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儿科疾病
11379900000038

第38章 小儿佝偻病

小儿佝偻病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活动性病例在冬春季较常见。临床以颅骨软化、出牙迟、肋骨串珠、O形腿、X形腿等骨骼症状为特征,多发生于6~24个月的小儿,未成熟儿较多见。缺乏维生素D,会使人体肠道吸收钙。磷的能力降低,食物中的钙磷大部分从粪便中排出,造成血中钙、磷浓度降低,直接影响骨骼钙和磷的沉积,妨碍全身的骨骼的生长。由于血中钙、磷浓度降低,机体还会动员骨骼中的钙、磷入血,造成骨骼脱钙。患儿表现为前囟闭合延迟,骨缝加宽,重者有颅骨软化,按压枕部有乒乓球感觉,称为“乒乓头”,有的可形成“方颅”、“十字头”或“马鞍头”。婴幼儿时期可在两侧肋骨与肋软骨连接部位肥大,外观看像两串珠子,称“肋串珠”,胸廓下缘肋骨外翻,严重者出现“鸡胸”。以上胸部异常变化必然导致胸廓畸形,以致影响心肺功能,且极易反复患肺炎。此外,双下肢弯曲形成“O”形腿或“X”形腿,以及出现脊柱侧弯。

菖蒲艾叶川芎方

【组成】 菖蒲20克,艾叶30克,川芎、茯苓、五味子各12克,羌活10克,鸡蛋清或麻油适量。

【制法】 用以上前6味研细末,用鸡蛋清或麻油调拌。

【功效】 补钙壮骨。

【用途】 适用于小儿佝偻病。

【用法】 敷贴关元穴、囟门(初期敷两足踝尖、涌泉穴;后期敷命门、百会穴),再加温灸。初期可加牡蛎、狗骨各6克(研细);后期加乳香12克,麝香0.3克(研细)。

干姜细辛糊

【组成】 干姜、细辛、鸡蛋各6克,肉桂12克,麻油适量。

【制法】 将以上前4味共研细末,用麻油调拌。

【功效】 补钙壮骨。

【用途】 适用于小儿佝偻病。

【用法】 敷贴膝关节、印堂、大椎穴等处。

苦参桑白皮矾洗方

【组成】 苦参15克,茯苓皮15克,苍术15克,桑白皮15克,明矾15克,葱白少许。

【制法】 以上6味加工研碎,每次取药末30克,加水5000克,煎煮去渣备用。

【功效】 清热利湿,祛风辟秽,健脾补中。

【用途】 适用于小儿脚纤细无力,行立不得。

【用法】 温洗患儿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