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中第一个丧生的美国记者,遭遇了他自己的“殉难日”
“我渴望成为世界的一部分。”——迈克尔·凯利
“暴政是场灾难……就像奥威尔写道的,就像军靴在人类的面孔上的践踏。”——迈克尔·凯利
“举行反战游行不是给予和平机会,是给暴君机会,是给伊拉克核武机会,是给下一个恐怖大谋杀机会;这是为邪恶的扩展而游行,不是为邪恶的消失而游行。”——迈克尔·凯利
“他希望成为一个见证者。他比别人更在那里有事可做。他为战争而来,并对此充满热忱。”——迈克尔·凯利的一位同事
“他头顶星空,像孩子一样在睡袋中入睡。他对我说,他已经写满了10个笔记本。接着他把电话挪开耳边,说道,‘你听到导弹的声音了吗?’”——大卫·布莱德利(迈克尔·凯利的老板)
“一些人知道凯利是美国最有天份的作家和编辑;许多人知道他是敢怒敢言的专栏作家。我觉得他是个诚实、关心别人,甚至和蔼可亲的人。”——沙利文(《大西洋月刊》总裁和大西洋传媒集团出版人)
“我们之所以能比以前更加靠近和清楚地观看战争的画面,那是因为记者往往分担战争的危险。”——布什(美国总统)
“麦克尔·凯利刺穿了我的虚伪,是因为他拥有我所尊敬的一切。他是一名真正的作家,一名伟大的编辑。”——某网友
迈克尔·凯利简介
迈克尔·凯利(Michael Kelly,1957—2003),美国著名战地记者、编辑、作家。他在殉职前,是美国《大西洋月刊》前主编、记者兼《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战地特约评论员。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4月3日他在战场上不幸发生车祸而身亡,从而成为第一个在伊战中遇难的美国战地记者,同时也是在五角大楼“嵌入报道”计划中第一个遇难的战地记者。凯利曾经写过一本名叫《殉难日》的著作,而2003年的4月3日竟变成了他自己的“殉难日”。
凯利的简历光辉夺目,其盛名在美国众所周知。他从小就受其父亲的影响,立志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新闻记者。还在少年时代,他就说过:“我渴望成为世界的一部分。”他给人们最重要的启示是,世界上的各种声音,不管是来自书本中的声音,还是天上导弹的声音,都值得我们去倾听;我们要随时准备抛弃已经获得的稳定,投身于另一场或许会送掉性命、但却有着未知的快乐的新活动中,这是一个记者、但更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品质。
凯利的记者生涯最早开始于80年代初的《辛辛纳提邮报》和《巴尔的摩太阳报》,此后又曾在著名的《纽约时报》(该报驻白宫主笔)和《纽约客》杂志工作。后来他还曾担任过《新共和国》杂志的编辑、主编职务。
早在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凯利就以自由记者的身份到中东采访过。他当时是《新共和国》、《纽约客》和《波士顿环球报》的自由撰稿人;为说服他们同意派自己前往中东战场工作,他当时付出了许多努力。但仅仅6周之后,他生动的叙事能力与独立性报道,奠定了其在新闻界的良好声誉。
战争结束之后,凯利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撰写出版了著名的《殉难日》一书(中国著名记者唐师曾后来还在他的《重返巴格达》一书《序言》中提到,凯利在他的这本书中称“巴格达是世界上最廉价的卖淫场所”;自然,唯有战争是其直接或间接的原因)。此书后来还获得了马尔塔·阿尔布朗奖。而他的一篇有关美国资金如何被科威特领袖用来重建豪华宫殿的报道,也获得了广泛好评。
比起其他新闻记者来,凯利具有更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他说:“暴政是场灾难……就像奥威尔写道的,就像军靴在人类的面孔上的践踏。”在政治上,保守的凯利支持共和党。他曾在他的专栏文章中,毫不留情地批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及其副总统戈尔;而对布什政府的政策,尤其是外交方面的政策,他则给予了充分的支持。比如,他就坚决支持布什总统推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行动。他曾撰文鞭鞑反战者说:“举行反战游行不是给予和平机会,是给暴君机会,是给伊拉克核武机会,是给下一个恐怖大谋杀机会;这是为邪恶的扩展而游行,不是为邪恶的消失而游行。”
1997年,在连续抨击当时正主政的克林顿政府后,凯利被副总统戈尔的密友、《新共和国》杂志的老板佩雷茨开除。在离职之前,凯利与佩雷茨有过一场态度激烈、立场坚定的争吵。
不久之后,凯利进入了《大西洋月刊》工作,仍任主编要职。他的到来,使这家备受尊敬但日趋衰落的老牌杂志重新焕发了熠熠生机。他寻找到了更好的作者,添加了更多尖锐的评论,使它更贴近正在变化中的世界。他对于政治主张的执着,使《大西洋月刊》变得更为硬朗。他的专栏文章中那些固执的右派言论,也许会让一些人实在是不舒服,但是你无法怀疑他在新闻报道与编辑上的出色才华。
2001年在“9·11”之后,凯利果断地派出最好的调查性记者,斥资20万美元完成了该杂志精彩的封面报道。2002年,包括世贸中心废墟清理工作系列报道等在内,凯利的大量出色文章,不但使《大西洋月刊》获得了美国国家杂志奖中的3项大奖,并且让这家杂志的发行与广告获利亦颇丰。而其2002年4月号“萨达姆的世界”的报道,同样精彩异常。但此年秋天,凯利辞去了该杂志主编的繁忙职务,并计划写一本关于美国钢铁工业史方面的著作。
《大西洋月刊》总裁和大西洋传媒集团出版人沙利文说:“一些人知道凯利是美国最有天份的作家和编辑;许多人知道他是敢怒敢言的专栏作家。我觉得他是个诚实、关心别人,甚至和蔼可亲的人。”
作为《新共和国》杂志的前任主编,凯利还曾出现在几年前斯蒂芬·格拉斯的一部著名影片《说谎者》中。这至少说明两件事情:一,他在美国的名气很大;二,他当年在《新共和国杂志》工作期间撰写的那些政治倾向过于鲜明的文章,产生的影响很大。
迈克尔·凯利在伊拉克战场因车祸不幸身亡
2003年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为了能报道战场上的真相,麦克尔·凯利毅然离开舒适的办公室,奔赴危险的战场,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发回了大量前线新闻报道。与12年前初来海湾情况不同的是,这时他已是2个孩子的父亲。那么他为何重回战场?他的一位同事说:“他希望成为一个见证者。他比别人更在那里有事可做。他为战争而来,并对此充满热忱。他希望看到第二次的行动。”
一直到凯利死亡的前一天,他的老板大卫·布莱德利仍与其通过电话。布莱德利回忆说:“他头顶星空,像孩子一样在睡袋中入睡。他对我说,他已经写满了10个笔记本。接着他把电话挪开耳边,说道,‘你听到导弹的声音了吗?’”
作为《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战地特约评论员,凯利的最后一篇专栏文章刊登在该报的4月4日(他殉难的翌日)上。
2003年4月3日,在伊拉克战场上,凯利作为随军记者,跟从美国陆军第三机步师正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推进,就地采访,沿途报道。当天晚上,在萨达姆国际机场以南地区,他因其乘坐的美军“汉威”吉普车发生意外车祸而不幸身亡,与他同乘一车的一名美军士兵也当即丧生。但车祸现场情形不详。
凯利不但是第一名在伊拉克战争中丧生的美国记者,也是大约600名获准“嵌入”美军部队的随军记者中遭遇致命事故的第一人,是各国媒体在伊战中殉职的第五个战地记者。
4月4日,《华盛顿邮报》与《大西洋月刊》都公布了凯利遇难的消息。
白宫发言人弗莱舍说,布什总统对凯利的死“表示哀悼,并慰问他的家属”。
凯利殉难几天后,白宫记者协会举行第89次常年宴会。美国总统布什出席宴会并发表演说:“我们之所以能比以前更加靠近和清楚地观看战争的画面,那是因为记者往往分担战争的危险。”记者有机会“目睹士兵的技术、勇敢和大方得体,随军记者赢得军人更大的尊敬,因为他们也表现出自己的坚毅和勇气”。
布什只发表了10分钟演说,追悼在伊拉克遇难的13名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但特别突出两名美国人的生活和家庭,他们是凯利和全国广播公司的布卢姆。
由于上述原因,以往的盛会总是随心所欲和轻轻松松的,记者和总统互相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但此年的宴会变得严肃和有保留。
有位网友写道:“麦克尔·凯利……是在有点意外的车祸中丧失生命的,就像海明威并非是真正在战斗中负的伤,它多少令受害者本人感到遗憾。更遗憾的是他没有看到萨达姆的雕像被拆毁的历史性时刻,他为此已经等待了很多年。这则伤亡最终刺激起我对于战时记者的兴趣。老实说,多年以来,我一直对于这些在前线奔跑的记录员持有保留意见,也从来没有像正常的年轻人那样,听到炮弹在头上呼啸就振奋不已,并对自己说:‘看,我在参与并记录历史进程’。
“麦克尔·凯利刺穿了我的虚伪,是因为他拥有我所尊敬的一切。他是一名真正的作家,一名伟大的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