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天下
徐霞客从小即有旅游的志向,19岁那年,父亲去世,为此,他守孝三年,不出家门,一心读书。他发现不少地方志所记山川面貌不一致,互有矛盾,一时不知道如何判断是非。他打算通过旅游作实地调查,把地方志中记载有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他向阴阳先生(又称风水师)学会使用罗盘,辨别方向,然后买了一个罗盘,为旅游作准备。妻子知道他的打算后,便劝婆婆准许他去旅游。
婆婆对妻子说:“我不是不让他去旅游,你看,我给他做的旅行帽都放在这里好久了,男子汉应该志在四方,不能因为我在家就裹足不前。我的要求不高,他出去旅游要告诉我他的路线和路程远近,我好计算他归来的日子。”
就这样,在家人的支持下,徐霞客告别了亲人,高兴地走出了家门,走向大自然,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深入“妖洞”
在湖南茶陵,徐霞客想去探寻麻叶洞。当地人说,这个洞是神龙居住的地方,谁也不敢进去。徐霞客一听这话,更是非去不可。
走到麻叶洞,徐霞客发现洞口又低又窄,被水淹了大半,人要想往里走,必须身没水中,把火把举出水面。他本来想从当地老乡中找个向导,但没有一个人愿意为他带路。没办法,徐霞客只好把行李寄放在老乡家,自己和仆人一起进洞。村里人听说有人要进麻叶洞,纷纷来看热闹。徐霞客在洞内一会儿挺着身子行走,一会儿又伏下身子爬行。洞中有洞,两洞之间由大小不等、长短不一的通道相连。洞内石质晶莹,垂柱倒莲,形同雕刻。有的地方有石床,石钟乳像莲花一样下垂,连络成帏,四围垂幔。
徐霞客深深地被洞中的美景吸引住了!他不仅欣赏了洞中的美景,又了解了洞穴的内部结构和各种岩溶沉积现象,获得了无法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满载而归。
看热闹的村民看见他们主仆二人安全出来了,很是佩服。徐霞客告诉村民,洞内景色很美,根本没有什么神龙、精怪。还鼓励他们也可以结伴进去看看,外面绝对看不到这种美景。徐霞客以实际行动解开了人们心中的谜团,破除了迷信。
《徐霞客游记》的诞生
徐霞客50岁以后,开始作长时间、长距离的西南万里游,途经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重点考察岩溶地貌,也涉及山脉河流、气象气候、岩石土质、火山温泉、动植物分布、交通运输、矿业、手工业、农业、贸易等。
在旅游途中或晚上住宿,徐霞客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抓紧时间写日记,把这一天的见闻、心得、收获、遭遇或是听到的事物如实地记录下来。如果有哪一天为了赶路,实在来不及写日记,那以后有空的时候一定会补上。
他写日记的地方有时是在路边,有时是在旅馆,有时是在庙宇或船上。就这样,他日积月累三十多年,所做的旅游日记的数量已非常可观。但由于改朝换代,局势动荡,他的许多手稿都散落或遗失了。
徐霞客去世后,经后人搜集整理,才有了《徐霞客游记》。最初《徐霞客游记》是以抄本流传,直到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徐霞客的族孙徐镇才把《徐霞客游记》刻版付印,第一次以刻印本流传,共分10卷,60多万字。
名人坊:
徐霞客(公元1587~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他对石鼓山和石鼓书院的详尽记述,为后人修复石鼓书院提供了一笔珍贵的史料。
徐霞客从壮年便开始游历天下,并著有《徐霞客游记》一书。他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特别对地表岩溶和洞穴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成为世界上最早系统论述岩溶和洞穴的地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