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儿科疾病
11379900000030

第30章 小儿腹胀

小儿腹胀是常见病症,多由于吸吮奶计时吸进大量空气未能排出,或奶液中加糖过多,促使肠道产气过多而致,有时给小儿吸吮空奶头吸入空气也可引起。受凉、饮食不当是本病常见的诱因,如果合并其他症状则可能是由于疾病而引起,如肝炎、胆囊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以及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小儿发生腹胀时,稍大点的儿童可取半卧位,较小的孩子则由家长斜抱,以减轻因膈肌上升压迫心、肺而出现呼吸困难。腹胀轻者应少吃多餐,少进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及食糖;腹胀严重者应暂停进食,有条件者可在家庭配合输液补充营养。因喂养不当所致者,应注意纠正不良习惯。

川朴大黄散

【组成】 川朴6克,大黄6克,黄芩6克,玉米10克,山楂10克,麦芽10克,神曲10克,葛根8克,柴胡8克,番泻叶3克。

【制法】 将以上10味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和,取莲子大药膏一团,放于胶布上,备用。

【功效】 通便导滞,消积除胀。

【用途】 适用于小儿食积便秘、腹痛腹胀症。

【用法】 敷于脐部。

桔叶茴香方

【组成】 鲜桔叶100克,小茴香30克,麸皮30克,食盐50克。

【制法】 用以上前2味研为粗末,加入后2味炒热,装入布袋内,备用。

【功效】 消积除胀。

【用途】 适用于小儿肠炎、小儿中毒性菌痢所致的肠麻痹之腹胀。

【用法】 将温热的药袋敷于脐上3~4小时。

葱豉车前饼

【组成】 葱白5克,豆豉5克,车前子10克,玄明粉10克,砂仁1.5克,田螺1个,冰片0.2克。

【制法】 将以上7味共捣烂如泥,制成饼状,备用。

【功效】 清热通腑,行气除胀。

【用途】 适用于小儿腹胀。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次敷贴30~60分钟即可。

神曲麦芽糊

【组成】 炒神曲10克,炒麦芽10克,焦山楂10克,炒萝卜子6克,炒鸡内金5克,淀粉2克。

【制法】 取以上前5味共研细末,加入淀粉,用温开水调成糊状,备用。

【功效】 消食和中,行气除胀。

【用途】 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

【用法】 临睡前贴敷于脐部,然后用绷带固定,次日早晨取下。

香桂椒蔻散

【组成】 公丁香30个,肉桂1克,白胡椒40粒,白豆蔻30粒。

【制法】 把以上4味共研细末,过筛备用。

【功效】 温中散寒,行气除胀。

【用途】 适用于中焦虚寒、气机阻滞所引起的脘腹胀痛。

【用法】 取药末1~1.5克填敷于脐中,然后外贴万应膏,3天后除去,或换药1次。

木香陈皮内金散

【组成】 木香6克,陈皮3克,鸡内金3克。

【制法】 用以上3味共研细末,装入消毒纱布袋中,备用。

【功效】 消食除胀。

【用途】 适用于食积腹胀。

【用法】 晚上临睡前将药袋置于小儿脐部,然后用绷带固定,次日早晨除去。

火硝膏

【组成】 火硝3克。

【制法】 取以上1味撒于普通膏药上,备用。

【功效】 消积导滞。

【用途】 适用于小儿食积腹胀、大便秘结。

【用法】 贴敷于脐部,每日1次,每次用药10小时。冰片敷脐方

【组成】 冰片0.2~0.5克

【制法】 把以上1味研为细末,备用。

【功效】 通利积气,清心开窍。

【用途】 适用于小儿因感染引起的腹胀便秘,甚至神昏之症。

【用法】 将药末填敷于脐内,然后用胶布固定,再用松节油热敷,每天换药1次。

麝香芒硝散

【组成】 麝香0.15克,芒硝0.3克。

【制法】 用以上2味混匀,备用。

【功效】 攻结通便,散结止痛。

【用途】 适用于新生儿腹胀腹痛。

【用法】 敷于脐内,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绷带固定,10小时后去药,一般1~2次即愈。

元明茴香散

【组成】 玄明粉15克,小茴香3克。

【制法】 将以上2味共研细末,装入布袋内备用。

【功效】 消积除胀。

【用途】 适用于新生儿腹胀痞满。

【用法】 将药袋敷于脐上,然后用绷带固定,12小时后去药,如不愈可再敷药。

三香吴萸散

【组成】 小茴香60克,大茴香18克,广木香18克,吴茱萸36克。

【制法】 取以上4味共研细末,备用;每取药末9克,用温开水调为糊状,均匀地摊在消毒纱布上,药糊厚度约0.1厘米,即成。

【功效】 温中理气,消结除满。

【用途】 适用于小儿胃寒食滞、脘腹胀满之症。

【用法】 趁热敷于脐部,一般10分钟后即可通利二便,可继续敷至症状完全消失为止。

醒胃糊

【组成】 神曲15克,炒麦芽15克,焦山楂15克,炒萝卜子12克,炒鸡内金9克。

【制法】 用以上5味共研细末,用时取药末适量,加温开水调成糊状,备用。

【功效】 消食除满,健脾开胃。

【用途】 适用于小儿食积胀满、食欲不振。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

紫苏山楂姜方

【组成】 紫苏60克,山楂60克,生姜60克。

【制法】 取以上前2味共研细末,生姜捣烂,一起入锅炒热,用布包裹,备用。

【功效】 消食理气,散寒止痛。

【用途】 适用于小儿寒食积滞呕吐。

【用法】 用布包热熨脐部,并作顺时针按摩。

大黄散

【组成】 大黄10克,白酒适量。

【制法】 将大黄研为细末,再用白酒适量调成糊状,备用。

【功效】 攻结导滞。

【用途】 适用于小儿乳食积滞、烦躁不安、大便秘结、脘腹胀满。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热水袋熨之,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钟。

消食散

【组成】 山楂10克,玄明粉10克,肉桂6克,厚朴6克,鸡内金9克,萝卜子10克。

【制法】 将以上6味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药粉3克,用温开水调为糊状,备用。

【功效】 消食除胀。

【用途】 适用于小儿食积停滞、腹胀便秘。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外敷1~2天即可见效,可连用3~5天。

元明胡椒散

【组成】 玄明粉3克,胡椒粉0.5克。

【制法】 把以上2味共研细末,调匀备用。

【功效】 通积导滞,止痛。

【用途】 适用于小儿痰食互结、消化不良、便秘、腹胀腹痛。

【用法】 将药末置于脐中,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槟榔良姜散

【组成】 槟榔9克,良姜3克。

【制法】 取以上2味共研细末,备用。

【功效】 消食和中。

【用途】 适用于小儿食积、腹胀腹痛、食欲不振。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

冰片葱姜方

【组成】 冰片1克,葱白50克,生姜50克。

【制法】 用以上前1味研为细末,后2味捣烂炒热装入布袋内,备用。

【功效】 解毒消积除胀。

【用途】 适用于小儿中毒性肠麻痹所引起的腹胀。

【用法】 将冰片置于脐孔内,再将温热的药袋敷于脐上。

朴硝陈皮散

【组成】 朴硝6克,陈皮3克。

【制法】 将以上2味共研细末,用水调成药糊,备用。

【功效】 理脾胃,消积滞。

【用途】 适用于小儿食积停滞、恶心呕吐、腹痛便秘。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3天为一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