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儿科疾病
11379900000029

第29章 小儿痢疾

为〗为起病急、发热、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红色粘冻样)。每天少则几次,多则几十次。小儿常想拉又拉不出来。若是幼小儿童,可引起中毒性痢疾,病情发展很快,常常在没有出现腹泻和脓血便时,就出现了明显的中毒症状,突然高烧,很快发生抽风、昏迷,陷入休克状态(脸色苍白,手脚发凉,血压下降),如不及时抢救,可因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引起死亡。小儿痢疾急性期应禁食,注意清理肠胃,忌油腻、荤腥、生冷、干硬、粗纤维不易消化的食物。忌用牛奶、鸡蛋、蔗糖,既胀气又不宜消化。或根据情况进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滤过去渣的菜汤等容易消化的食物。适当饮果汁水、盐开水。一般2小时一次。病情好转后,可食低脂肪少渣半流食。恢复期可用少油少渣软饭,干稀搭配。

白头翁二黄饮

【组成】 白头翁15克,黄连9克,黄柏9克,秦皮9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肠解毒,泄热开窍,扶正固脱,熄风潜阳。

【用途】 适用于疫毒型小儿痢疾。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黄莲党参汤

【组成】 黄连10克,莲子30克,党参15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热燥湿,止痢。

【用途】 适用于小儿肠热下痢或湿热下痢、痢下稀水、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等症。

【用法】 温热顿服。

凤尾草饮

【组成】 鲜凤尾草30克,红糖适量。

【制法】 用以上2味加水煎汤,去渣取汁。

【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

【用途】 适用于湿热型小儿痢疾。

【用法】 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3~5天。

蝉蜕竹叶汤

【组成】 蝉蜕5克,竹叶5克,双钩藤10克,山楂5克,生薏苡仁10克,生谷芽10克,灯心花3朵。

【制法】 取以上7味加水煎,取汁。

【功效】 祛风镇静,健脾开胃。

【用途】 适用于小儿痢疾。

【用法】 代茶饮服,每日1剂。

旱莲草饮

【组成】 鲜旱莲草30~50克,白糖20克。

【制法】 将旱莲草用温开水洗净,捣烂榨取浓汁,与白糖混合,置锅内隔水蒸化,凉后备用。

【功效】 清热化湿解毒。

【用途】 适用于小儿急性痢疾。

【用法】 每日1剂,分1~2次服完,连服5~7天。1岁以下小儿酌减。

草山楂饮

【组成】 草60克,焦山楂30克,木槿花15克,绿茶3克。

【制法】 加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热化湿解毒。

【用途】 适用于小儿急性痢疾。

【用法】 每日1剂,分3次服用。

吴萸香连散

【组成】 吴茱萸3克,黄连6克,木香6克。

【制法】 将以上3味共研细末,备用;每次取药末适量,加水调成糊状。

【功效】 燥湿止泻,理气止痛。

【用途】 适用于小儿赤白痢疾、泻下腹痛。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寒痢散

【组成】 肉桂10克,针砂10克,枯矾10克。

【制法】 把以上3味共研细末,备用;每次取药末适量,加水调成糊状。

【功效】 消积止泻,温中止痛。

【用途】 适用于小儿痢疾腹痛,症见里急后重,四肢不温,舌苔白腻,脉沉细。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雪诃佩

【组成】 六月雪30克,生诃子20克。

【制法】 用以上2味研细末,布袋盛之,备用。

【功效】 清热解毒,涩肠止泻。

【用途】 适用于小儿痢疾。

【用法】 将药袋佩戴于小儿胸腹部,日夜使用,直至病愈。

诃子干姜佩

【组成】 生诃子20克,干姜20克,陈皮20克,黄连20克,罂粟壳20克。

【制法】 取以上5味研细末,布袋盛之,备用。

【功效】 清热解毒,涩肠止泻。

【用途】 适用于小儿痢疾。

【用法】 将药袋佩戴于小儿胸腹部的内衣和外衣之间。