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大学生对我国经济制度的认知与对我国目前经济状况的满意度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看到,高校学生普遍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表示满意,对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持赞同态度。他们认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但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多样化,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丰富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质量。调查显示,广大学生比较关注与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在回答“农村经济发展,你认为哪种所有制较好”这个问题时,93.2%的大学生赞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能指出这种农村经济所有制具体有哪些优越性。但同时,一些非公有制和外资企业的发展,给部分学生带来了思想困惑,有些学生认为非公有制和外资企业是有悖于公有制经济的,而因此产生的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又是有悖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
2.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用的思考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搞活经济,提高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市场经济讲究的竞争原则能够提高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但应该看到,在市场经济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经济讲究“利润最大化”的游戏规则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一系列道德、信念方面的问题。在一次海南省大学生专题问卷调查中显示,有24.5%的大学生同意或基本同意“金钱是万能的”,有15.4%的大学生表示“说不清楚”,有26.2%的大学生同意或基本同意“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3.大学生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看法
国有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和经济体制的改革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在调查中,广大学生对国有企业的作用均持肯定态度并对其发展抱有很大希望,75.1%的大学生认为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了国企生产效率,实现了科学化发展。
并表示国有企业不仅要坚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也要实现形式多样化发展,提高效率。对国有企业的肯定态度恰恰反映出广大高校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赞同。
4.1.6实现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1.对改革开放成就的认同
广大高校学生充分肯定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95.0%的大学生对“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表示“高度赞同”或“基本赞同”,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有了较大提升。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甚至错误思想,如3.2%的大学生认为改革开放“把社会主义改没了”,6.6%的大学生认为“国门的开放导致中国越发向资本主义靠近”。应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各种西方社会思潮不断涌入,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的形成确实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影响,从而使24.9%的大学生产生了“经济建设上去了,但精神文明下来了”的错觉。
2.对改革开放取得成就原因的探究
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与党的正确领导是密不可分的。有30.5%的大学生认为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的,27.3%的大学生认为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对于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二者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大学生均能够有正确的认识。
而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96.6%的大学生认同“中国的发展可以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借鉴人类历史各种文明成果,而不能照搬西方模式”。但大学生对改革开放成就及其原因的肯定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能够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看清其本质,如一些大学生提出“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不是资本主义的嫁接?”“改革开放在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怎样避免人民生活压力不断上升”等理论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个别大学生的问题,而是反映了一部分大学生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困惑。
4.1.7转变教育理念,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效果
2009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对学校工作和教师队伍总体评价良好。这是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肯定。但我们应当承认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为此,我们以“六个为什么”为基点,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路径、方式等问题做了调查,并期望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以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1.大学生理想信念及其教育情况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并通过各种措施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取得了很大成效。
调查显示,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问题的认识,总体上有68.1%的大学生认同理想信念教育取得了一定效果,仅3.8%的大学生认为“没有效果”。同时,大部分大学生能够认识到理想信念对于个人成长成才具有很大作用,并十分推崇对崇高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如87.3%的大学生认同“只有社会发展了,个人理想才有更好的实现平台”,社会理想影响个人具体理想,61.8%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可以指导、影响个人理想,并通常能够有意识地将二者结合起来。在对“你的理想”进行调查时,50.1%的大学生选择“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品德高尚的人”;66.6%的大学生选择“有个好前途”;43.3%的大学生选择“有房、有车、有钱”。
这一方面表明大学生对科学理想信念的认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此外,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在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落实到实际的过程中,不能始终以其为指导,选择也大都比较务实,产生了理想与行动的矛盾。
2.大学生对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增加“六个为什么”内容的肯定2009年6月8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了各界青年学习《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座谈会,北京大学学生张慧、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余春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王润泽等纷纷发言表示,“六个为什么”是大学生廓清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对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调查显示,75.5%的大学生认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入“六个为什么”的内容,将理论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促使理论大众化发展是有必要的。在上海大学“六个为什么”试点教学中,大学生也表示出极大的认同,认为“六个为什么”系列讲座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使他们对“思政课”的态度有了改观,并深感开展“思政课”学习和“思政课”创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此外,“六个为什么”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理解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还“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理解和系统把握”。它反映了当前复杂社会问题中的热点难点及本质内容,是高校教师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性问题。
3.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相关影响要素的反响
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对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持肯定态度。对学校工作和教师队伍总体评价良好,在学术水平、学术道德、人格魅力、敬业精神等方面的满意度都超过80%。
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现阶段的理想信念教育并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求,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影响大学生正确理想信念形成的因素日益复杂化。总体来说,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动摇的最主要原因是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与现实生活脱节,其次是理论学习不够,缺乏对社会现象本质的把握与对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及不良社会现象的负面影响等因素的分析;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原因依次为:没有什么实际用处,根本不想学(33.2%)、空洞说教不具说服力(53.3%)、授课教师本身理想信念就存在问题(26.8%)、教学方法和内容老套等因素的影响(49.9%)、社会及周围不良风气的影响(35.0%)。一些大学生表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部分授课教师对抽象理论的平铺直叙以及期末考核时仅靠理论背诵就能够过关的心态使他们缺乏真正搞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积极性,看不清科学、崇高理想信念产生的真正作用,因而“加大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29.8%)”、“加大社会实践(26.7%)”和“优化社会环境(16%)”
成为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大学生对于国家政治的参与热情高涨,对现阶段国内国外的时事形势很感兴趣。在上海大学试点工作中,“从问题出发”的教育导向也提升了大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探讨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对“六个为什么”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思路表示高度赞同。
4.2大学生关于“六个为什么”的思想认识状况分析
4.2.1大学生关于“六个为什么”正确思想认识形成的有利条件
1.大学生关于“六个为什么”正确思想认识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是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理论中都包含着大量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相关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学等相关学科也同样为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从宏观上讲,它们的发展与推进都是现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理论基础;另一方面,2011年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的第20年。据调查表明,与20年前相比,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与理想信念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其思想主流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在国家大事、难事、急事面前,他们勇于承担责任,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党中央和政府高度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信心,部分先进分子还树立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此外,他们紧密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时了解并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且对“六个为什么”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持肯定与期望态度。从微观上说,这些为提高对“六个为什么”的认识及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现实思想基础。
2.大学生关于“六个为什么”正确思想认识形成的实践基础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高等学校在根据时代要求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方面,党和政府以及各地方相关教育部门重视理想信念教育,进行了积极探索。譬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先后实施了若干个方案,尤其是“05方案”的实施,从课程的基本内容、课程设置实施工作的基本要求、教材编写、教学研究等各个具体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调整,并强调大学生“要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另一方面,高等学校自身也在教育活动中不断探索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想信念的路径、方法、载体等。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类似红色网站、社会实践考察等喜闻乐见的教育模式受到广大学生的推崇,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探索活动还将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应该说,从党中央至各省、市、区,到各高校,各项相关工作的扎实推进和各种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为大学生全面了解“六个为什么”以及以“六个为什么”为主线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3.大学生关于“六个为什么”正确思想认识形成的良好组织基础
2009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对学校工作和教师队伍总体评价良好。这表明,现在高校教师队伍已逐步趋于完善,能够为当代大学生提高对“六个为什么”的思想认识,以及在“六个为什么”学习过程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众所周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部就开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教师进行培训,这种优良传统延续至今,很多教学一线的教师通过各种培训熟悉了教材,了解了教学方法、手段,认识了社会思潮发展的最新动态,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此外,高校还注重专兼职教师相结合,并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可以说,队伍建设的完善和相关管理、评估制度的保障是大学生提高对“六个为什么”的思想认识的良好组织基础。
4.2.2大学生在“六个为什么”的思想认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对“六个为什么”部分相关理论认识模糊,理想信念呈现多样化、嬗变性
调查显示,年级、民族、地区不同,每个大学生所表现的理想信念状况以及认知水平、接受外界信息能力也稍有差异。虽然,从总体来看,大学生主流思想是积极健康进步的,但他们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着模糊的认识,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产生怀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缺乏信心,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与反腐能力缺乏信任。他们不仅缺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亲身体验,也对课本中的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同时,对理想信念的追求趋于务实还使部分大学生产生“共产主义太渺茫”的心理,并认为理想信念教育“没有什么实际用处,根本不想学”。相对于一些先进分子,他们呈现出与之不同的差异性。
2.部分教师“忽视受教育者自主性”等问题一直存在,先进教育理念亟须上升为集体成员自觉
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有一些教师深受广大学生欢迎,他们自身思想素质较高,教育理念先进,能够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生动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使大学生对“六个为什么”的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求,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并非每一个教师都能够很好地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些学校、部门和教师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办法不多,导致一些大学生认为“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原因”在于“授课教师本身理想信念就存在问题”,“空洞说教不具说服力”。应该说,教师在当下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说教”、讲授知识,更着重于挖掘各种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因此,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并把部分教师的先进理念上升为整个教师队伍的先进理念已成为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