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萧何的奋斗笔记
11744500000018

第18章 低头:新领导别人屋檐下求发展(1)

1.陌路相逢将遇良才

萧何这名随军的高级干部,足智多谋的未来丞相,舍家撇业,忠心耿耿地辅佐沛公鞍前马后辗转于军前。

其实,刘邦是一个大智若愚的领导。他的野心可不只在沛县。刘邦是个积极的冒险主义者,他从来都不按常规出牌,当年在茫砀山没白待,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地盘小没有关系,关键是你要有向终极目标靠近的野心,一步步慢慢地拓宽前行的路。

起点低不代表终点低。人,是混出来的,地盘,是打出来的。人生只要开步走,总比原地踏步好。于是,刘邦携他的布衣团队,众将士磨刀霍霍小试牛刀,他们从自己的老家沛县出发,辗转干了几桩漂亮的买卖。

枪林弹雨中,最能鼓舞人心的,就是打个漂亮的大胜仗。刘邦的身上最不缺勇于冒险的进取精神,众将士跟随这样的领导,是干劲儿十足。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这一点刘邦是再认同不过了,当年他自己就是胆大包天玩儿了场空手道,把吕雉娶到了家。活在乱世的风雨中就得有魄力,自古成功险中求,只要不是刮浮夸风,胆子大一点儿也不为过。

刘邦攻打下丰乡后,本想一鼓作气,继续攻打别的县城,扩大自己的地盘儿。没想到百密一疏,驻守丰乡的部下雍齿背地里降服于秦军,给刘邦的后院燃了一把火。刘邦正率兵在攻打泗水城,一听到这消息气得他脸都绿了,大骂雍齿这个吃里扒外的混蛋。这丰乡的群众都是刘邦知根知底的父老乡亲,现在雍齿反了刘邦,是想让刘邦自吃自,雍齿的这一招阴损很。刘邦实在咽不下这口窝囊气带兵杀回丰乡,但雍齿城门紧闭刘邦竟然久攻不下,无可奈何只好撤军,一路上都想着去别处借兵。

于行军打仗而言,刘邦此时正处于劣势。创业艰难百战多,纵横战场,哪有常胜将军,谁都会经历挫折和失败。万事开头难,没有失败和牺牲换不来自己的钢铁长城,想要做大事,就要有百折不挠的决心。

刘邦在心里发誓一定要搬到援兵。这天,刘邦的大军行到留城(今江苏睢宁县古邳镇)时,邂逅了一个人,他就是未来西汉开国元勋、政治家、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的大谋士张良。

惨淡的夕阳若有若无,疾驰的骏马扬起漫天的灰土,古老的官道上旌旗飘扬。刘邦手挽缰绳,拉了急刹,张良的马险些就踩到刘邦坐骑的前蹄上,两匹马因为距离过近亲密接吻仰天长啸,一时间战马嘶鸣,彼此的部下马上围拢成攻击之势,双方各自亮剑。

不打不相识,刘邦和张良下马侃侃而谈。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对当下的局势,对未来的憧憬等,没想到英雄所见略同,两个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刘邦和张良透露了各自的意图,都是前去投奔起义军,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一笑皆是缘啊。彼时萧何在看守所邂逅刘邦时,也是雷同的感觉,那是拥有大智慧的男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感觉啊!

两个人相遇,接下来的不是事故就是故事。张良和刘邦的相遇,也充满了戏剧性的色彩。张良,原本不是草根百姓,而是流落民间的韩国贵族,他的父亲和祖父在韩国官至丞相,是货真价实的官二代,实打实的豪门贵公子,家丁仆人就有三百多。早岁哪知世事艰,张良未曾做官却过着富贵闲适的生活。韩国第一个被大秦吞并时,张良还年少,大家族的陨落,让少年张良的心里燃起熊熊的复仇之火。他恨透了秦始皇,在他幼小的心里,国破家亡都是拜秦始皇所赐。

那一年,张良听说秦始皇出游,他毅然遣散家僮,刚去世的弟弟也没来得及安葬,便雇了个杀手想狙杀秦始皇,没想到连他的一根毛发都没伤到。这秦始皇是国家元首啊,出门巡游岂能轻车简从,随随便便地就让一个刺客给灭了?皇帝为防止暗杀,会同时派出几辆相同的马车,甚至还有替身,混淆刺客的视线。张良雇佣的刺客失了手,只刺中了秦始皇的一辆副车上的替身。

帝王的车队竟然混进来刺客,秦始皇很是火大,痛斥御前侍卫,并下令颁发了多道全国通缉令,限十日内缉拿张良归案。张良为躲避追捕只能隐姓埋名,亡命天涯,恰巧流落到了下邳。

即使张良以后的岁月做不成大汉政坛的一颗明星,仅刺杀秦始皇这一桩买卖便可青史留名,因为那一刺惊艳了大秦的时光。人生永远都是公平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张良在下邳隐匿了十年,十年磨一剑,足够把自己重新打回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回炉一把,铸就一个全新的自己。无论是从个人的学识还是为人处世方面来看,现在的张良已不再是昔日那个莽撞到视死如归的轻狂小生。

如履薄冰的境遇,也许有一天它会带给你奇迹。下邳,是给张良带来好运的地方。有一天,张良闲来无事到下邳的桥上散步,邂逅了隐于民间的高士黄石公,方才打造出一个“张良拾履”的神话。正因为张良已是一个心纳百川,有着远大理想的进步青年,所以他忍得住黄石公让他拾鞋的屈辱,经受住了这位老者的考验并得到了赏识,从而获得了黄石公馈赠的兵家奇书《太公兵法》。

黄石公对张良说:“只要读了这本书,将来可以帮别人振兴国家,可以为王者的老师。十三年后,如果张良能到济北谷城,山下有块黄石那就是他。”张良知道自己得到贵人相助,他始获至宝每每挑灯夜读,把这本奇书背得滚瓜烂熟、铭记于心。十三年后,他不负黄石公所嘱,到了谷城下取走黄石相伴一生。张良终于修得正果,盼来了柳暗花明的春天。世上任何的成功都不容易,这该受的罪你受了,该受的折磨你熬过去了,你才会看到和别人不一样的风景。

话说,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那些有志之士,义无反顾地加入到起义队伍中来。一时间大秦大江南北群雄四起,大有燎原的趋势。和刘邦在芒砀山率部起义几乎同时,蜗居乡野的张良没有丝毫犹豫,联合了当地一百多名热血青年,大张旗鼓地响应起义。

此时此地,两个有着共同理想和追求的男人骤然邂逅。刘邦身为沛公,那种放荡不羁与从容大气的气质相得益彰,自有一番王者气概。刚才,刘邦在奔驰的骏马上俯身挥鞭,身后是威武的随从,一行人驰骋在落日熔金的古道上,简直把擦肩而过的张良给看呆了。张良那清秀的面相,大方的谈吐,沉稳的性格,可以与萧何媲美的浓浓的书卷气质,也深深地吸引着刘邦。

刘邦是很有个人魅力的领袖派男人,人际关系处理得非常漂亮,谈吐优雅见多识广。作为没落贵族的公子哥张良,也感受到了刘邦像众星捧在手心的月,银辉四射。总之,这两个人的偶遇,是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了,用现在时尚的名词儿来讲,就叫很来电。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一场宿命的遇见,张良为刘邦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为千里马者,也为别人的伯乐,昨日刘邦被萧何赏识,今天刘邦慧眼识金,把张良带回了军营。有趣的是,刘邦和张良相识的地方很应景地就叫留城,现江苏沛县的东南方,因此,大汉建国后,张良被封为“留侯”。

自古成大事者,要懂得广建高素质的人际关系网。人到用时方恨少,也是一种悲哀。为领导者,要把可信赖的人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并为他们创造一个能自由发挥才智的广阔空间。这伙人只有团结协作,拧成一股合力,才能形成牢不可破的合作关系。刘邦是个做领导的好材料,物不能尽其用,人不能尽其才,那是做领导的悲哀。领导爱才,上下齐心协力,大家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在乱世的风雨中傲然挺立于不败之地。

刘邦政治集团的核心成员,三缺一已到任两位了。刘邦是一个知人善任,懂得因材授职的主儿。他把一见钟情领来的知己张良,下放到最底层喂马砍柴做弼马温,是为了给张良一个基层锻炼的机会,最后才能攀上金字塔顶端看大汉波澜壮阔的美景。君不见,沛公身边的将才帅才们可都是起于微末,一步一步地从小做大的。初入官场的年轻干部,要先在基层挂职锻炼,和老百姓们打成一片,在群众的大熔炉里冶炼好了,才能等着炉火纯青时冒着热气儿新鲜出炉。

2.先站稳再站高,保存实力求发展

话说刘邦在丰乡被雍齿那个混蛋抄了后路,他就率领着手下这一干人,准备去投奔起义军项梁。但是目的地还没到,却在留城华丽丽地演绎了一场美丽的邂逅,带回了张良。

彼时,刘邦这支这只队伍,刚从山上的起义小分队整编成正规部队,要对付强势的大秦军队,依然是势单力薄。若不依附于别的军队,他们就难以在激烈的反秦战争中,求得一席立足之地,更别说攻城拔寨打下自己的地盘了。大汉政治集团在创业初期要钱没钱要人没人,除了沛县连个立足之地也没有,要想求生存谋发展仅靠自己的实力,比登天都难。刘邦表面上大大咧咧的,其实内心心细如发。他知道混江湖的道道,先站稳再站高,一口气吃不成大胖子,乱世之中懂得借力才是生存下去的秘笈。所以,眼下得先找个屋檐遮一方风雨,保存自己的力量再求发展。

当时周边的起义军里,就数项梁搞得最轰轰烈烈声势浩大。顺理成章地,刘邦就率领着他的部队准备投于项梁的麾下。

项梁何方高人?江苏省宿迁人士,楚国望族名将项燕的小儿子,项羽的亲叔叔,秦末很牛的起义军领袖。和吕雉的爹吕名文一样因和别人结了冤仇,为避难才流落到会稽郡吴中来。项梁文武双全,颇得当地有志青年的热捧,他还开了个免费的武馆,闲来无事就教这些热血青年研读兵法,学点儿武艺。乱世之秋,能学点儿真功夫,指不定将来就能派上大用场,即使是世道太平,也可用作防身用。

这个时期侄儿项羽也跟随在项梁身边。项羽,盖世无双的英雄,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闻名于世。刘邦的生死哥儿们,未来最强势的竞争对手,后来的西楚霸王,早年也跟随叔叔隐于民间体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