辑、语法规范、修辞妥帖的基础上,根据传播客体、传播场合的特点,选择使用的富有创造性的语言手段和独特、灵活、恰当的语言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
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的语言艺术,是指教育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和任务,在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活动所采取的讲课、报告、谈心、表扬、批评、动员、访问等多种教育方式中选择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表达方式,使用规范严谨的语法和符合逻辑的语句,阐明科学理论,激起感情波澜,从而增强教育效果的一切技法、技巧的总和。具体来说,它包括四层涵义:其一,语言艺术是围绕特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而展开的。语言艺术承载着以理性、严谨和科学为内核的“六个为什么”教育内容,它需要运用“讲话”这门艺术将六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相关的重大理论传递给大学生,通过满足大学生的情感需要,最终引起他们对教育内容的认同。
应该说,只有能够完成这一教育任务的语言艺术,才能称之为好的语言艺术。其二,语言艺术的运用必须遵循思想教育规律。在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过程中,教育语言艺术既要符合教育主客体的自身特质,又要根据特定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目标选择性使用,涉及的因素多样、多变、复杂,只有遵循思想教育的规律,才能使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顺利发展。其三,语言艺术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实用技术。“六个为什么”重大理论的传递离不开“写”
和“讲”,如果教材、讲义或其他教育材料中“六个为什么”相关内容表述不清、可读性不强、语句不通,就很难在大范围、长时间上实现其效果;如果教育者不具备讲说口才,语言单调乏味、内容主次颠倒,就不可能打动或吸引受教育者。因此,只有深入浅出、简明扼要、朴实生动、娓娓道来,才能实现教育主客体思想感情上的默契,引起大学生对教育传播内容的思索,使其对教育过程产生积极的行为反应。其四,语言艺术要富有创造性。所谓创造性,一是指,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的语言体系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实现自身的创造性发展;二是指,通过教育语言艺术的运用,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而这些都是以教育者有意识地加强自我语言能力的锻炼,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为基础的。
总之,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已经产生的思想、观念等主观因素要同一定的客观条件发生作用,并朝向活动目标积极发展,只有通过合理运用语言这种富有科学因素与艺术因素的艺术,才能引导这种活动的正确发展。
7.1.2语言艺术的特征
思想教育工作语言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具有自身独特规律的实践性的话语体系,受一定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支配,并遵循特定的语言规范、规则和规律。因此,在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中语言艺术也就具有自身特定的表征,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1.准确规范,富有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指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语言艺术的运用要具有合规律性、准确性、实践性的特点。其一,合规律性。
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在对外部事物认知并转化为内部思维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定心理矛盾斗争的规律特征。教育者传递教育信息时,要根据大学生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程度的语气和不同类别的语言,尤其要充分注意教育信息选择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六个为什么”倡导的思想导向和理想信念发生正面碰撞,从而对教育信息进行选择性吸收,思维发展较为复杂。其二,准确性。一是指教学语言的语义和语法要恰当贴切,语句不通、表述不清等都不是好的语言表达。二是指教育主体要力求运用本学科的话语体系进行知识讲授,真实、准确和全面反映“六个为什么”
内容的本质。“六个为什么”理论中有自己独特的范畴,一些专业性的话语是对“六个为什么”相关知识的概括和提炼。恰当运用这些话语,就能够起到少而精、简练却丰富的效果。其三,实践性。
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不是空洞地去讲一些大道理,而是要解决现实实践过程中大学生思想与信念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它的语言艺术就是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本质规律的理性认识,是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工具。
2.通俗明理,富有教育性
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语言艺术的教育性体现为目的性、针对性。其一,目的性。教育过程的设计本身就围绕“六个为什么”
重大问题展开,带有一定的思想倾向性,教育主体的全部活动也都贯穿着明确的教育目的,因此,教育者的语言就体现出按照一定逻辑规则,有意识、有目的地围绕一定目标,将教育内容灌输给大学生的特征。其二,针对性。时间、场合、教育对象、物质条件、教育目标等一些情景不同时,语言的运用也要因人、因地、因时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语言的针对性。离开具体的环境,人们就无法理解语言的具体内涵。因此,教育者在进行教育过程中,要随着工作情况的变化,尤其是要根据大学生年龄、性格、家庭情况、文化程度和心情等不同情况,来确定语气、词语选择和修辞手法等。此外,教育语言运用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注意根据大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完善失误或过时的语言,切忌言不得体、不合时宜。总之,要使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语言艺术的运用富有教育性,应处理好三个关系:其一,处理好教学语言信息输出量与大学生处理信息限度之间的关系;其二,处理好教学语言难易度与学生理解能力之间的关系;其三,处理好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性。合理运用理想信念教育语言艺术,能够有效地启迪大学生的心灵,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畅达委婉,富有审美性
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的语言文字之所以能称之为“艺术”
就在于它具有审美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富有逻辑性。在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说服大学生,就要做到思维、语言组织上符合逻辑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说理透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最根本的审美需要。其二,具有感染力。而要做到具有感染力,就需要言由心生,以情感人。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因此,人的情感性就要求教育者在运用语言艺术实施教育过程中不是冷冰冰的说教,而是充满情感地沟通和交流,不是居高临下的说理,而是推心置腹,将道理娓娓道来。“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充满情感的语言能够引起大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其三,通俗易懂。列宁在谈到对群众的宣传教育时曾说,“对人民讲话不要故作高深,要通俗易懂”。抽象的理论一般来源于生活,教育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使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学术性语言,还要注意从教育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一些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传递教育信息,用具体鲜活的史实例证说明抽象的理论逻辑,深入浅出、朴实生动,才能实现理论的大众化发展,使教育语言更加贴近大学生。其四,具有灵活性。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育主体不同,其语言艺术运用的方式方法就不同。每个教育者在工作中都有自己特殊的表达方式,形成了不同的运用语言的技巧和风格;二是在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应根据教育客体、教育介体等诸要素的变化,自由选取恰当的语言方式,力求达到字字珠玑、抑扬顿挫、生动优美、虚实相生、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将各种语言艺术技巧存乎一心,激起大学生思想感情的认同。
4.鲜明强烈,富有政治性
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因此,这就使得在教育过程中不可能也不允许随心所欲地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语言表述方式,而需要恰当运用具有一定主观倾向性的语言艺术,并体现鲜明的政治目的。具体来说,就是观点明确、不含糊。无论是宣传、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还是解答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或思想困惑,对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的,就要旗帜鲜明地进行提倡;对于损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违背或偏离党和国家意图的,就要斩钉截铁地说“不能”。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不能出现任何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或吞吞吐吐的情况。这样,深化“六个为什么”
教育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和正确性。
7.1.3语言艺术的作用
1.有利于更好地传递教育信息,确保将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的内容更加完整、准确地灌输给大学生
“六个为什么”涉及的内容是比较严肃、严谨、系统的,因此,大学生会因其道德素养、年龄、性格不同而对教育信息产生不同的反映。要使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在最大范围内产生效益,让大学生能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必须做到教育内容不仅要有理论性和思想性,还要具有群众性和可读性,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语言表达和文字技巧,将思想逻辑和理论深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一般情况下,包含同样思想内容的理论灌输,教育者使用的语调语气、表情姿态不同,表达出的感情色彩就不同,传递给人们的理论信息和产生的教育效果也相异。这是因为,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时,简单的语言表达传递的教育内容仅仅是教育客体接收到的信息之一,整个“编码-传递-接收-解码”的语言传播过程还蕴含着受教育者语言内容和思想结构之间的矛盾性刺激,情景交融、声情并茂所传递的教育者的真正情感和思想,能够缓和受教育者强烈的思想斗争,并使教育由单一的语言内容刺激变为多种复合刺激,从而增加了受教育者的信息摄入量。此外,艺术化、开放式语言交流模式,透彻、适度、合宜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够使大学生不仅获取知识,还能够给大学生比知识更多的启发。相反,语言缺乏中心、颠三倒四、单调乏味,道理就讲不明、讲不透,大学生对教育内容就听不清、听不懂,从而容易产生逻辑混乱,甚至对相关理论感到迷茫、产生怀疑和否定想法。
2.有利于增强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的感染力、说服力,及时调整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方向,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将符合社会要求的理想信念内化为自身的思想体系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提出关于人的思想形成的三个阶段:
服从、同化、内化。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同化阶段,人的个体行为总是伴随着认知活动和客观信息的刺激同时产生的,有什么样的外在刺激因素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内部动机,快乐、肯定的体验往往能够带给受教育者良好的情绪,从而影响其在思想和行为上的选择方向。因此,在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过程中,要同时从教育者语言表达能力和受教育者的反应两方面做出综合考虑:其一,教育者在传播教育信息时,要做到通俗简洁、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语气委婉、风趣幽默,使灌输的内容能够引起大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和慰藉,产生积极的心理变化,并自愿调整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其二,从客体的主观心理状态等情况着手。根据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对教育者语言艺术产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语气、语调、场合等相关要素,输出适当的、艺术的刺激信息,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各种思想认识问题,使其按照预期教育目标,产生相应的社会动机和行为模式。一言以蔽之,正因为大学生的行为是内在心理因素和外界环境刺激两方面共同作用的产物,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在受到特定的外界因素刺激后,会产生“情感的配合、动机的更新、态度的改变”等一系列反应。因此,优良的语言文字艺术能够使大学生得到良好的情绪体验,从而使其对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内容产生肯定、积极的态度。
3.有利于创造和谐的教育氛围,提高教育主体的教育水平及实效性,最终实现在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交流互动中,将教育内容渗透到个人的意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