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讲到这里也该结束了。如果你有幸到仙堂山一游,就不难看到那只栩栩如生的石虎;更不难看到,当年老虎背刘龙过河,由于用力过猛,那只深深陷进大青石里的清晰可见的掌印。
仙堂山黑龙洞的传说
在仙堂山的出土文物中,有九条造型奇特,神态各异的铜质小龙令人瞩目。这九条珍贵的小龙究竟出自哪朝哪代,还有待于考古家去研究,去论证。但由于他们都是在黑龙洞的深岩中被同时发现的,黑龙洞也叫九龙洞的传说,却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一提九龙洞,话就长了,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话说古时候,也不知是哪年哪月哪一天,东海龙宫张灯结彩,龙庭上下喧闹异常。龙子龙孙,虾兵蟹将,都在忙着庆贺老龙王的寿诞之日赠珠献宝。老龙王龙心大悦,降下一道官假三天的旨诣,让大家开怀畅饮,尽情欢乐。借此机会,九位龙子聚在一起嬉戏打闹,谈论家常,只见一位年长的黑龙若有所思地说:“听龙母讲,陆上人间繁荣似景,别有一番风趣。我有心趁假日到人间一游,不知诸位兄弟意下如何?”众龙子一听,异口同声地说:“龙宫生活早就过厌烦了,兄长之言正合我们的心愿。”于是,说说笑笑一起来到龙宫向东海龙王请命。老龙王今天特别高兴,加之酒兴大作,便随口应道:“可以答应你们的请求,但有两条要孩儿记下:这一,到了人间,只可造福人间,不可造孽;这二,速去速回,不可贪恋红尘。”九位龙子一听,个个欣喜若狂,呼啦一声跪在地上,齐声呼道:“多谢父王恩准。”次日一大早,九位龙子告别龙父龙母,便雷鸣电闪地腾空而起。不知不觉来到了亿万神洲,来到了炎黄圣地,浏览了碧瓦辉煌的城廓,俯瞰了一望无际的庄园,一个个无不为目不暇接地壮丽山河和繁华胜境所陶醉。可是,当来到巍巍峨峨的太行山上,来到位居上党盆地的襄垣境内时,却看到的是千村薜荔,万户萧疏,一片荒凉景象。于是,它们按下云头,飘飘落地,在县城西南方向选择一块藏龙卧虎之地栖息下来,想看一看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它们摇身一变成了九个年轻漂亮的小伙子,来到了漳河附近的一个村子里。但只见,这个百户人家的村庄,家家门落锁,户户无炊烟,心里更觉凄凉。这时候,从迎面走来一位颤颤抖抖,骨瘦如柴的老人,它们赶忙上前躬身问道:“老大爷,请问这村子里的人都到那里去了,鸡不叫,狗不咬的,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老人长叹一声道:“唉,水龙王不长眼啊,三年了竟没有下过一场透雨,地里的庄稼颗粒未收,老百姓吃什么?这不,走西口的走西口,闯关东的闯关东,都到外边逃荒去了。留下我这把老骨头,恐怕也活不上几天了。”众龙子听了,心里实在不是滋味。它们心事重重地回到驻地,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有的说:“我们真是久居龙宫地,不知民间苦啊”;有的说:“临走的时候,父王吩咐要造福于民,我们总不能见死不救吧”;有的说:“咱其它本事没有,而耕云播雨却不在话下,我们何不下几场雨,解救生灵于涂炭呢。”最后还是由黑龙拍扳:“好,就这么办!”
当真,当天晚上,晴空一声雷,下来了瓢泼大雨,一直下了三天三夜。逃荒在外的百姓听说家乡下了透雨,一个个喜出望外,奔走相告,纷纷赶回家园,争分夺秒养种,出现了灾年变丰年的可喜景象,老百姓又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九位龙子心里一高兴,竟忘了龙王速去速回的嘱咐,在这里住了一天又一天,呆了一年又一年。闷了,到宝峰寺游山玩景;渴了,到漳河里击浪戏水,饱尝着人间的乐趣。
有一年南蛮北侵,率兵来到了漳河岸边,来到了九龙隐居的大山附近。其中有一位会看风水的蛮子,看了山势惊叹不止,摇头晃脑地说:“了不起,了不起,这里的风水太厉害了,这块宝地上将要出九个真龙天子。”领兵的头子听了也很吃惊,挥着长茅恶狠狠地说“这还了得,你一定想办法给破了它。”风水先生说:“破也不难,请将军给我找几个石匠来。”领兵的头子当即抓来十几个石匠,按照风水先生的安排,在漳河北面的悬崖峭壁上,凿了八九七十二个小洞,在小洞里点起了七十二盏狗油灯,每天晚上灯火不息,整整点了七七四十九天,一时间,漳河岸上狼烟流滚滚,臭气逼人。这时候,九位龙子只觉得头晕目弦,心烦意乱,浑身疼痛难忍。涉事较深的黑龙,知道这是南蛮妖人在作崇,急忙召来众龙子说:
“看来这地方不可久留了,再呆下去我们就有烤死的危险,还是赶快走吧。”当天傍晚,只听惊天动地一声巨雷,把百姓家的窗户纸都震破了,九位龙子腾空而起。速速远离了漳河岸边。由于走了仓促,又是晚间行动,一位小龙迷了路径,本应往北,他却往南。亏了黑龙东寻西觅,才从淤泥河附近的一个小桥下把它找了回来。
九位龙子一路北行,来到了仙堂山上空。按下去头一年,“好个去处!”只见,重峦饶风趣,无地不蓬莱,祥云绕松风,紫气高北斗,仙堂山林隐山坳,娲皇宫空悬绝顶,满山奇花异草,处处景色宜人。黑龙转忧为喜地说:“我们能在这里安家落户,也就不枉此行了。”说好便好,它们选择了一个深莫测的岩洞,人不知鬼不觉地住了下来。但住了一段时间以后,它们又发现这里也有美中不足之处。众龙子议论纷纷地说:“这地方什么都好,可就是缺水,有刹风景且不必说,对我们这些水生水长的来说,长此下去也受不了。”还是那位年长的黑龙点子多,听了大家的议论胸有成竹地说:“这件事我早已想过了,选一个黄道吉日,我代表大伙返回龙宫,向父王借一点东海水来也就够了。”众龙子听了,连声叫好:“还是兄长高见。”
一天夜里,仙堂山阴云密布,风雨大作,伴随着雷鸣电闪,仙堂寺周围不时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听到这非同寻常的响声。听到这非同寻常的响动,寺内的一位老方丈翻身下床,借着电光抬头一年,只见有九条金龙在云雾中忽隐忽现地穿来穿去,忙个不停。然后,便陆陆续续地向寺院南面的深岩大洞隐去。霎时间,奇迹出现了,只见寺内五泉涌流,股股清泉直泻而下。老方丈被这一神奇的动人场面惊呆了,双手合十,朝着洞口的方向默默念道:“阿弥陀佛,善哉!”
第二天,九龙戏水,造福于民的喜讯不胫而走,传遍了千家万户,传遍了上党大地,人们成群结队地来到了仙堂山上,来到了九龙蟠踞的洞口,观瞻胜景,焚香还愿,感谢九位龙子的大恩大德。打那以后,每遇旱年,人们就斋戒三天到洞口向九龙祈雨,无不灵验。
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九龙频降甘露、普救众生的业迹,把九位龙子访问旱情的村子叫做九龙,把小龙出逃避难的地方叫做藏龙(后改称常隆),把九龙定居仙堂山的岩洞叫做九龙洞。至于是什么时候又将九龙洞改称黑龙洞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马和尚”的由来
在长治县五龙山一带,有一个“马和尚”的传说。相传,五龙山松树和其它山上的松树不一样。五龙山松树直捋捋的钻天钻天高,都是扭丝往上长,棵棵都是栋梁材,树冠全是尖尖塔,没有一棵平顶松。三镇二十八村都把五龙松叫“神树”,没有一个人敢偷砍偷伐。可是,到了北宋嘉佑年间,黄梅寺一个和尚准备还俗,生了奸心,以修路为名,伐得几株大松树,卖得一些银两,在五龙山附近的一个村庄置办庄田娶老婆。正当洞房花烛夜时,他突然暴病身亡。新娘子将他葬埋后,招赘新郎倌重新过日子。第二年春天,这户人家的一匹母马产下一头小马驹,小马驹忽作人言,说自己生前是黄梅寺内还俗和尚,因偷伐松树被罚作牲畜以赎罪过,恳求主人把他施舍到黄梅寺终年拉磨碾面,赎罪还债。那马成年累月拉磨,转啊转啊,人们都称它“马和尚”。此人出生何地,难以说清。但古《长治县志》确有记载。
五、上党历史大事件
秦赵上党之战
上党号称天下之脊,“俯瞰中州,肘臂河东、并州,则谓晋国咽喉也”,形势十分险要,所以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402年,魏、赵、韩三家分晋,上党归韩。但强大起来的秦,对上党早就觊觎。公元前280年,秦将白起曾深入上党,攻取了光狼城(今高平康营村)。此时,秦吞食上党之口已经张开,只是由于当时正值秦楚战事紧张,才撤军缓和下来。之后,秦对楚作战获胜,于是又在公元前262年,重逼上党。
秦昭王四十五年(前262年),秦攻上党,韩国之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主动将上党史献于赵国,被封为华阳君。赵国名将廉颇屯兵于上党史南界,抵抗秦军。赵军曾在今长治县八义乡东坪、西坪驻兵,并在石后堡建立堡垒,扼守三关要道,与秦军相持3年之久。
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年),范雎用反间计诱使赵孝成王换谈根本不知怎样打仗的赵括为将。趾高气扬的赵括改变廉颇战术,率大军盲目出击,强令东、西营和石后堡驻军挺进长平(今长治县、高平市交界处)。
此时,秦昭王特地起用了军功显赫、威震敌国的武安君白起为主将。白起针对赵括鲁莽轻敌、缺乏作战经验的弱点,采取诱敌深入,迂回包抄的战术,决战之初故意改退。赵括愈加轻狂,倾巢而出,乘“胜”追击。追至秦垒,秦军主力一面坚守城垒,一面乘其不意,出两支奇兵:一支2.5万轻骑速进赵军背后,占据秦岭(又名宝山,在今高平市、陵川、长治县交界处),切断了赵的后路,“遮绝赵救兵及刍饷”;一支5000人的精兵穿插赵军中间斩赵军为两截,使其失去统一指挥,首尾不能相顾。赵军顿成釜中之鱼。这时白起以静制动。
从7月中旬到9月,赵军被困整整46天,粮尽水竭,互相杀食,不战自乱。赵括组织了四支突围,结果自己中箭身亡。赵军失去的主帅,立刻陷入混乱。秦军趁机猛烈进攻,赵军丢下兵器,卸下铠甲,全军投降,被白起坑杀于现在高平市的王赧(杀谷,又名脊冤谷)、箭头、围城、谷口、金门山一带。赵括空言清谈,万余将士的性命被坑杀。野蛮残酷的大屠杀使成千上万的将士血流成河,赵括自己也一命呜呼!
曹操太行征高干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率领大军攻取战略要地上党郡治壶关城。曹操围壶关时,因长途跋涉,急于速决,曾下令把固守城池的袁绍之将卒“城破皆坑之”。后冷静思考后,觉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便收回成命,放天东门,使守城将卒突围弃城而去,曹操没费吹灰之力便获其城。
建安十年(205年)十月曹操李典、乐进、张燕攻打并州、高干守住天险壶关口,曹军久攻不克。第二年正月,曹操亲自前往攻之,高干据关难击,曹便如集众将共谋破干之计。
荀攸说:“若破干,须用诈降计方可。”曹操分析了当时的情况,高干凭借天险和坚固的关城,攻坚不易;况且自己是长途跋涉,将士疲惫,粮草缺乏,不宜久战。诈降高干,见了高干听后佯说:“曹新到,可乘其军心未定,今夜劫寨,某可当先。”高干听后大喜,从其言。是夜干亲引万余军前去劫寨。将至曹寨,突然背后喊声大震,伏兵四起。此时高干方知中计,急回关时,乐进、李曲已夺下了关。高干无奈夺路逃跑,后被王琰所杀,其人头也被王琰献予曹操。
曹操两次攻克的壶关,并非一地,前者指的是壶关县城。古代的壶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其辖地包括长治。早在东汉末年,上党郡治就置于壶关。当时的上党郡辖域相当于今和顺、可榆社县以南、沁水流域以东的广大地区。袁绍得并州后,曾派重兵镇守上党。曹操即得冀州,自然要夺取上党这块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所以才有建安七年围壶关之举。曹操曾作乐府诗曰:“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羊肠坂就在壶关县境内。
李隆基发迹潞州
李隆基(685-762年),即唐玄宗皇帝。中宗景龙元年(707年)四月,李隆基以临淄王的封爵和卫尉少卿的四品官职,兼任潞州别驾,第一次来到潞州(今长治市)。景龙三年(709年)十月卸任回长安。延和元年(712年),即帝位。在潞州治政近三年。
李在潞州时,多方延揽人才,收取民心,显示了杰出的政治才能,“有德政、善僚属、礼士大夫、爱百姓”。理政之余,还修造了一所宏丽的府第,后面建有“德风亭”(旧址在今长治市府上街)。亭西有辇道接“盾花梳洗楼”(旧名游岭,即今牛岭)。他常和潞州名士、幕僚、契友在这里赏景赋诗、评论国事。谈到唐太宗的赫赫功绩,他往往仰天长叹,似有无限感慨;谈到当时秉政的中宗、韦后,他不过微微一笑,似乎不屑一顾。而当大家谈到各自的抱负时,他却静静地听着,不置一辞。大家问他,他又笑而不答。酒到酣处,他离席起舞,吟唱起汉高祖的《大风歌》,大家才知道他的志趣不凡。由于他风雅博学,平易近人,礼贤下士,有识之士都乐于归附。李隆基选拔人才,能够不拘一格。如后来封为霍国公的王抟仲,“本高丽人”,父亲犯罪,没有官奴,只因“性识明悟”,他就引为心腹,让毛仲“伏事左右”。又如后来封为成纪侯的李宜德,为人家奴而“矫捷善骑射”,他就“以钱五万买之”。同时暗中蓄积武力,伺图展露身手。景龙三年(709年)十月,李隆基带着精锐将士卸任回长安,就让毛仲、宜德二人“挟弓矢为翼”,后来,李隆基以皇侄身份起事,诛韦后及其党羽,拥立他的父亲睿宗,为他不皇帝打通了道路。李宜德参加了诛除韦后的行动。王毛仲则参加了陈镇压太平主谋乱的行动,为李隆基当皇帝扫除了最后一道障碍。三年后,李隆基即帝位,开创了与“贞观之治”齐名的“开元盛世”。
开元十一年(723年)正月,李以皇帝身份再次来到潞州。侍驾而来的,还有张嘉贞、张说、张九龄、苗晋卿等名臣。他初九日进入潞州后,大摆筵席“宴父老”。并把当年故居改为“飞龙宫”,让张说写了一篇《上党旧宫述圣颂》,树碑勒石;还让张九龄写了一篇《圣应图赞》。而且免除了潞州五年的租税,赦免了“大辟”以下的所有罪犯。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东游泰山,回程途中又绕道潞州,体察民情,慰问疾苦,再次赏赐“父老”。
开元二十年(732年),李第四次来到潞州,对老年人普遍“赐粟帛”,让已经征募、即将开拔的士兵归里;另从别处征集,并再次免除潞州三年租税。
李隆基之所以对潞州情有独钟,因为潞州是其发迹之地。
陈卿起义
陈卿,平顺县青羊里石埠头村人,时朝嘉靖年间平顺农民起义军首领。
嘉靖三年(1524年),陈卿因不满统治者的欺压,来到青羊山组织起义,一年就组织起2万多人,正式在太行山的高峰风则岭上插起了农民起义军的大旗。
义军日夜活动于山西、河南之间,杀富豪,救贫民,声威震惊了明王朝。嘉皇帝于1525年派大军,第一次对青羊山起义军进行围剿,结果被起义军打得大败。潞城、黎城、壶关、潞州大部分地区被起义军占领。河南林县、河北涉县也成了起义军基地。
1527年农历十一月,明王朝对起义军进行第二次围剿,起义军采用正面迎击和迂回敌后奇袭的办法,再次粉碎了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