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信仰导航
11817100000015

第15章 大学生在“六个为什么”问题上的思想认识状况的调查研究(1)

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是引导大学生科学认识“六个为什么”、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的前提和基础。

本章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访谈、个别谈心、资料借鉴等多种方法,对大学生在“六个为什么”问题上的思想认识状况进行较全面的了解和梳理,为正确开展教育和引导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4.1大学生关于“六个为什么”的思想认识状况的调查

正如毛泽东所说,“没有调查是不可能有发言权的”。在将“六个为什么”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调查和采集他们关于“六个为什么”的思想认识状况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和对象,大学生对“六个为什么”都有哪些认识?

产生这些认识的根源在哪?如何才能发挥“六个为什么”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作用?以及他们对以“六个为什么”指导理想信念教育有什么样的反馈与建议?等等。因此,为了使“六个为什么”

能够更好地融入与指导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本书撰写过程中,我们除广泛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之外,还设计了“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问卷”,涵盖“六个为什么”

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相关内容,并多次进行修改,力图能够全面反映“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关联性,经测试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次问卷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形式,按照不同地域有代表性地选取了北京、山东、吉林、河北、江苏、湖北、新疆、河南、陕西等10余个省(区、市)的高等学校进行,包括综合性大学、工科特色大学、文科特色大学、民族特色大学等各类普通本科高校及民办高校,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7份,回收率99.4%。现将调查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简要介绍如下(本章后面所引资料未注明的均来自这一调查)。

4.1.1在多元思想文化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1.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及各类社会思潮的认识

当前,世界日益多元化,各种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也日益多样化,在这种多样、多变的环境中,绝大部分高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持有充分肯定的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等基本政治态度、政治观点,保持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并认同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各类社会思潮。

调查表明,74.2%的大学生能够对马克思主义有所了解或比较了解,76.7%的大学生赞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73.2%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能够代表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表示“高度赞同”或“基本赞同”。高校学生普遍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并不会影响思想文化的繁荣,对待外来文化我们要科学地借鉴。但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及其指导地位还存在一些困惑,例如: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居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高层面?

马克思主义是否能支撑绝大部分中国国民的精神和信仰?为什么要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其他合理的思想不行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文化多样化趋势不断加强,我们又怎么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等。

2.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之间关系的认识

随着全球化的步履不断加快,我国改革开放也进入了关键期和攻坚期,在对待“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上,广大高校学生持普遍认同态度,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比较认同。调查表明,79.2%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个人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83.3%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了它能够很好地指导我国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表示“高度赞同”或“基本赞同”,并且较之新自由主义等一些西方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更加符合我国国情。但是,部分大学生在肯定忻平,王天恩,胡申生.释疑与解惑:“六个为什么”:来自大学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中国发展的同时,又产生了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实践过程中,会不会遇到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严重冲突的问题?当问题出现时,我们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还是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等一些疑问。

3.大学生个人信仰问题与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反馈

目前,多数大学生能够认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不断提高,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高度认同。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当代“80后”

和“90后”大学生由于处于各种思想文化频繁交融的态势之下,自身又广泛接触互联网等新媒介,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批判性与自主性增强,政治信仰教育有所缺失,在选择信仰方面则更加多样化。此外,当代大学生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经常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的只有5.2%,很少或从不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的有32.4%。这些情况值得我们注意和重视。

4.1.2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性的认同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面旗帜”、“一条道路”和“一个理论体系”。68.2%的大学生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表示“高度赞同”或“基本赞同”,并且对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表示认同的比例比2004年上升22个百分点。高校学生普遍认为中国决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决定了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能解决中国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但可以正确地借鉴和吸收其有益成果。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认识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逐步走向趋同”的问题,选择“同意”的占29.1%,“说不清”的占34.0%,“不同意”的占35.9%。经过了解,不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非常模糊。此外,高校学生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有些思想“扣子”。例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都有哪些长短?目前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包含了资本主义特点?等等,都可谓影响高校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性”问题认识上的瓶颈。

2.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的认识

新中国已经走过60多年的历程,60多年弹指一挥间,高校学生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和相关历史的回顾,深刻理解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调查显示,仅仅13.3%的大学生对“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阶段,应该‘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持赞成态度,大多数大学生认为中国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历史传统、时代环境以及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等要素决定的,是各民族的根本利益,而非由少数人意志和现阶段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决定的。但部分高校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选择必然性以及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发展缺乏深刻了解,因此,对一些问题感到困惑。例如:中国为什么在近代发展史上,没有走上君主立宪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为什么会失败?中国跳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等。

3.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认识

教育部2006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表明,89%的大学生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007年滚动调查结果表明,95.2%的大学生对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表示乐观。到2010年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出,高校学生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的比例比2004年上升5.5个百分点。高校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抱有信心,而且这方面的比例呈现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同时,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发展比较感兴趣,并提出一些问题,例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解决我国的贫富差距吗?等等。

4.1.3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大学生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科学性的认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人民民主的最根本的途径。总体来说,大学生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赞同的。73.2%的大学生对“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表示“高度赞同”

或“基本赞同”,大多数大学生认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体决定的,能够集中反映广大人民的心声,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障,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相对于西方国家所谓的“三权分立”,中国的国情需要集中,只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调动巨大的人力,才能提高效率,发挥群众的作用办大事。但同时,部分大学生对于人大与“三权分立”等问题仍缺乏深刻理解,产生一些思想问题,例如: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三权分立”取得成功经验,虽然我们不能搞“三权分立”,但能否取其精华,吸收借鉴其优点?“三权分立”已有几百年历史,而我国人大制度只有60多年,中国是否应根据国情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特色?等等。

2.大学生对于两会、人民代表的看法

2008年,据教育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具有高度的政治热情,能够广泛关注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现如今,随着全国政协会议与全国人大会议的隆重召开,高校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据调查,许多学校通过广播等形式对两会进行跟踪报道,学生们也通过报纸、网络等立体媒介对两会进行关注,对两会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北京市团市委、市学联还在2011年3月5日举办了“首都大学生关注‘两会’心系国是”主题座谈会,部分代表表示,我们80后的一代已经开始作为代表逐渐走入“两会”,作为青年的一代,我们深深地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和使命的光荣。尽管部分大学生在人大代表选举的过程中,热情不高,并感觉选举是“形式主义”,并因个别“人大代表”犯法而对人大代表的素质和能力产生怀疑,但总体上忻平,王天恩,胡申生.释疑与解惑:“六个为什么”:来自大学生的问题仍对“两会”、人民代表持肯定态度。

4.1.4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大学生对于政党制度的看法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目前国家的政党制度普遍抱有认同的心理和态度,71.6%的大学生认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表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比多党制、两党制、无党派制更符合中国国情,是民主、科学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更是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合作、参政的良好状况。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对“西方多党制如果在中国国情下实行,会有哪些弊端”等问题认识不清。

2.大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当前政府工作等问题的认识

教育部2010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坚持党的领导表示认同的比例比2004年上升近10个百分点。广大学生高度信任党中央,对党和政府的工作特别是驾驭复杂多变局势的领导能力给予高度肯定,2009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也是其很好的证明:99.1%的大学生对党和政府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99.0%和98.4%的大学生对党和政府在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和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方面的工作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94.0%和93.7%的大学生对党和政府在扩大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处理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方面的有力领导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对党和国家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的工作和举措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的为84.8%;而在2004年调查中,高校学生认为党和政府在解决“三农”

问题上“成绩显着”或“较有成绩”的为42.0%。高校学生认为党中央、国务院在上述工作和事件中反应迅速、领导有力、措施到位,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本质,也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集体高超的领导水平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高校学生普遍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下,我国一定能够成功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总而言之,共产党执政能力是广大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党开展的廉政肃贪活动成效的大小以及我国各级领导干部的作为程度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对党和政府的满意程度。目前,部分大学生对党开展的反腐倡廉工作持有观望的态度,还未充分认识当前社会条件下反腐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3.大学生党员情况调查结果

各类高校学生党员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已从2004年的7.1%上升到2008年的11%,目前每年发展大学生党员数量占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据调查,绝大多数高校学生都抱有积极入党的心态,并对党员的身份持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党团活动形式大于内容,有的党员责任意识淡薄,经常做出有悖党员身份的事情,使得部分大学生对党的认识产生疑虑,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性有所降低。此外,从对入党动机的调查结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76.5%的大学生入党是“为了追求共产主义理想、为人民服务”,17.5%的大学生入党是“为了为以后的仕途做打算”,1.6%的大学生入党是“为了避免过重的行政处罚”,11.3%的大学生入党是“为了随大流”,24.1%的大学生入党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有些大学生还产生了“党员学生毕业时很抢手,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怎么反过来抢群众的饭碗呢?”等一些不成熟的思想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