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信仰导航
11817100000017

第17章 大学生在“六个为什么”问题上的思想认识状况的调查研究(3)

3.教育模式有待改革,理想信念教育缺乏时代性、创新性、实践性

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方式、路径、载体、艺术等的选择很大程度影响着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大学生思维发展和自主学习的需要。据上述调查数据可知,一半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教学方法和内容老套等因素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高达94.1%的学生希望教师通过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水平。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是认同教育模式有待改革的。概括地讲,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其一,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存在脱离社会发展、脱离学生实际的现象,时代风格减弱,呈现出理想化和泛政治化的特点。其二,理想信念教育管理仍以经验型管理、管教型管理和单项型管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自我教育能力的发挥。其三,理想信念教育手段简单化。譬如,传统书本灌输形式往往带来的是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不平等以及对学生内心活动和思想变化的忽略。其四,理想信念教育评估效果的弱化,理想信念是具有主观性的社会意识,期末考试等量化方式并不能真正反映其实际效果。表面上的了解并不等于真正的理解,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才算是真正的理解。

4.2.3大学生关于“六个为什么”的思想认识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

1.大学生和教师的因素

第一,学生自身素质、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影响。首先,当代“80后”、“90后”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数处在优越的环境中,没有亲身感受过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辛,不少人对中国近现代史并不熟悉,因此,在为什么选择当今这样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经济制度、发展方向等问题上认识不深刻,而面对现实各种困难或者受到一些思想冲击时,就容易迷失方向。其次,高校大学生,尤其是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他们虽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由于社会实践经验少,对事物内在关系的把握不够全面、深刻,尤其是面对深刻的社会变化以及变革中出现的问题时,容易仅凭表层的现象即作出判断,理论认知大多也停留于被动接受状态,而没有完全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体系,更难以实现理论的自觉运用。其三,当代“80后”、“90后”大学生思维更为活跃,信息面更为广泛,自主性及批评性增强,务实化转向以及对新鲜事物的追求,这些都使得理想信念教育变得更具挑战性。其四,我们应该承认大学生自身素质高低及认知能力大小是不尽相同的,这也增加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复杂性。

第二,教师教育观念和方式存在不足。理想信念教育者自身的教育背景、知识构架、年龄构成不同,受过的学术培训以及实践经验相异,这就使得每个教育者在相关问题认知、教育方式运用、教学思维表现等方面也就不一样,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教育观念和方式都是科学的、可行的,尤其是长期以来教育者为主体的思维定式,致使部分教师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的感受、反馈以及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他们习惯于采用传统的理论灌输方式,不断套用过往教育内容与模式,而不能及时将社会新的热点问题融入教学之中,从而脱离了社会发展与学生实际,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但是,这种靠书本灌输形成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十分脆弱的。

与此相类似的问题还很多,从总体上来说,是否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和学习规律,能否增强理想信念效果,已成为检验教师教育观念和方式正确与否的标准。

2.国际和国内环境的影响

第一,国际环境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使国际共产主义跌入低潮,部分大学生不可避免对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理论产生疑问,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产生动摇;另一方面,近些年来,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西方思想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对我国渗透不断增强,以韩剧为代表的日、韩文化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大学生受到了世界范围内多元文化的冲击。应该看到,这些思想意识文化传播中包含着浓厚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文化传统、政治主张,其本质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之间的较量,尤其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思想理论的大肆鼓吹,他们利用科技文化输出资本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拉拢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作为舆论喉舌,其目的就是企图蛊惑我国人民群众。部分大学生因为认知较为感性片面、理论知识水平不高,往往容易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导致其理想信念发生动摇。

第二,国内变革及社会环境的影响。首先,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格局发生巨大改变,利益格局深刻变动,大量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理论和实践中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频繁出现。应该看到,在“中国式发展道路”取得成功的同时,“中国威胁论”、社会主义“变质论”等理论甚嚣尘上,反映出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杂音与思想领域的激烈斗争。其次,经济体制转轨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增强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也为各种不良现象和思想观念提供可乘之机,“经济人”效应以及功利主义等错误思想严重冲击着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再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发生根本变化,对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信息技术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增大了信息传播量和生动性,扩大了大学生选择信息的主动权,但信息内容的良莠不齐、信息规范的欠缺都容易导致大学生在信息选择过程中的失误,对他们理想信念的形成起到负面影响。最后,社会中不良风气及腐败现象的出现不仅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降低党的威信和感召力,也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带来了不良影响。

3.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定位不够清晰。一些学校为了追求表面上的成绩,往往一味追求高大全稳的教育,树立正面榜样但回避敏感问题,教育中缺少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这样就导致部分大学生在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容易产生茫然的失落感,进而对现行的各种制度产生怀疑和否定的态度。

第二,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现阶段衡量一所高校的标准往往是学生就业率、教师学术成就大小、各种国家考试通过率等等一些可以量化的标准,而理想信念作为一种从根本上无法量化的软性要素,往往容易被忽视,理想信念教育虽被当作一个硬性教学指标,但通常这个硬性教学指标在整个教育任务中所占比例较小,课时分配较少。

第三,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资源整合低效。尽管现在很多高校在寒暑假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但总体来说,实践时间短、人员少,覆盖率不高,对社会资源的利用率相比教学需要依旧很低。

4.3大学生关于“六个为什么”的思想认识状况的启示

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之所以取得显着成效,总结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中央领导高度重视、英明决策。党中央在认真分析形势任务的基础上,及时颁布了包括16号文件在内的许多重要文件,从宏观上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起到了指导性、规范性的作用。其二,各相关部门及高校积极贯彻党中央的要求,教育部等部门集中制订下发一系列相关和配套文件,各高校也认真贯彻中央以及上级领导部门的决策部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构建,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入人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良好社会氛围逐步形成。其四,高校学生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对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主动予以探索并及时给予教育者问题反馈,形成了理想信念教育的良性循环。针对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反映出来的目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状况以及大学生关于“六个为什么”的思想认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4.3.1明确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目标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把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最高追求目标,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国立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行动指南和理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当今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变化,正确对待社会中出现的各种思潮,解决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树立正确、科学的认知思维。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马克思主义终结论”曾鼓噪一时;现阶段由于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不平静,高校一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也产生了种种困惑和疑虑,对此,需要具体分析,正确引导。邓小平曾坚定地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因此,要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就要坚定广大高校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

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立足基本国情、结合时代需要所提出的正确决策。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一些大学生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社会贫富差距、少数党员干部腐败、大学生就业等一些阶段性问题产生思想疑问,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怀疑。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除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正确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变化,尽管部分党员存在严重的腐败、官僚主义等问题,这些已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反腐斗争正日益深入。我们应该紧密结合中国历史发展的历程,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及大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引导大学生认清祖国和人们的期望,更加坚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