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儿科疾病
11379900000036

第36章 小儿自汗、盗汗

所谓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的状态下,如静坐、静卧、睡眠等时,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出汗过多,或大汗淋漓不止为主的一种证候。小儿汗证多发生在2~6岁体质较虚弱的儿童,故又常称“虚汗”。其中睡中汗出,醒时止者,称为盗汗。盗汗又分为生理性盗汗和病理性盗汗两种,生理性盗汗是由于小儿新陈代谢旺盛,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健全,调节功能也欠完整,所以当孩子睡熟后有时出汗现象,但不伴有其他症状;孩子的精神、饮食、面色、大小便都正常,对此尚无需治疗,过段时间就会自愈。病理性盗汗,多见于结核病和佝偻病。如果病儿在出盗汗的同时还会伴有其他症状,如伴有低热、咳嗽时,可能是患了肺结核;伴有睡觉不踏实、烦躁易怒、腹胀、出汗有酸味、尿味刺鼻等,很有可能是佝偻病的早期。不分寤寐,无故汗出者为“自汗”。中医认为,小儿汗症多因表虚不固、气阴虚热等原因所引起。在治疗时应分清病因。

桑叶毛桃萸肉饮

【组成】 桑叶12克,山毛桃10克,山萸肉12克,红枣10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益气养肺,固表敛汗。

【用途】 适用于小儿自汗。

【用法】 每日1剂,分3次服。

甘蔗叶洗方

【组成】 甘蔗叶适量。

【制法】 取以上1味加水煎煮,去渣备用。

【功效】 补虚止汗。

【用途】 适用于小儿自汗、盗汗。

【用法】 温洗全身,每1~2次,连洗2~3天。

牡蛎龙骨麦芽方

【组成】 牡蛎粉30克,龙骨30克,大麦芽50克。

【制法】 将以上3味共研细末,每取药末5克,调和备用。

【功效】 养心敛汗。

【用途】 适用于小儿汗症。

【用法】 敷于患儿脐部,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2次。

郁金牡蛎方

【组成】 郁金粉0.24克,牡蛎粉0.06克。

【制法】 用以上前2味共研细末,用米汤适量调成糊状,分成2份,备用。

【功效】 行气解郁,收敛固涩。

【用途】 适用于小儿汗症。

【用法】 敷于患儿乳中穴,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五倍子赤石脂方

【组成】 五倍子100克,赤石脂100克,没食子100克,煅龙骨100克,牡蛎粉100克,辰砂5克,食醋适量。

【制法】 把以上6味共研细末,每次药末10~20克,用水、醋各半调成糊状,备用。

【功效】 收敛固涩止汗。

【用途】 适用于顽固性小儿盗汗。

【用法】 每晚睡前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次晨取下。

五倍子辰砂方

【组成】 五倍子5克,辰砂1克。

【制法】 取以上2味共研细末,每次取药末少许,用温水调成糊状,备用。

【功效】 敛肺降火止汗。

【用途】 适用于肺气阴虚、心血亏损所致的小儿盗汗。

【用法】 每晚睡前敷于脐部,每3天换药1次。

龙骨五倍子醋方

【组成】 煅龙骨、五倍子各等份,食醋适量。

【制法】 将以上前2味共研细末,取药末10克,用食醋适量调成糊状,备用。

【功效】 固涩敛汗。

【用途】 适用于小儿汗症属虚者。

【用法】 每晚睡前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次晨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