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儿科疾病
11379900000037

第37章 小儿夜啼

小儿夜啼是指3个月以内的婴儿,夜间啼哭不安而查不出其他原因的症候。小儿夜啼的病因复杂,有的因发热心烦或脾寒腹痛引起;也有因受惊恐和生活习惯改变所致;亦有因为尿布浸湿、饥饿或包盖过严引起。临床表现是白天嬉笑如常,但在晚间睡眠时啼哭不安,多为每晚定时啼哭,有的甚至通宵达旦。时间久后会影响患儿的身体发育和健康。

小麦红枣甘草饮

【组成】 淮小麦15克,红枣6克,炙甘草3克,蝉蜕3克。

【制法】 用以上4味加水煎汤,去渣取汁。

【功效】 疏风清热,镇静安神。

【用途】 适用于小儿夜啼。

【用法】 代茶饮,不拘时,每日1剂。

丹参冰糖饮

【组成】 丹参3~5克,冰糖10~15克。

【制法】 将丹参放锅内加水煮,取药液50~100克,冲冰糖溶化。

【功效】 镇惊安神。

【用途】 适用于暴受惊恐之小儿夜啼。

【用法】 每日1剂,1次服完,连服3~5天。6个月以下婴孩酌减。

夜啼方

【组成】 朱砂20克,琥珀20克,吴茱萸30克,蜂蜜适量。

【制法】 取以上前3味共研细末,每取药末1~2克,加入蜂蜜调制成药饼,备用。

【功效】 安神定惊。

【用途】 适用于小儿夜啼。

【用法】 将药饼纳入脐中,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7天为一个疗程。

朱砂止啼方

【组成】 朱砂1克。

【制法】 把以上1味共研细末,水调成糊,备用。

【功效】 宁神定惊。

【用途】 适用于小儿夜啼。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

朱砂五倍子茶方

【组成】 朱砂0.5克,五倍子1.5克,陈细茶1克。

【制法】 用以上3味共研细末,水调制成药饼,备用。

【功效】 清心定惊。

【用途】 适用于小儿夜啼。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地龙糊

【组成】 鲜地龙2条。

【制法】 将以上1味洗净捣成糊状,备用。

【功效】 清热熄风,定惊止痉。

【用途】 适用于小儿夜啼。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

牵牛子散

【组成】 牵牛子7粒。

【制法】 取以上1味研末,加水调成糊状,备用。

【功效】 清热,安神。

【用途】 适用于邪热壅盛所致的小儿夜间烦躁哭闹。

【用法】 每晚睡前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

丁香蝉蜕糊

【组成】 丁香3粒,蝉蜕2克,钩藤3克。

【制法】 将以上3味共研细末,水调为糊,备用。

【功效】 熄风定惊止痉。

【用途】 适用于小儿夜啼。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牛蒡子珍珠散

【组成】 牛蒡子50克,珍珠粉2克,朱砂3克。

【制法】 用以上3味共研细末,备用。

【功效】 清热定惊。

【用途】 适用于小儿夜啼。

【用法】 每取药末1克敷于脐中,外用胶布固定。

黄连朱砂饼

【组成】 黄连3克,朱砂0.5克,生地10克,五倍子15克,陈茶水适量。

【制法】 用以上前4味共研细末,加入陈茶水适量,捏成小饼状,备用。

【功效】 滋阴润燥,清心安神。

【用途】 适用于小儿阴血亏虚之夜啼不止、五心烦热、躁动少眠、大便干结等。

【用法】 敷于脐部,外用胶布固定,每晚更换1次,一般敷2~6次有效。

朱砂蚕钩膏

【组成】 朱砂9克,僵蚕9克,钩藤9克,黑丑3克,灯心草4克。

【制法】 将以上5味共研细末,加米汤适量,调和成膏状,备用。

【功效】 清心安神,消积除胀。

【用途】 适用于小儿心经积热、夜啼不安。

【用法】 取药糊适量敷于脐部和掌心劳宫穴,每日下午敷药1次,晚上再敷药1次,连用3~5天为一个疗程。

黑丑米汤糊

【组成】 黑丑3克,米汤适量。

【制法】 取以上前1味共研细末,加米汤适量,调和成糊状,备用。

【功效】 消积除胀。

【用途】 适用于小儿夜啼症属食积不化者,症见小儿入夜啼哭不止、或定时夜间啼哭、腹胀、吮乳、大便中有不消化之物。

【用法】 每晚睡前1小时取药糊适量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连续涂药至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