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舰艇:海中雄狮
11535100000016

第16章 “密苏里”号战列舰

战列舰重新启用,并没有像美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莱昂斯上将所期望的那样,成为生存能力、机动性最强的海上平台,而是又一次从大洋上消失,重新被封存。

据美联社长滩1992年4月1日电,美国海军也是全世界海军最后一艘战列舰“密苏里”号于1992年3月31日在礼炮声、号角声和对过度裁军危险的警告声中退役。美联社的消息说:“密苏里”号战列舰曾参加过3次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海湾战争。1945年,彻斯特·尼米兹海军上将代表美国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接受了日本的投降书。海湾战争中,该舰曾把1吨重的炮弹射向伊拉克军队。据美联社透露,“密苏里”号战列舰的退役是因为美国防务开支的大量削减和前苏联威胁的消失。在“密苏里”号战列舰的退役仪式上,数千名“密苏里”号的水兵和参加过3次战争的老兵出席了在长滩海军基地举行的战舰退役仪式。在19响礼炮声中,红、白、蓝舰旗从桅杆上徐徐落下,一面代表“沙漠风暴”行动的黄色旗帜仍在舰桥高处飘扬。

战列舰的重新封存果真是因为大量削减防务开支和前苏联威胁的消失吗?

美国国内和西方其他一些国家的军事刊物提出了迥异的观点。他们认为,“依阿华”级战列舰的重新封存,缘于发生在1989年的那场“依阿华风波”。

1989年4月19日下午,美国海军“依阿华”号战列舰2号主炮的炮塔内突然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爆炸,情景之惨令人难以想像:47名舰员死于非命,1517人被炸伤。

“依阿华”号战列舰的爆炸震动了白宫,美国总统责成海军提供一份像样的调查报告,以向事件的有关人员和美国公众做出交代。

美国海军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经过广泛而细致的调查之后,于1989年8月31日发表了一份事故报告,报告称:这次爆炸事件是炮手克莱顿·M·哈特维希中士有意造成的。这位炮手在三联装主炮的中炮管内放了一个“爆炸装置”。海军的报告还指出:在爆炸后的事故现场发现了一些“外来物质”,它们含有钙、氯成分和一些钢丝绒,这可能正是作案的哈特维希引爆炮塔时使用的东西的一部分。还有消息说,这位中土是个同性恋者,其引爆炮塔的原因之一,是与舰上的另一位水兵、他的同性恋伙伴“感情失和”。反正这位中士已在爆炸中丧生,不能为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和辩护了。

然而,海军的这份报告却引起人们的怀疑,其中,哈特维希中士的家人对这份报告提出了强烈的不同意见。哈特维希的姐姐凯西为了洗刷弟弟的罪名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她指出:当时她弟弟根本不在战位上,而在别的战位上。在那个位置上,她弟弟根本没办法往炮膛里装什么“爆炸装置”。凯西说:“我们像病理学家解剖尸体一般研究了所有事故报告,还与爆炸时进入炮塔的人进行了接触,得出的结论是:海军诬陷了哈特维希的清白之身。”

其实,美国国会对海军的调查报告也十分不满。为此,国会派出调查人员和政府派出的武器专家一起,对此事进行了重新调查,调查组于1989年9月公布了最新的发现,使这起20世纪海军史上罕见的大灾难在乎静了一段时间后陡起风波。调查报告称:“海军的调查报告疑点重重。比如,那些所谓含钙、氯成分的外来物质和钢丝绒,也许并非引爆炮塔的东西,其中有些成分可来自‘一擦净’——一种擦炮管用的常见清洁剂。当爆炸发生之后,在清理现场时为了将炮弹从炮管中取出,曾大量使用过这种‘一擦净’。”

国会调查组还发现,在“依阿华”所用的主炮炮弹药包平衡层中,本来可以装填0根~63根药柱,而试验表明,当平衡层内只装填1根~12根药柱时,比装更多药柱更容易引起爆炸,所以1根~12根药柱是个“危险量”。于是,他们检查了与“依阿华”所用炮弹同批次的相同药包,发现每5个药包中至少有一个药包的平衡层内药数量等于或少于12根,处于“危险范围”之内。

经过600多次试验,国会调查组认为:装填超位加上平衡层药柱数量过低而引起爆炸的概率为1/11,但由于一定的统计误差,这个概率有可能高达1/3.

这个结论使海军十分尴尬。那么,“依阿华”惨案到底是人为造成还是装备本身造成的呢?国会调查组作了一个模糊的结论:“海军方面最初在事故报告中提出的爆炸是人为造成的说法并无明显物证。”“依阿华号战列舰炮塔爆炸事故的原因也许永远是个不解之谜。”

尽管如此,誓为弟弟洗刷罪名的凯西还是平添了信心。这位女性称:“我说过海军方面没有证据,现在国会调查小组也同意了这一说法,人人都应该明白我们是对的。”她希望海军方面公开为她死去的弟弟“平反”,并向她的家人道歉。凯西的不懈努力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众议员玛丽·R·奥卡说:“如果海军还有一点廉耻可言的话,就应该正视现实,承认这是一起悲惨的事故,并向哈特维希的家人致歉。”

然而,尽管凯西和她的支持者不放弃立场,尽管国会调查小组的调查报告和试验数据具有“法律效应”,但海军却毫不让步,又组成了新的调查组,之后曾有消息说,海军自己的第二份调查报告和凯西家的私人调查报告不久将发表,然而,一直到今天,美国各报刊也未披露这两份报告。之后,“依阿华”风波就这样莫名其妙地从报刊上消失了,结果无人知晓。

于是,美国及其他报刊就猜测4艘“依阿华”号战列舰重新封存起源于这次风波。其实,美国军界的官员对此一笑了之,因为,如此重大的决定决不会起源于一场小小的风波和一次不大的事故。或许,美国战列舰的重新封存的真正原因还真的如美联社消息中所说的那样,是因为“美国防务开支的大量削减和前苏联威胁的消失”。

战列舰就这样静静地离开了喧腾的大海,或许有人会问:它会不会再一次启封,重新加入作战舰艇的行列。这一切,还有待于未来世界格局的变化,还有待于军事理论学家对未来海战模式的分析和对战列舰战斗技术性能的重新估评之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