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儿科疾病
11379900000031

第31章 小儿厌食症

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间见食不贪,食欲降低,甚则拒食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较长时间的食欲不振、食量明显减少,甚至拒食。各年龄期儿童均可发生厌食,但以1~6岁多见。体内缺锌、不良的饮食习惯、不正确的喂养方法及急慢性疾病的影响等,均可导致厌食的发生。中医认为,小儿脾胃娇嫩,胃肠消化功能不全,若受冷暖刺激、饥饱失调或贪吃生冷,就会损伤脾胃,引起小儿胃口不好,饮食不下。患儿应纠正不良习惯,不能偏食、挑食,饭前禁止零食和水果,以免影响食欲。孩子进食时,家长既不能无原则地迁就,也不可过分勉强,更不能因孩子不愿进食而打骂或恐吓,避免造成心理创伤而加剧厌食症。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纳呆”、“恶食”。病久不愈可转为“疳积”。

药米健脾粉

【组成】 淮山药250克,薏苡仁250克,芡实200克,大米600克。

【制法】 将前3味分次炒黄。大米先淘洗后晒干,用微火炒成淡黄色后,与前3味混合碾细过筛即成。

【功效】 健脾开胃。

【用途】 适用于小儿厌食,脾胃虚弱型。

【用法】 每日2次,每次1匙,用开水拌成糊状服食,同时加入糖或盐、芝麻油。

西洋红枣瘦肉汤

【组成】 西洋参5克,红枣3枚,瘦猪肉20克。

【制法】 西洋参切片,红枣切开去核,瘦猪肉切片,同放入西洋参盅内,加适量开水,炖2小时。

【功效】 滋养胃阴,益气生津。

【用途】 适用于小儿厌食,胃阴亏虚型,不思食,形瘦,口干。

【用法】 饮参汤,不吃渣。

皂荚散

【组成】 皂荚、白糖各适量。

【制法】 取干燥皮厚、质硬光滑、深褐色、无虫蛀之皂荚,刷尽泥灰切断,放入铁锅内。先大火,后小火烧存性,剥开荚口,以内无生心为度,研细为末瓶装备用。

【功效】 健脾益气,缓中健运。

【用途】 适用于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型,不思食,面色少华,神疲。

【用法】 每次1克,每日2次,用白糖拌匀吞服。

杏仁栀子红枣膏

【组成】 生杏仁、栀子、红枣各适量。

【制法】 取以上3味共捣成膏状,备用。

【功效】 和中消食。

【用途】 适用于小儿食积厌食。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

山楂陈皮白术散

【组成】 生山楂9克,陈皮6克,白术6克。

【制法】 用以上3味共研细末,备用。

【功效】 健脾消食。

【用途】 适用于小儿脾虚厌食。

【用法】 填于脐孔中,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2次,连续用药3~5天。

太子参二子饮

【组成】 太子参30克,枸杞子15克,五味子6克,鸡内金10克,蜂蜜10克。

【制法】 将太子参、枸杞子、五味子、鸡内金放入锅内,加水煎汤30分钟,去渣取汁,调入蜂蜜即成。

【功效】 调脾胃,消食滞。

【用途】 适用于小儿厌食症。

【用法】 日服1剂,早晚分服。

苍术香白芷香袋

【组成】 苍术、香白芷、山柰、甘松各10克,砂仁、蔻仁各3克,薄荷、冰片各5克。

【制法】 用以上前7味共研细末,加入冰片研匀,装入布袋。

【功效】 健脾开胃。

【用途】 适用于小儿厌食症。

【用法】 佩戴在胸前,睡眠时放在枕边,15~30日换药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