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糊涂学的智慧
11807400000081

第81章 如何使自己更伟大

任何一个人在当政时,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暴君、昏君、庸君姑且不论,即使是明君圣主,也不可避免地会有误政失策,这就使继任者否定前任成为可能。一个精明的继任者会巧妙地利用这一点,挑出前任者最使百姓反感,影响最为恶劣的失误、冤案、败政等,大张旗鼓地加以批判、否定、纠正,这便能轻而易举地赢得百姓的拥护,这实在是树立个人威望的捷径。至于继任者在地位稳固之后,会不会比他的前任干得更好,那就另当别论了。

从历史上来看,平反冤假错案历来是笼络人心的重要手段。宋孝宗赵春就是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手段。

宋孝宗是南宋的第二任皇帝,他的前任是宋高宗赵构。

赵构是—个有名的软骨头皇帝,他对金朝女真族的入侵,一味地妥协求和,他打击、迫害力主抵抗的爱国将领张浚、韩世忠等人,而重用内奸、卖国贼秦桧。民族英雄岳飞,便是在他的纵容之下,由秦桧出面,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的。同时被害死的,还有岳飞的长子岳云及女婿张宪。岳飞的妻儿老小,都被流放到遥远的岭南。他还下令,对岳飞及其一家,永不赦免。因而,在他当政的那些年,对岳飞一案,没有人敢提出非议,但此案不得人心,民愤极大。

宋孝宗继位后,为了尽快树立个人威望,让臣下认识到他是一位“明君”,决定反父皇之道而行之。屈辱求和,重用秦桧,杀害岳飞,是赵构一生中最为天下人所指责、所反对的几件大事,天下人敢怒而不敢言。赵春便从这里入手,和他的父皇唱反调。

他登基才十几天,便召回了因力主抗金而被贬在外地的大臣张浚,向他咨询朝廷的大政方针并赐他以少傅的头街,让他负责江淮边防的守卫及军队的调动。赵春重用张浚,无非是想以此向天下人表明,他是坚决主张抗金的。

紧接着,他又为岳飞平反昭雪,恢复了岳飞原来的官职,并下令访寻岳飞的后代,以供朝廷录用。至此,这桩沉冤达20年之久的大冤案,终于被彻底地翻了过来。天下臣民无不拍手称快,而主持平反工作的宋孝宗的形象顿时高大起来,被人们视为“清如水,明如镜”的“青天”,被称作“明君”。

后来,宋孝宗又将秦桧的亲信觉羽全部逐出京城,并贬秦桧为“丑缪”。

这几件事情无疑都是很得人心的,因此,赵春赢得了爱国臣民的好感,他的目的达到了。其实,赵春只是在做些表面文章,玩弄一套高明的技术。同他的软骨头父亲相比,赵春的骨头也硬不了多少。不久,金人南侵,张浚在抗金之战中稍一受挫便被降职,宋孝宗重新起用了秦桧的党羽,与金人讲和,从此再不言抗金了。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每一把火都要烧对地方,都要烧得恰到好处。可以说,任何一位皇帝手下,都会有奸佞之徒,只不过有的得势,有的不得势;有的罪恶大,有的罪恶小;有的明目张胆,有的相对隐蔽。一个有政治头脑的当权者,只要能从这种人中抓住一两个典型,严加惩处。他的威望便会树立起来。

公元1627年,朱由检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史称崇祯皇帝。他的前任是他的兄长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是个十分荒唐的主儿,他根本不理朝政,终日在宫里骑马射箭,打枪划船,而最喜欢和擅长的还是土木工艺,既能设计,又会操作。他若是去做一个土木工程师,就不定还会有所成就,可惜派错了用场,当上了皇帝,他将朝中大权,全都交给了一个人,这个人便是残害忠良、作恶多端、臭名昭著的大奸臣魏忠贤。

崇祯皇帝上台时,只有17岁,却深知魏忠贤之流作恶多端,天下之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他否定前任的第一把火,便决定从魏忠贤身上烧起。

可是,魏忠贤的爪牙布满朝廷,年轻的崇祯皇帝还不敢太鲁莽。入宫之初,对魏忠贤很是和颜悦色,以使其安心,但却有步骤地剪除魏忠贤的羽翼。一天,他突然下令由小宦官组成的归魏忠贤掌握的宫内兵丁一律出宫到兵部领赏,可一出宫便被全部遣散。接着又强令魏忠贤的爪牙退休的退休,降职的降职;待到魏忠贤孤立时,便向他宣读了大臣举报他的“十大罪疏”,将他流放出北京发配到凤阳看守皇陵。

魏忠贤知道自己作恶多端,不会有好下场。于是,行至阜阳时,在旅店里上吊而死,他的尸体被千刀万剐,脑袋被送往故乡挂杆示众。

年轻的崇祯这一手干得实在漂亮,有谋略、有魄力,威望立刻树立起来,被天下人呼为“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