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信仰导航
11817100000021

第21章 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的原则(3)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由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其自身特殊的内在矛盾,并按其自身规律不断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呈现出新指向和新特征,这些指向和特征又决定和影响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和把握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律性,就是要探求在现阶段的社会环境背景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等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如何,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列宁曾指出:“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应当透过理想信念教育中各种复杂关系,揭示其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并通过对这些规律进行分层次的研究,提高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1.把握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使“六个为什么”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教育活动能够真正契合大学生个体成长成才发展的需要和规律

现阶段,作为高校主体的大学生,他们广泛接触互联网等新媒介,面临着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以及各种思潮与西方价值、文化的强烈冲击,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能力增强,呈现出与以往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和发展过程不一样的新特点。与此同时,在“六个为什么”

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教育活动中,我们看到,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是一些与社会转型期或者与其自身生活、学习实际相关的问题,由于这些客体因素没能及时和大学生的主体因素之间实现平衡和协调,从而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要使“六个为什么”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教育活动能够真正契合大学生个体成长成才发展的需要和规律,就要了解大学生个体发展的特点,针对不同心理特点、认识能力与接受水平的大学生,从大学生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出现的不同困惑以及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出现的具体问题出发,多方面、多途径地帮助大学生经过积极的内部思想矛盾斗争,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最终实现知、情、意、信、行诸要素之间的平衡发展。

2.把握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在对“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性矛盾,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中的实质性问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规律是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而在诸要素之中,教育对象的因素又尤为重要,从根本上决定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律。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如:学习动机多样化、思想关注的宽泛性、强烈的竞争意识、价值取向现实性,其行为也具有明显特征,如:自主性与自律性矛盾、目的性与随意性并存、稳健性与突发性伴随等。因此,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实施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就要遵循:教育目标与大学生理想信念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控制各种自觉或自发因素协同发挥作用的规律、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交互影响的规律。在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大学生在“六个为什么”问题的认识上存在一定误区,所提出的问题有些本身就是假问题,但这种问题导向式的理论阐述引发了大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阐述正确观点的过程中,从大量问题中提炼出的不少深层次问题还突出反映了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性矛盾。这种问题式的逻辑起点不仅为我们依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他相关学科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具体的目标和内容,还为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开放式的平台,也提高了教育主体引导教育对象思想等因素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3.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要求,从社会生活发展的现实角度来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服务和服从于社会发展,契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帮助大学生从社会实践中认清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形成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以及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发展。同时,理想信念教育又要服务于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要求,使深化“六个为什么”

教育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服务和服从于社会发展,就是要: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社会主义教育主旋律,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导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坚持重伦理、讲道德的文化传统以及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优良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文化。其次,要保证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业务工作以及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和精神动力。“六个为什么”重大问题的解答,正好为我们在理论和社会生活现实之间架起了桥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融入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将日常理想信念教育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统一。事实证明,越是能够反映社会发展规律,越是能够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的理想信念教育,就越具有说服力。无论是我国五千年辉煌发展史还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部最丰富、最生动的教科书。“六个为什么”重大问题的解答为大学生认清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把握社会发展的大势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随着社会实践经验的不断累积,大学生还会自觉地在社会实践中运用和检验这些理论的科学性,如果这些理论能够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大学生便会主动调整自我理想信念中存在的盲点和误区。反之,如果理想信念教育与社会发展状况不相符,就可能会遭到大学生的反感,并阻碍大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形成。

5.3.2体现时代性

在这里,所谓时代性,就是指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随着社会、人和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现实活动的特性。它一方面指由传统向现代教育转变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又隐含着影响其他社会各领域现代化的决定性观念。过时的、保守的思想观念维系和阐释的是落后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和体制,而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教育客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要真正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就应该用富有时代性的语言,用反映时代发展的鲜活事例、最新的社会信息充实丰富教育内容,把教学过程同当今世界、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就会将教学和现实实践的时代性发展联系起来,将大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科学理论联系起来,使大学生在了解社会发展的时代进程的同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思想问题。

1.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时代性

当代大学生广泛接触互联网等新媒介,信息容量大、来源广,但信息中不乏鱼目混珠、泥沙俱下的情况存在,在这种形势下,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内容融入当下课堂理论讲述中,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认知的渴望与需要。具体来说,首先,应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性特征,让大学生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时代魅力。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近些年,一些人不顾我国国情,大肆鼓吹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使一些大学生上当,并产生“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了”之类的困惑。因此,只有在教学中用马克思主义诠释现实、审视现实,充分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现阶段困扰大学生思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才能为大学生认知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注入强大活力。其次,应突出国内外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和动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政党制度、经济体制、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成果,反映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时代特点,回答时代前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