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发现创造与传奇故事(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11516000000023

第23章 电灯的发明

电灯,至今问世才有100多年,它已经成为家家产户、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照明用具。

在电灯问世之前,人们在夜晚是用油灯、蜡烛、煤气灯照明的。这种灯燃烧起来有黑烟有气味,要勤添燃料,易引起火灾,亮度也不够,极不方便。许多科学家都为此动脑筋,要研制出一种适合绝大多数家庭使用的灯。

19世纪初,人们已经掌握了电的知识,英国一位化学家叫斯旺,他用2000只电池和两根炭棒,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盏炭丝弧光灯,它的光线很强,燃亮时“嘶嘶”作响,寿命不长,不适合一般家庭使用。

1880年,美国一位33岁的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给世界的夜晚带来了光明。

爱迪生(1847—1931)1847年2月11日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代家境贫寒,只读三个月小学就辍学了。后来在他母亲指导下,自学了英语、数学、化学、地理等多门课程。为了生活他儿童时代就在火车上卖报,青年时当过报务员和技师。他勤学好问,勇于探索,注重实验,刻苦钻研,自1869年至1910年的41年里,总计有1328种发明。

爱迪生从小就爱动脑筋。5岁时,有一天,他妈妈突然生病,肚子疼得厉害,经医生诊断患的是急性阑尾炎,必须马上动手术。当时还没有电灯,晚上用的是煤油灯。单靠煤油灯做手术是不行的,在紧急时刻,爱迪生突然想起,与小朋友一起玩时用镜片把太阳光反射到暗处,会把暗处照亮。他立即借了许多煤油灯和镜子,在每盏灯的后面放一面镜子,使镜子把煤油灯的光反射到床上。医生看到后高兴地借用这种光给他妈妈顺利地做完了手术:妈妈得救了,大家都夸爱迪生是个聪明的孩子。

1878年9月爱迪生决心要研制电灯。他从试验白炽灯开始,把一截耐热的材料装在玻璃泡里,用电流把它烧到白热化程度便可发光。这种试验首先是要找到合适的耐热材料。他先用炭来试,很快就烧断了。爱迪生拿起玻璃泡反复地琢磨,忽然想起,玻璃泡里有空气,空气中有氧,氧能助燃,就会烧断炭。于是他用抽气机尽可能的把玻璃泡抽成真空。再做试验果然没有马上烧断,持续了8分钟灯熄灭了。此时他想到金属熔点高,是耐热材料。于是他用钡、钛、钼等稀有金属试验,都不理想,当用白金做灯丝试验时,发光时间较长。可达2小时,但是白金太贵,一般人是买不起的。

一天,爱迪生又在考虑下步该用什么材料做试验,忽然看见桌上放的棉纱,他脑里闪出一个念头,立即剪断一截棉纱放到炉火上烤,棉纱被烤焦了,变成了炭,他小心的装进玻璃泡里,经试验效果很好,灯泡寿命延长到45个小时,助手们非常高兴,爱迪生觉得不成,还得找新的灯丝材料:他根据棉纱的性质,决定从植物纤维方面人手继续做试验。到1880年5月已经试验过6000种耐热材料,灯泡能连续使用300小时。天逐渐热了。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考虑建设灯泡厂的事宜,觉得闷热,就手拿起一把竹扇子。扇着、扇着,脑里又出现一闪念,他把竹扇子扯碎了,取一片,经炭化后装进玻璃泡里,通上电连续亮了1200小时。这次试验太令人高兴了。不久,几百万只物美价廉的灯泡上市了,使用电灯的人越来越多。为了保证使用安全,爱迪生又发明一种“保险丝”让用户装在进户电路上。

竹丝灯在社会上使用很多年。到1906年人们又做了改进,用钨丝做灯丝,就是现在人们普遍使用的电灯泡。

爱迪生活了84岁。他是伟大的发明家,人们会永远记得他为人类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