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战斗的严峻考验,起义军声威大震,兵分三路主动出击敌人。起义的迅猛发展吓得明王朝魂惊魄散,又派10万兵力分三路围剿起义军。义军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英勇不敌众退到马武寨据险固守。后因河南林县乡绅郝世昌告密、指路,官兵才攻下马武寨。陈卿率军突围转移,行至常军山遭敌伏击被抓,解往北京斩首。为了防止农民再度起义,明嘉靖八年(1529年)划潞城16里、黎城10里和壶关10里设为“平顺”县,意即平息了暴乱,让百姓依顺朝迁。
三垂风夹寨之战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驻潞州的昭义军节度使孟方立占据上党,拥兵自重,其战略位置于晋王李克用十分不利。李克用遂于中和三年(883年)十一月,遣其弟李克修攻破泽、潞二州,孟方立败走山东,以邢、磁三州号立昭义军。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李克用亲率大军击破孟方立之子孟迁,取邢、磁三州,还军上党,于三垂冈(今长治市北郊二冈山),置酒劳军,并鼓瑟而歌。
然而,潞州战事并未就此平息。就在这年,潞州守将李克恭被叛将冯霸所杀,以潞州叛降于河南朱温。朱温原为黄巢部下,降唐 后挟持唐昭宗由长安迁至洛阳,自己拥兵于河南开封。得潞州后,派大将葛从周入守潞州,又以皇帝名义委任孙揆为昭义军节度使。李克用派大将康君立复夺潞州。光化元年(898年),潞州守回潞州。天复元年(901年),朱温大举进攻李克用,又一次占据了泽、潞二州。此时朱温渐渐势大,天复三年(903年),又遗兵攻沧州,沧州守将刘仁恭于晋,李克用以嗣昭为潞州留后,加固城防,以图长久。
朱温称帝后,派兵10万向潞州杀来,潞州守将李嗣昭紧闭城关,固守不出。梁军久攻不下,便在潞州城下(今郊区南、北寨)筑长城,状如蚰蜒,内防冲突,外拒援兵,谓之夹寨。双方相持一年有余。这一年李克用沉疴不起,临终时将大权交于其子李存勖,并嘱其三件事:一解潞州之围,二灭梁报仇,三复唐宗社。
李克用死后,李存勖继晋王。梁军以李克用新丧、李存勖新立而放松戒备。李存勖亲率周德威及大军从太原出发,疾驰6日抵达黄碾(今郊区黄碾镇),来到三垂冈下。李存勖想起当年其父在此鼓瑟饮酒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千,遂伏兵三垂冈,而梁军对此却毫无察觉。
第二天清晨,适逢天降大雾,李存勖指挥大军一鼓作气,直捣梁之夹寨,梁军尚在梦中,仓促中不及应战,被晋军杀得大败,死伤逾千,马匹器械遗弃无数。从此,李存勖与后梁朱温隔河(黄河)相望,成对峙之势。
开平五年(911年),李存勖大败朱温于河北高邑,并逐步占领河北,同光元年(923年),灭后梁,即帝位,国号唐,史称后唐庄宗。
长乐急袭战
1938年4月4日,日军以第一O八师团为主力,出动兵力3万余人,分九路向我晋乐南抗日根据地分进合击,企图消灭我八路军主力,史称“第一次九路围攻”。
4月13日,敌一O八师团第一一七联队进攻榆社,后因榆社已成一座空城,敌又受我军第三八六旅顽强截击,于15日仓皇窜回武乡。我军第一二九师主力尾随敌军至武乡,伺机歼敌。是日黄昏,敌军弃武乡城东窜,我军立即紧紧抓住这个战机,决心以突袭手段,将这股日军主力歼灭于浊漳河河谷。
当夜,第一二九师以第七七二团、第六八九团为左纵队,以第七七一团为右纵队,分别沿浊漳河南北两岸对敌实行平行追击,第七六九团为后继部队、第七七一团两路纵队在武乡长乐村河谷将敌后继部队截住。我军迅速占领两岸高地,枪弹、炮弹、手榴急风暴风暴雨般飞向敌军行列,敌军顿时人仰马翻,死伤遍地,车辆、辎重沿河堆积。随后八路军战士以排山倒海之势冲下高地,与展开白刃搏斗,日军被截为数段,如一条垂死长蛇,被困在长乐河谷地带。
已过长乐村敌之主力闻讯大惊,为解救其被困部队,急忙1000集中余人,向八路军左翼纵队发动猛攻。第一二九师师部即令第七七二团十连担任阻击,该连与10倍之敌,激战4小时,打退了敌人的无数次冲锋,终因众寡悬殊,终于夺回了失去的阵地。15时,日军组织第一O五联队千余人由苦米地旅团长自带领,从武乡蟠龙向长乐村增援,我军一二九师第七七二团、第六八九团同敌人进行了英勇的冲锋与反冲锋,给敌人以重创。激战至17时,敌又从辽县方向急调1000多人前来增援。根据当时情况,已不能全歼敌人,为巩固即得胜利,第一二九师决定以第七六九团、第六八九团各一部形成游击网,袭扰与迷惑敌人,其余主力主动撤出战斗。长乐之战我军共毙伤日军2200余人,缴获步枪百余枝和一批军用物资。第七七二团团长顺成焕同志在撤退时不幸中弹,光荣牺牲,年仅25岁。
长乐之战,是刘邓首长采用急袭战术置敌于死地的光辉战例。刘伯承曾称赞说“决心迅速正确,夹击与追击配合得当,撤消时战术灵活机动。”这次战斗是粉碎“九路攻”时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仗,至此日军九路围攻宣告失败,八路军雄踞太行的局面得以实现。
沁源围困战
1942年10月,日军第二次侵占沁源,企图使沁源伪化,实现其“山地剿共实验区”的毒辣计划。我沁源抗日军民针锋相对,对日军开展了长达两年半的围困战。他们首先开展了空室清野大行动,把水井填死、碾磨炸毁、粮食运走,隐匿到深山老林与敌周旋,使日军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接着又掀起“抢粮运动”,组织起来,乘夜摸进敌据点将敌人抢劫的粮食运出来。一夜之间,竟有万余军民出动,后来又发展到“劫敌运动”,不仅夺回敌人抢走的羊、牛和其他财物,而且连敌人的军用物资衣服靴也“劫”,使敌惊恐万状,惶惶不可终日。“家家造石雷,人人埋石雷”,在敌人补给线上到处埋下石雷,给了敌人一次又一次沉重打击。特别是1945年3月的“总围困”中,沁源军民将15000颗地雷、石雷布在城关、交口重封锁起来,炸死敌人940多人。4月11日敌人付出惨重代价后,狼狈逃窜,沁源围困作战中我抗日军民先后作战2700余次,毙伤日伪军4000多人,俘获日伪军200余名、解救被抓群众1700余人。
沁源围困战是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它成功创造了对占领我腹心地区之敌进行斗争的范例,当时就受到中共中央的重视和表彰。1944年1月17日,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特地发表了《向沁源军民致敬》的社论,指出“模范的沁源,坚强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是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之一。”
六、革命圣地
太行太岳烈士陵园
位于长治城内梅辉坡西面,建在古皇城遗址(明代王府)。旧称皇城,原为唐、宋以来的节度使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