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要员摇摇头说:“粟司令,聂军长的电报就是这一句话,其他什么也没说。”
粟裕从机要员手中接过电报,又仔细地看了一遍,然后笑着说:“这一句话已经足够了!聂军长的这12个字是一首绝妙的诗,它将聂军长渡江后的喜悦和豪情全部写进了这12个字里。小王啊,你知道吗,这是一首古今中外的奇特战报!”
粟裕和聂凤智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啊。粟裕对聂风智这份电报的分析,正是窥探到了聂风智的心声。
却说这天晚上7点已过,聂风智来到七十九师,肖镜海师长跑到聂风智面前,大声地说:“报告军长,我师第一梯队准备工作完毕,请指示!”
聂凤智严肃地告诉他:“今晚毛主席、邓政委、陈司令、粟司令都在瞪着大眼睛等待我们二十七军的好消息呢,你们全师指战员不上岸,你就别来见我!船打翻了,你们就是抱着木板也要游过江去!”
“军长,你就放心吧!”肖镜海信誓旦旦。他果然不负聂风智所望,率领全师,只用了20分钟就渡过了江,第七十九师二三七团二连荣获“渡江第一船”称号。当船行驶到江中时,性急的战士在江当中看到岸边的石头,便兴奋地叫着:“到了,到了,我们胜利啦!”
这时,离岸边还有30米,战士们嫌船太慢,一个个“扑通,扑通!”向江水里跳,涉水抢滩,如猛虎下山般扑向敌前沿阵地。有的梯子刚刚架好,就被敌人的炮火炸断。一架木梯被炸断,10架人梯竖起来!第七十九师有一名战土,登陆时一条腿被炸断,当即昏迷过去。苏醒以后,他忍着巨痛,单腿爬向敌前沿,用尽最后力气,拉响炸药包,舍身炸开敌防御工事。我军前进的胜利通道,正是这些大无畏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铺平的。
每条船的头尾都挂着红灯笼,先遣侦察大队和江南游击队见到无数红灯笼向他们缓缓驶来时,按照事先规定的信号,他们在山头上燃起了一堆堆篝火。聂凤智登上山头,和游击队队长陈宏胜利会师。他们兴奋地握手问好。聂风智指着长江上闪烁的红灯笼说:“你看,今晚数百里长江万盏灯火,像不像那连绵不绝的红珍珠?像不像那一颗颗璀璨的星星?”
陈宏点点头说:“多美啊,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其势宏伟壮观,它将永载史册。”
“说得好!”聂凤智豪情满怀,由衷地感叹:“滚滚长江,千古以来,大军难渡。历史上有多少英雄好汉倒在这长江之中。1700多年前,曹丞相率领号称83万的兵马,大有投鞭断流之气概,结果被阻于长江,落得船焚兵折、落荒而逃的下场。太平天国的石达开,带领着反清将士转战数省,被困在长江上游的大渡河,导致全军覆没。历史在这条长江上演出过无数惊心动魄的活剧,留下了一首首英雄壮士的悲歌。往事沧桑,俯仰之间历史已成为遗迹了。今天,我们百万雄师过大江,不会重复历史的悲剧。我们不仅改变了长江天堑的历史,也改写了整个中国历史。”
俩人正在抒发感慨之时,作战处长刘岩从远处跑来对聂凤智说:“军长,昨天粟司令要求我们军过了江就立即发电报给他,你看怎么写?”
聂风智一拍脑袋,对刘岩说:“我一时太兴奋,差一点忘了,快向粟司令报告,”他望着气势宏伟的渡江大军,沉吟片刻,脱口说道,“电文是,我们已胜利踏上江南的土地!”
刘岩一愣,聂军长的电文一反常规,没有时间,没有地点,与其说它是战斗详报,倒更像一句美妙的诗句。聂凤智催促他说:“干愣着干什么,快去发电报啊!”
刘岩敬了个军礼,转身发电报去了。
在第二十七军强渡登上南岸,向繁昌县城挺进时,第二十五军在大套沟至鲁港地段强渡登岸。他们先后攻占双窑、汪家套、横山桥、铜山、岳山等要点,歼灭国民党军第二十军一部。22日天蒙蒙亮,他们兵分两路横扫三山、头棚地区之敌,经数次冲杀,在峨桥以东与右邻第二十七军会合。
第二十四军起渡后,船到江心,敌人接连发出的照明弹将江水照得通红通红。江西上帆樯林立,敌人的炮弹在船边爆炸,战士将生死置之度外,奋勇划着桨,嘴里不断地喊着:“快点,再快点。早一点登岸,早一点消灭敌人!”半小时后,他们登上闻新洲、紫沙洲,经两个多小时激战,全歼守敌,俘国民党军第八十八军第一四九师副师长以下1500余人。他们打扫战场后继续强渡长江,在铜陵与荻港段之间登上南岸,攻占太平街、顺安、石村,与左邻第二十七军会合。
中集团第七兵团的另一支渡江部队第二十一军在军长腾海清指挥下,于右起扫帚沟、左至下八甲一线渡江。他们在炮兵的掩护下,上千只木船扬帆竞渡,分头向江心洲疾驶。开船15分钟,船队被敌人发现,顿时,无数炮弹从天而降,子弹扑面而来。水面上,不时冲起几丈高的水柱。熟练的船工猫着腰,死死扳着舵,嘴里不断地鼓励战土们:“不要停,使劲划!身子不要动!坚持就是胜利,登上岸就是胜利!”战士们毫无畏惧,拼命划船,谁也不吭声。渡船靠岸后,敌人吓得向后退,战士们奋勇向前,直扑敌阵。他们从攻击开始到全部占领长生洲、氽水洲只用了一个小时。
21日18时,第二十一军由长生洲、氽水洲登船,起渡向南岸进攻,在离岸80米左右的地方,两只船搁浅,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冲啊!”大家争先恐后跳下水。江水淹没到胸口,冰凉冰凉的,脚底淤泥又黏又滑。一个浪涛涌来,打得战士们左右摇晃,不少人差点被江水卷走。战士们却毫不犹豫,双手举着枪,奋勇向江岸冲去。第一八三团六连最先登陆。其他部队也赶上来了。他们一口气向纵深冲锋,没多久就与第二野战军的第三兵团会合,接着齐头并进,攻占了大通、贵池、青阳等地。
21日早晨,粟裕接到第七兵团、第九兵团报告,中集团7个师28个团到达南岸,建立了东西120多公里,纵深20多公江南阵地,敌人的千里江防被突破。
四、江阴要塞起义
粟裕和张震指挥的第八兵团,第十兵团的7个军,共35万人,组成东集团,分别在两处实施强渡。一处是张黄港至龙稍港镇之间,另一处则是口岸、三江营和京口之间。各军的战斗任务是:整个东集团由东向西,第二十九军从靖江以东渡江,第三十一军尾随第二十九军攻占江阴,第二十八军从靖江以西渡江,第二十三军从泰兴七圩港渡江,第二十军从扬州以南渡江,强攻扬中,第三十四军从仪征、瓜州一线强渡,第三十五军攻占浦口,解放南京。
4月21日晚上8时,东集团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发起了冲锋。长达500公里的江面上,炮声隆隆,火光烛天,万船竞渡。炮弹爆炸掀起的根根水柱,在敌人探照灯的光柱横扫下,如一朵朵巨大的白色降落伞,从半空中坠入江中。从北看去,每只船后挂着红色的小指示灯,如火光点点,其场面之壮观,声势之浩大,令人感叹。9时正,秦叔瑾拿着一份电报,来到粟裕和张震面前,对他俩说:“这是二十八军的朱绍清军长发来的战斗详报,他们只用了半小时就过了长江,占领了滩头,正向申港以西、常州以北发展,打退了五十四军的拦截。二十九军占领了七圩港,二十军已占领了扬中。”
“报告!”机要员拿着另一份电报跑来了,粟裕接过他手中的电报,低头看罢,兴奋地对张震说:“这是王征明发来的战斗捷报,电报说江阴要塞起义成功了!”
说起江阴要塞起义之事,要先说说王征明此人。王征明是华东局社会部情报科长,济南战役期间成功地同中共济南地下党一起策划了吴化文部的起义,是一位秘密战线上的无名英雄。
江阴素有“江防门户”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江阴要塞以黄山为中轴,东起萧山与第一二三军相衔接,西与君山与第二十一军相衔接,三座高达三四百米的高山连为一体。整个要塞官兵约7000余人;有总炮台二座,大炮台三座,游动炮团一个,远程要塞炮70门,加农榴弹炮36门。主要任务是担负着张家港至黄田港60里江防。江阴要塞山顶有炮群,山腰有堑壕,山脚有地堡群,港口有木桩铁丝网,江面有舰只,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是江上一雄关。汤恩伯吹嘘说:“江阴要塞是铁打的防线,共军就是老虎、狮子,也休想攻下它。”
但是,中共华中工委从长远着想,在1947年即派出唐坚华去江阳城。他站稳脚跟后,在半年多时间中,发展了江阴炮台总台长唐秉琳、工兵营长唐秉煜兄弟俩加入了共产党。随后,他还发展了守备总队氏吴广文和王德容。由于他的努力工作,黄山、萧山、君山这三个山头上的要害部位,都掌握在共产党员的手中。
淮海战役胜利后,中共华中工委曹荻秋派建湖风门区副区长唐坚华和他的妻子,共产党员邱美,到江阴要塞组织武装起义。不料,唐坚华、邱美以棉花商身份装着一船棉花从盐城开往江阴时,船到泰州,在下坝码头被国民党城防司令部的特务截住,并以共军情报员的名义,将他俩关进了附近的一座名叫江照庵的尼姑庵里审讯。
唐坚华夫妇被捕的消息,被打入中统机关的共产党员徐冠苏所获悉。他立即派中共地下党员聂姐携带密信,连夜跑到盐城华中区委,向曹荻秋报告了这一情况。曹荻秋一面派人营救,一面派人把江阴要塞的情况向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报告。
这时,叶飞正在筹划第十兵团在江阴迅速登陆事宜,因为第十兵团的西面江面较宽。但是,如果在西面渡江,此处靠南京较近,敌情相对严重,部队不易在拂晓前建立滩头阵地,要想一夜之间渡江到达对岸,困难很大。叶飞看着地图,考虑如果从东面的江阴塞江面渡江,是较为理想之登陆点。可是,江阴要塞敌人防守严密,给部队登陆和向纵深发展带来很大困难。
叶飞面对地图,正在一筹莫展之时,接到曹荻秋送来的情报顿时舒展开紧锁的双眉,头脑中开始思考策划江阴要塞起义事宜。
只要江阴要塞起义成功,第十兵团渡江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叶飞越想越兴奋,仔细地酝酿策划起义的每一个细节。首先考虑的是人选;问题是派谁去策反呢?他头脑中很快闪现出华东局社会部情报科长王征明的身影。
王征明原是新四军一师侦察参谋,也当过敌工干部。叶飞是新四军一师副师长,常派王征明到上海、南京策反搞情报,王征明机智勇敢,聪明灵活,只要他一出动,每每是马到成功。王征明当时就被战友们誉为“孤胆英雄”。
叶飞认为,此重任非王征明莫属。他考虑成熟后,将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向韦国清政委和盘托出。韦国清赞同地说:“只有王征明才能胜任,时间紧迫,赶快向社会部要人!”
叶飞的电话打到了华东局社会部,向社会部说明了情况后,很快便得到他们的支持。一个小时后,王征明就站在了叶飞的大门口。“报告叶司令,王征明奉命前来报到!”王征明声音洪亮。
叶飞连忙招呼他进来。王征明长着中等身材,白白净净的方脸,天庭饱满广阔,微微突起的颧骨。他是个乐观而又健谈的人。
叶飞拉着他说:“王科长,你真是雷厉风行啊,30里路,你是怎么赶来的呢?”
王征明将右手向外一指,叶飞顺着他手指的地方,看见一匹战马拴在一棵小树上。王征明说:“叶司令,六条腿走路,你说快不快啊?”
叶飞明白他是骑马来的,用赞扬的口吻说:“你啊,老脾气改不了,一听说有任务,就风风火火地往这里赶。”叶飞递给他一杯水,说,“看把你跑得满头大汗的,先喝口水,再谈任务。”
王征明一边喝水,一边问:“叶司令,部队马上就要渡江,是不是有紧急任务?”
叶飞笑着点点头说:“你猜得不错,是有紧急任务。”叶飞如此这般地将此行的任务向他详细地交代了一番。然后强调说,“你和要塞党支部的主要任务是,起义后保持60里防区,控制三到四个港口,不打枪、不打炮,迎接我军登陆。”
韦国清接着说:“王科长,你如果完成了这项任务,为我军渡江立了大功,其他事情就由我们来办。在方法上,要注意掌握几个连长和排长,利用他们的封建关系掌握士兵。口号可以提得灰色一些,例如,我们是难兄难弟啦,要打一起打啦,要死一起死啦,要当俘虏一起当啦等等。”
叶飞交代他说:“马上渡江,解放全中国,全中国胜利在望。但是,胜利在望,不等于不要努力,任何时候不可麻痹大意。大意失荆州啊,如果稍有不慎,就可能暴露自己,而且导致前功尽弃。”
韦国清反复叮嘱说:“你一定要记住,我们十兵团是4月21日晚上8时渡江,你们必须在8时前干掉要塞司令戴戎光,或者设法架空他。”
王征明一一记下了首长的嘱托。当韦国清问他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解决时,他提出,对江阴要塞的情况不甚了解,这些唐秉琳和唐秉煜会向他详细介绍的,只是由于时间紧迫,军事骨干太少,希望首长给他几个团营干部。
叶飞爽快地说:“可以,你马上去找二十九军军长胡炳云、政委张藩要人,他们会全力支持你的。”
王征明接受了任务,出了兵团部,赶到第二十九军,胡炳云和张藩已接到了叶飞的电话,从几百个干部中,挑选了团长李干、营教导员徐以逊、陆德荣、王刚等四位同志,共同完成策反任务。
4月15日一大早,王征明一行人化装后,由政治交通员吴铭领路,向江阴方向疾行。他们当晚赶到江边,登上了小木船,向江南驶去。此时,天空一片昏暗,转眼便狂风大作,江面上巨浪翻滚,九级大风将小木船吹得一会儿抛向半空,一会儿落入低谷。没几个回合,小木船便被浪头掀翻,王征明等全部掉进江水中。他们在江水里搏斗着,挣扎着,五个人一会儿露出水面,一会儿又沉了下去。幸好他们都会游泳,与风浪搏斗了半个小时,终于游到了对岸。吴铭对这一带地形十分熟悉,在附近交结了不少朋友。他们摸到一个村子里,在一个朋友家休息了一会,将衣服晾干后,便向江阴要塞走去。
江阴虽是个古老的城市,它的出名,还是在出了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后才被世人熟悉和认识的。早在清顺治二年,江阴军民抗击清军24万人的围攻,守城81天,死难17万多人,城被攻破后,江阴遭到屠城,幸存者仅有老小53口。日本人侵略中国时,江阴再次遭战火袭击,江阴人当时纷纷举家外迁。据说现在的江阴人大部分是苏北人逃荒来到这里,住下来后,在此扎下根。
江阴城由于历经战火,城里到处千疮百孔。吴铭和王征明把同来的三个人安排在城外,俩人便直奔地下党的联络点。
在大街西边的一条小巷深处,住着一位从苏北来此扎根的唐老板唐仲衡。唐老板家每到晚上,总是贵客盈门,这些人都是要塞司令部的军官,最常来的有唐秉琳、唐秉煜、吴广文、王德容等,他们是中共要塞地下党支部的核心成员,常常到唐老板家以打麻将做掩护,研究讨论地下党的活动,酝酿组织起义事宜。一个月前,他们就接到通知,说“娘家”要来人,领导和组织他们的起义工作。
可是,他们左等右盼,却一直不见来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一无所知。整日盼望着组织上派的人快点到,他们并不知道唐坚华夫妇被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