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进入凹世纪80年代初,全世界都惊奇地看到一个引入注目的军事动向:美国海军将4艘“依阿华”级战列舰重新启封,对它们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装,并决定将改装后的这4艘“依阿华”级战列舰全部重新列入现役,加入舰队的行列。
这种“依阿华”级战列舰是1943年~1944年间建成的,是战列舰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代战列舰,共4艘。它的舱面上密密麻麻地布置有上百门炮,其中口径最大的是三联装406毫米火炮,最厚处装甲厚达403毫米,舰长270.4米,宽33米,吃水11.6米,标准排水量4.5万吨,满载排水量5.8万吨。“依阿华”级战列舰建成后,曾参加过支援太平洋诸岛的登陆战,不过,在战争中其均处于辅助地位。美国入侵朝鲜的战争爆发后,该级战列舰曾对朝鲜沿海进行过炮击。然而,当时间走到1954年,这4艘战列舰都相继退役,被封存起来。
“依阿华”级战列舰的改装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主要拆除4座双联装127毫米副炮,腾出地方装设4座八联装“战斧”巡航导弹发射装置、4座四联装“捕鲸叉”反舰导弹发射器、4座密集阵六管20炮、3架直升机,并更换新型号的雷达探测设备,改用现代化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增设电子战系统。4艘“依阿华”级战列舰分别于1982年、1984年、1986年、1989年完成第一阶段改装并重新加入现役。第二阶段改装将结合大修进行,主要是拆除全部或部分主炮,撤去全部127毫米副炮,以便设置导弹发射系统,并在后甲板加装一层飞行甲板,下设机库,携带12架垂直/短矩起降飞机或直升机。美国海军计划,一旦第二阶段改装全部完成,美国海军将以这4艘战列舰为主体组建“水面突击群”,用以协同航母编队或独立进行作战,并可用作指挥舰。据介绍,改装后的战列舰编制军官人数达65人,编制士兵人数达1445人,共计1510人。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昔日的战列舰曾因“大舰巨炮主义”的失败而退出海战场,仅仅过了几十年,它何以重新崛起,并成为全美国海军如此青睐的作战军舰?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中东战争说起。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正战犹酣,一个突发的新闻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埃及海军的导弹艇使用前苏联制造的舰舰导弹击沉了躯体大于本身几十倍的以色列驱逐舰“埃拉特”号。这一战例后来成为导弹全面走上军舰的有力佐证。之后,舰舰导弹成为攻击水面舰艇的主要武器。
舰舰导弹走上军舰引起了美国海军对战列舰的重新认识。美国海军首先认识到,战列舰体积大,有很厚的装甲保护,命中一二枚普通舰舰导弹不致引起严重的后果,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坚持力。战列舰装备的406毫米大炮,弹丸有1吨多重,其爆炸威力不亚于一枚普通的舰舰导弹,而且炮弹出膛后不受干扰,406毫米舰炮在对岸射击、支援陆上部队作战方面也是目前普通舰舰导弹比不上的。
这些仅仅是浅层次上的认识。此后,美国海军又有了更深层次上的分析,他们认为,如果将以火炮为主要武器的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装,战列舰将具有现代军舰无可比拟的作战威力。而且,战列舰舰体庞大,能容纳大量的最新型作战武器,特别是“战斧”巡航导弹,它既能对付海上目标,又能进攻陆上基地,其反舰型射程250海里(约合460千米),对地型射程700海里(约合1300千米),而一般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攻击飞机的进攻半径也不过是400千米~500千米以内。因此,“战斧”导弹与舰载飞机的作用已相近,甚至超过它。加上舰载导弹的垂直发射技术当时已经解决,可节约舰上的容积,同一发射装置还可发射反舰、防空、反潜等各类不同用途的导弹。拆除舰炮后的战列舰可布置400枚垂直发射导弹,有着惊人的对空;对潜、对海、对地的攻击能力。同时,拆除主炮后的战列舰将有较宽裕的空余甲板,可搭载垂直起降飞机,进而使战列舰又获得轻型航空母舰的功能。为此,美国海军才开始对4艘“依阿华”级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装;
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莱昂斯上将针对4艘改装后的“依阿华”级战列舰指出:“改装后的战列舰,已成为当今生存能力、机动性最强的海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